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卒中家庭肠内营养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担现状及影响因素

韩晓燕;王卫亮;侯芳;王艳东;王云龙;刘妍;张立民;成杰

关键词:肠道营养, 寄养家庭照护, 卒中, 患病代价
摘要:目的 调查脑卒中肠内营养患者在行家庭肠内营养期间照顾者的负担现状,分析照顾者负担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在该院住院行肠内营养治疗、且出院后继续实施家庭肠内营养治疗的脑卒中患者的直接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共202人.采用照顾者负担问卷、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患者及其照顾者一般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照顾者负担水平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结果显示202名接受调查的照顾者负担总评分(50.17±9.75)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照顾者的年龄、家庭人均收入水平、照顾者是否伴有负性情绪(焦虑或抑郁)、照顾时间、患者NIHSS评分及喂养方式的负担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照顾者照顾时间、喂养方式、照顾者伴有焦虑或伴有抑郁、患者NIHSS评分是照顾者负担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照顾者在照顾患者时存在较大的负担,应当引起关注.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贵阳地区2015年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A6、A10型的检测分析

    目的 了解贵阳地区2015年引起手足口病(HFMD)的柯萨奇病毒(CV) A6、CVA10型肠道病毒(EV)的病原构成情况,为本地区HFMD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GenBank上的CVA6和CVA10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荧光定量RT-PCR方法体系,用基因测序法进行验证,然后利用该方法对607例HFMD临床病例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共检测HFMD疑似病例607例,总阳性率为59.47%(361/607),其中EV71占7.25% (44/607),CVA16占11.37% (69/607),EV71和CVA16双阳性占0.16% (1/607),其他EV占40.69%(247/607).用建立的实时荧光RT-PCR法检测出CVA6、CVA10和CVA6+CVA10型阳性样本分别为11、71和1例[总阳性率13.67% (83/607)],且与基因测序法结果完全符合.结论 CVA6、CVA10是贵阳地区2015年HFMD新发的主要病原,应加强对其型别的监测.

    作者:杨兴林;洪章萍;王艺;李丽;梁跃东;黄海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恶性淋巴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预处理进展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是治疗恶性淋巴瘤(ML)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大剂量化疗联合ASCT治疗ML的临床研究报道越来越多[1].预处理是ASCT的重要环节,是指在造血干细胞回输之前对患者进行大剂量化疗和(或)放疗及免疫抑制治疗,进一步清除患者体内肿瘤细胞,为造血干细胞回输做准备.预处理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会对机体正常细胞产生杀伤作用,也就是预处理相关毒性.

    作者:周沙;张曦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64例睾丸扭转的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睾丸扭转的临床特点,为早期发现、及时诊治提供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3月至2016年12月收治并手术探查确诊为睾丸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侧睾丸固定组与患侧睾丸切除组的临床特点,总结睾丸扭转诊治及预后的新进展.结果 共计64例睾丸扭转患者纳入本项研究.患侧睾丸固定组27例,年龄范围8~40岁,平均年龄(19.00±7.45)岁;起病时间1~24 h,平均(8.78±6.73)h;术中精索扭转180°~540°,平均(290.00±103.92)°;误诊例数6例,误诊率22.22%.患侧睾丸切除组37例,年龄10~34岁,平均(19.00±5.28)岁;起病时间12~168 h,平均(66.92±47.01)h;术中精索扭转180°~720°,平均(457.00±168.88)°;误诊例数22例,误诊率59.46%.两组患者的起病时间、精索扭转程度及误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睾丸扭转是不容忽视的泌尿外科急诊,及时、有效的诊治是挽救睾丸的关键.

    作者:朱鑫;刘年;邓远忠;苟欣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36例复发胶质母细胞瘤再治疗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目的 研究影响复发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预后的因素,对复发患者再次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该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6例复发性GBM再治疗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预后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 单个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切除程度、治疗方式、首次方案对无进展生存期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除程度对总生存期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KPS评分、切除程度、治疗方式对无进展生存期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除程度对总生存期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发GBM仍有手术机会全切者,再次治疗能达到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的效果.

