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循证护理引入高职儿童护理教学的实践调查

罗玉琳;钟兴泉;方淑蓉

关键词:
摘要:在当今强调转化医学的时代,由传统的经验护理模式向现代循证护理模式转变成为护理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J].循证护理(evidence based nursing,EBN)是指护理人员在计划护理活动的过程中,将有关科研结论与其临床经验、患者需求相结合,寻求实证,作为临床护理决策依据的过程[2].它既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又是在这种认识方式指导下为临床研究和实践提供科学的方法论[3].护理专家呼吁:EBN应从学校教育人手,培养学生在临床工作中理解、应用、实践EBN的能力[4].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手术治疗32例小儿隐睾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小儿隐睾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6年4月该院收治的小儿隐睾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手术时间、围术期并发症及远期疗效.结果 32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62±10) min,围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12~24个月,无睾丸回缩、睾丸萎缩、腹股沟疝等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睾丸下降固定术较传统开放手术具有创伤小、美观、操作简单,双侧病变可同时手术,并发症少,睾丸回缩概率低,可同时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等优点.

    作者:汪溢;朱家利;罗后宙;霍振清;姚泽钦;梁冰;刘文聪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SL7207/pBud-VP3-IL-24的肿瘤靶向性及其对胃癌细胞免疫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基于白细胞介素(IL)-24的减毒沙门菌载体SL7207/pBud-VP3-IL-24对胃癌细胞的靶向性及肿瘤免疫作用.方法 建立小鼠胃癌细胞荷瘤模型,将SL7207/pBud-VP3-IL-24(A组)、SL7207/pBud(B组)、生理盐水(C组)经口服饲喂胃癌荷瘤小鼠,分别采用组织匀浆菌落计数、RT-PCR分析及荧光蛋白定位检测减毒沙门菌株SL7207、apoptin-EGFP融合绿色荧光蛋白及IL-24基因在小鼠体内的分布,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变化,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及中性红试验检测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毒作用及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活性.结果 在A组治疗后7d,小鼠肿瘤组织发现有减毒沙门菌株SL7207;随着时间推移,肿瘤组织中细菌数量逐渐增多,第21天,肿瘤组织中细菌数量比其他组织明显增多(P<0.05).病理切片提示胃癌组织细胞溶解坏死.同时,IL-24基因和apoptin-EGFP蛋白在肿瘤组织有所表达,RT-PCR定量显示IL-24基因在肿瘤组织较其他组织多(P<0.05).MTT和LDH实验显示,A组淋巴细胞增殖(0.75±0.11)和NK细胞活性(0.38±0.06)%明显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红实验结果提示,A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强(0.49±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7 207/pBud-VP3-IL-24对胃癌组织具有靶向性,能在肿瘤组织优先表达其携带基因及蛋白,并通过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来调节抗肿瘤免疫.

    作者:曹红丹;吕琳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培养探索

    1998年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并试点实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在过去的20年时间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授权点均非常注重培养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临床专硕研究生)的临床工作能力,在培养模式、培养方案、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接轨、考核方式、培养质量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6].但却很少有研究专门关注临床专硕研究生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培养.

    作者:王良兰;杨竹;景先平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橙皮苷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

    橙皮苷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中草药及其他植物中的天然黄酮类化合物,以柑橘属植物中的含量为丰富.目前已有研究表明,橙皮苷具有包括抗肿瘤在内的多种生物学效应.本文就橙皮苷在肝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肺癌、肾癌、前列腺癌及其他罕见癌症的发生、发展、迁移及侵袭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通过总结橙皮苷在大量研究报道中的抗癌效应,揭示新的预防或治疗癌症的方法.

