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辅助化疗后临床病理状况对PBC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

王兴武;肖春花;李莹;夏菊华;杨武森;李笑云;长武妨;周建林;江建新

关键词:新辅助化疗, 原发性乳腺癌, 淋巴结分期, 病理状况, 生存率
摘要: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后原发性乳腺癌(PBC)患者的腋窝淋巴结分期和病理状况对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8月至2011年4月在贵州省黔东南州人民医院接受新辅助化疗的PBC患者322例,比较不同腋窝淋巴结分期、病理状况下患者的生存状况,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 N0、N1、N2、N3期分别为119、91、68、44例,5年生存率分别为93.28%、92.31%、88.24%、81.82%,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68%、3.30%、5.88%、6.82%,远处转移率分别为3.36%、14.29%、17.65%、29.55%.完全缓解109例,5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分别为93.58%、0.92%、6.42%;部分缓解213例,5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分别为88.73%、5.16%、16.43%.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腋窝淋巴结分期和病理状况是影响新辅助化疗后PBC患者生存状况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后PBC患者腋窝淋巴结受累和部分缓解的病理状况是影响生存状况的主要因素,可作为预测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指标.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57例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甲状旁腺全部切除加自体移植术(PTX+AT)治疗尿毒症维持性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的临床疗效及术后的补钙治疗措施.方法 对2015年3-8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肾内科接受PTX+ AT治疗的57例SHPT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手术前后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钙及临床症状等变化.结果 术后不同时间[即刻、20 min、第2天、第4天血iPTH分别为(288.57±194.71)、(185.00±99.28)、(83.83士58.26)、(17.91±15.60) pg/mL],较术前iPTH[(2 395.80±829.04)pg/mL]明显下降(P<0.01);术后4、8、24、72 h血钙分别为(2.34±0.32)、(2.16±0.37)、(2.16±0.27)、(2.25±0.25) mmol/L,较术前血钙(2.61±0.25) mmol/L明显下降(P<0.05);骨痛、皮肤瘙痒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PTX+ AT可以有效地治疗尿毒症SHPT,术后及时补钙可减少低钙血症的发生.

    作者:王玉芹;葛益飞;毛慧娟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创建一个虚拟的三维情景,为用户提供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用户如同身历其境一般,可以实时、无限制地观察虚拟空间内的事物,并通过人机交互设备对虚拟环境内物体进行实时操控和设计改造[1].目前该技术已经在娱乐、机械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取得广泛应用.然而受医学领域专业性强、知识更新快、进入门槛高等原因,VR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

    作者:邓晓军;秦向阳;高鹏;何炜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世界卫生组织将2016年世界卫生日的关注重点确定为“应对糖尿病”,可见糖尿病已成为全球瞩目的公共卫生问题,世界上大约3.82亿人口受糖尿病影响.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从1979-2012年增长了6.41%[1],不断增长的患病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和疾病负担.为了减缓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健康饮食、身体锻炼、规范用药、血糖监测等多方面的自我护理行为对于糖尿病患者尤为重要.研究证实,糖尿病患者掌握并坚持实施自我护理行为可以有效控制血糖,减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生活质量[2-3].本文对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行为及影响因素进行综述,并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以为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行为水平提供临床参考.

    作者:李超群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TCF7L2基因rs3814570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人群T2DM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人群转录因子7类似物2(TCF7L2)基因的rs3814570位点与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经确诊的949例T2DM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96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质谱技术(MALDI-TOF)对TCF7L2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 两组对象rs3814570位点基因型CC、CT和TT,等位基因C和T的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基因型携带者患T2DM的风险是CC基因型携带者的0.331倍(OR=0.331,95%CI:0.166~0.661,P=0.002),TT基因型携带者患T2DM的风险是CC基因型携带者的0.539倍(OR=0.539,95%CI:0.348~0.834,P=0.005),T等位基因携带者患T2DM的风险是C等位基因携带者的0.501倍(OR=0.501,95%CI:0.377~0.664,P<0.01).两组对象中,TCF7L2基因rs3814570位点的CT+ TT基因型组的空腹血糖(FPG)水平均明显低于CC基因型组(P<0.05).结论 TCF7L2基因的rs3814570位点可能与新疆维吾尔族人群T2DM的发生相关,T等位基因和TT基因型可能是T2DM发生的保护因素.

