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晓军;秦向阳;高鹏;何炜
目的 探讨影响Ⅳ期胃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总结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00-2010年收治的有完整随访资料的Ⅳ期胃癌患者248例.选择年龄、性别、体质量减轻、血红蛋白、癌胚抗原(CEA)、糖蛋白抗原(CA19-9)、Borrmann分型、肿瘤部位、肿瘤大小、病理类型、转移部位、治疗模式共12项临床病理参数作为观察指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计算中位生存时间(MST),用Log-rank检验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风险比例模型行预后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患者MST为254 d,单因素分析表明,性别、Borrmann分型、治疗模式是影响Ⅳ期胃癌预后的相关因素,而Cox回归模型显示,上述3个指标也是影响本组Ⅳ期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治疗模式是影响Ⅳ期胃癌生存的重要独立因素,姑息化疗联合姑息手术的转化医学模式有助于改善Ⅳ期胃癌患者的预后.
作者:孙晓卫;李威;刘学超;詹友庆;周志伟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血清脑钠肽(BNP)、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脂联合检测在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检测100例心力衰竭患者(观察组)和同期的1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中的BNP、HCY、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BNP和HCY明显升高(P<0.05);血脂7项中,Lpa较对照组升高(P<0.05),TC、HDL-C、LDL-C水平降低(P<0.05),而TG、ApoA、Apro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BNP、HCY、TC、HDL-C、LDL-C、Lpa与心力衰竭密切相关,特别是BNP、HCY、Lpa三者联合检测对心力衰竭具有预测和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程燃;何云燕;张佳星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人群转录因子7类似物2(TCF7L2)基因的rs3814570位点与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经确诊的949例T2DM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96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质谱技术(MALDI-TOF)对TCF7L2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 两组对象rs3814570位点基因型CC、CT和TT,等位基因C和T的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基因型携带者患T2DM的风险是CC基因型携带者的0.331倍(OR=0.331,95%CI:0.166~0.661,P=0.002),TT基因型携带者患T2DM的风险是CC基因型携带者的0.539倍(OR=0.539,95%CI:0.348~0.834,P=0.005),T等位基因携带者患T2DM的风险是C等位基因携带者的0.501倍(OR=0.501,95%CI:0.377~0.664,P<0.01).两组对象中,TCF7L2基因rs3814570位点的CT+ TT基因型组的空腹血糖(FPG)水平均明显低于CC基因型组(P<0.05).结论 TCF7L2基因的rs3814570位点可能与新疆维吾尔族人群T2DM的发生相关,T等位基因和TT基因型可能是T2DM发生的保护因素.
作者:王志强;刘莉娜;朱筠;姚华;马琦;苏银霞;王黎;李豫凯;丁丽丽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肾恶性孤立性纤维肿瘤(SFT)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罕见的肾恶性SF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分析该病的组织来源、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及治疗随访情况.结果 该例患者术前诊断为右肾透明细胞癌,行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术后病理为右肾低度恶性SFT,免疫组织化学提示CD34、BCL-2、CD68、CD99、vimentin阳性表达,Ki-67 5%阳性表达及SMA局灶弱阳性.随访4个月,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 肾恶性SFT非常罕见,诊断与鉴别诊断依据术后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主要治疗方式为根治性肾切除术,预后较好.
作者:肖茂林;王德林;吴小侯;陈在贤;高飞;杨磊;翁红庆;蒋立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的胰腺癌根治术对胰腺癌患者手术并发症、生活质量和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和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胰腺癌患者255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组(A组)41例,无血管切除重建组(B组)113例,姑息性旁路手术组(C组)101例.分析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联合血管切除对患者手术并发症、生活质量和生存状况的影响.结果 A组患者本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6.10%,明显高于B组(34.51%)和C组(20.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腹痛、体质量增加分别为36.59%、51.22%,与C组患者(91.09%、9.0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位生存时间(MST)为11.83月,B组MST为15.43月,C组MST为7.50月;A、C组MS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7,P<0.05);A、B组M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3.67,P>0.05).结论 对于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受累的胰腺癌患者,通过血管切除重建根治性切除能够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方向;石刚;麦刚;安亮;张跃天;刘震;杨勇;郑本波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七氟醚和异氟醚后处理在成年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将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R组)、七氟醚后处理组(S组)和异氟醚后处理组(I组),每组6只.建立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于平衡灌注末及再灌注30、90 min时记录心率(HR)、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左心室发展压(LVDP)、左心室压力上升大速率(LV+ dp/dtmax)和左心室压力下降大速率(LV-dp/dtmax);灌注结束后,取心尖部心肌组织1 mm3,电镜下观察线粒体结构并评分,剩余心脏组织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MIS).结果 与R组比较,S组和I组心肌再灌注后的心功能指标改善,MIS减小,线粒体损伤减轻(P<0.05);与S组比较,I组心肌再灌注后的心功能变差,MIS增大,线粒体损伤程度加重(P<0.05).结论 七氟醚和异氟醚后处理在成年大鼠MIRI中均有保护作用,但七氟醚后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优于异氟醚后处理.
