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春花;黄淑玲;唐秋波
目的 评价预防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又称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方法 对275名孕妇进行健康教育干预,设计调查问卷对其干预前后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进行调查,并分析干预前后知识和态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健康教育干预后,孕妇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知晓率明显比干预前升高(P<0.01);表示愿意接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自愿咨询检测的孕妇比例也较干预前升高(P<0.05);在艾滋病感染者反歧视方面,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中授课能促使孕妇主动接受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
作者:杨慧颖;朱丽萍;秦敏;许洁霜 刊期: 2018年第36期
目的 评价远程胎心监护系统用于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产检的121例患有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孕妇进行无应激研究(NST)检测(研究组)并行远程胎心监护,选择同期进行产前检查行NST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120例为对照(对照组),分析两组胎心监护的结果 、分娩孕周及围生儿结局.结果研究组孕妇行胎心监护检查次数较对照组多.研究组反应型 、可疑型和无反应型NST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分娩孕周和终止妊娠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子痫 、肾损伤 、心功能不全 、低蛋白血症 、胎盘早剥和产后出血发生率较低(P<0.05);新生儿出生体质量较高(P<0.05),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时间较短(P<0.05),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死亡+胎死宫内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 应用远程胎心监护系统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进行产前监测,可改善孕妇并发症发生率及围生儿结局.
作者:刘伟;李素玮;贾倩;宋秀惠 刊期: 2018年第36期
目的 评估桥本甲状腺炎(HT)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的BRAF突变率和侵袭性.方法 使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万方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以及PubMed等英文数据库,收集包含PTC,HT和BRAF突变等相关关系的中英文文献,应用RevMan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10篇,涉及PTC病例426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PTC组相比,PTC合并HT组的BRAF突变率,甲状腺外侵犯率和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降低(P<0.05);当BRAF突变存在时,PTC合并HT组的甲状腺外侵犯率仍然显著低于PTC组(P<0.05),但是两组的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不合并HT的PTC患者相比,合并HT的PTC患者表现出较低的BRAF突变率和侵袭性,即使是在BRAF阳性突变存在时,HT仍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PTC的进展和侵袭性.
作者:唐雯;尚恒;李彦国;庞雅贤;何雪娟 刊期: 2018年第36期
白内障术后眼内炎是非常严重的并发症.目前发现国内中小型眼科机构白内障术后眼内炎发病率高于大型眼科机构,所以进一步规范白内障围术期管理,预防眼内炎的发生尤为重要.本文针对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危险因素 、术前 、术中术后的预防措施及眼内炎的治疗等方面进行阐述,希望通过规范化白内障的围术期管理,从而降低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发生.
作者:陈潇;叶剑 刊期: 2018年第36期
目的 分析D-二聚体(D-Dimer)监测与下肢深静脉超声联合用于脊髓损伤(SCI)患者康复过程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监测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初诊的外伤性SCI患者196例,给予正规康复治疗的同时采用Autar量表评分与D-Dimer水平监测.当患者D-Dimer水平大于500μg/L,行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若未发现D-Dimer水平异常,出院时复查下肢深静脉超声排除下肢DVT.结果 196例患者Autar量表评分低危组102例,中 、高危组94例.其中,112例患者D-Dimer水平大于500μg/L,下肢深静脉超声发现下肢DVT 55例,且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阴性患者在后期监测中发现1例下肢DVT,SCI患者下肢DVT的发病率为28.6%,经治疗后均未发生肺动脉栓塞;84例D-Dimer水平小于500μg/L的患者均未发生下肢DVT.D-Dimer预测DVT的假阳性率为40.0%,阳性预测值为50.0%.Au-tar评分联合D-Dimer阳性患者DVT发生率在中 、高危组为62.3%,在低危组为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09,P=0.001).结论 康复过程监测SCI患者D-Dimer水平可排除下肢DVT,D-Dimer监测联合Autar评分与下肢深静脉超声结合应用可有效监测下肢DVT.