    作者:王志强;刘莉娜;朱筠;姚华;马琦;苏银霞;王黎;李豫凯;丁丽丽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干细胞移植对终末期肝病患者免疫、肝功能及相关指标的影响

    目的 探讨干细胞移植对终末期肝病(ESLD)前后患者免疫、肝功能及相关指标影响.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附属医院南阳市中心医院ESLD患者163例,随机单盲取法分为2组,对照组81例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8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免疫、肝功能及甲胎球蛋白(AFP)、凝血酶原活动率(PTA)、血浆总蛋白(TP)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比值、TP、PTA水平均高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期(P<0.05),AFP、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均低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期(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SC移植治疗ESLD,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肝功能,降低AFP水平.

    作者:吴玉卓;杨乐;翟玉峰;张怀宏;霍丽亚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临床路径管理中一线医务人员意愿调查

    单病种临床路径作为一种标准化的治疗计划,在我国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与医保付费改革和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具有密切关系[1-5].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对实际工作有哪些影响等报道较少.他们的意愿情况将直接影响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且他们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有哪些建议,将对今后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本项目的调查,了解一线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的意愿现状及对自身技术水平、收入、工作量等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医疗管理者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迪;孙士伟;陶丹;胡欣;曹迎庆;王学东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重庆市100例视力残疾患者病因及验配光学助视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引起视力残疾的病因及评价助视器验配对提高视力残疾患者视功能的疗效.方法 采用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视力残疾分级标准,选取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验配助视器的100例视力残疾患者,通过眼科检查明确引起视力残疾的病因;同时配戴远用或近用助视器,观察视力提高的程度.结果 视力残疾的首位病因为视网膜病变(25.00%).在配戴了远用助视器后,脱盲率达94.59%,脱残率达82.43%;配戴近用助视器后,近视力大于或等于0.50的病例占佩戴近用助视器总数的92.31%.结论 视网膜病变是成人视力残疾的主要病因;助视器对视力残疾患者的视力康复有明显疗效,可有效提高视力残疾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许燕;王茜;李兰娇;谢宗元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非折叠蛋白反应与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年龄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和身体上的负担.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AD的患病人数飞速上涨,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重大疾病,根据Alzheimer's Disease International网站给出的统计数据,2015年全球有4 680万患者,到2030年将增长到7 470万,而2050年可能上涨到惊人的1.31亿.目前就其发病机制存在多种假说,包括胆碱能假说、基因假说、金属离子假说、β-淀粉样蛋白(Aβ)级联假说、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假说和突触功能障碍假说等.其中被广泛接受的是Aβ级联假说[1]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引起神经纤维缠结假说[2].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证实,AD的形成与神经元内质网应激(ERS)引起的非折叠蛋白反应(UPR)存在诸多联系,提示UPR可能会成为AD防治的新靶点.本文就UPR与Aβ代谢和Tau蛋白磷酸化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邓蒙生;刘春燕;郝亚楠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脑钠肽、同型半胱氨酸和血脂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脑钠肽(BNP)、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脂联合检测在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检测100例心力衰竭患者(观察组)和同期的1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中的BNP、HCY、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BNP和HCY明显升高(P<0.05);血脂7项中,Lpa较对照组升高(P<0.05),TC、HDL-C、LDL-C水平降低(P<0.05),而TG、ApoA、Apro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BNP、HCY、TC、HDL-C、LDL-C、Lpa与心力衰竭密切相关,特别是BNP、HCY、Lpa三者联合检测对心力衰竭具有预测和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程燃;何云燕;张佳星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子宫腺肌病患者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后妊娠结局的观察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治疗子宫腺肌病(AM)后对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4月至2016年2月在重庆海扶医院接受HIFU消融并成功妊娠的AM患者2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妊娠及分娩情况.结果 HI-FU治疗后患者痛经及经量增多症状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20例AM患者HIFU术后平均受孕时间为(8.75±6.23)个月,其中11例成功分娩,5例自然流产,1例宫外孕,1例人工流产,2例仍处于妊娠期.所有患者在妊娠或分娩期无子宫破裂,新生儿均为健康儿.结论 HIFU消融是治疗AM的一种有效方式,能安全用于治疗有生育要求的AM患者.

