滕飞翔;沈之君;赵洪侠;张栋梁;杨留才
目的 探讨远程注射推进装置辅助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和降低放射暴露的分析.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1月成都416医院脊柱骨科采用PKP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40例,分常规组和远程推注组,比较两组的放射暴露计量、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术前、术后及随访摄X线片及CT测量病椎高度、病椎矢状面上下终板成角(Cobb's角),记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 4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常规组6例和远程推注组1例患者出现骨水泥渗漏,但无临床症状.术中远程推注组放射暴露计量比常规组明显减少,两组术前与术后伤推矢状面Cobb's角、椎体高度丢失率的比值及VAS和ODI均明显改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远程注射推进装置辅助PKP明显减少手术人员放射暴露,且骨水泥灌注更佳.
作者:俞阳;唐六一;范海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TUSILA)和常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CLA)切口并发症的差异.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普外科施行的TUSILA共312例(经脐单孔组)和CLA共346例(常规组)切口并发症情况.观察两组切口并发症总发生率、切口感染率和切口疝发生率.结果 经脐单孔组和常规组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切口感染率和切口疝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切口感染与高BMI、合并2型糖尿病和引流管留置等相关,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切口疝与切口感染显著相关(r=0.82,P<0.05).结论 与CLA相比,TUSILA并不增加切口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林为东;王巧珍;蔡水仙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核黄素磷酸钠预防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行甲氨蝶呤(MTX)化疗后口腔溃疡的效果.方法 将80例以MTX为主要化疗药物行全身化疗的ALL患者分两组,对照组予常规口腔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核黄素磷酸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口腔溃疡发病率和严重程度、愈合时间及摄食量下降比例.结果 试验组口腔溃疡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86.4% vs.63.9%,P=0.037),口腔溃疡严重程度试验组较对照组轻(P=0.12),溃疡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5.35d vs.10.12 d,P<0.01),摄食量下降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36).结论 核黄素磷酸钠能有效预防接受MTX化疗的ALL患者出现口腔溃疡.
作者:李洁莉;曹越;孟详喻;刘尚勤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护理院的研究现状及趋势,为下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GoPubMed检索工具,以“Nursing Homes”为主题词检索PubMed数据库中有关护理院的研究文献,并利用Excel2010对文献发表的时间分布、地域分布、期刊分布、高产作者、相关主题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出文献46 436篇,发表量逐年上升,其中发表量大的是美国,中国排名21位,同时,发文量前10位城市、发文量前10位期刊以及发文量前10位的作者主要在欧美国家,目前中国没有,主要相关研究领域有社区护理、长期照护等.结论 近年来有关于护理院的研究文献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主要集中欧美国家,中国相对较薄弱,仍有很大上升空间.
作者:赵庆华;曹培叶;喻秀丽;童立纺;肖明朝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并发结核性脑膜炎(TBM)的危险因素,提高对结核分歧杆菌(TB)感染的重视.方法 通过分析该科1例MM患者并发TBM的诊治过程,对可能引发TBM的药物、治疗方案进行分析,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MM患者血清中存在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发病之初免疫功能就存在缺陷,治疗药物如地塞米松、环磷酰胺均有免疫抑制作用.结论 在对MM患者的诊治中应重视TB感染的预防,并对可疑的TB感染患者提高警惕,加强防控意识.
作者:赵鹏;王季石;李燕;陈莹;黄懿;张燕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评估介入支架植入术治疗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SISMAD患者病例资料,均经CT血管造影术(CTA)确诊并接受介入血管支架植入术,分别于出院后1、3、6个月进行影像学随访,分析术前影像学特征并进行分型,观察临床疗效、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 本组10例患者按照Sakamoto影像学分型,其中Ⅰ型1例,Ⅱ型3例,Ⅲ型1例,Ⅳ型5例,V型及Ⅵ型0例.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介入支架植入术,其中2例植入双层自膨式裸支架,术后真腔血流恢复,假腔封闭良好,未出现夹层扩大、破裂,无股动脉及肱动脉穿刺点血肿及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2例患者术后1个月随访诉有进食后腹部轻度疼痛,经保守治疗3个月后好转,随访期内未发现支架移位、狭窄及血栓形成.结论 介入支架植入术治疗SISMAD安全有效,但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周云;孙蓬;沈超;李传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系统评价恶性血液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期间碳青霉烯类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恶性血液病粒细胞缺乏期合并发热感染患者316例,分为两组:A组采用头孢类/青霉素类抗生素序贯碳青霉烯类和(或)去甲万古霉素治疗组181例;B组采用碳青霉烯类经验性治疗组135例.比较两组抗感染治疗的有效率及抗生素使用时间.结果 A组有效率为89.50%,抗生素平均使用时间为(25.31±9.42)d,B组有效率为93.33%,抗生素平均使用时间为(14.09±6.27)d,两组间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抗生素使用平均时间较A组明显缩短.结论 对于粒细胞缺乏合并发热感染的恶性血液病患者,首选碳青霉烯类经验性治疗疗效优于传统序贯抗感染治疗.
