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琳;张淼;张巧;彭年春;胡颖;时立新
因气管肿瘤的麻醉管理复杂,麻醉过程是否顺利,直接影响整个手术的成功与否,麻醉前准备包括术前访视、术前检查、患者的准备、麻醉前用药、物品的准备及麻醉前预案等,根据肿瘤在气管上、中、下三段位置不同,分别阐述不同的诱导和通气方式.术后管理也是围术期重要的一部分,随着加速康复外科的发展,已有文献报道气管肿瘤新的手术访视和麻醉方式.以下主要对气管肿瘤切除重建术的麻醉前准备、麻醉诱导方式、术中通气方式、术后管理的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伍谷;涂生芬 刊期: 2018年第27期
目的 观察痛泻宁颗粒结合西医治疗对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40例慢性腹泻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单用西医治疗,试验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痛泻宁颗粒.两组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 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各项指标在治疗后均有所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症状积分均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痛泻宁颗粒结合西医治疗慢性腹泻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应用西医治疗.
作者:谢微杳;左国庆 刊期: 2018年第27期
目的 系统评价转录因子7类似物-2(TCF7L2)rs7903146 C>T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的关系.方法 截止2017年8月31日,检索Medli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检索数据库(CBM disc)、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中国知网(CNKI)等国内外期刊数据库关于rs7903146多态性与GDM发病相关的病例-对照研究.计算OR及相应95%CI,估计该遗传变异与GDM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17篇文献,包括13 950例研究对象(GDM组5 066例,对照组8 88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显性遗传模型下,rs7903146 C>T与GDM易感性显著关联,与TT基因型相比,C等位基因携带者GDM发病风险明显降低,OR(95%CI) =0.67(0.54~0.84);隐性模型下,与T等位基因携带相比,CC基因型可显著降低GDM的发病风险,OR(95%CI)=0.64(0.56~0.74).结论 TCF7L2 rs7903146 C>T影响妊娠期妇女对GDM的易感性,C等位基因可能是预防GDM发生的保护性遗传因素.
作者:李友珍;陆慧群;韦丽娜;陆德飘;覃珍华;徐震;刘桂熊;韦柏州;郑惠婷;罗秀云;韦琴;梁伟燕;秦胜花;于祥远 刊期: 2018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负钠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质量及血压的控制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门诊2015-2016年60例规律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透析液钠浓度不同,分为治疗组(钠浓度135~138 mmol/L,n=30)和对照组(钠浓度140 mmol/L,n=30),均治疗3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心率、体质量等情况.结果 治疗组透析后收缩压、舒张压、血清钠浓度均低于透析前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透析过程中的高血压发生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0.7)次vs.(9.4±1.5)次,P<0.01];治疗组透析后干体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3.4±8.2)kg vs.(68.7±10.5)kg,P<0.05].结论 负钠透析能有效控制部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压及体质量.
作者:孙利军;李明明;杨洪娟;徐保振;任广伟 刊期: 2018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斑蝥酸钠对膀胱癌患者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成熟、功能的影响及斑蝥酸钠对膀胱癌细胞BIU-87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 分离15例临床确诊的中晚期膀胱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在含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4(IL4)及不同浓度斑蝥酸钠培养条件下制备DC.观察DC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CD1a和CD83表达水平,并用MTT法测定DC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采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斑蝥酸钠作用后BIU-87细胞的生长情况.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观察斑蝥酸钠作用后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3和PARP的表达的变化.结果 在斑蝥酸钠高剂量组,DC膜表面分子CD83、CD1a的表达高.与对照组相比,斑蝥酸钠处理组DC膜表面分子CD83和CD1a表达增高(P<0.05).斑蝥酸钠处理组刺激异体淋巴细胞增殖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MTT法证实斑蝥酸钠能明显抑制膀胱癌细胞株BIU-87的生长.斑螯酸钠作用24 h后,流式细胞术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显示斑蝥酸钠可使BIU-87细胞发生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显示斑蝥酸钠使BIU-87细胞中Caspase-3和PARP蛋白表达明显增加.结论 斑螯酸钠能够诱导膀胱癌患者DC成熟,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斑蝥酸钠能够抑制膀胱癌BIU-87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宁波;李朵璐;阚全程 刊期: 2018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黑晶头和陶瓷头假体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近期临床疗效、生物性能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A组36髋为黑晶头人工髋关节置换(n=28);B组32髋为陶瓷头人工髋关节置换(n=28).结果 A组平均手术时间(56.13±1.2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45.00±18.26)mL;B组手术时间(57.02±1.01)min;术中出血量(243.00±20.67)mL(P>0.05).术后随访48例,患者伤口愈合良好,愈合时间4~6个月.A组Harris术前评分(23.12±4.23)分,术后评分(86.33±3.56)分;B组Harris术前评分(23.47±3.98)分,术后评分(88.22±3.42)分(P>0.05).X线片显示两组患者术后48个月人工关节均未引起任何并发症,假体与患者髋骨间连接紧密,假体无松动、磨损现象.结论 黑晶头和陶瓷头假体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相当,但黑晶头相比陶瓷头具有价格优势.