    作者:夏荣木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未婚先孕中孕引产女性延迟终止妊娠原因的分析

    目的 探讨未婚先孕早发现早处理方法,减少中孕引产发生率,降低个体伤害程度.方法 选择该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72例未婚先孕中孕引产女性为研究对象,住院期间以问卷形式收集研究对象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首次性生活时间、此次怀孕是否为意外伤害、妊娠生育史、避孕方式、入院时孕周、此次确诊妊娠时孕周、延迟终止妊娠原因,进行分析整理.结果 早孕期间确诊妊娠但因害怕未告诉父母或监护人后被父母或监护人发现15例(20.8%),早孕期间确诊妊娠但因害怕未告诉父母或监护人被父母或监护人以外的人发现12例(16.6%),知道怀孕想要结婚但男方不同意11例(15.3%),临床误诊(15.3%),知道怀孕想结婚但女方父母阻拦10例(13.9%),工作学习安排需要(12.5%),知道怀孕不知男方行踪4例(5.6%).有避孕措施但不规范避孕35例(48.6%),未采取避孕措施32例(44.5%),规范避孕失败5例(6.9%).结论 常态化让育龄妇女掌握早孕知识、避孕知识、终止妊娠知识,家庭常态化关心女孩的月经情况,可以减少非意愿性妊娠,减少未婚先孕中孕引产发生率.

    作者:胡宗琼;赵铀;未欢;向瑛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注意偏向训练对特质焦虑军校大学新生的情绪体验和认知偏向的影响

    目的 探索注意偏向训练对特质焦虑军校大学新生的情绪体验和认知偏向的影响.方法 选取某军校2015级入学新生中有特质焦虑倾向的学员80名,分为趋向正性组、中性对照组、逃离负性组和空白对照组,训练采用情绪词点探测实验范式,其中趋向正性组的情绪词为正性词语和中性词语,探测点始终位于正性词语;中性对照组的情绪词仅有中性词,探测点位置随机出现;逃避负性组的情绪词为负性词语和中性词语,探测点始终位于中性词语;而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训练.训练前后分别采用正/负性认知偏向量表(APNIS)和正负性情绪量表(PANAS)进行调查.结果 (1)空白对照组训练前后的正负性情绪分数和正负性认知偏向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逃离负性组训练后的负性情绪显著减少(P<0.05),正性自己的分数显著增加(P<0.05).(3)中性对照组训练后负性情绪显著减少(P<0.05).(4)趋向正性组训练后负性情绪显著减少(P<0.05).结论 注意偏向训练对降低特质焦虑的军校大学新生的负性情绪,提升其正性情绪,增加其正性认知偏向均有一定的效果.

    作者:张世昌;杨倩;陈瑶;周梓炫;谢钧润;刘波涛;徐媛媛;王彬;李敏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在缺血性卒中伴高血压患者中动态血压变化与脑微出血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缺血性卒中伴高血压患者的24 h动态血压与脑微出血(CMBs)的相关性.方法 对缺血性卒中伴高血压患者进行头颅核磁共振检查,明确是否存在CMBs,在入院24 h内测量患者动态血压,并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的危险因素以及相关的检验指标.用Logistic回归的方法分析CMBs与动态血压的关系.结果 总共纳入186例缺血性卒中伴高血压患者,利用单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年龄、糖尿病病史、日间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都与CMBs的相关性显著.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日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平均收缩压与CMBs的相关性显著.结论 在缺血性卒中伴高血压患者人群中,较高的平均收缩压是CMBs的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王玥;王礼;段春梅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宫腔镜下行电切除术与钳夹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症80例的有效性比较

    目的 分析比较宫腔镜下行电切除术与钳夹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EP)不孕症80例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在该院治疗的80例EP不孕症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术式分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宫腔镜下行钳夹术,观察组宫腔镜下行电切除术,比较组间手术指标、月经量及子宫内膜厚度等.结果 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月经量(187.52±20.21)mL、子宫内膜厚度(6.52±1.03)mm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术式均能提高EP不孕症患者妊娠率,但宫腔镜电切除术能有效减少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改善月经,且术后复发率低,效果更佳.

    作者:邓翠平;丁昭宁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术前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对可切除胰腺癌患者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术前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EUS-FNA)对切除胰腺癌患者的诊断.安全性及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在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内收治的42例可切除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术前实施EUS-FNA设置为观察组,另12例术前未实施EUS-FNA设置为对照组.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检查结果、安全性及准确性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 观察组中患者均成功穿刺,诊断准确率为96.67% (29/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10/12).观察组生存时间(569.96±24.75)d和对照组生存时间(571.93±23.49)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仅出现1例出血,但在实施针对性治疗后治愈,并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观察组并发症率(3.33%)和对照组(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胰腺癌患者诊断时,EUS-FNA可在保证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取得较好临床诊断效果.

