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君兰;李长英;钟吉华;罗艳
单病种临床路径作为一种标准化的治疗计划,在我国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与医保付费改革和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具有密切关系[1-5].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对实际工作有哪些影响等报道较少.他们的意愿情况将直接影响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且他们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有哪些建议,将对今后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本项目的调查,了解一线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的意愿现状及对自身技术水平、收入、工作量等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医疗管理者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迪;孙士伟;陶丹;胡欣;曹迎庆;王学东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重度子痫前期(SPE)孕妇及胎儿的动脉血流变化情况及硫酸镁对其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SPE孕妇174例作为观察组,正常孕妇174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孕妇给予硫酸镁治疗2d,观察硫酸镁治疗前后孕妇大脑中动脉、子宫动脉、子宫螺旋动脉、脐动脉、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及孕妇血压、头晕眼花症状、无负荷试验(NST)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后与对照组孕妇和胎儿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数(RI)值、搏动指数(PI)值、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S/D)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子宫动脉和子宫螺旋动脉RI值、PI值、S/D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子宫动脉RI值、PI值、S/D值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前脐动脉RI值、PI值、S/D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脐动脉PI值、S/D值较治疗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降低,头晕眼花比例较治疗前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NST无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硫酸镁治疗能够明显改善SPE患者子宫动脉、子宫螺旋动脉的血流情况,能够改善胎儿宫内储备情况.
作者:张玲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MED)与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F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9年4月至2012年1月于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68例单节段LDH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MED组(81例)和FD组(87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定期随访,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D评价患者手术疗效.末次随访时通过测量患者腰椎曲度、椎间隙高度、椎间水平位移和角位移评估患者腰椎稳定性.结果 MED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FD组(P<0.05).所有患者均完成4年以上随访,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各项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椎间隙高度较术前均明显降低,FD组术后腰椎曲度较MED组明显减小,MED、FD组分别有1、3例患者出现腰椎失稳.结论 MED与FD治疗单节段LDH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MED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对腰椎稳定性影响小,是理想的微创手术.
作者:杨明轩;罗志强;汪静;胡旭昌;冯海军;丁明聪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PE)与PE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PE+DPMAS)治疗重型乙型肝炎(SHB)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SHB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PE组和PE+ DPMAS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功能、血常规、肾功能及电解质变化情况,以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下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消化道症状都有所改善,肝性脑病级别降低,MELD评分下降,两组患者近期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均下降(P<0.05);PE+ DPMAS组的清蛋白(ALB)较治疗前下降,K+、C1升高(P<0.05);PE组凝血酶原活动度(PTA)、ALB较治疗前升高,白细胞(WBC)下降(P<0.05).结论 PE、PE+DPMAS两种治疗方法治疗SHB均有效,PE+ DPMAS可减少血浆用量,改善血清K+、Cl水平;PE在改善凝血功能及ALB水平方面效果优于PE+ DPMAS.
作者:何小凤;罗玲;袁春兰;蒋祖莉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汤内服联合电针对脊髓损伤(SCI)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效果及对血清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SCI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加康复和电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给予益气活血汤内服,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SCI协会评分(ASIA)、日常生活能力(MBI)、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和气虚脉络瘀阻证评分,以及BDNF、IGF-1和NGF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ASIA运动、痛觉和触觉评分,MBI评分和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气虚脉络瘀阻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FCA的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BI、FCA评分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BDNF、IGF-1和N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益气活血汤内服联合电针可促进SCI患者BDNF、IGF-1和NGF等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能改善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李明哲;王春成;王衍全;岳宗进 刊期: 2017年第18期