作者:杨立明;万君;刘梦婷;谢欣蓉;刘程俊;曾建伟;程丽佳 刊期: 2018年第27期
腰椎闯盘退行性变是导致腰背疼痛的常见原因之一.以往研究认为形态学变化是造成椎间盘退变的主要原因,但近年的研究发现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对细胞外基质(ECM)的降解作用与椎间盘退变密切相关,这可能是引发椎间盘力学特性丧失的根本原因.该文主要从MMPs在退变椎间盘中的表达及其代谢等方面,阐述新近研究的相关进展,讨论研究过程中需要克服的部分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新的期望.
作者:王家伦;李大鹏 刊期: 2018年第27期
目的 研究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铁蛋白与血脂代谢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326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10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受检者的血清铁蛋白水平,采用比色分析法检测血脂代谢指标及血肌酐、尿素氮水平.结果 观察组血清铁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但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尿素氮及血肌酐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血清铁蛋白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与TG、TC及LDL-C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铁蛋白、尿素氮、血肌酐、TG、TC及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且血清铁蛋白与HDL-C呈负相关,与TG、TC及LDL-C呈正相关.
作者:棋梅;德吉;次仁宗巴;德吉扎桑;米玛央宗;王永涛;扎西群宗;肖志健 刊期: 2018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三元联动干预模式对出院糖尿病足患者血糖控制、治疗依从性及健康管理行为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4月至2016年10月从该院内分泌科出院的糖尿病足患者65例,通过出院指导、多种形式随访,并结合社区慢性病标准化管理实践,实施医院-社区-家庭的三元联动管理模式.比较患者出院后0.5、1、3个月和6个月血糖控制、自我管理依从性及健康管理行为.结果 出院后不同时间段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出院时间延长,患者运动治疗依从性比例增加,定期检查及门诊随访的比例增加(P<0.01),而患者饮食治疗、血糖监测、药物治疗依从性,定期参加健康教育讲座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元联动干预模式有助于提高出院糖尿病足患者运动治疗依从性,并改善其定期检查及门诊随访的行为.
作者:常小霞;袁丽;杨小玲;古艳;欧青 刊期: 2018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小剂量阿米替林在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反复发作不典型胸痛的患者中的治疗价值.方法 将126例PCI术后不典型胸痛反复发作的患者分为试验组(65例)及对照组(62例),两组分别加用小剂量阿米替林和强化冠心病药物治疗并随访12周,观察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比较随访期间的就医次数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14)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变化,观察小剂量阿米替林长期使用的安全性.结果 试验组患者在随访第4周末、第8周末及第12周末治疗有效率分别为38.5%、73.8%和80.0%;对照组分别为24.6%(P>0.05)、45.9% (P<0.05)和59.0% (P<0.05).试验组及对照组总就诊次数分别为2(1,2)和2(2,3)(P<0.05).治疗12周末,试验组HAMA-14及HAMD-17评分较入组时显著降低(P<0.05),对患者白细胞、血小板、肝功能、肾功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脑钠肽前体及血糖指标均未见不良影响.结论 小剂量阿米替林安全、有效,可显著改善PCI术后不典型胸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患者就医次数.
