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我国建立分级诊疗体系的SWOT分析

孙卓林;李娜玲

关键词:
摘要:建立分级诊疗体系是解决“看病难、看病烦”问题的重要途径.《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国办发[2015]14号)提出,建立并完善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1].本研究运用管理学中的SWOT理论对我国建立分级诊疗体系进行系统分析,旨在为加快建立和完善分级诊疗体系提供参考意见,从而推进我国医疗体制改革顺利进行.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远程注射推进装置辅助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远程注射推进装置辅助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和降低放射暴露的分析.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1月成都416医院脊柱骨科采用PKP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40例,分常规组和远程推注组,比较两组的放射暴露计量、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术前、术后及随访摄X线片及CT测量病椎高度、病椎矢状面上下终板成角(Cobb's角),记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 4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常规组6例和远程推注组1例患者出现骨水泥渗漏,但无临床症状.术中远程推注组放射暴露计量比常规组明显减少,两组术前与术后伤推矢状面Cobb's角、椎体高度丢失率的比值及VAS和ODI均明显改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远程注射推进装置辅助PKP明显减少手术人员放射暴露,且骨水泥灌注更佳.

    作者:俞阳;唐六一;范海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CAR-T治疗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后出现靶抗原丢失及疾病复发1例

    难治性和复发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经规范化治疗后仍有较高的复发率和病死率,这使得临床治疗需要新的方法或手段.大多数B-ALL细胞表面没有CD20抗原,而有CD19抗原.针对B-ALL的CD19抗原,目前国内外通过输注CD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CAR-T)来进行免疫治疗的这种新手段文献报道不少.CD19特异性CAR-T细胞能够识别白血病的特异性CD19靶点,通过释放多种细胞因子,攻击具有CD19抗原的B细胞,促使机体清除恶性肿瘤细胞[1].

    作者:邓小娟;王平;杨武晨;墙星;张洪洋;彭贤贵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首选碳青霉烯类药物经验性治疗恶性血液病伴粒细胞缺乏的疗效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恶性血液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期间碳青霉烯类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恶性血液病粒细胞缺乏期合并发热感染患者316例,分为两组:A组采用头孢类/青霉素类抗生素序贯碳青霉烯类和(或)去甲万古霉素治疗组181例;B组采用碳青霉烯类经验性治疗组135例.比较两组抗感染治疗的有效率及抗生素使用时间.结果 A组有效率为89.50%,抗生素平均使用时间为(25.31±9.42)d,B组有效率为93.33%,抗生素平均使用时间为(14.09±6.27)d,两组间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抗生素使用平均时间较A组明显缩短.结论 对于粒细胞缺乏合并发热感染的恶性血液病患者,首选碳青霉烯类经验性治疗疗效优于传统序贯抗感染治疗.

    作者:石琪;凌云;张晓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利用GoPubMed对护理院的文献计量研究

    目的 分析护理院的研究现状及趋势,为下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GoPubMed检索工具,以“Nursing Homes”为主题词检索PubMed数据库中有关护理院的研究文献,并利用Excel2010对文献发表的时间分布、地域分布、期刊分布、高产作者、相关主题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出文献46 436篇,发表量逐年上升,其中发表量大的是美国,中国排名21位,同时,发文量前10位城市、发文量前10位期刊以及发文量前10位的作者主要在欧美国家,目前中国没有,主要相关研究领域有社区护理、长期照护等.结论 近年来有关于护理院的研究文献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主要集中欧美国家,中国相对较薄弱,仍有很大上升空间.

    作者:赵庆华;曹培叶;喻秀丽;童立纺;肖明朝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四川省产科分级诊疗指南(2016版)》应用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四川省产科分级诊疗指南(2016年版)》(简称《指南》)执行应用情况.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调查在全省各医疗机构调查产科医务人员,访谈部分三级医院专家.结果 共收到有效问卷2 015份(93.85%),阅读了《指南》1 369人(77.7%),认为《指南》有实际操作性的有1 752人(95.0%).不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原因主要为孕妇或家属不同意转诊、转诊繁琐、上转医院床位紧张等.转诊不当排序为:转诊过程的诊治处理不当、转诊流程不规范、转诊时机不当、无指针转诊等.结论 《指南》促进了产科分级诊疗工作的进展,需加强培训基层医务人员,并加强对转诊的管理、监督、评估.