    作者:王智;邹敏;陈骊;邓勇斌;熊郁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某三甲医院2014年度门诊处方点评结果与分析

    目的 探讨规范处方管理,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处方管理规范中处方抽样要求,从某院2014年门诊处方中每月随机抽样200张处方,共计2 400张.依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规定对处方的质量及在处方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汇总并进行点评、分析.结果 该院门诊处方合格率为94.25%,2 400张处方中,不合理处方138张,占所审核处方的5.75%.不合理处方居前3位的依次为适应证不适宜55张(39.86%),用法用量不适宜46张(33.33%),用药频次不适宜14张(10.14%).结论 该院门诊处方合格率未达标,主要问题是医生对药物合理使用知识不够,应进一步加强相关培训.

    作者:吴迪;王真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热敏灸联合右归丸治疗脾肾阳虚型卵巢功能早衰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热敏灸联合右归丸治疗脾肾阳虚型卵巢功能早衰(PO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42例脾肾阳虚型POF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1例.观察组采用热敏灸联合右归丸治疗,对照组口服右归丸治疗,疗程均为12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Kupperman评分、相关激素[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46%,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Kupperman评分、相关激素水平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观察组患者Kupperman评分、相关激素水平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热敏灸联合右归丸治疗脾肾阳虚型POF可缓解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茜;武燕;束芹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某三甲医院手术科室护士对早期康复护理认知现状调查

    手术科室对于患者来讲,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患者不同程度地存在焦虑、恐惧、悲观、失望等情绪,而且术后,也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术后也需要长期或短期的制动,需要完全或部分卧床,对患者的后期康复十分不利.国外研究表明,早期开展康复训练,可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且康复指导的频率也对患者的康复效果有很大影响[1].国内也有类似临床研究证实了手术后早期开展肢体功能锻炼能够促进患者术后更快康复,缩短住院时间[2-5].“提高功能、全面康复、重返社会”这一康复护理学的三大指导原则,正是符合手术患者对康复护理的需要.作为手术科室的护士,在早期康复护理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对患者恢复期的康复效果带来直接影响.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了解某三甲医院手术科室护士的康复护理认知状况,以提高康复护理的质量.

    作者:陈晓玲;符林秋;陈克妮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联合血管切除重建在胰腺癌根治术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的胰腺癌根治术对胰腺癌患者手术并发症、生活质量和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和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胰腺癌患者255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组(A组)41例,无血管切除重建组(B组)113例,姑息性旁路手术组(C组)101例.分析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联合血管切除对患者手术并发症、生活质量和生存状况的影响.结果 A组患者本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6.10%,明显高于B组(34.51%)和C组(20.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腹痛、体质量增加分别为36.59%、51.22%,与C组患者(91.09%、9.0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位生存时间(MST)为11.83月,B组MST为15.43月,C组MST为7.50月;A、C组MS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7,P<0.05);A、B组M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3.67,P>0.05).结论 对于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受累的胰腺癌患者,通过血管切除重建根治性切除能够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方向;石刚;麦刚;安亮;张跃天;刘震;杨勇;郑本波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膜性肾病患者肾组织M型磷脂酶A2受体1抗原及其抗体的表达差异

    目的 探讨肾组织M型磷脂酶A2受体1(PLA2R1)抗原及其抗体在膜性肾病(MN)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方法 选取经肾活检证实的特发性MN(IMN)58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MN(HBV-MN) 15例、V型狼疮性肾炎(V-LN) 17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肾组织PLA2R1抗原,并与IgG4共定位.同时检测上述MN患者血清抗PLA2R1抗体.分析肾组织PLA2R1抗原及其抗体在MN中的表达差异,以及PLA2R1阳性与阴性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 VLN及HBV-MN患者肾组织及血清中均未发现PLA2R1抗体;在81.03% IMN患者肾组织检测到PLA2R1抗原,70.69% IMN患者血清中检测到PLA2R1抗体,PLA2R1抗原与IgG4共定位,均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呈细颗粒状沉积.PLA2R1抗原阳性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高于阴性患者(P<0.05),并且血清清蛋白低于阴性患者(P<0.05).结论 肾组织PLA2R1抗原在IMN的诊断中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且表达与临床病情严重性明显相关.