作者:黎东;龚倩;赵亮;戴闽;罗彩东 刊期: 2018年第27期
口腔颌面外科门诊是口腔临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涉及牙槽外科、麻醉、颌面创伤、颞颌关节疾病、涎腺疾病、唇腭裂、颌面部肿瘤等专业,临床中常与外科学、内科学、耳鼻喉科学、肿瘤学等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1].如何提高口腔颌面外科门诊医疗质量和降低口腔外科门诊的医疗风险及提高患者满意度一直是口腔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笔者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口腔颌面外科医疗质量管理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田;李显;鲁琦;刘平;李勇;赵洪伟 刊期: 2018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对胃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诱导作用.方法 设置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分别以幽门螺杆菌SS1菌株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刺激胃黏膜上皮GES-1细胞、胃癌SGC-7901细胞.采用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纵向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法测定EMT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规律;荧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β-catenin的分布变化.结果 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经幽门螺杆菌SS1菌株刺激后,GES-1细胞和SGC-7901细胞的迁移数目明显多于空由对照组,少于阳性对照组.Westernblot显示幽门螺杆菌SS1菌株能抑制GES-1细胞和SGC-7901细胞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上调SGC-7901细胞N-eadherin、Twist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但对GES-1细胞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免疫荧光结果表明未接受刺激的两种细胞的β-catenin分布于胞质,而接受幽门螺杆菌SS1菌株刺激后β-catenin向细胞核移位.结论 幽门螺杆菌能诱导胃癌SGC-7901细胞发生EMT,促进胃癌细胞迁移.
作者:周法庭;朱红玲;朱华;王毅;许俊;杨振华 刊期: 2018年第27期
据报道,2013年中国恶性肿瘤死亡人数为211万人,占全球恶性肿瘤年死亡人数的25.8%,与1990年相比,2013年中国恶性肿瘤死亡人数增加了44.53%[1].随着恶性肿瘤发病率与病死率逐年上升,患者生存期的延长,作为远期并发症之一的治疗相关性髓系肿瘤发生概率也随之增加,目前已经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本文报道1例临床上罕见的由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治疗后继发急性髓系白血病伴粒细胞肉瘤的病例,以提高对相关疾病起病原因、诊断及治疗的认识.
作者:文春菊;杨华;杨敏 刊期: 2018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30例接受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采用随机分层法分为两组(每组65例),对照组行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实施TPVB后行喉罩全身麻醉,记录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生命体征、术后疼痛评分、炎症因子水平、应激指标变化.结果 (1)两组患者在麻醉前(T1)检测指标差异不大,观察组患者在插管前(T2)到拔管时(T5)的血氧分压(PaO2)、舒张压(SBP)、收缩压(DBP)、心率(HR)、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T1时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较高,切皮时(T4)、T5降低,术后24 h(T9)升高;两组患者T4、T5、T9时血糖、多巴胺(DA)与T1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但观察组血糖、E、NE、DA等应激指标变化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两组术前炎性反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h(T6)~48 h(T10)各时间点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0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观察组T6~T10不同时点安静时和活动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组患者在PACU停留时间、术中舒芬太尼用量、PCIA使用次数、PCIA舒芬太尼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VB用于乳腺癌根治手术能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炎症和应激反应轻微,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更安全、准确,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易勤美;李敬平;彭承旭 刊期: 2018年第27期
为弄清重庆市市级医院档案管理现状,笔者从档案资料收集情况、档案管理重视程度、档案管理相关制度完善及实施、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水平、档案的价值发挥、医疗档案服务作用等6个方面,设计了18个相关问题的调查问卷,对重庆医科大学直属的5所公立医院和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管辖的9家市级公立医院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4份,回收有效问卷14份).
