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激扬;田勇泉
医学教育伦理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对医学临床教师提出了新的伦理要求.对医学教育伦理的本质、市场经济社会对医学临床教师伦理的新要求以及医学临床教师自身价值实现的新理念进行了探讨和论述,提出了医学临床教师伦理道德的基本地位,以便使医学临床教师伦理道德更具有全局性、超前性、示范性,从而比其他职业伦理道德更先进.
作者:姚明;姚晚侠;朱建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立足目前我国医疗行业中存在的问题,从理论上分析医疗职业人格的不健全与医学专业精神的不足是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源,指出孙思邈医学思想对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在实践中指导医学从业人员完善职业人格、丰富医学专业精神内涵具有积极的作用与意义.
作者:张修燕;黄裕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器官短缺严重阻碍了器官移植发展.器官有偿捐赠可以增加器官的数量和减少移植等待时间,但是也会带来众多的社会问题和伦理问题,包括对人类传统道德观念的冲击,导致器官交易和器官商品化,并且相关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为了规范器官有偿捐赠行为使其能够充分发挥积极作用,要加快针对有偿捐赠的法律的制定,还要坚持生命价值、知情同意、公平公正和循序渐进的原则.
作者:张洪伟;刘小南;王为忠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农村大学生为求学而来到城市,面对城市生活,他们会感到一种与原来生活环境的巨大反差,产生很多思想上的困惑和心理上的矛盾.一个人从小成长的环境对他思想和心理品质的形成起着非常深刻的作用.这种作用会形成一种强大的惯性,影响人的进一步成长和发展.因此,了解和掌握农村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他们克服困难,健康成长是高校老师做好学生教育工作的迫切需要.本文就如何加强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一些分析探讨.
作者:王春荣;姜宁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结合中医药研究的临床特点,在分析伦理审查的原则,伦理委员会在国内的发展基础上,重点结合中医药研究方法和在伦理审查中的特点,对如何建立一系列完整的伦理委员会审查管理制度,任命制度,委员继续教育制度,伦理审查程序,研究过程中不良反应的监测制度,文件的保存和归档制度,知情同意签署制度,对药品、临床研究项目等涉及人体的临床试验伦理审查与监督方面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以便大限度保护受试者利益.
作者:王小云;梁兆辉;黄慧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网络游戏中青少年非正式群体具有虚拟性、超越时空性、道德缺失性、中心人物不确定性四个方面的特点,并在一定程度上对游戏成员的个人行为产生影响,本文试从群体心理学角度提出网络游戏监管的策略.
作者:徐娜;张桂芝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高校医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出现了新的变化,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越来越受到医学院校的青睐.从医学伦理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KAP医学生培养模式的研究,探索有利于医学生培养的形式和方法,以适应社会发展对医学人才的综合要求.
作者:于兆锋;李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探究医患对立的原因,有利于医生、患者的和谐,避免医学遭受损失.医患矛盾是社会矛盾的一个侧面,反映公共品需求不断增长和供给短缺之间的矛盾.通过对中西方人文思想对比,探究造成医患矛盾激化的文化背景和社会根源.遵循公益性原则,建立公共、公平的医疗环境,是缓解医患对峙,达到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
作者:柳小英;杜秦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对ICU的资源、疗效、费用从伦理视角进行了分析,指出ICU服务对象选择、治疗过程和结局评价及确立医疗方案的几种正确伦理观.
作者:司继雷;赵增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死亡是人类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高额住院死亡病例给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极大的负担.作者分析高额住院死亡病例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在此基础上进行伦理思考,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作者:鲍萍;胡志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从素质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医学院校课程改革的多维视角审视医学生法律素质教育问题,提出面向医疗实践的必要性.解读新课程改革方案,从观念到措施,提出了面向医疗实践的医学生法律素质教育基本构想,尤其突出了对教育实效性的关注.
