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内外对医学专业人才医德培养的比较研究

王琳

关键词:医学专业人才, 医德培养, 综合素质, 比较研究
摘要:通过对国内外医学专业人才医德培养的比较,提出强化医学人才医德培养的重要性.针对我国目前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医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了改进我国医学人才医德教育的途径.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论医疗机构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公民道德规范的一项基本要求.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危,实施诚信服务尤为重要.诚信缺失已成为制约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全面发展的重大问题.从研究医疗机构诚信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分析医疗机构诚信缺失的危害并剖析其原因,提出了加强医疗机构诚信建设的措施.

    作者:葛洪刚;兰迎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浅析问诊的语言技巧与伦理要求

    问诊语言作为观察和描述疾病状况的信息载体和桥梁,使问诊中的医患沟通与获得疾病信息成为可能.具有医学谈话性质的程序性问诊、聆听与回应问诊、差异性问诊、过渡性问诊和涉密问诊等语言,蕴含着丰富的伦理价值判断.坚持礼貌性、解释性、安慰性、鼓励性和保护性问诊用语,是基本的临床医疗伦理要求.

    作者:李聪;迟西琴;幸雅冰;张龙;况成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论医学人文信仰危机的成因及其对策

    医学人文信仰是人们基于人的生存发展价值的认知而产生的对医学人文的笃信与崇敬,并以此设定人生目标付诸医学实践的特殊情感,其实质是对生命价值终极性的确认与追求.医学技术主义遮蔽、医患关系物化、制度安排不尽合理以及市场经济负面效应是医学人文信仰危机的重要根源.确立医学崇善的道德律令,加大卫生投入,加强卫生法制建设,营建良好的舆论氛围等是克服医学人文信仰危机的主要措施.

    作者:时统君;黄水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现代生物技术发展与当代伦理的冲突与思考

    以优生、计划生育和人类生殖辅助工程为例,探讨了现代生物技术发展与当代伦理的冲突与思考.区别生命质量与健康的概念,并提倡现代医学应以追求高生命质量为行为准则.后提出,我们应在整个公共伦理安定完整的前提下,追求个人生命质量的提升;而生物技术应该是无限地发展,有限地合乎伦理地利用.

    作者:杨慧慈;孟宪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国内外对医学专业人才医德培养的比较研究

    通过对国内外医学专业人才医德培养的比较,提出强化医学人才医德培养的重要性.针对我国目前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医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了改进我国医学人才医德教育的途径.

    作者:王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关于辅助生殖技术发展及应用的伦理思考

    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简称ART)是人类健康永续发展的有效手段,它对于解决人类不育难题、探究生命奥秘、维护人类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但该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伦理难题.因此,对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进行理性的伦理思考,有利于该技术始终沿着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

    作者:朱晨静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耻感:一条重要的医学伦理底线

    耻感文化是中华伦理精华,耻感是伦理标准和道德准则的基础,它具有普遍性、基本性和低限度性,作为一条重要的医学伦理底线,耻感具有伦理动力,有助于培养医务人员辨知是非,好荣憎辱的道德认知,塑造医务人员自律、慎独的医德品行,要努力加强医务人员的耻感教育,提高耻感意识,构建和维系耻感医学伦理底线.

    作者:陈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公共危机事件中青少年心理危机应对与干预

    青少年群体是一个特殊而又非常值得关注的群体,在面临公共危机事件的情境中,他们缺乏严重的危机知识,不能正确的评估风险信息,难以保护与调适自己的心理.青少年心理危机的应对方法主要有重新认识世界、积极调适情绪、有效解决问题、寻求社会支持等.在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方面要做好早期评定与强化治疗、危机咨询与治疗、危机评估与干预、危机干预热线电话的使用等.

    作者:王道阳;涂涛;方双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我国医院公共关系危机管理初探

    医院公共关系是医院良好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部分,在目前市场竞争激烈,不确定因素层出不穷,随时可能遇到突如其来危机的情况下,对医院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的研究就显得至关重要.从公共关系学和危机管理学角度,探析我国医院公共关系危机现状,提出加强医院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的策略,以促进医院健康、和谐的发展.

