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丽娟;王容
随着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国际医疗援助事业因其鲜明的人道主义立场和无国界、无政治倾向特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从医学伦理的视角出发,围绕国际医疗援助中所面临的伦理问题和现实矛盾,思考国际医疗援助中相关伦理原则和解决问题的对策.
作者:崔忠亮;杨放;杨威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通过对肾移植病人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水平的调查,探讨社会支持对提高病人生存质量的作用.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 ~BREF),以随机抽样法对接受肾移植后3个月以上来门诊复查的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显示肾移植病人的社会支持较高,但年轻女性肾移植病人有获得低水平社会支持的危险.肾移植病人的生活质量总分及生理领域低于常模,而在心理、社会及环境领域与常模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其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间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性(P <0.01).由此看来肾移植病人的生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支持的程度,医务人员在工作中不仅要重视生物因素的影响,更要特别重视其社会属性,尽可能调动社会支持系统从各个方面对病人起作用,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周春琴;王妮;刘育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医疗纠纷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当前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医疗纠纷的产生有经济、法律、道德、思想意识等多方面的原因,因此建立医疗法律健全、经济有保障、质量有监管、道德有约束的医疗卫生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将有助于预防和减少医患纠纷,建设和谐的医患关系.
作者:尹奋勤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为了给浙江省人类精子库的招募工作提供依据,解决精源短缺问题,对浙江省人类精子库2008年5月至2008年7月的222名供精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显示:供精者招募渠道仅三种:85.52%通过网络获知招募信息;99.10%存在不同程度的顾虑;67.87%想通过捐精检验自己的生育能力;50.23%认为销毁不合格精液需事先告知;42.08%希望获知自己的精子所产生的子代的相关信息.故急需拓宽招募信息宣传渠道;根据影响因素做好宣传,消除顾虑;对供精者的知情权进行具体化.
作者:熊勉;施卫星;张欣宗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回顾性总结分析2007与2008年度的中心满意度调查结果.院前急救服务总体满意度为87.5%.在救护车及时出动、无送钱物等方面满意度高,达100%;但在急救技术和收费放心等方面低,只有79.2%.通过营造优秀文化氛围,规范日常行为习惯,有针对性的培训、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内外监督机制,能够解决目前院前医德医风存在的问题.
作者:张茜;王林;张晓凡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青少年群体是一个特殊而又非常值得关注的群体,在面临公共危机事件的情境中,他们缺乏严重的危机知识,不能正确的评估风险信息,难以保护与调适自己的心理.青少年心理危机的应对方法主要有重新认识世界、积极调适情绪、有效解决问题、寻求社会支持等.在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方面要做好早期评定与强化治疗、危机咨询与治疗、危机评估与干预、危机干预热线电话的使用等.
作者:王道阳;涂涛;方双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生命伦理学专业委员会和广州医学院主办,广东省医学伦理学研究中心、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医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北京协和医学院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和<人之初>杂志社协办的第二届全国生命伦理学学术会议于2008年12月5-7日在广州举行.
作者:张茜;李恩昌;金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合成生物学是近几年快速发展起来的交叉前沿学科,其进展使合成与制造生命成为现实, 这对发展经济和研究生物学基本规律有很大的意义,但也带来伦理问题及对可能的潜在威胁的担忧.制造生命的研究可以在伦理上得到辨护,但必须在严格地控制和有效地监督下进行.
作者:殷正坤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医院中的伦理委员会是以保护受试者和患者的权益为基本宗旨,为提高医学研究和治疗的水平提供医学伦理的评价和论证.如何对当今的伦理委员会进行管理和推动伦理委员会的发展,通过近年的工作经验,提出制定和完善伦理制度、建立明确伦理基准、实施伦理专业和过程管理和组织伦理培训等措施.
作者:陈佩;王育;陆麒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临终关怀蕴含伦理价值,是社会的需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由于受到传统死亡观、孝道观及生命观的影响,中国临终关怀的发展不尽人意.要更新观念,树立现代死亡观与医疗观,以促进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
作者:马晓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用生动事例介绍清代名医的医德,以供后人效法和学习.
作者:孙溥泉;李恩昌;孙健慧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的行为往往与整个社会规范相违背,人们习惯于对他们直接进行否定性的道德评价,并实施强制性的行为控制和矫治措施,甚至以惩处代替矫治.从道德意识结构的分析看,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存在着严重的道德意识障碍,表现为低下的道德意识水平,在伦理视角下,对他们的行为评价乃至整个人的评价,都应以事实后果和危害预期为边界;着重研究中断其道德认知发展的原因,并在排除不利因素的影响的同时,努力通过文化建构等路径恢复这一发展过程.
作者:蒋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网络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文化传播媒介,其开放性、交互性、匿名性对政治社会化产生了不同于其它媒介的特殊影响.结合医学生的特点,就网络在医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行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促进信息化时代医学生政治社会化实效的对策.
作者:陈素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问诊语言作为观察和描述疾病状况的信息载体和桥梁,使问诊中的医患沟通与获得疾病信息成为可能.具有医学谈话性质的程序性问诊、聆听与回应问诊、差异性问诊、过渡性问诊和涉密问诊等语言,蕴含着丰富的伦理价值判断.坚持礼貌性、解释性、安慰性、鼓励性和保护性问诊用语,是基本的临床医疗伦理要求.
作者:李聪;迟西琴;幸雅冰;张龙;况成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影响,为实现大学生生命教育探索一条有效途径;方法 开展为期7个月的实验,通过开展讲座、谈话指导、播放课件、指导参赛来对实验班施加影响,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来了解实验结果.结果 实验后实验班学生在学习成绩、活动参与、精神面貌、生活态度、心理健康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班.结论 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对生命教育产生正面影响.
作者:胡吉芬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上海市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模式的基本内容,分析了该模式的特点,并对其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作者:贾洪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针对现代医学技术伦理的热点问题,通过对医院医学研究人员和医生、医学科技与患者、家属对传统医学伦理与现代高科技医学伦理问题的调查,分析当前医学技术伦理现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诠释现代医学发展产生的生命伦理难题,为维护和增进人类健康进行全新的价值定向和伦理选择.#
作者:潘华峰;任金玲;朱静;冯毅翀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从限制使用医疗技术期待规范管理,限制使用医疗技术临床准入的伦理规范缺失和限制使用医疗技术临床准入的伦理规约三个方面,对限制使用医疗技术临床准入的伦理学问题进行探讨,为限制使用医疗技术临床准入管理提供伦理支持.
作者:王双苗;黄钢;赵斌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在总结精神分裂症在诊治过程的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精神分裂症诊治中的伦理缺失及其危害,探讨了精神分裂症在诊疗过程中应遵循的伦理原则以及对临床医生的要求.目的 在于提高临床医生在诊治疾病过程中的伦理素质,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
作者:高磊;周庆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针对贯彻执行<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与人类精子库伦理原则>的实践中遇到的胚胎冷冻的遗留问题、自精保存的难题、知情同意原则落实过程中的形式化现象等的伦理难题,指出需要不断完善与发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与人类精子库伦理原则>,加强医学、伦理及法制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加强医护人员的道德责任感.
作者:朱卫中;吕伟超;吴小妹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