作者:刘亚梅;刘岩;毛淑芳;徐振奇 刊期: 2018年第36期
目的 评价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及内镜黏膜下隧道切除术(STER)在食管及贲门周围固有肌层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56例在该院行ESE治疗(n=26)或STER治疗(n=30)的食管及贲门周围固有肌层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病理检查结果 、手术时间 、术后住院时间 、钛夹使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6例患者均为单发病灶,全部一次性完整切除.STER组手术时间短于ESE组[(48.00±19.98)min vs.(61.54±16.78)min,P<0.05],STER组术中钛夹使用量少于ESE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83±2.10)枚vs.(6.88±2.30)枚,P>0.05].STER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ESE组[(4.40±1.16)d vs.(5.65±1.83)d,P<0.05].ESE组有1例术后迟发性出血,两组均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ESE及STER是治疗食管及贲门周围固有肌层肿瘤的两种方法,且STER可以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减少术后住院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相对更加安全有效.
作者:高昳;刘鹏飞 刊期: 2018年第36期
目的 探究术前静脉滴注联合局部注射氨甲环酸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失血与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5月1日至2017年6月1日淮南朝阳医院接收的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术中关节腔周围注射1.0 g氨甲环酸)与B组(切皮前静脉滴注15 mg/kg氨甲环酸+术中关节腔周围注射1.0 g氨甲环酸).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失血量 、输血率 、凝血因子及炎性因子表达情况,分析炎性因子表达水平与总失血量的相关性.结果 A组患者围术期总失血量 、显性失血量 、隐性失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高于B组患者,输血率(36.67%)亦高于B组患者(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48 h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 T)、血清D-二聚体 、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IL-10、IL-6、IL-8和TNF-α 水平均与总失血量呈正相关(r=0.335、0.658、0.661、0.879,P<0.05).A组与B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vs.16.7%,x2=0.111,P=0.739).结论 术前静脉滴注联合局部注射氨甲环酸能够降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失血量,,降低输血率,控制全身炎性反应,减少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曹多刚;尚希福;刘仕良;许功效 刊期: 2018年第36期
目的 评价移动应用程序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中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ENTRA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中国知网 、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17年8月.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采用RevMan 5.3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纳入26项随机对照试验,2602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与常规护理相比,使用移动应用程序的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更低[加权均数差(W MD)=-0.43,95%CI(-0.57,-0.29),P<0.01];空腹血糖更低[W MD=-0.60,95%CI(-0.87,-0.33),P<0.01].亚组分析显示,糖尿病患者使用移动应用程序的第3.0个月[W MD=-0.38,95%CI(-0.53,-0.23),P<0.01]、6.0个月[W MD=-0.39,95%CI(-0.57,-0.21),P<0.01]、9.0个月[W MD=-0.52,95%CI(-0.76,-0.28),P<0.01]的糖化血糖蛋白均比常规护理组低,而在第1.5个月[W MD=-0.08,95%CI(-0.26,0.10),P=0.38]和第12.0个月[W MD=-0.54,95%CI(-1.13,0.06),P=0.0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现有研究显示,移动应用程序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上优于常规护理.
作者:倪平;袁丽;杨小玲;李饶 刊期: 2018年第36期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TAP)阻滞用于腹腔镜单侧疝修补术后镇痛所需罗哌卡因的半数有效剂量.方法 选择行腹腔镜下单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患者32例.全身麻醉诱导插管完成后,肋缘下沿腋前线,采用超声平面内技术,确认穿刺针尖在TAP,按Dixon's up-and-down方案和患者体质量推注一定剂量的罗哌卡因,术后进苏醒室起至TAP阻滞后6 h内,每隔30 min以数字疼痛评分(NPS)评价研究剂量的罗哌卡因镇痛效果.结果 32例患者完成本项目研究,根据Dixon's up-and-down方案计算,得到超声引导TAP阻滞用于腹腔镜单侧疝修补术后镇痛所需罗哌卡因的半数有效剂量为1.96 mg/kg,且其95%CI为1.72~2.24 mg/kg.结论 超声引导TAP神经阻滞,按患者体质量计算所需罗哌卡因的半数有效剂量为1.96 mg/kg.