    作者:张溢华;王昊;曾实;欧阳庆;贺绪智;易良;许民辉;徐伦山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8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枢浸润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伴中枢浸润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在该院确诊的ALL伴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患者的病历资料、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 共收集患者83例,其中男52例(62.65%),女31例(37.35%),中位年龄为27(15~72)岁.包括T细胞ALL 19例,B细胞ALL54例,Burkitt淋巴瘤/白血病3例,急性淋巴母细胞白血病(T/B淋巴细胞)2例,分型未明5例.83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0(1~52)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诊时高白细胞水平(WBC≥100×109/L)或1个疗程未达完全缓解(CR)的患者预后相对差,接受放疗能够改善患者生存率(P<0.05).多因素分析中初诊时高白细胞水平是影响患者总生存(OS)期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7).结论 ALL伴CNSL的患者,其临床特点缺乏特异性,初诊时高白细胞水平、1全疗程未达CR是预后不良因素,局部放射治疗对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有一定意义.

    作者:杨艳;伦燕;赵婷婷;李清;吴俣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部分脾动脉栓塞术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部分脾动脉栓塞术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该院收治的乙肝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组行脾动脉栓塞术,对照组行部分脾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血常规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Child-Pugh A和B级的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两组患者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肝功能和血常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WBC、RBC、PLT均较治疗后1周有所下降(P<0.05),治疗后6个月对照组感染率为27.8%明显增加,大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周观察组患者丙二醛(MDA)、晚期氧化氮产物(AOPP)分别为(21.47±1.88) U/L、(33.46±5.42)μmolL/L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1周观察组患者白细胞介素(IL)-6、IL-18水平分别为(12.49±3.27)、(13.54±3.43)μg/mL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 脾动脉栓塞术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有助于降低术后感染,降低氧化应激反应程度和炎性反应程度.

    作者:赵开飞;利峰;蒋国军;石荣书;曹宇;杨楷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儿童感音神经性耳聋内耳多层螺旋CT特征及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感音神经性耳聋内耳多层螺旋CT特征及应用分析.方法 选取自2016年3月5日至2017年3月5日该院接受治疗的儿童感音性耳聋患儿41例,共82耳,采用筛检试验观察多层螺旋CT和单层螺旋CT对内耳畸形诊断准确率,观察多层螺旋CT显示儿童感音性耳聋内耳特征.结果 多层螺旋CT诊断儿童感音性耳聋的灵敏度为87.72%,特异度为80.00%,约登指数为0.68;单层螺旋CT组诊断灵敏度为59.65%,特异度为68.00%,约登指数为0.28;多层螺旋CT组灵敏度显著高于单层螺旋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1,P<0.05).多层螺旋CT结果显示,前庭导水管畸形36例(63.2%)显著高于耳蜗畸形16例(28.1%),前庭畸形18例(31.6%),半规管畸形22例(38.6%),内耳道畸形16例(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1.11,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能够较完整的显示儿童感音性耳聋的内耳畸形结构,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诊断信息.

    作者:朱珠;李琦;方如平;石秋兰;谢利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我国建立分级诊疗体系的SWOT分析

    建立分级诊疗体系是解决“看病难、看病烦”问题的重要途径.《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国办发[2015]14号)提出,建立并完善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1].本研究运用管理学中的SWOT理论对我国建立分级诊疗体系进行系统分析,旨在为加快建立和完善分级诊疗体系提供参考意见,从而推进我国医疗体制改革顺利进行.

