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庆市100例视力残疾患者病因及验配光学助视器效果分析

许燕;王茜;李兰娇;谢宗元

关键词:视力损伤者, 病因, 助视器, 视力康复
摘要:目的 探讨引起视力残疾的病因及评价助视器验配对提高视力残疾患者视功能的疗效.方法 采用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视力残疾分级标准,选取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验配助视器的100例视力残疾患者,通过眼科检查明确引起视力残疾的病因;同时配戴远用或近用助视器,观察视力提高的程度.结果 视力残疾的首位病因为视网膜病变(25.00%).在配戴了远用助视器后,脱盲率达94.59%,脱残率达82.43%;配戴近用助视器后,近视力大于或等于0.50的病例占佩戴近用助视器总数的92.31%.结论 视网膜病变是成人视力残疾的主要病因;助视器对视力残疾患者的视力康复有明显疗效,可有效提高视力残疾患者的生存质量.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认证体系改革及其启示

    美国联邦政府对毕业后医学教育的资金投入主要通过Medicare医疗保险机构,而接受该经费的项目必须要通过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ACGME)的认证.因此,ACGME的认证体系成为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重要的质量保证机制之一,通过此认证体系来考核和提升住院医生及专科培训医生的培训项目以促进公共健康.美国ACGME于2016年开始全面投入使用住院医生项目新认证体系.本文将对新认证体系做简要介绍,希望对我国的住院医生培训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作者:任莉;王云贵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热敏灸联合右归丸治疗脾肾阳虚型卵巢功能早衰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热敏灸联合右归丸治疗脾肾阳虚型卵巢功能早衰(PO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42例脾肾阳虚型POF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1例.观察组采用热敏灸联合右归丸治疗,对照组口服右归丸治疗,疗程均为12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Kupperman评分、相关激素[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46%,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Kupperman评分、相关激素水平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观察组患者Kupperman评分、相关激素水平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热敏灸联合右归丸治疗脾肾阳虚型POF可缓解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茜;武燕;束芹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长链非编码RNA与mTOR在肿瘤中的相关研究进展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是一种相对保守的丝/苏氨酸蛋白激酶(AKT),与细胞凋亡、自噬、迁移黏附等密切相关,尤其是参与了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凋亡过程而得到普遍的关注[1],其异常活化经常出现在肿瘤细胞中.在临床肿瘤治疗中,mTOR是重要的治疗靶点,也在某些中草药治疗中发挥作用[2],然而,mTOR抑制剂并不能使肿瘤得到很好的控制.近几年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的飞速发展,使得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eRNA)在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中的差异性表达逐步被人们所重视,数量众多的lncRNA表达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中部分lncRNA与mTOR相关通路密切相关,mTOR可以调控lncRNA的表达水平,促进或者抑制肿瘤的发展.本文就二者紧密关系的新进展进行综述,为mTOR抑制剂及相关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于健鹏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极低出生体质量和极早早产与新生儿生存状况的关系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和极早早产与新生儿的生存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4月至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和极早早产儿(VPI) 142例,选取同期出生的非VLBWI和非VPI 140例,比较入组新生儿的生存状况及远期预后,根据生存状况将VLBWI与VPI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出生体质量小于1 500、1 500~2 500、>2 500 g新生儿的预后不良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龄小于32周、32~37周、≥37周新生儿的预后不良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新生儿的胎龄、出生体质量和产前使用地塞米松的比例明显低于存活组,母亲年龄、窒息、胎粪吸入、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机械通气比例明显高于存活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周胎龄、≤1 000 g出生体质量、窒息是影响VLBWI与VPI生存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VLBWI与VPI的生存状况及远期预后不佳,易发生智力和运动障碍.

    作者:贾艳芳;滕志丽;徐春光;陈洁;许望琼;李才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硫酸镁对子痫前期孕妇及胎儿动脉血流的影响

    目的 探讨重度子痫前期(SPE)孕妇及胎儿的动脉血流变化情况及硫酸镁对其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SPE孕妇174例作为观察组,正常孕妇174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孕妇给予硫酸镁治疗2d,观察硫酸镁治疗前后孕妇大脑中动脉、子宫动脉、子宫螺旋动脉、脐动脉、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及孕妇血压、头晕眼花症状、无负荷试验(NST)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后与对照组孕妇和胎儿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数(RI)值、搏动指数(PI)值、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S/D)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子宫动脉和子宫螺旋动脉RI值、PI值、S/D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子宫动脉RI值、PI值、S/D值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前脐动脉RI值、PI值、S/D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脐动脉PI值、S/D值较治疗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降低,头晕眼花比例较治疗前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NST无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硫酸镁治疗能够明显改善SPE患者子宫动脉、子宫螺旋动脉的血流情况,能够改善胎儿宫内储备情况.