    作者:向晓莉;杨叶;鲜明;舒砚;刘璐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单中心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总结并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6月于该院接受allo-HSCT的87例AML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移植后患者总生存率(OS)、无白血病生存率(LFS)和复发率(RR)、移植相关死亡率(TRM),并对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全相合(亲缘和非血缘)与半相合移植疗效进行比较,同时分析不同移植前白血病缓解状态对移植疗效的影响.结果 87例患者移植后的2年OS为(73.6±4.7)%,2年LFS为(62.1±5.8)%.随访期中有27例(31.3%)复发,23例(26.4%)死亡.HLA全相合(亲缘和非血缘)与HLA半相合移植后的2年OS分别为(76.3±5.3)%、(68.5±7.2)%(P<0.05),2年LFS分别为(60.2±4.8)%、(56.3±5.7)%(P>0.05).HLA半相合移植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和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HLA全相合(亲缘和非血缘)移植,但两者RR相似分别为26.9%、29.2%(P>0.05).不同白血病缓解状态的移植疗效分析显示移植前未达到完全缓解(CR)、达到CR但微小残留(MRD)阳性和MRD阴性3组RR分别为68.7%、34.7%、16.6%,2年LFS分别为(18.7±5.2)%、(56.5±6.3)%、(79.2±5.7)%(P<0.05);2年OS分别为(31.2±5.3)%、(69.6±7.2)%、(89.6±5.3)%(P<0.05).结论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AML的有效方法,复发是移植治疗后失败的主要原因.

    作者:黄晓兵;李成龙;王春森;祝彪;杨曦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骨髓坏死研究进展

    骨髓坏死(bone marrow necrosis,BMN)是由WADE和STEVENSON于1941年在1例镰状细胞贫血的患者首次发现[1],由于本病较少见,致病因素多样性,恶性疾患往往隐藏其中,预后严重,病死率高,极易漏诊及误诊,长期以来,对于BMN的治疗仅限于针对原发病的治疗、支持治疗,缺乏针对BMN本身的治疗,近来国际首例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成功治疗BMN,现将本病综述如下.

    作者:潘耀柱;王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我国建立分级诊疗体系的SWOT分析

    建立分级诊疗体系是解决“看病难、看病烦”问题的重要途径.《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国办发[2015]14号)提出,建立并完善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1].本研究运用管理学中的SWOT理论对我国建立分级诊疗体系进行系统分析,旨在为加快建立和完善分级诊疗体系提供参考意见,从而推进我国医疗体制改革顺利进行.

    作者:孙卓林;李娜玲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及急变期的形态学与免疫学分型的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加速期及急变期的细胞形态学和免疫学分型特征.方法 对7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CML-BP)患者的骨髓标本分别进行光镜细胞形态学及相关细胞化学染色观察,确定其FAB类型;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学一系列相关抗原.结果 73例CML-BP患者的FAB分型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髓变(CML-AML) 4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1例,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HAL)8例.流式细胞术行免疫表型分析,21例CML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转变(CML-ALL)患者中,其免疫表型B-ALL 19例,T-ALL 2例;且12例含髓系标志.8例CML向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HAL)转变(CML-HAL)患者中,免疫表型为B+My 6例;T+My 2例.44例CML-AML患者中,15例含T细胞标志,2例含B细胞标志,其他未见跨系表达.73例CML-BP患者中有29例在CML加速期行流式检查,其中16例急变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13例急变为非AML(ALL 9例,HAL 4例).非AML中2例加速期查见髓系原始细胞和前体淋巴细胞同时存在,余9例为髓系原始细胞或伴淋巴细胞标志.结论 流式细胞术对CML-BP的方向及鉴别诊断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作者:邓小娟;王平;杨武晨;墙星;张洪洋;彭贤贵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甲巯咪唑治疗Graves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前后血清ZAG水平的变化

    目的 通过检测初发Graves病(GD)患者及甲巯咪唑(MMI)治疗前后血清锌-α2-糖蛋白(ZAG)水平的变化,探讨ZAG在GD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健康人群、初诊GD患者及MMI治疗12周后ZAG浓度,利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相关自身抗体水平,采用酶法检测血脂水平;并进一步分析初发GD患者血清ZAG与甲状腺功能、甲状腺相关自身抗体及血脂水平等的关系.结果 初发GD患者血清ZAG、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髓过氧化物酶抗体(TPO)和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水平显著高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群,而促甲状腺激素(TSH)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初发GD经过MMI治疗12周后,血清ZAG、FT3、FT4、TT3、TT4、TRAb均明显降低;而TSH水平显著升高(P<0.05).相关性研究显示:GD患者空腹血清ZAG水平与FT3、FT4、TT3及TT4呈正相关(P<0.05);而与TSH、TG、TC、FFA呈负相关(P<0.05).以GD患者空腹血清ZAG浓度为应变量,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TSH、TG及TC分别是血浆ZAG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血清ZAG水平与GD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可能在GD患者血脂代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邓晶荣;郝坡;孟凡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孕前BMI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孕前BMI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5月至2016年6月就诊的428例围产期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孕前BMI、糖代谢相关指标,探讨患者孕前BMI与患者糖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并采用Logistic回归探讨孕前BMI对GDM的预测价值.结果 体质量超重和肥胖患者发生GDM的风险是体质量正常患者的1.56和2.34倍,超重和肥胖孕妇空腹血糖(GLU)和餐后2h血糖(2 h PG)分别为(7.36±0.83)、(8.34±0.89)mmol/L和(8.92±0.78)、(9.44±1.37)mmol/L,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HbA1c分别为(2.79±0.63)、(3.41±0.57)和(6.91±0.76)%、(7.91±0.53)%,明显高于体质量过低、体质量正常孕妇;年龄大于36岁、BMI≥28.0 kg/m2、孕早期GLU是GDM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孕前高BMI与糖代谢密切相关,是GDM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严静静;龚敏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2与非小细胞肺癌铂类化疗敏感性的研究进展