    作者:李洪焱;李健;王敏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烧伤复合热射病的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

    烧伤复合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机制复杂,虽然发病率不高,但一旦发病,救治极其困难,病残率及死亡率极高.本文就烧伤复合热射病的诊断及治疗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诊断及救治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作者:杨福旺;龚震宇;辛海明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SBAR沟通训练模式提升心内科低年资护士临床思维能力的研究

    目的 探讨SBAR沟通训练模式对于心内科低年资护士临床思维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科室注册的低年资护士13名作为研究对象,进行SBAR沟通训练模式培训,6个月后判断护士的临床思维能力.结果 经过SBAR沟通训练模式授课培训及临床实践后,低年资护士的批判性思维、系统思维及循证思维评分和临床思维能力总分均明显提高,与临床实践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BAR沟通模式在提高低年资护士临床思维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可带动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作者:吴焰;方向红;刘伟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骨间入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骨间入路复位法植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胫骨平台骨折23例患者,Schatzker分型Ⅱ型9例,Ⅲ型6例,Ⅴ型8例.术中采用外侧切口保护关节囊的骨间入路治疗Schatzker分型Ⅱ、Ⅲ型骨折,同时联合后外侧入路治疗Ⅴ型骨折.结果 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未见感染、坏死等表现.随访1~2年,术后X线片,未出现复位后骨折的后期塌陷,全部骨性愈合,未见内固定失效表现.术后Rasmussen评分,优16例,良5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1.1%.结论 骨间入路可以减少对膝关节软组织的剥离,有利于早期康复活动,促进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李彬;谢波;郑磊;茶晓峰;吴东海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重庆市某区初中生健康素养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重庆市某区初中生健康素养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为提高初中生生活质量提供理论建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在该区城市、农村各抽取2所中学共1 774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健康素养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 初中生健康素养调查显示,意外伤害与急救平均得分高,为(4.11±0.82)分,其次为科学健康观(4.06±0.75)分、问题解决能力(3.97±0.75)分、青春期发育(3.94±0.76)分、合理营养(3.94±0.81)分、批判性素养(3.91±0.83)分、心理健康(3.83±0.76)分、疾病预防(3.75±0.55)分,健康决定能力平均得分低,为(3.46±0.87)分.生活质量调查显示,生理维度平均得分高,为(3.48±0.45)分,其次为心理维度(3.46±0.61)分、社会维度(3.39±0.55)分,青春期维度平均得分低,为(3.34±0.55)分.初中生生活质量得分与科学健康观、疾病预防、青春期发育、心理健康、意外伤害与急救、合理营养、健康决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素养得分呈正相关(P<0.05或P<0.01),生理维度得分、心理维度得分、社会维度得分和青春期维度得分都与合理营养、健康决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素养等得分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 提高学生健康素养将有利于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刘舒萍;任正中;刘维波;冉敏;王宏;余静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血栓性浅静脉炎的诊治进展

    血栓性浅静脉炎(SVT)既往被认为是自限性疾病.近年来,大量研究结果显示SVT可能导致深静脉血栓甚至肺栓塞的发生.SVT的发病易感因素与深静脉血栓大致相同并且其临床表现呈多样性.多普勒超声现已成为诊断及评估SVT的首选检查方法.现针对SVT国内外尚没有统一的治疗策略.本文就目前SVT的诊疗进展等进行综述.

    作者:张骞;汪海洋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加速康复外科围术期管理模式对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围术期管理模式对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6年1-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胆道外科中心收治的100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ERAS组),围术期均采用加速康复外科围术期管理方案进行管理;同时收集2015年1-12月收治的88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传统组),围术期采用传统的诊疗护理常规进行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康复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术后早期康复效果方面,ERAS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早于传统组[(30.35±10.24)h vs.(70.69±11.23)h,P<0.05],ERAS组术后72 h以内的疼痛评分低于传统组[(2.56±1.12)分vs.(5.61±2.51)分,P<0.05];两组患者术后30 d非计划性再入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方面,ERAS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8.00% vs.18.18%,P<0.05),但两组患者在各项并发症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济效益方面,ERAS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传统组(P<0.05),患者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 加速康复外科围术期管理模式能够促进患者术后的早期加速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能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升医疗服务质效.

