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茜;王林;张晓凡
医务人员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原本是融为一体的,但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使两者分离且使医务人员的人文精神逐渐失落或淡化,导致医患关系恶化,医患冲突不断.在现实的急切呼唤面前,对医学人文精神的内涵、失落原因及回归途径做一个科学的解读,是现代医学健康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者:马静松;孙福川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通过对江西省赣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临床护士护理伦理再教育情况的问卷调查,指出大部分临床护士在校期间曾接受过护理伦理教育,但在医院内接受专业伦理培训的不多;不同学历的护士对护理伦理知识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差异;几乎所有的护士都认为在医院开展护理伦理再教育对临床工作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我国护理伦理再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其原因主要为我国临床护士队伍数量不足,负荷重;医院对护士进行护理伦理再教育认识不足;护士缺乏伦理意识和需求.呼吁只有加强对临床护士实施护理伦理再教育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者:孟利敏;刘波兰;许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在和谐医院建设中,发挥经济伦理因素的作用,既是和谐医院建设的根本所在,也是医学实践的内在要求和现代医院管理一贯的目标和手段.在新形势下构建和谐医院,应该立足医院内涵建设、培养一流的医护队伍、建立透明的收费体系、营造优雅的医疗环境等方面,加强医患双向沟通争取社会舆论支持,重建互信的医患关系.
作者:郑大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网络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文化传播媒介,其开放性、交互性、匿名性对政治社会化产生了不同于其它媒介的特殊影响.结合医学生的特点,就网络在医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行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促进信息化时代医学生政治社会化实效的对策.
作者:陈素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对辅导员的工作现状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对维护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提出了对策性的思考.
作者:罗京滨;黄伟伟;黄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在总结精神分裂症在诊治过程的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精神分裂症诊治中的伦理缺失及其危害,探讨了精神分裂症在诊疗过程中应遵循的伦理原则以及对临床医生的要求.目的 在于提高临床医生在诊治疾病过程中的伦理素质,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
作者:高磊;周庆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通过对国内外医学专业人才医德培养的比较,提出强化医学人才医德培养的重要性.针对我国目前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医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了改进我国医学人才医德教育的途径.
作者:王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的行为往往与整个社会规范相违背,人们习惯于对他们直接进行否定性的道德评价,并实施强制性的行为控制和矫治措施,甚至以惩处代替矫治.从道德意识结构的分析看,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存在着严重的道德意识障碍,表现为低下的道德意识水平,在伦理视角下,对他们的行为评价乃至整个人的评价,都应以事实后果和危害预期为边界;着重研究中断其道德认知发展的原因,并在排除不利因素的影响的同时,努力通过文化建构等路径恢复这一发展过程.
作者:蒋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功利主义科学观明确了科学知识与人类福祉的价值相关性,但由于工具理性的强权,造成了科学发达与社会危机的逻辑悖论;现代科学价值观既要肯定功利主义的价值合理性,又要克服和超越功利主义对价值关怀的背离,实现科学功利性的社会价值和非功利性的精神气质的统一.
作者:朱培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医学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其主体和客体之间存在着认识关系、实践关系和价值关系.当代医学正在发生重大的模式转换,从认识关系审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主体必须完整地把握作为客体的人的本质,必须在疾病和健康的对立统一中理解人的存在状态,必须建构科学的认识结构、培育良好的精神素质;从实践关系看,主体必须把尊重生命规律与合理发挥医学能动性结合起来,必须以系统整体的视界、多重性的角色从事医疗实践,必须超越生物医学的技术理性;从价值关系看,主体必须在吸取医学史上主客价值关系演进成果的基础上,融入时代精神,构建新的主客体价值模式.
作者:王健;张晨;徐青松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上海市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模式的基本内容,分析了该模式的特点,并对其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作者:贾洪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从限制使用医疗技术期待规范管理,限制使用医疗技术临床准入的伦理规范缺失和限制使用医疗技术临床准入的伦理规约三个方面,对限制使用医疗技术临床准入的伦理学问题进行探讨,为限制使用医疗技术临床准入管理提供伦理支持.
作者:王双苗;黄钢;赵斌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实现包括基本卫生服务在内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党中央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基本卫生服务均等化作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明确基本卫生服务及均等化的涵义、界定基本卫生服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基本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是研究基本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前提和基础.
作者:兰迎春;王敏;王德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简称ART)是人类健康永续发展的有效手段,它对于解决人类不育难题、探究生命奥秘、维护人类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但该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伦理难题.因此,对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进行理性的伦理思考,有利于该技术始终沿着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
作者:朱晨静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分析了作为学术财产的DNA的特征和作为个人财产的DNA的特征,以及可能的理解和处理准则或标准.同意这样的观点:若作为学术财产,应该制定良好的信息共享政策以改善无条件可及的共享;若作为个人财产,应该对所捐赠的含有DNA信息的组织予以征税的方式调整目前存在的双重标准的问题,并针对个人对这类个人财产缺乏控制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能的解决办法.
作者:刘闵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针对中国医改后所面临的医疗卫生服务费用大幅上涨、医患关系紧张等问题,从理论和现实两方面,对医、保、患三方利益关系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三方关系的不平衡发展是导致当前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作者:汪潇;薛秦香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青少年群体是一个特殊而又非常值得关注的群体,在面临公共危机事件的情境中,他们缺乏严重的危机知识,不能正确的评估风险信息,难以保护与调适自己的心理.青少年心理危机的应对方法主要有重新认识世界、积极调适情绪、有效解决问题、寻求社会支持等.在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方面要做好早期评定与强化治疗、危机咨询与治疗、危机评估与干预、危机干预热线电话的使用等.
作者:王道阳;涂涛;方双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建立结构合理的人体器官移植机构伦理委员会,是有效发挥作用的基本要求和必备条件.针对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根据委员会履行职责的需要,建议参照国际惯例,结合实际,对委员会成员应具备的资格条件、委员会成员结构的多样性及规模与构成比例等要求进行讨论,从而提出科学规范我国人体器官移植机构伦理委员会结构的建议.
作者:范让;施卫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针对现代医学技术伦理的热点问题,通过对医院医学研究人员和医生、医学科技与患者、家属对传统医学伦理与现代高科技医学伦理问题的调查,分析当前医学技术伦理现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诠释现代医学发展产生的生命伦理难题,为维护和增进人类健康进行全新的价值定向和伦理选择.#
作者:潘华峰;任金玲;朱静;冯毅翀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