    作者:张玲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某三甲医院2014年度门诊处方点评结果与分析

    目的 探讨规范处方管理,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处方管理规范中处方抽样要求,从某院2014年门诊处方中每月随机抽样200张处方,共计2 400张.依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规定对处方的质量及在处方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汇总并进行点评、分析.结果 该院门诊处方合格率为94.25%,2 400张处方中,不合理处方138张,占所审核处方的5.75%.不合理处方居前3位的依次为适应证不适宜55张(39.86%),用法用量不适宜46张(33.33%),用药频次不适宜14张(10.14%).结论 该院门诊处方合格率未达标,主要问题是医生对药物合理使用知识不够,应进一步加强相关培训.

    作者:吴迪;王真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应用COX模型分析Ⅳ期胃癌的预后因素

    目的 探讨影响Ⅳ期胃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总结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00-2010年收治的有完整随访资料的Ⅳ期胃癌患者248例.选择年龄、性别、体质量减轻、血红蛋白、癌胚抗原(CEA)、糖蛋白抗原(CA19-9)、Borrmann分型、肿瘤部位、肿瘤大小、病理类型、转移部位、治疗模式共12项临床病理参数作为观察指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计算中位生存时间(MST),用Log-rank检验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风险比例模型行预后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患者MST为254 d,单因素分析表明,性别、Borrmann分型、治疗模式是影响Ⅳ期胃癌预后的相关因素,而Cox回归模型显示,上述3个指标也是影响本组Ⅳ期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治疗模式是影响Ⅳ期胃癌生存的重要独立因素,姑息化疗联合姑息手术的转化医学模式有助于改善Ⅳ期胃癌患者的预后.

    作者:孙晓卫;李威;刘学超;詹友庆;周志伟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肾恶性孤立性纤维肿瘤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肾恶性孤立性纤维肿瘤(SFT)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罕见的肾恶性SF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分析该病的组织来源、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及治疗随访情况.结果 该例患者术前诊断为右肾透明细胞癌,行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术后病理为右肾低度恶性SFT,免疫组织化学提示CD34、BCL-2、CD68、CD99、vimentin阳性表达,Ki-67 5%阳性表达及SMA局灶弱阳性.随访4个月,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 肾恶性SFT非常罕见,诊断与鉴别诊断依据术后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主要治疗方式为根治性肾切除术,预后较好.

    作者:肖茂林;王德林;吴小侯;陈在贤;高飞;杨磊;翁红庆;蒋立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世界卫生组织将2016年世界卫生日的关注重点确定为“应对糖尿病”,可见糖尿病已成为全球瞩目的公共卫生问题,世界上大约3.82亿人口受糖尿病影响.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从1979-2012年增长了6.41%[1],不断增长的患病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和疾病负担.为了减缓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健康饮食、身体锻炼、规范用药、血糖监测等多方面的自我护理行为对于糖尿病患者尤为重要.研究证实,糖尿病患者掌握并坚持实施自我护理行为可以有效控制血糖,减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生活质量[2-3].本文对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行为及影响因素进行综述,并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以为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行为水平提供临床参考.

    作者:李超群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新型灌洗泵用于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新型灌洗泵在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40例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灌洗引流,观察组应用自制灌洗泵灌洗引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治愈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时间为(10.13±8.03)d,明显短于对照组(18.14±5.4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灌洗泵用于治疗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比传统灌洗负压引流疗效更确切.