    作者:孙卓林;李娜玲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血脂控制水平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内膜增生及增生程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脂控制水平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内膜增生及增生程度的影响.方法 收集523例成功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术后1年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和血脂水平,根据有无内膜增生分为增生组和非增生组,根据内膜增生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增生组.回顾性分析组间相关临床资料,探讨血脂控制水平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内膜增生及增生程度的影响.结果 非增生组PCI术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显著低于非增生组术前和增生组术后水平(P<0.05),但增生组术后水平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增生组PCI术后TC和non HDL-C水平显著低于术前(P<0.05),而重度增生组PCI术前和术后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增生组术后TC和non HDL-C水平显著低于重度增生组术后,但明显高于轻度增生组术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C、TG和non HDL-C水平是冠状动脉支架内内膜增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TC和non HDL-C水平是冠状动脉支架内内膜增生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CI术后TC、TG和non HDL-C高水平是冠状动脉支架内内膜增生的危险因素,且PCI术后TC和non HDL-C水平越高,冠状动脉支架内内膜增生情况愈重.

    作者:张荣先;莫显刚;李伟;王华;李洁琪;奚雪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程序性坏死研究进展

    细胞的生存和死亡都是细胞周期中的重要事件,机体细胞不但需要恰当地诞生,恰当地发育,而且也要恰当地死亡.所以,在健康的人体组织中,“正常”的细胞死亡是普遍现象,也是维持机体功能和形态所必需的程序.而细胞死亡有很多方式,在机体的生长、发育,及应答反应、新陈代谢的过程中均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观点认为,细胞死亡可以依据的死亡细胞的形态学特征、死亡途径和方式,以及是否可控等特点划分为细胞坏死(necrosis)和细胞凋亡(apoptosis)这两种基本模式.

    作者:申兵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2与非小细胞肺癌铂类化疗敏感性的研究进展

    全世界肺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为恶性肿瘤的首位,且仍旧持续增加,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安全.而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占所有肺癌的80%以上,约85%的患者病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故铂类药物联合第三代标准化疗方案成为主要治疗措施[1-2].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2 (ERCC2)作为一种DNA解螺旋酶,为RNA聚合酶Ⅱ(TFⅡH)组分,参与碱基切除修复(BER)和核苷酸切除修复(NER)过程[3].而ERCC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可抑制TFⅡH的活性,导致修复、转录缺陷异常,进而影响ERCC2蛋白表达及DNA损伤修复能力[4].人体内多种SNP决定对应修复酶的活性差异,故对DNA修复能力就表现出个体差异,影响患者对化疗药物敏感性[5].目前ERCC2基因的SNP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Asp312Asn、Lys751Gln.LI等[6]分析ERCC2基因多态性对长春瑞滨联合顺铂化疗敏感性,结果显示ERCC2 Lys751Gln基因型的化疗敏感性为Lys751Lys的0.4倍.金珊珊等[7]荟萃国内外文献资料,显示携带ERCC2 Asp312Asn/Lys751Gln基因肺癌患者敏感性较高.而PEREZ-RAMIREZ等[8]发现携带ERCC2 Asp312Asn/Lys751Gln基因与肺癌发病风险相关,且与患者种群、吸烟及危险环境有关.鉴于目前国内外晚期NSCLC患者的ERCC2与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相关性的结论,本研究探讨它们之间调控机制,以期构建预测NSCLC铂类化疗药物疗效的基因组学体系,为指导临床晚期NSCLC患者铂类药物个体化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娄婷婷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γ-H2AX的表达对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预后影响

    目的 探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中γ-H2AX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该院初诊的MM患者为病例组,非造血系统肿瘤并经骨髓涂片和活检检查未见明显形态异常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病例组和对照组骨髓中γ-H2AX的表达水平,IPP半定量分析并比较其表达差异,并根据病例组γ-H2AX的表达量将其分为强表达和弱表达两组,探究γ-H2AX表达量与MM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患者骨髓中γ-H2AX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强表达组MM患者γ-H2AX的表达水平明显强于弱表达组(P<0.05).结论 γ-H2AX在MM患者的骨髓组织中表达水平增多,其强表达预示MM患者较短的生存时间.

