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理解患者——论医患价值判断差异及如何培养医学生的价值沟通能力

刘月树

关键词:医患, 价值判断, 医学生, 沟通能力
摘要:医患之间价值判断的差异性是当代医疗实践中的一个难题.这一差异性深受医疗实践活动本质规律和时代历史文化境遇的双重影响,并在疾病、健康和生命观念、诊断治疗的方法和结果、自身的风险与收益、各自权利与义务等方面表现出来.如果这种差异不能获得有效地沟通和弥合,结果可能会在医患之间产生误解甚至纠纷.因此,以研究医疗实践中价值问题为主要内容的医学伦理学,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医学生在价值问题上的沟通能力.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功利主义科学观的伦理审视

    功利主义科学观明确了科学知识与人类福祉的价值相关性,但由于工具理性的强权,造成了科学发达与社会危机的逻辑悖论;现代科学价值观既要肯定功利主义的价值合理性,又要克服和超越功利主义对价值关怀的背离,实现科学功利性的社会价值和非功利性的精神气质的统一.

    作者:朱培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为制造生命辩护——有关合成生物学的伦理争论

    合成生物学是近几年快速发展起来的交叉前沿学科,其进展使合成与制造生命成为现实, 这对发展经济和研究生物学基本规律有很大的意义,但也带来伦理问题及对可能的潜在威胁的担忧.制造生命的研究可以在伦理上得到辨护,但必须在严格地控制和有效地监督下进行.

    作者:殷正坤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专科护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调查与研究

    目的 了解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影响,为实现大学生生命教育探索一条有效途径;方法 开展为期7个月的实验,通过开展讲座、谈话指导、播放课件、指导参赛来对实验班施加影响,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来了解实验结果.结果 实验后实验班学生在学习成绩、活动参与、精神面貌、生活态度、心理健康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班.结论 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对生命教育产生正面影响.

    作者:胡吉芬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认识论视野中的当代医学主客体关系

    医学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其主体和客体之间存在着认识关系、实践关系和价值关系.当代医学正在发生重大的模式转换,从认识关系审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主体必须完整地把握作为客体的人的本质,必须在疾病和健康的对立统一中理解人的存在状态,必须建构科学的认识结构、培育良好的精神素质;从实践关系看,主体必须把尊重生命规律与合理发挥医学能动性结合起来,必须以系统整体的视界、多重性的角色从事医疗实践,必须超越生物医学的技术理性;从价值关系看,主体必须在吸取医学史上主客价值关系演进成果的基础上,融入时代精神,构建新的主客体价值模式.

    作者:王健;张晨;徐青松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肾移植病人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

    通过对肾移植病人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水平的调查,探讨社会支持对提高病人生存质量的作用.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 ~BREF),以随机抽样法对接受肾移植后3个月以上来门诊复查的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显示肾移植病人的社会支持较高,但年轻女性肾移植病人有获得低水平社会支持的危险.肾移植病人的生活质量总分及生理领域低于常模,而在心理、社会及环境领域与常模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其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间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性(P <0.01).由此看来肾移植病人的生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支持的程度,医务人员在工作中不仅要重视生物因素的影响,更要特别重视其社会属性,尽可能调动社会支持系统从各个方面对病人起作用,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周春琴;王妮;刘育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理解患者——论医患价值判断差异及如何培养医学生的价值沟通能力

    医患之间价值判断的差异性是当代医疗实践中的一个难题.这一差异性深受医疗实践活动本质规律和时代历史文化境遇的双重影响,并在疾病、健康和生命观念、诊断治疗的方法和结果、自身的风险与收益、各自权利与义务等方面表现出来.如果这种差异不能获得有效地沟通和弥合,结果可能会在医患之间产生误解甚至纠纷.因此,以研究医疗实践中价值问题为主要内容的医学伦理学,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医学生在价值问题上的沟通能力.

    作者:刘月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医学生网络成瘾者的父母教养方式及个性研究

    目的 了解医学生网络成瘾者的父母教养方式和个性特点.方法 依照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问卷包括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和网络成瘾诊断量表.结果 网络成瘾检出率为6.49%;成瘾者的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得分低于非成瘾者,而惩罚严厉、拒绝否定得分高于非成瘾者;网络成瘾者的个性特点中稳定性、有恒性、敢为性、自律性低于非网络成瘾者;而怀疑性、忧虑性、紧张性高于非网络成瘾者;成瘾者父母教养方式对其个性有一定影响.结论 医学生网络成瘾者的父母对他们缺乏温暖理解,管教严厉,拒绝否定;他们具有不良的个性特征;他们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对其个性发展有非常不利的影响.

    作者:贺满云;杨小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关于辅助生殖技术发展及应用的伦理思考

    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简称ART)是人类健康永续发展的有效手段,它对于解决人类不育难题、探究生命奥秘、维护人类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但该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伦理难题.因此,对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进行理性的伦理思考,有利于该技术始终沿着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

    作者:朱晨静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国际医疗援助的伦理思考

    随着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国际医疗援助事业因其鲜明的人道主义立场和无国界、无政治倾向特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从医学伦理的视角出发,围绕国际医疗援助中所面临的伦理问题和现实矛盾,思考国际医疗援助中相关伦理原则和解决问题的对策.