作者:曹建方;方芳;王文娟;周学兰;朱江;殷明;谢红 刊期: 2018年第36期
目的 评价多学科糖尿病照护团队建设对社区糖尿病管理护士培训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85例社区糖尿病管理护士并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社区糖尿病管理护士知识培训,观察组在常规培训基础上给予多学科糖尿病照护团队建设培训.调查两组研究对象培训前后的糖尿病知识水平 、社区护士核心能力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培训前两组研究对象的糖尿病知识水平处于低水平,社区护士核心能力仅为合格;培训后两组研究对象的糖尿病知识水平 、社区护士核心能力较培训前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观察组糖尿病知识水平 、社区护士核心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学科糖尿病照护团队建设培训较常规培训可以使得社区糖尿病管理护士更好地掌握糖尿病知识 、提高社区护士核心能力.
作者:王静;袁美锦;何琨;刘君致;肖渊;宋莉莉;齐迎菲 刊期: 2018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一期经后路减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人工骨前方支撑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7年5月至2014年5月在该院治疗的86例伴有三柱损伤的严重胸腰椎骨折患者,均采用一期经后侧入路行椎体次全切除,n-HA/PA66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的三柱重建技术治疗.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定标准.矢状面后凸畸形矫正情况通过测量术前 、术后和随访时侧位X线片上Cobb角.椎管减压情况和植骨融合情况通过术后随访三维CT观察.结果 随访时间36~61个月,平均50个月.手术时间2.2~3.9 h,平均3.1 h,术中失血量480~1600 mL,平均840 mL.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所有患者无神经症状加重.伤椎高度术前平均压缩59.0%(41.0% ~79.0%),术后恢复至正常高度的97.2%(91.0% ~99.0%).损伤节段矢状面平衡恢复,椎体后凸角度由术前的平均43°矫正至术后3.6°.伤椎椎管占位由术前的平均压迫74% 至术后椎管压迫完全解除.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牢靠.末次随访未出现内固定断裂现象,植骨融合良好.结论 一期经后路减压n-HA/PA66人工骨前方支撑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能获得术后即刻稳定 、有效矫正创伤节段后凸畸形,维持融合节段生理高度及弧度,植骨融合率高.
作者:崔立强;谢世明;曹云;彭伍四;徐剑峰;卿培东 刊期: 2018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影响颅内未破裂动脉瘤(UIA)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方法 收集该院2014年8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35例UIA患者一般资料,运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对术后患者进行评分,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段 、有无吸烟史患者术后EQ-5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方式 、性别 、住院时间 、高血压史 、动脉瘤部位 、手术时机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与患者术后EQ-5D评分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方式 、手术时机 、高血压史及动脉瘤部位是影响UIA患者术后EQ-5D评分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术前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和动脉瘤部位,选择介入栓塞治疗及合宜的手术时机,全程控制患者血压,可明显提高UIA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作者:应雪琴;郭婷;张超;周甜甜;潘银河;马海萍 刊期: 2018年第36期
目的 分析脑卒中后尿管留置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4例脑卒中急性期尿管留置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 在204例调查患者中,尿路感染发生率高达59.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在65岁以上,尿管留置时间长(>7 d),伴发糖尿病和(或)肺部感染,长时间卧床(>7 d),入院Barthel指数为零及康复介入时间较晚(>7 d)是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符合上述特征的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概率明显多于其他人群(P<0.05);患者尿管留置时间长(>7 d),并发糖尿病和(或)肺部感染和康复介入时间晚(>7 d)是引起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尿管留置时间越长,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次数越多(r=0.457,P<0.05).结论 脑卒中尿管留置患者发生尿路感染概率较高,且与多种因素具有密切关系.