作者:汪奕;高俊雪 刊期: 2018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长期补充维生素D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影响.方法 将80例T2DM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在对照组(降糖药物口服、饮食控制)基础上加以维生素D(骨化三醇0.5 μg/d)补充干预,均治疗6个月,测定各组治疗前后血糖相关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及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分析血清25-(OH)D3与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质量指数(BMI)、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比治疗前均显著下降,25-(OH)D3水平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PG、HbA1c、hs-CRP、HOMA-IR、BMI、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5-(OH)D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25-(OH)D3<25 nmol/L的患者治疗后FPG、HbA1c、hs-CRP、HOMA-IR、BMI、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均显著低于25-(OH)D3≥25 nmol/L的患者(P<0.05);血清25-(OH)D3与FPG、HbA1c、hs-CRP、HOMA-IR、BMI、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长期补充维生素D能有效降低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抑制炎性反应,减轻冠状动脉钙化,促进血糖稳定控制.
作者:喻佛定 刊期: 2018年第27期
目的 系统评价鼓室内联合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与单纯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OVID、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自各数据库创建到2017年10月,纳入比较鼓室内联合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与单纯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突发性聋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采用RevMan5.2软件包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5篇随机对照研究,鼓室内联合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与单纯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突发性聋的有效率分别为72.70%和5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79,95%CI(2.17,3.58),P<0.01];治愈率分别为26.45%和1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85,95%CI(1.24,2.78),P<0.01];平均听阈改善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1.41,95%CI(8.40,14.42),P<0.01].结论 鼓室内联合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较单纯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疗效好,但是否能作为治疗突发性聋的首选方法,仍需更多临床试验进一步研究.
作者:方敏;唐成忠;陈东;徐洁 刊期: 2018年第27期
目的 评价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藏族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TACE治疗的藏族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患者的生存期,用Log-Rank检验分析预后.结果 随访75例接受TACE治疗的藏族患者,总体中位生存期11.0个月(5.0~28.0个月),其中术前肝功Child-PughA级组[11.0个月(5.0~32.0个月)]相对于B级以上组[6.0个月(5.0~10.0个月)]中位生存期更长(x2=4.7,P=0.03);接受TACE治疗大于2次组[20.0个月(18.0~72.0个月)]较接受1~2次组[8.0个月(5.0~21.0个月)]生存期更长(x2=4.0,P=0.047),居住地区及既往接受肝癌外科手术情况与TACE术后生存期无关(P>0.05).结论 对于无法切除的肝癌,大于2次的TACE治疗及肝功能Child-PughA级可使藏族患者TACE治疗后获益更多,而既往接受外科手术与否以及所居住地域差异并不影响生存期.
作者:邓凯;陈茉;魏波;吴浩 刊期: 2018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保护动机干预模式对社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 2016年2-7月于合肥市两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抽取121例中老年高血压患者,按其所在社区进行整群随机分组,对照组58例和干预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社区护理,干预组在常规社区护理基础上给予保护动机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和血压控制情况.结果 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自我管理行为、自我管理效能总分和各维度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收缩压、舒张压均较干预前下降,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护动机干预模式能够有效改善社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自我管理信心及血压控制情况,有利于延缓和降低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值得基层医疗机构推广应用.
作者:陈娟;谢继安;徐莲英;孙桂琴;王燕;蒋奥云 刊期: 2018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MCA)联合静脉导管(DV)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宫内缺氧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该院接受诊疗的95例妊娠期高血压孕妇纳入试验组,并取同期95例健康孕妇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MCA大血流速度(Vmax)、阻力指标与DV收缩期大血流速度/舒张期小血流速度(S/D)、a波情况,并观察两组胎儿出生后Apgar评分、头颅超声表现.结果 试验组孕妇孕25~30、31~36、37~41周胎儿MCA Vmax明显高于对照组孕妇(P<0.05),MCA S/D、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孕妇(P<0.05);试验组孕妇孕25~30、31~36、37~41周胎儿DV S/D明显高于对照组孕妇(P<0.05);试验组胎儿出生后Apgar评分、MCA RI明显低于对照组胎儿(P<0.05),MCA Vmax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胎儿出生后窘迫率为33.70%.结论 MCA联合DV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宫内缺氧具有重要价值,可为孕产妇是否终止妊娠及妊娠结局预测提供重要参考.
作者:王丽春;梁喜;丁洁;张屹辉;刘俊;王巧云 刊期: 2018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