当前基层医疗卫生领域的系列政策强调“关口前移”“重心下沉”[1-2],而守卫“关口”的全科医生,是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亟需的人才[3].有研究表明,我国全科医生团队数量和质量水平有限[4-5],目前各地开展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规培)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全科医生的质量,对全科医生的队伍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就培养数量而言,云南省的常住人口截至2015年底为4 741.8万人[6],截至2015年2月,云南省全科医生规培结业仅有44名.距离“到2020年,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全科医生”[7]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就培养质量而言,学员的学习状态各有不同,有可能会影响他们获取知识的主动性,从而对终的规培结果产生影响.本研究旨在对参加云南省全科医生规培学员的学习状态和知识水平进行调查,并探讨学习状态是否会影响知识水平,为今后深化全科医生规培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宋巨忞;姜润生;李伟明;毛一晴;周梅;吴林雄;李艳娇;张垚;田波 刊期: 2017年第18期
手术是治疗乳腺癌的一个标准方式,乳腺癌为女性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约占到全身恶性肿瘤的10%,35~55岁的中青年女性好发[1-3],因此乳腺癌手术患者较多.据文献报道,所有手术患者中约50%中心体温低于36℃[4],严莉等[5]指出围术期低体温可造成机体出血、创口感染、复苏时间延长等,可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和预后转归,围术期低体温已成为国内外手术患者安全管理中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乳腺癌根治术手术创面大,术中冲洗切口带走热量多,体温丢失更明显,因此乳腺癌根治术术中低体温发生率更高.体温是机体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神经及体液调节,保持机体产热和散热之间的动态平衡[6].造成围术期低体温发生的因素很多,包括术前禁食禁饮、手术室温度较低、麻醉药物作用、皮肤消毒、手术时间较长、“冷稀释”、皮肤保暖作用丧失等,这些都是乳腺癌根治术发生低体温的常见原因.本研究利用自制温控体位垫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进行术中保温,取得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志芳;盛艳;孙纪红;陈娟;汤伟;谢冕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该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AECOPD并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48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右美托咪定治疗)和对照组(咪迭唑仑治疗),每组24例.记录两组患者镇静开始时和2h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气道峰压(Paw)、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在镇静治疗过程中芬太尼用量、停止镇静治疗后唤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以及两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两组分别使用右美托咪啶与咪迭唑仑均能达到满意的镇静效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停药后唤醒时间短,可明显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用于AE-COPD并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治疗效果满意,治疗过程中易唤醒、无呼吸抑制,可缩短拔管时间、改善预后,是较理想的镇静剂.
作者:耿峰;喻莉;张远超;刘伟;廖仕翀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乳酸脱氢酶(LDH)、血清肿瘤相关物质(BXTM)、β2-微球蛋白(β2-MG)、C-反应蛋白(CRP)和D-二聚体(DD)指标变化及其与淋巴瘤细胞骨髓浸润程度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74例初治NHL患者,通过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分为骨髓侵犯(BMI)组26例、淋巴瘤细胞白血病(LMCL)组31例和无BMI(N-BMI)组17例,分别检测各组患者的相关指标水平,并描绘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进行分析.结果 BMI组和LMCL组的LDH、β2-MG、CRP和D-D指标水平均高于N-BMI组(P<0.05);并基于ROC曲线分析,确定了骨髓浸润时各指标佳诊断分界点,其CRP和LDH均有很好的敏感性(100.00%)、特异性(80.00%~100.00%)及诊断准确性(80.00%~100.00%),在LMCL组β2-MG、DD和BXTM诊断准确性为63.30%~100.00%.结论 NHL患者LDH、CRP、β2-MG和DD指标变化与淋巴瘤细胞骨髓浸润严重程度一致,对分期、疗效判定及预后均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宇晴;徐优慧;陈荣;邹学森 刊期: 2017年第18期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创建一个虚拟的三维情景,为用户提供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用户如同身历其境一般,可以实时、无限制地观察虚拟空间内的事物,并通过人机交互设备对虚拟环境内物体进行实时操控和设计改造[1].目前该技术已经在娱乐、机械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取得广泛应用.然而受医学领域专业性强、知识更新快、进入门槛高等原因,VR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
作者:邓晓军;秦向阳;高鹏;何炜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帕瑞昔布钠(PS)不同给药时机对全髋关节置换(THA)患者超前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纳入接受THA患者60例,将其分为3组:A组术前3d开始静脉注射PS(40 mg/d),直至术前当天;B组手术切皮前30 min静脉注射PS 40 mg;C组术前3d开始与A组相同时间点静脉注射生理盐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术后6、24、48、72 h静息疼痛;记录患者术后自控镇痛泵(PCIA)的使用时间和总剂量;观察患者术后首次独立下地时间.结果 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A、B组均明显低于C组(P<0.05),A组术后6、24 h的VAS评分又明显低于B组(P<0.05).A、B、C组PCIA的使用时间分别为(25.05±10.32)、(36.75±13.91)、(50.40±15.17)h,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A中有效镇痛药物舒芬太尼总使用剂量A、B、C组分别为(29.25±4.58)、(34.50±5.09)、(62.65±10.52)μg,A、B组使用剂量明显低于C组(P<0.05).A、B、C组首次独立下地时间分别为(2.75±0.81)、(3.05±1.08)、(4.10±0.92)d,A、B组相比C组下地时间更早(P<0.05).结论 术前3d连续使用PS则可提高THA患者镇痛效果,有利于功能康复和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张辉;陈俊;陈帅;张华;李毓灵;唐毅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影响Ⅳ期胃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总结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00-2010年收治的有完整随访资料的Ⅳ期胃癌患者248例.选择年龄、性别、体质量减轻、血红蛋白、癌胚抗原(CEA)、糖蛋白抗原(CA19-9)、Borrmann分型、肿瘤部位、肿瘤大小、病理类型、转移部位、治疗模式共12项临床病理参数作为观察指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计算中位生存时间(MST),用Log-rank检验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风险比例模型行预后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患者MST为254 d,单因素分析表明,性别、Borrmann分型、治疗模式是影响Ⅳ期胃癌预后的相关因素,而Cox回归模型显示,上述3个指标也是影响本组Ⅳ期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治疗模式是影响Ⅳ期胃癌生存的重要独立因素,姑息化疗联合姑息手术的转化医学模式有助于改善Ⅳ期胃癌患者的预后.