    作者:曹春;徐莉;冯娟;唐海龙;董红娟;顾宏涛;舒汨汨;白庆咸;梁蓉;张涛;杨岚;董宝侠;陈协群;高广勋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情景缺陷教学法及微格教学法对规范临床护生静脉输液查对的影响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士的基本操作技能,也是护理工作的重点.静脉输液具有一定风险,据文献报道,在美国致命性用药失误中有高达60%来自于静脉输液[1].同时,调查显示75%的静脉输液差错是输液查对行为不规范所致[2].在临床工作中,由于护理工作的繁琐或输液查对制度的缺陷,如查对过程简单化、查对内容不全、查对方法单一等,输液查对制度并没有得到严格的实施,为患者的安全埋下了隐患[3].实习护生作为新进临床工作的主要人员,是临床上静脉输液的主要执行者,也是输液差错的高发人群[4].静脉输液查对意识的缺乏、对查对方式及内容缺乏清晰的认识是导致临床护生输液差错主要的原因[5-6].因此,提高临床护生静脉输液查对意识、规范静脉输液查对及操作十分重要.临床科室轮转期间的学习以临床护理带教为主要表现形式,其作为护士生涯的开端,其质量的高低对临床护生今后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具有深远影响[7].笔者通过对新入科临床护生进行联合情景缺陷式教学和微格式教学,教学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薛娇妍;唐永利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99mTC-MIBI双时相加断层融合显像诊断甲状腺内异位甲状旁腺瘤伴功能亢进1例报道

    甲状旁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之一,其分泌激素的主要靶器官为骨骼和肾脏,对维持血钙等平衡起重要作用.约有8.5%的甲状旁腺可发生异位,其中异位于甲状腺约0.2%[1],易误诊为甲状腺原发性肿瘤,尤其并发甲状旁腺腺瘤或腺癌时.1 临床资料患者女,41岁,因“右侧髋关节疼痛1年余,加重5个月余,腰痛2d”于2016年9月21日入院.外院行全身骨显像:“超级骨显像”伴颅骨“黑颅征”表现,考虑代谢性骨病;骨密度检测:重度骨质疏松(负T值-5.5).以“骨质疏松待查”收入院治疗.体格检查:脉搏80次/min,血压124/79 mm Hg.

    作者:徐斌;严程;应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胫骨多发性骨纤维发育不良1例报道

    多发性骨纤维发育不良是良性髓内骨纤维病变,又称为骨的纤维结构不良、骨纤维异常增生症[1].常发生在骨的形成和生长过程中,以纤维组织或不成熟编织骨代替正常结构的骨和骨髓组织为主要表现.可为单发、多发,可累及单一骨骼或多个骨骼受累,主要好发长骨、颅面骨、肋骨、骨盆等,其他部位骨骼也可累及.其临床表现主要为疼痛、骨骼畸形,严重者出现病理性骨折[2].重庆市荣昌区人民医院骨科收治1例右胫骨多发性骨纤维不连患者,给予右胫骨彻底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钢板螺钉内固定,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匡荣彬;王欢;皮昌军;曾波;谢金岑;王德华;魏文东;陈亮;谢继勇;谭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阿托伐他汀对K562细胞的抗增殖作用及凋亡作用的研究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K562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的阿托伐他汀处理K562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Annexin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比色法检测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3、-8、-9的活性;qRT-PCR检测Bcl-2、程序性死亡因子(PDCD5) mRNA的表达.结果 阿托伐他汀至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地抑制K562细胞增殖(P<0.05)并诱导细胞凋亡(P<0.01);阿托伐他汀作用K562细胞后,G0/G1期细胞百分比增加(P<0.01),S期细胞百分比下降(P<0.01),且呈浓度依赖性(P<0.01);阿托伐他汀以浓度依赖性活化caspase-3、-8、-9(P<0.01)、下调Bcl-2 mRNA表达和上调PDCD5 mRNA的表达(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抑制K562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作者:孔春芳;周江龙;丁伟荣;丁江华;陈国安;程洪波;金成豪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单钳道内镜跨越式荷包缝合法在医源性穿孔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单钳道内镜跨越式荷包缝合术在内镜治疗中医源性穿孔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消化内镜中心2015年2月至2016年9月对40例术前经超声内镜及CT等检查明确源于固有肌层或双向生长的胃肠黏膜下肿瘤行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FTR)后形成医源性穿孔,采用自创的单钳道内镜跨越式荷包缝合术修补,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随访情况等,评估其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结果 40例瘤体平均直径(1.6±0.3)cm,均成功完成穿孔修补,平均缝合时间为(5.6±1.5) min,术后4例出现腹痛、腹胀(10.0%),5例出现一过性发热(12.5%),无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无中转外科病例,术后住院时间4~7d,术后1个月随访内镜创面均愈合良好,可见瘢痕形成,2个月后复查内镜,创面愈合良好,无瘤体复发.结论 改良单钳道内镜跨越式荷包缝合术能有效修补EFTR术后穿孔,该方法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唐静;杨丹;沈文拥;吴涛;卢丹萍;魏沙;薛炎;杨美华;刘爱民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多发性骨髓瘤并发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治分析