作者:石琪;凌云;张晓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检测初发Graves病(GD)患者及甲巯咪唑(MMI)治疗前后血清锌-α2-糖蛋白(ZAG)水平的变化,探讨ZAG在GD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健康人群、初诊GD患者及MMI治疗12周后ZAG浓度,利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相关自身抗体水平,采用酶法检测血脂水平;并进一步分析初发GD患者血清ZAG与甲状腺功能、甲状腺相关自身抗体及血脂水平等的关系.结果 初发GD患者血清ZAG、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髓过氧化物酶抗体(TPO)和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水平显著高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群,而促甲状腺激素(TSH)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初发GD经过MMI治疗12周后,血清ZAG、FT3、FT4、TT3、TT4、TRAb均明显降低;而TSH水平显著升高(P<0.05).相关性研究显示:GD患者空腹血清ZAG水平与FT3、FT4、TT3及TT4呈正相关(P<0.05);而与TSH、TG、TC、FFA呈负相关(P<0.05).以GD患者空腹血清ZAG浓度为应变量,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TSH、TG及TC分别是血浆ZAG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血清ZAG水平与GD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可能在GD患者血脂代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邓晶荣;郝坡;孟凡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术前血小板(PLT)增多症对宫颈癌患者术后放疗缓解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7年2月至2017年2月行术后放疗的867例宫颈癌患者,根据术前PLT水平分为PLT正常组(A组)和PLT增高组(B组,其中B1组PLT≥300~400×109/L,B2组PLT≥400×109/L),分析不同组宫颈癌术后放疗缓解率.结果 B组患者术后放疗完全缓解率和部分缓解率均显著低于A组患者(34.8% vs.65.2%和41.2% vs.58.8%),且B2组完全缓解率和部分缓解率均显著低于B1组.B组术后放疗缓解率明显低于A组(44.3% vs.60.4%;P<0.01),B2组术后放疗缓解率也明显低于B1组(26.7% vs.56.9%;P<0.01).结论 术前PLT增多症时预测宫颈癌患者术后放疗缓解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琪美格 刊期: 2018年第03期
心理时间之旅是指在心理上将自我投射到过去重新经历过去的事情(回忆过去),以及把自我投射到未来,预先经历未来事情(想象未来)的能力[1].这种能力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社会适应及指导决策.目前虽然已有大量研究关注精神分裂症患者回忆过去的缺损,但是想象未来的研究较少,且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时间之旅缺损的干预研究更少.本文对心理时间之旅的定义、测量方法、目前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时间之旅的相关研究及干预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作者:陈桂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建立分级诊疗体系是解决“看病难、看病烦”问题的重要途径.《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国办发[2015]14号)提出,建立并完善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1].本研究运用管理学中的SWOT理论对我国建立分级诊疗体系进行系统分析,旨在为加快建立和完善分级诊疗体系提供参考意见,从而推进我国医疗体制改革顺利进行.
作者:孙卓林;李娜玲 刊期: 2018年第03期
难治性和复发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经规范化治疗后仍有较高的复发率和病死率,这使得临床治疗需要新的方法或手段.大多数B-ALL细胞表面没有CD20抗原,而有CD19抗原.针对B-ALL的CD19抗原,目前国内外通过输注CD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CAR-T)来进行免疫治疗的这种新手段文献报道不少.CD19特异性CAR-T细胞能够识别白血病的特异性CD19靶点,通过释放多种细胞因子,攻击具有CD19抗原的B细胞,促使机体清除恶性肿瘤细胞[1].
作者:邓小娟;王平;杨武晨;墙星;张洪洋;彭贤贵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贵阳地区2015年引起手足口病(HFMD)的柯萨奇病毒(CV) A6、CVA10型肠道病毒(EV)的病原构成情况,为本地区HFMD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GenBank上的CVA6和CVA10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荧光定量RT-PCR方法体系,用基因测序法进行验证,然后利用该方法对607例HFMD临床病例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共检测HFMD疑似病例607例,总阳性率为59.47%(361/607),其中EV71占7.25% (44/607),CVA16占11.37% (69/607),EV71和CVA16双阳性占0.16% (1/607),其他EV占40.69%(247/607).用建立的实时荧光RT-PCR法检测出CVA6、CVA10和CVA6+CVA10型阳性样本分别为11、71和1例[总阳性率13.67% (83/607)],且与基因测序法结果完全符合.结论 CVA6、CVA10是贵阳地区2015年HFMD新发的主要病原,应加强对其型别的监测.