作者:孙晓卫;李威;刘学超;詹友庆;周志伟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二硫化碳(CS2)染毒对大鼠肾脏的损害特点及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 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及0、50、150、250 mg/kg CS2染毒组(B、C、D、E组),每组16只.分别在染毒12、16周末两个时间点留取每组6只大鼠的尿液,检测尿蛋白/肌酐、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留取血液检测肾功能;观察各组大鼠肾脏病理改变、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及肾脏Bax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在12、16周末,大鼠尿NAG活性在各染毒组明显增加(P<0.05),且随CS2染毒剂量增加而增加;尿蛋白/肌酐无明显变化(P>0.05).16周末血尿素氮(BUN)和肌酐水平在D、E组均升高,且E组升高更明显(P<0.05).HE染色结果显示CS2染毒主要损害肾小管,呈局灶性颗粒空泡变性,呈剂量-效益关系.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数目随CS2染毒剂量增加和染毒时间延长而增加,凋亡细胞在12周末时主要出现在近端小管上皮细胞,而16周末时则主要出现在远端小管上皮细胞.免疫组化显示随染毒剂量增加和染毒时间延长,染毒组肾小管上皮细胞质Bax蛋白染色程度加深及面积增大.结论 CS2染毒可导致大鼠肾脏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细胞凋亡可能是CS2致肾脏损害的机制之一.
作者:瞿力;欧三桃;贺红焰;刘建 刊期: 2017年第18期
肾脏是代谢和排出人体血液中大量代谢废物的重要器官,终末期肾脏功能的损伤导致血液中集聚了大量尿毒症毒素.研究发现细菌源性的尿毒症毒素与慢性肾脏病(CKD)及其心血管并发症的进展密切相关,因此干预细菌代谢、调整肠道微生态可能是CKD治疗的重要靶点.目前通过肠道途径减少细菌源性尿毒症毒素的措施主要包括干预肠道细菌生长及减少尿毒症毒素吸收的各种措施.本文就目前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治疗CKD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谭玲玲;黄梅;马欣 刊期: 2017年第18期
新生研讨课起源于美国大学,早可以追溯到1882年在美国肯塔基的里学院(Lee College)开设的一门新生小班研讨课[1].该课程由大一新生自愿参加,且不计学分.经过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新生研讨课目前主要分为适应性转换与学术性转换两种模式.适应性转换新生研讨课着力加强师生的沟通,让学生尽早接触知名教授,以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实现角色转变.如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的U101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向学生清晰地传达学校和老师对他们的期望[2].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大学课程和课外活动,明确大学的奋斗目标、意义和方向.学术性转换新生研讨课于1959年首次出现在哈佛大学,旨在加强新生和老师的接触,提高学生的学术能力[3].通过新生研讨课构建大学名师与新生间的互动桥梁,促进学生转变学习和思维习惯,变传统的被动学习为以自主学习为主的研究型教学模式.试行四年以后,哈佛大学正式将新生研讨课纳入文理学院的正式课程体系中,成为哈佛大学本科生教育改革的里程碑.随后,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美国知名高校都陆续开设了学术性转换型新生研讨课.至今,近9成的美国研究型大学都开设了此类课程,对提高美国本科教育质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作者:乐率;谭银玲;胡晓梅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治疗子宫腺肌病(AM)后对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4月至2016年2月在重庆海扶医院接受HIFU消融并成功妊娠的AM患者2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妊娠及分娩情况.结果 HI-FU治疗后患者痛经及经量增多症状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20例AM患者HIFU术后平均受孕时间为(8.75±6.23)个月,其中11例成功分娩,5例自然流产,1例宫外孕,1例人工流产,2例仍处于妊娠期.所有患者在妊娠或分娩期无子宫破裂,新生儿均为健康儿.结论 HIFU消融是治疗AM的一种有效方式,能安全用于治疗有生育要求的AM患者.