    作者:阮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临床护士护理伦理再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通过对江西省赣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临床护士护理伦理再教育情况的问卷调查,指出大部分临床护士在校期间曾接受过护理伦理教育,但在医院内接受专业伦理培训的不多;不同学历的护士对护理伦理知识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差异;几乎所有的护士都认为在医院开展护理伦理再教育对临床工作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我国护理伦理再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其原因主要为我国临床护士队伍数量不足,负荷重;医院对护士进行护理伦理再教育认识不足;护士缺乏伦理意识和需求.呼吁只有加强对临床护士实施护理伦理再教育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者:孟利敏;刘波兰;许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主体性德育对医学生就业指导的启示

    医德教育是医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多年来缺乏实效,学生主体性的缺失是其中的突出问题.主体性德育是现代德育理论研究和实践顺应时代发展的一个丰硕成果,对医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具有一定的启示.在就业指导中渗透以尊重和发挥学生主体性为特征的主体性德育是引导医德教育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

    作者:张玮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认识论视野中的当代医学主客体关系

    医学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其主体和客体之间存在着认识关系、实践关系和价值关系.当代医学正在发生重大的模式转换,从认识关系审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主体必须完整地把握作为客体的人的本质,必须在疾病和健康的对立统一中理解人的存在状态,必须建构科学的认识结构、培育良好的精神素质;从实践关系看,主体必须把尊重生命规律与合理发挥医学能动性结合起来,必须以系统整体的视界、多重性的角色从事医疗实践,必须超越生物医学的技术理性;从价值关系看,主体必须在吸取医学史上主客价值关系演进成果的基础上,融入时代精神,构建新的主客体价值模式.

    作者:王健;张晨;徐青松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从医患关系看医学生的伦理与法律素质培养

    从近年来医患关系特点中显现出的医务人员伦理和法律素质分析入手,指出高等医学院校是医疗卫生服务人员医学伦理和法律素质培养的源头.归纳现阶段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生伦理和法律素质培养特点,提出全社会具有良好的伦理和法律素质是现代高等医学院校伦理法律素质培养的理想目标.医务人员和医学生以较高的伦理和法律素质服务社会是高等医学院校伦理和法律素质培养的基本目标.

    作者:周银;王国平;李宇阳;沃中东;吕旺盛;何平;孙尧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制度思考

    医疗纠纷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当前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医疗纠纷的产生有经济、法律、道德、思想意识等多方面的原因,因此建立医疗法律健全、经济有保障、质量有监管、道德有约束的医疗卫生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将有助于预防和减少医患纠纷,建设和谐的医患关系.

    作者:尹奋勤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伦理视角下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的行为评价、控制与矫治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的行为往往与整个社会规范相违背,人们习惯于对他们直接进行否定性的道德评价,并实施强制性的行为控制和矫治措施,甚至以惩处代替矫治.从道德意识结构的分析看,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存在着严重的道德意识障碍,表现为低下的道德意识水平,在伦理视角下,对他们的行为评价乃至整个人的评价,都应以事实后果和危害预期为边界;着重研究中断其道德认知发展的原因,并在排除不利因素的影响的同时,努力通过文化建构等路径恢复这一发展过程.

    作者:蒋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对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的人文思考

    对辅导员的工作现状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对维护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提出了对策性的思考.

    作者:罗京滨;黄伟伟;黄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浅论科学规划医学伦理学教学内容

    医学伦理学作为高等医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有其独有的理论体系和教育、教学规律.科学设计医学伦理学的教学内容,是提高其教学效果、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医学专门人才的培养、更好地实现医学伦理学教学目的 的重要环节.

    作者:王德国;王立榕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第二届全国生命伦理学学术会议纪要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生命伦理学专业委员会和广州医学院主办,广东省医学伦理学研究中心、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医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北京协和医学院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和<人之初>杂志社协办的第二届全国生命伦理学学术会议于2008年12月5-7日在广州举行.

    作者:张茜;李恩昌;金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在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强化医德教育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强化医德教育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高职护理学生6个班360名学生,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观察两组在强化医德教育后,学生该专业课的在校学习成绩、内科实习结束的成绩及患者评价的成绩.结果 对照组在校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与实验组经检验,存在差异(p<0.05);对照组内科实习结束的成绩及患者的总体评价成绩,与实验组有明显差异(p<0.05),患者从能否关心体贴病人等五个方面对实习学生分项评分,与医德有关的前三项两组存在差异.结论 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强化医德教育,不仅提高了医学生在校的<内科护理学>理论、实践成绩,也提高了内科临床实习成绩,值得在各临床课教学中推广.

    作者:李晓玲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战斗应激反应伦理问题探析

    现代战争中,与战斗应激反应相关的伦理问题突出表现在战斗应激反应者角色定位的道德困惑、PIE救治模式的道德争议、违纪型战斗应激反应的道德缺陷三个方面;军医和战场指挥员在处置这些伦理问题时应坚持科学性、允许性和公益性三项重要的原则.

    作者:常运立;杨放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