    全世界肺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为恶性肿瘤的首位,且仍旧持续增加,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安全.而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占所有肺癌的80%以上,约85%的患者病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故铂类药物联合第三代标准化疗方案成为主要治疗措施[1-2].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2 (ERCC2)作为一种DNA解螺旋酶,为RNA聚合酶Ⅱ(TFⅡH)组分,参与碱基切除修复(BER)和核苷酸切除修复(NER)过程[3].而ERCC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可抑制TFⅡH的活性,导致修复、转录缺陷异常,进而影响ERCC2蛋白表达及DNA损伤修复能力[4].人体内多种SNP决定对应修复酶的活性差异,故对DNA修复能力就表现出个体差异,影响患者对化疗药物敏感性[5].目前ERCC2基因的SNP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Asp312Asn、Lys751Gln.LI等[6]分析ERCC2基因多态性对长春瑞滨联合顺铂化疗敏感性,结果显示ERCC2 Lys751Gln基因型的化疗敏感性为Lys751Lys的0.4倍.金珊珊等[7]荟萃国内外文献资料,显示携带ERCC2 Asp312Asn/Lys751Gln基因肺癌患者敏感性较高.而PEREZ-RAMIREZ等[8]发现携带ERCC2 Asp312Asn/Lys751Gln基因与肺癌发病风险相关,且与患者种群、吸烟及危险环境有关.鉴于目前国内外晚期NSCLC患者的ERCC2与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相关性的结论,本研究探讨它们之间调控机制,以期构建预测NSCLC铂类化疗药物疗效的基因组学体系,为指导临床晚期NSCLC患者铂类药物个体化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娄婷婷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侧脑室注射瘦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阿黑皮素原及神经肽Agouti相关蛋白的影响

    目的 研究侧脑室内注射瘦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阿黑皮素原(POMC)、神经肽Agouti相关蛋白(AGRP)及空腹血糖的影响.方法 选取雄性8周龄SD 2型糖尿病大鼠80只,分为侧脑室内注射瘦素组和侧脑室内注射赋形剂(vehicle)对照组,各40岁.对瘦素注射组大鼠进行侧脑室5 μL/kg(空腹瘦素水平15 ng/mL)侧脑室瘦素注射,分别以等剂量对对照组进行vehicle侧脑室注射.48 h后进行大鼠空腹血糖监测并使用ELISA分析检测试剂盒对两组大鼠血清标本进行POMC及AGRP滴度测定.结果 注射瘦素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注射瘦素组大鼠血清POMC较对照组表达显著增加(P<0.05),AGRP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侧脑室注射瘦素可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水平,增加POMC表达,降低AGRP表达.

    作者:董迎;吕春凤;李文化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阿托伐他汀对K562细胞的抗增殖作用及凋亡作用的研究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K562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的阿托伐他汀处理K562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Annexin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比色法检测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3、-8、-9的活性;qRT-PCR检测Bcl-2、程序性死亡因子(PDCD5) mRNA的表达.结果 阿托伐他汀至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地抑制K562细胞增殖(P<0.05)并诱导细胞凋亡(P<0.01);阿托伐他汀作用K562细胞后,G0/G1期细胞百分比增加(P<0.01),S期细胞百分比下降(P<0.01),且呈浓度依赖性(P<0.01);阿托伐他汀以浓度依赖性活化caspase-3、-8、-9(P<0.01)、下调Bcl-2 mRNA表达和上调PDCD5 mRNA的表达(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抑制K562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作者:孔春芳;周江龙;丁伟荣;丁江华;陈国安;程洪波;金成豪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肾蒂淋巴管结扎术后持续肉眼血尿1例报道

    乳糜尿是泌尿系常见疾病之一,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本院于2015年10月实施的1例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患者,术后即出现大量肉眼血尿,持续1周,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62岁,因“间隙性排乳白色尿10年余,排尿困难6个月”于2015年10月16日入院.查体:精神差、消瘦,双肾区未触及包块,无压痛及叩痛.辅助检查:尿乳糜实验阳性;尿常规:白细胞26个/HP,红细胞482个/HP,尿蛋白(+++);泌尿系统造影(CTU)无泌尿系统及腹膜后占位等病变;逆行造影:肾盂、肾蒂淋巴管、静脉逆流现象,见图1~3.膀胱镜检查提示左侧输尿管开口喷乳白色尿液,见图4.