作者:蒋玮;宋云玲;黄晓敏;许小明 刊期: 2018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宫调式音乐(简称宫音)在改善肝气郁结型肝癌患者抑郁症状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3-11月在该院中医肿瘤科 、肝胆科住院治疗的肝癌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120例肝气郁结型肝癌患者分为3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中药组在此基础上加服用白龙解颗粒药物,试验组予以宫音治疗.比较3组患者干预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卡氏评分(KPS)情况.结果干预前3组SDS评分 、HAMD评分和KP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SDS评分 、HAMD评分降低,KPS增高,优于中药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宫音在改善肝气郁结型肝癌患者抑郁症状的效果明显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作者:徐海燕;张黎丹;杨红 刊期: 2018年第36期
目的 探究西替利嗪对鼻息肉细胞中酪氨酸激酶JAK/转录因子STAT信号(JAK/STAT)及核因子 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鼻息肉组织及正常中鼻甲组织,获取原代细胞,传代培养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正常中鼻甲细胞 、鼻息肉细胞中蛋白酪氨酸激酶JAK-3(JAK3)、磷酸化JAK-3(p-JAK3)、信号传导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磷酸化STAT3(p-STAT3)、NF-κB p50、NF-κB p65的表达;给予西替利嗪处理(剂量2.5×10-7、5×10-7、1×10-6 mol/L),分别为西替利嗪低 、中 、高浓度组,对照组不进行药物处理.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细胞流式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免疫荧光检测鼻息肉细胞中STAT3、NF-κB p65移位情况;Western blot检测鼻息肉细胞中JAK/STAT信号通路 、NF-κB、Bcl-2、Bax蛋白水平.结果 与正常中鼻甲细胞相比,鼻息肉细胞中p-JAK3、p-STAT3、NF-κB p50、NF-κB p65蛋白水平均升高(P<0.05).随着细胞培养时间延长,西替利嗪处理组细胞抑制率逐渐升高,在同一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西替利嗪处理组随着处理剂量的升高,细胞抑制率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西替利嗪处理组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且随着处理剂量的增加逐渐升高(P<0.05).免疫荧光检测显示经西替利嗪处理后,STAT3、NF-κB p65逐渐向细胞质中移动,随着处理剂量的增加,细胞质荧光强度逐渐增强.与对照组相比,西替利嗪处理组p-JAK3、p-STAT3、NF-κB p50、NF-κB p65、Bcl-2蛋白表达均降低,Bax蛋白表达升高,且具有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 鼻息肉细胞中JAK/STAT、NF-κB信号通路蛋白表达被激活,经西替利嗪处理后能够明显抑制鼻息肉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JAK/STAT信号 、NF-κB表达,促进凋亡蛋白的表达相关.
作者:贾全凡;袁龙;刘冬梅;常艺琼 刊期: 2018年第36期
目的 观察对痤疮后增生性瘢痕患者予以点阵铒激光和脉冲燃料激光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7月在该院就诊的痤疮后增生性瘢痕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4).观察组进行点阵铒激光和脉冲燃料激光联合治疗,对照组仅予以点阵铒激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的痤疮特异性量表评分.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43例(93.5%),对照组总有效30例(68.2%),两组临床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痤疮特异性量表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生皮肤红斑 、色素脱失 、灼痛感等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痤疮后增生性瘢痕患者予以点阵铒激光和脉冲燃料激光联合治疗可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肖春才;倪文琼;张晨阳 刊期: 2018年第36期
目的 探索棕榈酸(PA)抑制胰岛 β 细胞瘤INS-1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 使用PA刺激INS-1细胞进行时间及浓度梯度实验,采用EdU标记染色法检测细胞增殖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Wnt5a mRNA及蛋白的表达.使用脂质体转染siRNA干扰Wnt5a表达,通过EdU标记法检测PA对细胞增殖率的影响.结果 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各PA刺激组的细胞增殖率均明显下降(P<0.05).时间梯度实验中,自PA刺激细胞6 h后Wnt5a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溶剂对照组上升(P<0.05);浓度梯度实验中,不同浓度PA刺激组Wnt5a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溶剂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与转染无意义siRNA+PA组相比,转染siRNA-Wnt5a+PA组的细胞增殖率上升(P<0.05).结论 PA 在mRNA 及蛋白水平均能上调Wnt5a 基因表达,Wnt5a 可能参与介导PA 抑制INS-1细胞增殖.