作者:王智;邹敏;陈骊;邓勇斌;熊郁 刊期: 2017年第18期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是一种相对保守的丝/苏氨酸蛋白激酶(AKT),与细胞凋亡、自噬、迁移黏附等密切相关,尤其是参与了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凋亡过程而得到普遍的关注[1],其异常活化经常出现在肿瘤细胞中.在临床肿瘤治疗中,mTOR是重要的治疗靶点,也在某些中草药治疗中发挥作用[2],然而,mTOR抑制剂并不能使肿瘤得到很好的控制.近几年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的飞速发展,使得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eRNA)在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中的差异性表达逐步被人们所重视,数量众多的lncRNA表达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中部分lncRNA与mTOR相关通路密切相关,mTOR可以调控lncRNA的表达水平,促进或者抑制肿瘤的发展.本文就二者紧密关系的新进展进行综述,为mTOR抑制剂及相关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于健鹏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TOLL样受体(TLR)4、NF-κB水平的变化及在UC发病中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武警浙江省总队医院嘉兴医院消化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UC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该院体检科健康体检者1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表面TLR4阳性表达率,RT-PCR检测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NF-κB(P65)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TLR4、MyD88、NF-κB(P65)蛋白水平.结果 观察组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表面TLR4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TLR4、MyD88、NF-κB(P65) mRNA及蛋白水平明显低于观察组(P<0.01);TLR4、MyD88、NF-κB(P65)蛋白水平与UC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UC患者PBMC中TLR4、NF-κB明显增高,临床可通过检测TLR4、NF-κB水平判断UC的发展程度.
作者:马永刚;高芙蓉;卞巍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和极早早产与新生儿的生存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4月至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和极早早产儿(VPI) 142例,选取同期出生的非VLBWI和非VPI 140例,比较入组新生儿的生存状况及远期预后,根据生存状况将VLBWI与VPI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出生体质量小于1 500、1 500~2 500、>2 500 g新生儿的预后不良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龄小于32周、32~37周、≥37周新生儿的预后不良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新生儿的胎龄、出生体质量和产前使用地塞米松的比例明显低于存活组,母亲年龄、窒息、胎粪吸入、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机械通气比例明显高于存活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周胎龄、≤1 000 g出生体质量、窒息是影响VLBWI与VPI生存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VLBWI与VPI的生存状况及远期预后不佳,易发生智力和运动障碍.
作者:贾艳芳;滕志丽;徐春光;陈洁;许望琼;李才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人群转录因子7类似物2(TCF7L2)基因的rs3814570位点与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经确诊的949例T2DM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96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质谱技术(MALDI-TOF)对TCF7L2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 两组对象rs3814570位点基因型CC、CT和TT,等位基因C和T的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基因型携带者患T2DM的风险是CC基因型携带者的0.331倍(OR=0.331,95%CI:0.166~0.661,P=0.002),TT基因型携带者患T2DM的风险是CC基因型携带者的0.539倍(OR=0.539,95%CI:0.348~0.834,P=0.005),T等位基因携带者患T2DM的风险是C等位基因携带者的0.501倍(OR=0.501,95%CI:0.377~0.664,P<0.01).两组对象中,TCF7L2基因rs3814570位点的CT+ TT基因型组的空腹血糖(FPG)水平均明显低于CC基因型组(P<0.05).结论 TCF7L2基因的rs3814570位点可能与新疆维吾尔族人群T2DM的发生相关,T等位基因和TT基因型可能是T2DM发生的保护因素.
作者:王志强;刘莉娜;朱筠;姚华;马琦;苏银霞;王黎;李豫凯;丁丽丽 刊期: 2017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