    作者:王宇;梅继文;穆尚强;黄锐;胡守力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椎弓根镜辅助下置钉与传统经皮置钉治疗LDD的临床评价

    目的 比较传统经皮置钉与椎弓根镜辅助下经皮置钉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LDD)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方法 选择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9月采用经皮置钉的LDD患者30例,将其分为经皮组和镜下组,每组1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疗效评估.术后复查X线、CT及磁共振成像(MRI),评估螺钉位置及融合率.结果 经皮组置钉84枚,镜下组置钉70枚.两组术中平均出血、手术平均时间、C臂透视平均次数、住院平均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VAS及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镜下组VAS及ODI分别为(2.50±1.30)分及(50.00±3.50)%,经皮组VAS及ODI分别为(3.00±1.50)分及(58.00±4.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组、镜下组临床症状改善率为73.33%、80.00%;置钉位置经影像学复查,显示位置良好,痛变节段融合良好,无螺钉松动.经皮组3枚(3.57%)螺钉位置偏差,行二次手术调整.结论 椎弓根镜辅助下置钉治疗LDD的准确性及安全性均高于传统经皮置钉,且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更少.

    作者:皮斌;郭倞;陈镜臣;温涛;邓贤超;郭炼锦;高巨洲;尹知训;何二兴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子宫腺肌病患者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后妊娠结局的观察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治疗子宫腺肌病(AM)后对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4月至2016年2月在重庆海扶医院接受HIFU消融并成功妊娠的AM患者2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妊娠及分娩情况.结果 HI-FU治疗后患者痛经及经量增多症状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20例AM患者HIFU术后平均受孕时间为(8.75±6.23)个月,其中11例成功分娩,5例自然流产,1例宫外孕,1例人工流产,2例仍处于妊娠期.所有患者在妊娠或分娩期无子宫破裂,新生儿均为健康儿.结论 HIFU消融是治疗AM的一种有效方式,能安全用于治疗有生育要求的AM患者.

    作者:王智;邹敏;陈骊;邓勇斌;熊郁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出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重型β地中海贫血(β-TM)患儿出生的相关因素及其干预措施.方法 通过调查分析2010-2015年行输血治疗的105例重型β-TM患儿的病历资料,与患儿父母面对面交流及电话随访的方式了解重型β-TM患儿出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105例重型β-TM患儿中,父母孕期未接受产前TM筛查为37.15%,父亲拒绝配合TM产前筛查为22.86%;父母双方拒绝TM产前诊断为34.29%;TM产前筛查阴性为5.71%.105对夫妇中,未做婚前检查为65.71%,婚前TM筛查检测阴性为5.71%.105例β-TM患儿父母均不了解重型β-TM的危害性及严重性.另外,小于法定年龄结婚的患儿父、母分别为37.14%、31.43%;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的患儿父、母分别为88.57%和91.43%.结论 重型β-TM患儿出生与患儿父母早婚早育、文化程度低、TM筛查假阴性和不了解重型β-TM的危害性及严重性有关.

    作者:李璐琳;黄健云;商璇;黄雪珍;陈健锋;袁明生;郑焕东;黎泳仪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益气化瘀汤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肌纤维化机制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益气化瘀汤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气虚血瘀证患者心功能及心肌纤维化(MF)的影响.方法 将154例CHF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替米沙坦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及螺内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化瘀汤,每天1剂,疗程均为3个月.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Ⅰ型前胶原(PCⅠ)、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和层黏连蛋白(LN)等水平;记录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二尖瓣血流大流速(E)和心房收缩期二尖瓣血流大流速(A),计算E/A的比值;比较治疗前后Lee氏心衰评分、气虚血瘀证评分和6 min步行距离.结果 观察组心功能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7.50%,高于对照组的70.42%(x2 =6.288,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治疗前两组CHF患者血清TGF-β1、CTGF、MMP-2、HA、PC Ⅰ、PCⅢ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GF-β1、CTGF、MMP-2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观察组TGF-β1、CTGF、MMP-2、HA、PCⅢ、LN及PC Ⅰ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o.01),LVEF、SV、CO和E/A的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Lee氏心衰评分、气虚血瘀证评分低于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 气虚血瘀型CHF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化瘀汤,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心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MF,防止和延缓心肌重构有关.