作者:朱家军;王大亮;王永万;徐海龙;刘金东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新型灌洗泵在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40例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灌洗引流,观察组应用自制灌洗泵灌洗引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治愈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时间为(10.13±8.03)d,明显短于对照组(18.14±5.4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灌洗泵用于治疗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比传统灌洗负压引流疗效更确切.
作者:王宇;梅继文;穆尚强;黄锐;胡守力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后原发性乳腺癌(PBC)患者的腋窝淋巴结分期和病理状况对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8月至2011年4月在贵州省黔东南州人民医院接受新辅助化疗的PBC患者322例,比较不同腋窝淋巴结分期、病理状况下患者的生存状况,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 N0、N1、N2、N3期分别为119、91、68、44例,5年生存率分别为93.28%、92.31%、88.24%、81.82%,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68%、3.30%、5.88%、6.82%,远处转移率分别为3.36%、14.29%、17.65%、29.55%.完全缓解109例,5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分别为93.58%、0.92%、6.42%;部分缓解213例,5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分别为88.73%、5.16%、16.43%.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腋窝淋巴结分期和病理状况是影响新辅助化疗后PBC患者生存状况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后PBC患者腋窝淋巴结受累和部分缓解的病理状况是影响生存状况的主要因素,可作为预测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指标.
作者:王兴武;肖春花;李莹;夏菊华;杨武森;李笑云;长武妨;周建林;江建新 刊期: 2017年第18期
肝肺综合征(hepatopulmonary syndrome,HPS)是由各种急慢性肝病并发的肺血管扩张和动脉氧合作用异常引起的低氧血症,实质上是原发性肝病、肺内血管扩张和动脉氧合不足所构成的三联征.通常情况下是由于慢性肝病引起的肝脏分解异常升高的扩血管物质造成肺内动一静脉分流、通气/血流比例失调、门静脉-肺静脉分流、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故将肝硬化合并中至重度的低氧血症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60 mm Hg,1 mm Hg=0.133 KPa]列入HPS范畴,HPS发病率约占肝硬化患者的11.1%,其中大多为肝硬化失代偿期[1-6].作者将本科收治的1例静止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发生HPS的诊治经过,报道如下.
作者:赵娜娜;曹晖;张诗思;曹国强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美国联邦政府对毕业后医学教育的资金投入主要通过Medicare医疗保险机构,而接受该经费的项目必须要通过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ACGME)的认证.因此,ACGME的认证体系成为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重要的质量保证机制之一,通过此认证体系来考核和提升住院医生及专科培训医生的培训项目以促进公共健康.美国ACGME于2016年开始全面投入使用住院医生项目新认证体系.本文将对新认证体系做简要介绍,希望对我国的住院医生培训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作者:任莉;王云贵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正中神经电刺激(MNES)对脑损伤(TBI)后昏迷大鼠的促醒作用及其对前额叶皮质(PFC)去甲肾上腺素α1受体(α1R)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健康成年SD大鼠72只分为对照组、假刺激组、刺激组和拮抗剂组.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其余3组均制作TBI昏迷大鼠模型,假刺激组不做治疗,拮抗剂组大鼠侧脑室注射食欲素受体1(OX1R)拮抗剂SB334867,刺激组和拮抗剂组均给予MNES治疗.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变化,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大鼠PFC区α1R表达水平.结果 刺激组和拮抗剂组苏醒大鼠分别为13只和8只,而假刺激组仅有4只苏醒.α1R水平从低到高依次为对照组、假刺激组、拮抗剂组、刺激组,并呈依次递增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NES可改善TBI后昏迷大鼠的意识状态水平,其机制可能与上调PFC区α1R表达水平有关,且食欲素A参与调节此过程.
作者:陈琴;杜青;冯珍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少数民族地区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订有效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从全国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中收集锦屏县2010-2014年确诊的1 166例肺结核患者病历资料,分析患者就诊延迟相关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就诊延迟影响因素.结果 2010-2014年锦屏县报告的1 166例肺结核患者中,就诊延迟568例,就诊延迟率为48.71%(568/1 166),就诊延迟时间大于或等于30 d者为67.25%(382/568),≥183 d(半年)者为6.51%(37/568),≥365 d者为2.64%(15/568),就诊延迟长时间达7年(2 549 d);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与非农民、痰阴、非重症患者比较,农民(OR=1.867,95% CI:1.300~2.700)、痰阳(OR=1.631,95% CI:1.200~2.100)、重症患者(OR=0.684,95% CI:0.500~0.900)是少数民族地区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的危险因素.结论 少数民族地区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与民族差异无关,患者职业农民、痰检阳性与是否重症是少数民族地区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的影响因素.
作者:龙令杏;陈再平;杨通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TOLL样受体(TLR)4、NF-κB水平的变化及在UC发病中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武警浙江省总队医院嘉兴医院消化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UC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该院体检科健康体检者1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表面TLR4阳性表达率,RT-PCR检测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NF-κB(P65)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TLR4、MyD88、NF-κB(P65)蛋白水平.结果 观察组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表面TLR4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TLR4、MyD88、NF-κB(P65) mRNA及蛋白水平明显低于观察组(P<0.01);TLR4、MyD88、NF-κB(P65)蛋白水平与UC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UC患者PBMC中TLR4、NF-κB明显增高,临床可通过检测TLR4、NF-κB水平判断UC的发展程度.