    目的 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并发结核性脑膜炎(TBM)的危险因素,提高对结核分歧杆菌(TB)感染的重视.方法 通过分析该科1例MM患者并发TBM的诊治过程,对可能引发TBM的药物、治疗方案进行分析,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MM患者血清中存在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发病之初免疫功能就存在缺陷,治疗药物如地塞米松、环磷酰胺均有免疫抑制作用.结论 在对MM患者的诊治中应重视TB感染的预防,并对可疑的TB感染患者提高警惕,加强防控意识.

    作者:赵鹏;王季石;李燕;陈莹;黄懿;张燕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肾蒂淋巴管结扎术后持续肉眼血尿1例报道

    乳糜尿是泌尿系常见疾病之一,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本院于2015年10月实施的1例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患者,术后即出现大量肉眼血尿,持续1周,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62岁,因“间隙性排乳白色尿10年余,排尿困难6个月”于2015年10月16日入院.查体:精神差、消瘦,双肾区未触及包块,无压痛及叩痛.辅助检查:尿乳糜实验阳性;尿常规:白细胞26个/HP,红细胞482个/HP,尿蛋白(+++);泌尿系统造影(CTU)无泌尿系统及腹膜后占位等病变;逆行造影:肾盂、肾蒂淋巴管、静脉逆流现象,见图1~3.膀胱镜检查提示左侧输尿管开口喷乳白色尿液,见图4.

    作者:吴涛;赵泽驹;罗旭;付逆;张能;陈书练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基于循证构建PICC置入部位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预防策略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在国内外医院、诊所甚至家庭护理等已普遍流行,为中长期的输液治疗提供了必要的血管通路.PICC置入部位需要每周更换敷贴1次,长期暴露于医用黏胶,反复地接触皮肤消毒剂,及反复去除、贴合敷贴等促使皮肤屏障功能改变,后易发展为皮肤损伤[1-2].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edical adhesive-related skin injuries,MARSI)是指在移除黏胶产品后出现持续大于或等于30 min的红斑和(或)其他的皮肤异常(包括但不限于水疱、大疱、糜烂或撕裂)[3].MARSI的常见类型有机械性皮肤损伤、接触性皮炎、毛囊炎、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等[3-4].PEDROLO等[5]报道氯已定抗菌敷贴引起中心静脉导管置入部位局部皮肤反应的发生率高达39.53%.

    作者:赵慧函;黄惠桥;韦琴;凌瑛;李高叶;雷永红;应燕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