    作者:崔爽;吴军;鲁阳侠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基于肠道微生态的慢性肾脏病治疗

    肾脏是代谢和排出人体血液中大量代谢废物的重要器官,终末期肾脏功能的损伤导致血液中集聚了大量尿毒症毒素.研究发现细菌源性的尿毒症毒素与慢性肾脏病(CKD)及其心血管并发症的进展密切相关,因此干预细菌代谢、调整肠道微生态可能是CKD治疗的重要靶点.目前通过肠道途径减少细菌源性尿毒症毒素的措施主要包括干预肠道细菌生长及减少尿毒症毒素吸收的各种措施.本文就目前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治疗CKD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谭玲玲;黄梅;马欣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干细胞移植对终末期肝病患者免疫、肝功能及相关指标的影响

    目的 探讨干细胞移植对终末期肝病(ESLD)前后患者免疫、肝功能及相关指标影响.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附属医院南阳市中心医院ESLD患者163例,随机单盲取法分为2组,对照组81例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8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免疫、肝功能及甲胎球蛋白(AFP)、凝血酶原活动率(PTA)、血浆总蛋白(TP)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比值、TP、PTA水平均高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期(P<0.05),AFP、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均低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期(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SC移植治疗ESLD,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肝功能,降低AFP水平.

    作者:吴玉卓;杨乐;翟玉峰;张怀宏;霍丽亚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血清Periostin、VEGF及ET-1水平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病变和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骨膜蛋白(Periost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内皮素-1(ET-1)水平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病变和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150例,根据颈动脉内膜厚度将其分为颈动脉内膜正常组(A组,n=39)、颈动脉内膜增厚组(B组,n=67)和颈动脉斑块组(C组,n=44).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中Periostin、VEGF及ET-1水平,所有患者均进行颈动脉彩色超声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情况,随访至2016年9月,记录患者心脑血管事件情况,Logistic回归分析Periostin、VEGF及ET-1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结果 C组患者Periostin、VEGF、ET-1水平分别为(183.54±51.43)mg/L、(201.87±6.54)mg/L、(4.43±0.76)ng/L,明显高于A、B组患者;且随着颈动脉病变的加重,Periostin、VEGF、ET-1水平逐渐升高(P<0.05).Logistic回顾模型,单因素分析显示平均动脉压(MAP)、Periostin、VEGF、ET-1与EH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MAP)、Periostin、VEGF、ET-1是EH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Peri-ostin、VEGF、ET-1水平随着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Periostin、VEGF、ET-1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风险因素.

    作者:陆丽君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联合血管切除重建在胰腺癌根治术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的胰腺癌根治术对胰腺癌患者手术并发症、生活质量和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和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胰腺癌患者255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组(A组)41例,无血管切除重建组(B组)113例,姑息性旁路手术组(C组)101例.分析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联合血管切除对患者手术并发症、生活质量和生存状况的影响.结果 A组患者本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6.10%,明显高于B组(34.51%)和C组(20.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腹痛、体质量增加分别为36.59%、51.22%,与C组患者(91.09%、9.0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位生存时间(MST)为11.83月,B组MST为15.43月,C组MST为7.50月;A、C组MS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7,P<0.05);A、B组M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3.67,P>0.05).结论 对于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受累的胰腺癌患者,通过血管切除重建根治性切除能够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方向;石刚;麦刚;安亮;张跃天;刘震;杨勇;郑本波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后路椎间盘镜与椎板开窗减压治疗单节段LDH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MED)与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F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9年4月至2012年1月于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68例单节段LDH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MED组(81例)和FD组(87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定期随访,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D评价患者手术疗效.末次随访时通过测量患者腰椎曲度、椎间隙高度、椎间水平位移和角位移评估患者腰椎稳定性.结果 MED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FD组(P<0.05).所有患者均完成4年以上随访,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各项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椎间隙高度较术前均明显降低,FD组术后腰椎曲度较MED组明显减小,MED、FD组分别有1、3例患者出现腰椎失稳.结论 MED与FD治疗单节段LDH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MED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对腰椎稳定性影响小,是理想的微创手术.

    作者:杨明轩;罗志强;汪静;胡旭昌;冯海军;丁明聪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健康管理模式对肿瘤化疗患者的临床影响

    目的 探讨健康管理模式对肿瘤化疗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于该院住院治疗的肿瘤化疗患者105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个体化健康管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化疗毒副反应情况.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化疗毒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5.16%和16.23%(x2=44.04,P<0.01);对照组和观察组重度毒性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68%和3.07%(x2=8.232,P=0.004).结论 健康管理模式对肿瘤患者化疗全程的身、心、灵全面管理,可明显减轻化疗毒副反应,促进化疗顺利进行,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作者:袁君兰;李长英;钟吉华;罗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