    作者:崔忠亮;杨放;杨威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伦理视角下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的行为评价、控制与矫治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的行为往往与整个社会规范相违背,人们习惯于对他们直接进行否定性的道德评价,并实施强制性的行为控制和矫治措施,甚至以惩处代替矫治.从道德意识结构的分析看,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存在着严重的道德意识障碍,表现为低下的道德意识水平,在伦理视角下,对他们的行为评价乃至整个人的评价,都应以事实后果和危害预期为边界;着重研究中断其道德认知发展的原因,并在排除不利因素的影响的同时,努力通过文化建构等路径恢复这一发展过程.

    作者:蒋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清代名医的医德(二)

    用生动事例介绍清代名医的医德,以供后人效法和学习.

    作者:孙溥泉;李恩昌;孙健慧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公共危机事件中青少年心理危机应对与干预

    青少年群体是一个特殊而又非常值得关注的群体,在面临公共危机事件的情境中,他们缺乏严重的危机知识,不能正确的评估风险信息,难以保护与调适自己的心理.青少年心理危机的应对方法主要有重新认识世界、积极调适情绪、有效解决问题、寻求社会支持等.在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方面要做好早期评定与强化治疗、危机咨询与治疗、危机评估与干预、危机干预热线电话的使用等.

    作者:王道阳;涂涛;方双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影响中国临终关怀发展的传统伦理观念解析

    临终关怀蕴含伦理价值,是社会的需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由于受到传统死亡观、孝道观及生命观的影响,中国临终关怀的发展不尽人意.要更新观念,树立现代死亡观与医疗观,以促进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

    作者:马晓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医德教育有效性缺失原因分析及对策

    医德教育有效性问题是当前医学伦理学研究面对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以有效性概念界说为基点,分析医德教育有效性缺失的深层原因,并从医德教育应回归现实生活、适应心理规律和贯通临床阶段等方面探讨了医德教育有效性的实现规律.

    作者:邱杰;余方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主体性德育对医学生就业指导的启示

    医德教育是医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多年来缺乏实效,学生主体性的缺失是其中的突出问题.主体性德育是现代德育理论研究和实践顺应时代发展的一个丰硕成果,对医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具有一定的启示.在就业指导中渗透以尊重和发挥学生主体性为特征的主体性德育是引导医德教育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

    作者:张玮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科学规范人体器官移植机构伦理委员会结构的构想

    建立结构合理的人体器官移植机构伦理委员会,是有效发挥作用的基本要求和必备条件.针对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根据委员会履行职责的需要,建议参照国际惯例,结合实际,对委员会成员应具备的资格条件、委员会成员结构的多样性及规模与构成比例等要求进行讨论,从而提出科学规范我国人体器官移植机构伦理委员会结构的建议.

    作者:范让;施卫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浅析问诊的语言技巧与伦理要求

    问诊语言作为观察和描述疾病状况的信息载体和桥梁,使问诊中的医患沟通与获得疾病信息成为可能.具有医学谈话性质的程序性问诊、聆听与回应问诊、差异性问诊、过渡性问诊和涉密问诊等语言,蕴含着丰富的伦理价值判断.坚持礼貌性、解释性、安慰性、鼓励性和保护性问诊用语,是基本的临床医疗伦理要求.

    作者:李聪;迟西琴;幸雅冰;张龙;况成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医患博弈分析

    由于医疗行业壁垒,使得医疗市场呈现寡头垄断状态.在医疗市场中,医患关系处于信息不对称状态,医生的信息优势使得医院在医患博弈中占有绝对优势.这种状况使政府和社会的卫生医疗的优化愿望往往事与愿违.分析表明,要提高社会医疗效果,需要从增强社会全民医保力度、公开医疗信息制度、强化全民健康教育等几个方面着手.

    作者:湛玉婕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耻感:一条重要的医学伦理底线

    耻感文化是中华伦理精华,耻感是伦理标准和道德准则的基础,它具有普遍性、基本性和低限度性,作为一条重要的医学伦理底线,耻感具有伦理动力,有助于培养医务人员辨知是非,好荣憎辱的道德认知,塑造医务人员自律、慎独的医德品行,要努力加强医务人员的耻感教育,提高耻感意识,构建和维系耻感医学伦理底线.

    作者:陈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论医学人文信仰危机的成因及其对策

    医学人文信仰是人们基于人的生存发展价值的认知而产生的对医学人文的笃信与崇敬,并以此设定人生目标付诸医学实践的特殊情感,其实质是对生命价值终极性的确认与追求.医学技术主义遮蔽、医患关系物化、制度安排不尽合理以及市场经济负面效应是医学人文信仰危机的重要根源.确立医学崇善的道德律令,加大卫生投入,加强卫生法制建设,营建良好的舆论氛围等是克服医学人文信仰危机的主要措施.

    作者:时统君;黄水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