作者:马永刚;高芙蓉;卞巍 刊期: 2017年第18期
肾脏是代谢和排出人体血液中大量代谢废物的重要器官,终末期肾脏功能的损伤导致血液中集聚了大量尿毒症毒素.研究发现细菌源性的尿毒症毒素与慢性肾脏病(CKD)及其心血管并发症的进展密切相关,因此干预细菌代谢、调整肠道微生态可能是CKD治疗的重要靶点.目前通过肠道途径减少细菌源性尿毒症毒素的措施主要包括干预肠道细菌生长及减少尿毒症毒素吸收的各种措施.本文就目前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治疗CKD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谭玲玲;黄梅;马欣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PE)与PE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PE+DPMAS)治疗重型乙型肝炎(SHB)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SHB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PE组和PE+ DPMAS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功能、血常规、肾功能及电解质变化情况,以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下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消化道症状都有所改善,肝性脑病级别降低,MELD评分下降,两组患者近期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均下降(P<0.05);PE+ DPMAS组的清蛋白(ALB)较治疗前下降,K+、C1升高(P<0.05);PE组凝血酶原活动度(PTA)、ALB较治疗前升高,白细胞(WBC)下降(P<0.05).结论 PE、PE+DPMAS两种治疗方法治疗SHB均有效,PE+ DPMAS可减少血浆用量,改善血清K+、Cl水平;PE在改善凝血功能及ALB水平方面效果优于PE+ DPMAS.
作者:何小凤;罗玲;袁春兰;蒋祖莉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乳酸脱氢酶(LDH)、血清肿瘤相关物质(BXTM)、β2-微球蛋白(β2-MG)、C-反应蛋白(CRP)和D-二聚体(DD)指标变化及其与淋巴瘤细胞骨髓浸润程度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74例初治NHL患者,通过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分为骨髓侵犯(BMI)组26例、淋巴瘤细胞白血病(LMCL)组31例和无BMI(N-BMI)组17例,分别检测各组患者的相关指标水平,并描绘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进行分析.结果 BMI组和LMCL组的LDH、β2-MG、CRP和D-D指标水平均高于N-BMI组(P<0.05);并基于ROC曲线分析,确定了骨髓浸润时各指标佳诊断分界点,其CRP和LDH均有很好的敏感性(100.00%)、特异性(80.00%~100.00%)及诊断准确性(80.00%~100.00%),在LMCL组β2-MG、DD和BXTM诊断准确性为63.30%~100.00%.结论 NHL患者LDH、CRP、β2-MG和DD指标变化与淋巴瘤细胞骨髓浸润严重程度一致,对分期、疗效判定及预后均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宇晴;徐优慧;陈荣;邹学森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治疗子宫腺肌病(AM)后对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4月至2016年2月在重庆海扶医院接受HIFU消融并成功妊娠的AM患者2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妊娠及分娩情况.结果 HI-FU治疗后患者痛经及经量增多症状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20例AM患者HIFU术后平均受孕时间为(8.75±6.23)个月,其中11例成功分娩,5例自然流产,1例宫外孕,1例人工流产,2例仍处于妊娠期.所有患者在妊娠或分娩期无子宫破裂,新生儿均为健康儿.结论 HIFU消融是治疗AM的一种有效方式,能安全用于治疗有生育要求的AM患者.
作者:王智;邹敏;陈骊;邓勇斌;熊郁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干细胞移植对终末期肝病(ESLD)前后患者免疫、肝功能及相关指标影响.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附属医院南阳市中心医院ESLD患者163例,随机单盲取法分为2组,对照组81例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8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免疫、肝功能及甲胎球蛋白(AFP)、凝血酶原活动率(PTA)、血浆总蛋白(TP)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比值、TP、PTA水平均高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期(P<0.05),AFP、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均低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期(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SC移植治疗ESLD,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肝功能,降低AFP水平.
作者:吴玉卓;杨乐;翟玉峰;张怀宏;霍丽亚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规范处方管理,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处方管理规范中处方抽样要求,从某院2014年门诊处方中每月随机抽样200张处方,共计2 400张.依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规定对处方的质量及在处方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汇总并进行点评、分析.结果 该院门诊处方合格率为94.25%,2 400张处方中,不合理处方138张,占所审核处方的5.75%.不合理处方居前3位的依次为适应证不适宜55张(39.86%),用法用量不适宜46张(33.33%),用药频次不适宜14张(10.14%).结论 该院门诊处方合格率未达标,主要问题是医生对药物合理使用知识不够,应进一步加强相关培训.
作者:吴迪;王真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前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已广泛应用于医学各专业领域教学中,并已证实优于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1].PBL特点是需要学生在课外收集大量相关资料,带着问题上课,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及学习主动性,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及综合性能力的发展[2].近年来,本院将PBL教学法应用于小儿外科教学中,取得了较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将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作者:李禄生;李映良;梁平 刊期: 2017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