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飞
功利主义科学观明确了科学知识与人类福祉的价值相关性,但由于工具理性的强权,造成了科学发达与社会危机的逻辑悖论;现代科学价值观既要肯定功利主义的价值合理性,又要克服和超越功利主义对价值关怀的背离,实现科学功利性的社会价值和非功利性的精神气质的统一.
作者:朱培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耻感文化是中华伦理精华,耻感是伦理标准和道德准则的基础,它具有普遍性、基本性和低限度性,作为一条重要的医学伦理底线,耻感具有伦理动力,有助于培养医务人员辨知是非,好荣憎辱的道德认知,塑造医务人员自律、慎独的医德品行,要努力加强医务人员的耻感教育,提高耻感意识,构建和维系耻感医学伦理底线.
作者:陈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从限制使用医疗技术期待规范管理,限制使用医疗技术临床准入的伦理规范缺失和限制使用医疗技术临床准入的伦理规约三个方面,对限制使用医疗技术临床准入的伦理学问题进行探讨,为限制使用医疗技术临床准入管理提供伦理支持.
作者:王双苗;黄钢;赵斌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问诊语言作为观察和描述疾病状况的信息载体和桥梁,使问诊中的医患沟通与获得疾病信息成为可能.具有医学谈话性质的程序性问诊、聆听与回应问诊、差异性问诊、过渡性问诊和涉密问诊等语言,蕴含着丰富的伦理价值判断.坚持礼貌性、解释性、安慰性、鼓励性和保护性问诊用语,是基本的临床医疗伦理要求.
作者:李聪;迟西琴;幸雅冰;张龙;况成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回顾性总结分析2007与2008年度的中心满意度调查结果.院前急救服务总体满意度为87.5%.在救护车及时出动、无送钱物等方面满意度高,达100%;但在急救技术和收费放心等方面低,只有79.2%.通过营造优秀文化氛围,规范日常行为习惯,有针对性的培训、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内外监督机制,能够解决目前院前医德医风存在的问题.
作者:张茜;王林;张晓凡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分析了作为学术财产的DNA的特征和作为个人财产的DNA的特征,以及可能的理解和处理准则或标准.同意这样的观点:若作为学术财产,应该制定良好的信息共享政策以改善无条件可及的共享;若作为个人财产,应该对所捐赠的含有DNA信息的组织予以征税的方式调整目前存在的双重标准的问题,并针对个人对这类个人财产缺乏控制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能的解决办法.
作者:刘闵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医学人文信仰是人们基于人的生存发展价值的认知而产生的对医学人文的笃信与崇敬,并以此设定人生目标付诸医学实践的特殊情感,其实质是对生命价值终极性的确认与追求.医学技术主义遮蔽、医患关系物化、制度安排不尽合理以及市场经济负面效应是医学人文信仰危机的重要根源.确立医学崇善的道德律令,加大卫生投入,加强卫生法制建设,营建良好的舆论氛围等是克服医学人文信仰危机的主要措施.
作者:时统君;黄水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从近年来医患关系特点中显现出的医务人员伦理和法律素质分析入手,指出高等医学院校是医疗卫生服务人员医学伦理和法律素质培养的源头.归纳现阶段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生伦理和法律素质培养特点,提出全社会具有良好的伦理和法律素质是现代高等医学院校伦理法律素质培养的理想目标.医务人员和医学生以较高的伦理和法律素质服务社会是高等医学院校伦理和法律素质培养的基本目标.
作者:周银;王国平;李宇阳;沃中东;吕旺盛;何平;孙尧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在总结精神分裂症在诊治过程的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精神分裂症诊治中的伦理缺失及其危害,探讨了精神分裂症在诊疗过程中应遵循的伦理原则以及对临床医生的要求.目的 在于提高临床医生在诊治疾病过程中的伦理素质,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
作者:高磊;周庆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通过对国内外医学专业人才医德培养的比较,提出强化医学人才医德培养的重要性.针对我国目前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医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了改进我国医学人才医德教育的途径.
作者:王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上海市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模式的基本内容,分析了该模式的特点,并对其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作者:贾洪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现代医学在应对慢性病的几十年的历程中,遇到了两个难以克服的困难:绩效不高;费用增长过快,医疗公正受阻.推进医学整合,特别是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公共卫生的整合,是克服当前保健服务面临诸多困难的途径与方法.
作者:杜治政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针对中国医改后所面临的医疗卫生服务费用大幅上涨、医患关系紧张等问题,从理论和现实两方面,对医、保、患三方利益关系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三方关系的不平衡发展是导致当前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作者:汪潇;薛秦香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为了给浙江省人类精子库的招募工作提供依据,解决精源短缺问题,对浙江省人类精子库2008年5月至2008年7月的222名供精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显示:供精者招募渠道仅三种:85.52%通过网络获知招募信息;99.10%存在不同程度的顾虑;67.87%想通过捐精检验自己的生育能力;50.23%认为销毁不合格精液需事先告知;42.08%希望获知自己的精子所产生的子代的相关信息.故急需拓宽招募信息宣传渠道;根据影响因素做好宣传,消除顾虑;对供精者的知情权进行具体化.
作者:熊勉;施卫星;张欣宗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用生动事例介绍清代名医的医德,以供后人效法和学习.
作者:孙溥泉;李恩昌;孙健慧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病人满意度反映了病人的主观感受,它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其中医患关系是影响病人对医院满意程度的重要组成因素.和谐的医患关系,是促进相互理解、信任,加强沟通,提高病人满意度,忠诚度的桥梁.建立确实有效的满意度管理机制,在提高病人满意度以及促进医患和谐的同时,带来的不仅是一个医院的声誉提高,也将促进和谐社会的关键.
作者:胡珺;周志英;朱福;谢骏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临终关怀蕴含伦理价值,是社会的需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由于受到传统死亡观、孝道观及生命观的影响,中国临终关怀的发展不尽人意.要更新观念,树立现代死亡观与医疗观,以促进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
作者:马晓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由于医疗行业壁垒,使得医疗市场呈现寡头垄断状态.在医疗市场中,医患关系处于信息不对称状态,医生的信息优势使得医院在医患博弈中占有绝对优势.这种状况使政府和社会的卫生医疗的优化愿望往往事与愿违.分析表明,要提高社会医疗效果,需要从增强社会全民医保力度、公开医疗信息制度、强化全民健康教育等几个方面着手.
作者:湛玉婕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医学研究生的德育建设对培养高级医学人才至关重要.借助于布迪厄的场域理论,提出通过加强自我教育、重视临床实践、抓好学术载体养成道德惯习,利用导师、社会、学习、家庭和同伴群体的力量积累德育资本,以此增强德育场域的势力.
作者:申丽娟;王容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以优生、计划生育和人类生殖辅助工程为例,探讨了现代生物技术发展与当代伦理的冲突与思考.区别生命质量与健康的概念,并提倡现代医学应以追求高生命质量为行为准则.后提出,我们应在整个公共伦理安定完整的前提下,追求个人生命质量的提升;而生物技术应该是无限地发展,有限地合乎伦理地利用.
作者:杨慧慈;孟宪军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