    作者:吴涛;赵泽驹;罗旭;付逆;张能;陈书练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长期低剂量锰染毒对子代大鼠睾丸生精细胞线粒体状态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长期低剂量氯化锰染毒对子代大鼠睾丸生精细胞线粒体形态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健康雌性SD大鼠32只分为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腹腔注射2、4和8 mg/kg MnCl2·4H2O或生理盐水,1次/天,5天/周,共8周,并在妊娠期和哺乳期继续染毒.每组8只12周龄子代大鼠断头处死后,观察睾丸生精小管结构和生精细胞线粒体形态、视神经萎缩蛋白1(Opa1)、动力相关蛋白1(Drp1)、半胱氨酸蛋白酶9(Caspase9)表达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随锰染毒剂量增加,生精细胞层数逐渐减少,细胞排列紊乱、数量减少;中、高剂量组可见线粒体分离、肿胀等表现;中、高剂量组Opa1显著降低(P<0.05,P<0.01),Drp1、Caspase9则随锰染毒剂量增加而递增(P<0.05,P<0.01);锰染毒组生精细胞凋亡指数随锰染毒剂量增加而上升(P<0.05).结论 长期低剂量锰染毒可调节Opa1/Drp1基因表达而影响线粒体功能,导致子代大鼠生精细胞凋亡.

    作者:王乾兴;褚慧;于明明;张先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精神分裂症心理时间之旅的临床研究进展

    心理时间之旅是指在心理上将自我投射到过去重新经历过去的事情(回忆过去),以及把自我投射到未来,预先经历未来事情(想象未来)的能力[1].这种能力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社会适应及指导决策.目前虽然已有大量研究关注精神分裂症患者回忆过去的缺损,但是想象未来的研究较少,且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时间之旅缺损的干预研究更少.本文对心理时间之旅的定义、测量方法、目前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时间之旅的相关研究及干预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作者:陈桂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转化4例分析

    目的 探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转化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 分析4例PV转化为AML病例的临床特点及诊疗经过.结果 例1患者PV病史10年,历经PV后骨髓纤维化、在自然病程的终末阶段转变为AML,例2患者PV病史7年,近2年口服羟基脲(HU)治疗,现转化为AML,其染色体核型分析示46,XY,del(7) (q31q36),del(18) (q22),考虑治疗相关性AML,例3、4患者确诊PV后即长期口服HU治疗,分别于第6及7年,在病理学上的多血期就转变为AML.结论 PV可转化为AML,HU在PV治疗中的安全性应该受到重视.

    作者:冶秀鹏;包慎;魏玉萍;智峰;郭营;李叶琼;宋丽君;牛玉捷;孙月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36例复发胶质母细胞瘤再治疗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目的 研究影响复发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预后的因素,对复发患者再次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该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6例复发性GBM再治疗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预后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 单个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切除程度、治疗方式、首次方案对无进展生存期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除程度对总生存期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KPS评分、切除程度、治疗方式对无进展生存期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除程度对总生存期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发GBM仍有手术机会全切者,再次治疗能达到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的效果.

    作者:张溢华;王昊;曾实;欧阳庆;贺绪智;易良;许民辉;徐伦山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部分脾动脉栓塞术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部分脾动脉栓塞术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该院收治的乙肝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组行脾动脉栓塞术,对照组行部分脾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血常规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Child-Pugh A和B级的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两组患者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肝功能和血常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WBC、RBC、PLT均较治疗后1周有所下降(P<0.05),治疗后6个月对照组感染率为27.8%明显增加,大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周观察组患者丙二醛(MDA)、晚期氧化氮产物(AOPP)分别为(21.47±1.88) U/L、(33.46±5.42)μmolL/L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1周观察组患者白细胞介素(IL)-6、IL-18水平分别为(12.49±3.27)、(13.54±3.43)μg/mL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 脾动脉栓塞术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有助于降低术后感染,降低氧化应激反应程度和炎性反应程度.

    作者:赵开飞;利峰;蒋国军;石荣书;曹宇;杨楷 刊期: 2018年第03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