作者:杨兴林;洪章萍;王艺;李丽;梁跃东;黄海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长期低剂量氯化锰染毒对子代大鼠睾丸生精细胞线粒体形态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健康雌性SD大鼠32只分为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腹腔注射2、4和8 mg/kg MnCl2·4H2O或生理盐水,1次/天,5天/周,共8周,并在妊娠期和哺乳期继续染毒.每组8只12周龄子代大鼠断头处死后,观察睾丸生精小管结构和生精细胞线粒体形态、视神经萎缩蛋白1(Opa1)、动力相关蛋白1(Drp1)、半胱氨酸蛋白酶9(Caspase9)表达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随锰染毒剂量增加,生精细胞层数逐渐减少,细胞排列紊乱、数量减少;中、高剂量组可见线粒体分离、肿胀等表现;中、高剂量组Opa1显著降低(P<0.05,P<0.01),Drp1、Caspase9则随锰染毒剂量增加而递增(P<0.05,P<0.01);锰染毒组生精细胞凋亡指数随锰染毒剂量增加而上升(P<0.05).结论 长期低剂量锰染毒可调节Opa1/Drp1基因表达而影响线粒体功能,导致子代大鼠生精细胞凋亡.
作者:王乾兴;褚慧;于明明;张先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术后发生急性肺损伤(ALI)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612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LI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10项因素与ALI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表明发生ALI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OR=1.23,95%CI=1.02~3.01)、COPD(OR=2.60 95%CI=1.30~5.16)、气管插管时间(OR=1.74,95%CI=1.13~6.32)、血清清蛋白(ALB;OR=2.49,95%CI=1.86~7.22).结论 年龄、COPD、气管插管时间、ALB是影响结直肠癌手术后发生ALI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赵咫龙;孙雨 刊期: 2018年第03期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是治疗恶性淋巴瘤(ML)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大剂量化疗联合ASCT治疗ML的临床研究报道越来越多[1].预处理是ASCT的重要环节,是指在造血干细胞回输之前对患者进行大剂量化疗和(或)放疗及免疫抑制治疗,进一步清除患者体内肿瘤细胞,为造血干细胞回输做准备.预处理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会对机体正常细胞产生杀伤作用,也就是预处理相关毒性.
作者:周沙;张曦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影响复发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预后的因素,对复发患者再次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该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6例复发性GBM再治疗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预后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 单个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切除程度、治疗方式、首次方案对无进展生存期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除程度对总生存期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KPS评分、切除程度、治疗方式对无进展生存期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除程度对总生存期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发GBM仍有手术机会全切者,再次治疗能达到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的效果.
作者:张溢华;王昊;曾实;欧阳庆;贺绪智;易良;许民辉;徐伦山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亚抑菌浓度(亚-MIC)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大肠埃希菌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影响,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大肠埃希菌低抑菌浓度检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生物膜形成能力分析采用96孔板结晶紫染色法,黏附能力检测采用菌落平板计数法,采用泳动运动检测亚-MIC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大肠埃希菌运动性的影响.结果 亚-MIC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能显著抑制大肠埃希菌生物膜形成能力(P<0.05).此外,亚-MIC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不但能显著降低细菌的黏附性而且能使其运动能力减弱.结论 亚-MIC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可能通过抑制大肠埃希菌的黏附性和运动性而抑制其生物膜形成.
作者:宋洁;洪海;冯伟;熊玮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脑卒中肠内营养患者在行家庭肠内营养期间照顾者的负担现状,分析照顾者负担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在该院住院行肠内营养治疗、且出院后继续实施家庭肠内营养治疗的脑卒中患者的直接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共202人.采用照顾者负担问卷、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患者及其照顾者一般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照顾者负担水平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结果显示202名接受调查的照顾者负担总评分(50.17±9.75)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照顾者的年龄、家庭人均收入水平、照顾者是否伴有负性情绪(焦虑或抑郁)、照顾时间、患者NIHSS评分及喂养方式的负担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照顾者照顾时间、喂养方式、照顾者伴有焦虑或伴有抑郁、患者NIHSS评分是照顾者负担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照顾者在照顾患者时存在较大的负担,应当引起关注.
作者:韩晓燕;王卫亮;侯芳;王艳东;王云龙;刘妍;张立民;成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加速期及急变期的细胞形态学和免疫学分型特征.方法 对7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CML-BP)患者的骨髓标本分别进行光镜细胞形态学及相关细胞化学染色观察,确定其FAB类型;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学一系列相关抗原.结果 73例CML-BP患者的FAB分型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髓变(CML-AML) 4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1例,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HAL)8例.流式细胞术行免疫表型分析,21例CML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转变(CML-ALL)患者中,其免疫表型B-ALL 19例,T-ALL 2例;且12例含髓系标志.8例CML向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HAL)转变(CML-HAL)患者中,免疫表型为B+My 6例;T+My 2例.44例CML-AML患者中,15例含T细胞标志,2例含B细胞标志,其他未见跨系表达.73例CML-BP患者中有29例在CML加速期行流式检查,其中16例急变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13例急变为非AML(ALL 9例,HAL 4例).非AML中2例加速期查见髓系原始细胞和前体淋巴细胞同时存在,余9例为髓系原始细胞或伴淋巴细胞标志.结论 流式细胞术对CML-BP的方向及鉴别诊断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作者:邓小娟;王平;杨武晨;墙星;张洪洋;彭贤贵 刊期: 201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