    作者:冯金华;许瑞华;李卡;冯缓;韩蔷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腮腺占位性病变采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的价值分析

    目的 总结对腮腺占位性病变诊断时,采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该院腮腺占位性病变71例,腮腺病灶数为83个.以弹性评分作为依据,对全体患者的病灶进行诊断,记录病理结果对比情况.据手术病理结果将全体病灶分良性组和恶性组.结果 根据病理结果和超声弹性评分可以看出,恶性组评分高的病灶数量更多,良性组则评分普遍较低.良性组弹性评分为2.19士0.63,恶性组弹性评分为3.21±0.32.弹性评分法的正确率为78.31%,Youden指数为61.23%;二维超声的正确率为79.52%,Youden指数为60.02%;多普勒超声的正确率为72.29%,Youden指数为32.57%.与多普勒超声法相比,其余两种诊断方式真实性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二维超声和弹性评分法之间并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腮腺占位性病变诊断时,采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能够对腮腺占位病变的性质进行诊断.

    作者:李慧敏;马锴;胡元平;陈丽霞;周平心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超声造影对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于该院就诊的61例患者(67个病灶)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分为≤1 cm小肿块组,>1 cm肿块组,>1 cm非肿块组,分别观察每组的增强特征.结果 ≤1 cm恶性肿块主要超声表现为高增强,放射状边缘,强化后病灶范围扩大;>1 cm恶性肿块超声多表现为不均匀快速高增强,放射状边缘,强化后病灶范围扩大,并可见滋养血管;>1 cm非肿块型恶性病灶超声主要表现为高增强,而放射状边缘是其重要增强特征.增强后边界清楚,增强前后病灶范围没有明显改变,这是乳腺良性病灶显著的表现.结论 超声造影对不同大小的乳腺肿块、非肿块型乳腺病灶的良恶性鉴别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作者:向君彦;罗艺;韩小容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南宁市献血人群登革热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南宁市献血人群中登革热病毒(DENV)的感染状况,评估登革热病毒对南宁市血液安全的影响.方法 从南宁中心血站的不同采血点中随机选择1 712例经过健康征询合格及血液初筛检测合格的献血者,抽取5~6 mL静脉血于乙二胺四乙酸抗凝管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的DENV NS1抗原、IgM抗体和IgG抗体.结果 DENV NS1抗原、IgM抗体、IgG抗体的阳性率分别是1.1%(18/1 712)、0.2%(4/1 712)、7.1%(121/1 712),其中NS1抗原和IgM抗体及NS1抗原和IgG抗体的双重阳性率均是0.1%(1/1 712).IgM与性别之间的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男性IgM阳性率更高;IgG与年龄之间的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30岁以上的人群IgG阳性率更高.结论 南宁市献血者中既有曾经受DENV感染者也有正在受感染者,应当重视DENV对血液安全性的影响,适时调整献血者的血液筛查策略.

    作者:林健燕;郭泽强;罗必泰;周艳君;邱昌文;庞兴旺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骨科植入物修饰策略研究进展

    表面修饰是骨科植入材料研究的重要技术,可提高植入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及骨整合效应,延长植入物使用寿命.骨科植入物现多采用药物、生物信号分子、生长因子和细胞进行修饰,以改善支架材料的骨整合、促成骨及修复缺损效应.本文中就骨科植入材料表面的修饰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新型骨科植入物的研究及设计提供参考.

    作者:肖国强;胡介宇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添加益生菌的早期肠内营养对脓毒血症休克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添加益生菌的早期肠内营养对脓毒血症休克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月15日至2017年3月15日来该院接受治疗的脓毒血症休克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A(早期肠道内营养+抗生素治疗)、B(益生菌+早期肠道内营养+抗生素治疗)两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状况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指标,观察随访3个月内死亡和存活患者入院时炎症因子指标,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指标均显著降低,且B组显著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白细胞介素(IL)-1、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各项指标显著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入院时各项炎症因子均显著高于存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IL-1(OR=1.591,95%CI1.005~1.863)、IL-6(OR=1.347,95%CI 1.121~1.684)、IL-8(OR=1.529,95%CI 1.225~1.645)、TNF-α(OR=2.545,95%CI 1.658~2.664)是脓毒血症休克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添加益生菌的早期肠内营养对脓毒血症休克患者血清部分炎症因子具有下调作用,抗炎作用明显,减少患者病死率,值得推广.

    作者:陈侣林;李卉;朱俊臣;兰英 刊期: 2018年第21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