作者:吴杏儿;孙世珺;郑磊 刊期: 2018年第36期
目的 比较羟考酮与舒芬太尼用于可视可塑型光纤喉镜(SOS)引导经口清醒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 预期困难气道择期拟行SOS引导下经口清醒气管插管的全身麻醉患者40例,分为羟考酮组(Q组)和舒芬太尼(S组),每组20例.Q组静脉注射羟考酮0.2 mg/kg,S组靶控输注舒芬太尼,血浆靶浓度0.4 ng/mL,Q组静脉注射结束 、S组达血浆靶控浓度时进行气管插管.气管插管期间评价气管插管条件和患者对气管插管的耐受性,记录气管插管时间 、气管插管成功率 、气管插管后第1个呼吸末二氧化碳(PetCO2)等临床指标;分别于表面麻醉前(T0)、麻醉诱导完成(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气管插管后1、3 min(T3、T4)时记录灌注指数(PI)和Ramsay镇静评分.结果 与S组比较,Q组呼吸频率降低 、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气管插管后第1个Pet-CO2降低(P<0.05).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 AP)和心率(HR)的变化率>30% 、RPP>12000的发生率 、气管插管条件 、插管的耐受性 、插管时间 、PI、Ramsay镇静评分,咽喉疼痛 、声音嘶哑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羟考酮用于SOS引导经口清醒气管插管时呼吸抑制率低,能提供更安全的插管条件.
作者:樊超;杨晓宇;杨晴;李学婷;安慧霞;白伟杰;高峰 刊期: 2018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对肥胖哮喘大鼠气道重构及炎症的影响及与瘦素的关系.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肥胖哮喘组(B组),瘦素+肥胖哮喘组(C组),吡格列酮+瘦素+肥胖哮喘组(D组),各10只.卵清蛋白致敏激发及高脂饮食建立肥胖哮喘模型,测定各组大鼠体质量及血糖水平,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细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BALF中干扰素 γ(IFN-γ)、白细胞介素(IL)-13、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组织抑制剂(TIMP-1)水平;Image-Pro Plus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并计算气道壁及平滑肌厚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测肺组织瘦素 、脂联素受体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mRNA水平.结果 B、C、D组大鼠体质量较A组明显升高(P<0.01);C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较A、B组明显升高,D组较C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支气管壁厚度 、平滑肌厚度较B组增厚,D组气道重塑改变较C组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LF中D组TGF-β1、MMP-9及TIMP-1水平较C组降低,C组TGF-β1、MMP-9及TIM P-1水平较A、B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IFN-γ 、8-iso-PGF2α 水平较A组升高,D组较C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LF中B、C组IL-13水平较A组降低,D组较C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组织中B、C组瘦素mRNA表达水平较A组升高,D组较C组降低;C组PPAR-γmRNA表达水平较D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吡格列酮可以通过下调肺组织中瘦素表达及上调脂联素表达,抑制肥胖哮喘大鼠气道重塑及气道炎症.
作者:陈治宇;邓俊;梁宇佳;刘春凤;王宋平 刊期: 2018年第36期
目的 分析超声造影引导经皮穿刺对肺周围型病变取材活检的价值.方法 收集34例超声造影引导下肺周围型病变经皮穿刺活检与30例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肺周围型病变经皮穿刺活检患者资料,分析两种方法的影像学特点 、取材成功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超声造影组和常规超声组病变取材成功率分别为100.0% 和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坏死的发生率分别为20.6% 和1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0);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造影能够准确引导经皮穿刺的路线和取材部位选择,提高穿刺取材成功率.
作者:刘光清;黄利;梁娴 刊期: 2018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