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佩;王育;陆麒
医患之间价值判断的差异性是当代医疗实践中的一个难题.这一差异性深受医疗实践活动本质规律和时代历史文化境遇的双重影响,并在疾病、健康和生命观念、诊断治疗的方法和结果、自身的风险与收益、各自权利与义务等方面表现出来.如果这种差异不能获得有效地沟通和弥合,结果可能会在医患之间产生误解甚至纠纷.因此,以研究医疗实践中价值问题为主要内容的医学伦理学,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医学生在价值问题上的沟通能力.
作者:刘月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医疗纠纷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当前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医疗纠纷的产生有经济、法律、道德、思想意识等多方面的原因,因此建立医疗法律健全、经济有保障、质量有监管、道德有约束的医疗卫生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将有助于预防和减少医患纠纷,建设和谐的医患关系.
作者:尹奋勤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上海市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模式的基本内容,分析了该模式的特点,并对其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作者:贾洪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医院中的伦理委员会是以保护受试者和患者的权益为基本宗旨,为提高医学研究和治疗的水平提供医学伦理的评价和论证.如何对当今的伦理委员会进行管理和推动伦理委员会的发展,通过近年的工作经验,提出制定和完善伦理制度、建立明确伦理基准、实施伦理专业和过程管理和组织伦理培训等措施.
作者:陈佩;王育;陆麒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医学生网络成瘾者的父母教养方式和个性特点.方法 依照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问卷包括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和网络成瘾诊断量表.结果 网络成瘾检出率为6.49%;成瘾者的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得分低于非成瘾者,而惩罚严厉、拒绝否定得分高于非成瘾者;网络成瘾者的个性特点中稳定性、有恒性、敢为性、自律性低于非网络成瘾者;而怀疑性、忧虑性、紧张性高于非网络成瘾者;成瘾者父母教养方式对其个性有一定影响.结论 医学生网络成瘾者的父母对他们缺乏温暖理解,管教严厉,拒绝否定;他们具有不良的个性特征;他们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对其个性发展有非常不利的影响.
作者:贺满云;杨小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医学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其主体和客体之间存在着认识关系、实践关系和价值关系.当代医学正在发生重大的模式转换,从认识关系审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主体必须完整地把握作为客体的人的本质,必须在疾病和健康的对立统一中理解人的存在状态,必须建构科学的认识结构、培育良好的精神素质;从实践关系看,主体必须把尊重生命规律与合理发挥医学能动性结合起来,必须以系统整体的视界、多重性的角色从事医疗实践,必须超越生物医学的技术理性;从价值关系看,主体必须在吸取医学史上主客价值关系演进成果的基础上,融入时代精神,构建新的主客体价值模式.
作者:王健;张晨;徐青松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网络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文化传播媒介,其开放性、交互性、匿名性对政治社会化产生了不同于其它媒介的特殊影响.结合医学生的特点,就网络在医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行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促进信息化时代医学生政治社会化实效的对策.
作者:陈素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合成生物学是近几年快速发展起来的交叉前沿学科,其进展使合成与制造生命成为现实, 这对发展经济和研究生物学基本规律有很大的意义,但也带来伦理问题及对可能的潜在威胁的担忧.制造生命的研究可以在伦理上得到辨护,但必须在严格地控制和有效地监督下进行.
作者:殷正坤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耻感文化是中华伦理精华,耻感是伦理标准和道德准则的基础,它具有普遍性、基本性和低限度性,作为一条重要的医学伦理底线,耻感具有伦理动力,有助于培养医务人员辨知是非,好荣憎辱的道德认知,塑造医务人员自律、慎独的医德品行,要努力加强医务人员的耻感教育,提高耻感意识,构建和维系耻感医学伦理底线.
作者:陈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针对现代医学技术伦理的热点问题,通过对医院医学研究人员和医生、医学科技与患者、家属对传统医学伦理与现代高科技医学伦理问题的调查,分析当前医学技术伦理现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诠释现代医学发展产生的生命伦理难题,为维护和增进人类健康进行全新的价值定向和伦理选择.#
作者:潘华峰;任金玲;朱静;冯毅翀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公民道德规范的一项基本要求.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危,实施诚信服务尤为重要.诚信缺失已成为制约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全面发展的重大问题.从研究医疗机构诚信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分析医疗机构诚信缺失的危害并剖析其原因,提出了加强医疗机构诚信建设的措施.
作者:葛洪刚;兰迎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医德教育是医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多年来缺乏实效,学生主体性的缺失是其中的突出问题.主体性德育是现代德育理论研究和实践顺应时代发展的一个丰硕成果,对医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具有一定的启示.在就业指导中渗透以尊重和发挥学生主体性为特征的主体性德育是引导医德教育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
作者:张玮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用生动事例介绍清代名医的医德,以供后人效法和学习.
作者:孙溥泉;李恩昌;孙健慧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问诊语言作为观察和描述疾病状况的信息载体和桥梁,使问诊中的医患沟通与获得疾病信息成为可能.具有医学谈话性质的程序性问诊、聆听与回应问诊、差异性问诊、过渡性问诊和涉密问诊等语言,蕴含着丰富的伦理价值判断.坚持礼貌性、解释性、安慰性、鼓励性和保护性问诊用语,是基本的临床医疗伦理要求.
作者:李聪;迟西琴;幸雅冰;张龙;况成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针对中国医改后所面临的医疗卫生服务费用大幅上涨、医患关系紧张等问题,从理论和现实两方面,对医、保、患三方利益关系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三方关系的不平衡发展是导致当前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作者:汪潇;薛秦香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为了给浙江省人类精子库的招募工作提供依据,解决精源短缺问题,对浙江省人类精子库2008年5月至2008年7月的222名供精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显示:供精者招募渠道仅三种:85.52%通过网络获知招募信息;99.10%存在不同程度的顾虑;67.87%想通过捐精检验自己的生育能力;50.23%认为销毁不合格精液需事先告知;42.08%希望获知自己的精子所产生的子代的相关信息.故急需拓宽招募信息宣传渠道;根据影响因素做好宣传,消除顾虑;对供精者的知情权进行具体化.
作者:熊勉;施卫星;张欣宗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医学研究生的德育建设对培养高级医学人才至关重要.借助于布迪厄的场域理论,提出通过加强自我教育、重视临床实践、抓好学术载体养成道德惯习,利用导师、社会、学习、家庭和同伴群体的力量积累德育资本,以此增强德育场域的势力.
作者:申丽娟;王容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医务人员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原本是融为一体的,但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使两者分离且使医务人员的人文精神逐渐失落或淡化,导致医患关系恶化,医患冲突不断.在现实的急切呼唤面前,对医学人文精神的内涵、失落原因及回归途径做一个科学的解读,是现代医学健康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者:马静松;孙福川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通过对国内外医学专业人才医德培养的比较,提出强化医学人才医德培养的重要性.针对我国目前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医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了改进我国医学人才医德教育的途径.
作者:王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随着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国际医疗援助事业因其鲜明的人道主义立场和无国界、无政治倾向特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从医学伦理的视角出发,围绕国际医疗援助中所面临的伦理问题和现实矛盾,思考国际医疗援助中相关伦理原则和解决问题的对策.
作者:崔忠亮;杨放;杨威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