作者:程乐森;徐玉梅;宋茂银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中国遗传伦理是当代中国生命伦理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核心.伴随着中国遗传学的发展,中国出现了与西方相关遗传学技术带来的相同的或不相同的生命伦理学难题.十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主持与遗传伦理研究有关的课题,对中国遗传伦理进行了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研究,厘清了由于国情和文化的不同,多个中国遗传伦理特殊难题和独特的遗传伦理思想和实践,并与西方的遗传伦理思想和实践给予比较.十年回顾的研究问题有:中国有关克隆人的伦理论争;中国的优生思想和实践及伦理争议;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及中国面临的伦理挑战;中国人对遗传学信息处理和基因治疗的伦理观;辅助生殖技术在中国应用的规范以及伦理探讨;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在中国的伦理探究;人工流产和干细胞研究中胚胎的道德地位;中西方国家产前遗传病检测、筛查和咨询的伦理问题;中国的亲子鉴定的应用及伦理问题;中国伦理思想中的遗传伦理观等.
作者:王延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社会转型带来的医德人格扭曲、医疗行政监管缺位和医疗行为中的诸多法律盲区等是医生医疗行为失范的主因.医疗市场经济的利益导向在医疗领域的扭曲体现,产生了医院管理伦理失范,医疗腐败更是对医院管理伦理产生极大的腐蚀作用.因此,反对医疗腐败,倡导文明行医,需要正本清源,从医院管理道德建设的源头抓起,注重医院管理道德人格的完整性;需要对医疗市场经济中的医院管理伦理建设进行方法论的思考,真正做到既要面对市场,又要超越市场.强化新伦理观教育实现医德建设的与时俱进、创新医疗行政管理制度是矫治医生医疗行为失范的对策.为病人大利益着想是医护专业根本的道德规范与责任,也是医患关系的伦理基石.
作者:郑大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从医疗服务现状探讨医院药学人员在临床药学领域中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及行为的伦理问题.提出医院药学人员的医学伦理教育和管理的举措以及优化用药的伦理观.倡导规范医院药学人员以人道主义为特征的医德观念和医药学责任感,呼唤医院药学人员人文精神的回归和发扬,建立全新的医药学伦理模式.
作者:陈素华;兰礼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21世纪,高校国防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现代高技术与医学密切结合,人类社会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医学教育的时空观念也将向终生化和国际化方面跟进,这将促使医学教育的思维模式随之转变,文章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通过收集大量的相关文献,对文献进行梳理和比较,再通过问卷调查相关数据以及材料的分析以及理论推理的分析总结出国防教育和医学生素质教育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国防教育对医学生的素质提高在道德素质、人文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人际交往和创新素质等多个方面有促进作用.
作者:王大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分析了医疗机构出租、承包、合作科室现象的成因,指出政府对公立医院补偿机制不到位、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医疗机构逐利行为等是导致此现象的直接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作者:张春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介绍了护理研究生在临床实习中所面临的各种人际关系:包括与护士长之间的关系、与带教老师及其他护士之间的关系、与其他实习护生之间和与医生之间的关系,并且从实习研究生的角度来阐述处理这些关系时应该采取怎样的伦理决策.
作者:王井霞;唐四元;李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在器官移植实施过程中,中国医生面临公正器官分配的伦理责任;面临着中晚期肝癌移植手术适应证的掌控带来的资源浪费的伦理责任;面临通过供体器官移植传播HIV和HCV传染病的风险责任.医生应具备伦理和法律观念,化解风险,承担责任,积极推进器官移植事业健康发展.
作者:黄丽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为规范医学教育临床教学实践活动的管理,保护医学教育临床教学实践过程中患者、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保证医学教育教学质量,针对目前临床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指出医学教育中,素质教育的关键理念是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不但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医学科研素养,而且要培养学生自觉丰富心灵、完善人格,具备良好的医德素养.强调在临床教学实践中构建融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的全方位、立体化的教学模式.
作者:谷仲平;朱以芳;张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易性病是一种心理障碍性疾病,变性手术是易性病的重要治疗方法.易性病患者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深受心理障碍性疾病困扰,受到社会的嘲笑、鄙视、指责和谩骂,应得到社会的宽容、同情、理解和帮助.作者试从社会、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对易性病人的人文关怀进行探讨.
作者:刘旺华;贺达仁;肖献忠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