    作者:洪国保;赵学峰;吴晓婵;陈健智;罗福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右美托咪定对AECOPD并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该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AECOPD并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48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右美托咪定治疗)和对照组(咪迭唑仑治疗),每组24例.记录两组患者镇静开始时和2h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气道峰压(Paw)、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在镇静治疗过程中芬太尼用量、停止镇静治疗后唤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以及两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两组分别使用右美托咪啶与咪迭唑仑均能达到满意的镇静效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停药后唤醒时间短,可明显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用于AE-COPD并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治疗效果满意,治疗过程中易唤醒、无呼吸抑制,可缩短拔管时间、改善预后,是较理想的镇静剂.

    作者:耿峰;喻莉;张远超;刘伟;廖仕翀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吸入麻醉药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的比较

    目的 探讨七氟醚和异氟醚后处理在成年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将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R组)、七氟醚后处理组(S组)和异氟醚后处理组(I组),每组6只.建立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于平衡灌注末及再灌注30、90 min时记录心率(HR)、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左心室发展压(LVDP)、左心室压力上升大速率(LV+ dp/dtmax)和左心室压力下降大速率(LV-dp/dtmax);灌注结束后,取心尖部心肌组织1 mm3,电镜下观察线粒体结构并评分,剩余心脏组织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MIS).结果 与R组比较,S组和I组心肌再灌注后的心功能指标改善,MIS减小,线粒体损伤减轻(P<0.05);与S组比较,I组心肌再灌注后的心功能变差,MIS增大,线粒体损伤程度加重(P<0.05).结论 七氟醚和异氟醚后处理在成年大鼠MIRI中均有保护作用,但七氟醚后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优于异氟醚后处理.

    作者:朱家军;王大亮;王永万;徐海龙;刘金东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UC患者PBMC中TLR4、NF-κB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TOLL样受体(TLR)4、NF-κB水平的变化及在UC发病中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武警浙江省总队医院嘉兴医院消化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UC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该院体检科健康体检者1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表面TLR4阳性表达率,RT-PCR检测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NF-κB(P65)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TLR4、MyD88、NF-κB(P65)蛋白水平.结果 观察组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表面TLR4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TLR4、MyD88、NF-κB(P65) mRNA及蛋白水平明显低于观察组(P<0.01);TLR4、MyD88、NF-κB(P65)蛋白水平与UC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UC患者PBMC中TLR4、NF-κB明显增高,临床可通过检测TLR4、NF-κB水平判断UC的发展程度.

    作者:马永刚;高芙蓉;卞巍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长链非编码RNA与mTOR在肿瘤中的相关研究进展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是一种相对保守的丝/苏氨酸蛋白激酶(AKT),与细胞凋亡、自噬、迁移黏附等密切相关,尤其是参与了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凋亡过程而得到普遍的关注[1],其异常活化经常出现在肿瘤细胞中.在临床肿瘤治疗中,mTOR是重要的治疗靶点,也在某些中草药治疗中发挥作用[2],然而,mTOR抑制剂并不能使肿瘤得到很好的控制.近几年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的飞速发展,使得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eRNA)在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中的差异性表达逐步被人们所重视,数量众多的lncRNA表达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中部分lncRNA与mTOR相关通路密切相关,mTOR可以调控lncRNA的表达水平,促进或者抑制肿瘤的发展.本文就二者紧密关系的新进展进行综述,为mTOR抑制剂及相关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于健鹏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基于肠道微生态的慢性肾脏病治疗

    肾脏是代谢和排出人体血液中大量代谢废物的重要器官,终末期肾脏功能的损伤导致血液中集聚了大量尿毒症毒素.研究发现细菌源性的尿毒症毒素与慢性肾脏病(CKD)及其心血管并发症的进展密切相关,因此干预细菌代谢、调整肠道微生态可能是CKD治疗的重要靶点.目前通过肠道途径减少细菌源性尿毒症毒素的措施主要包括干预肠道细菌生长及减少尿毒症毒素吸收的各种措施.本文就目前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治疗CKD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谭玲玲;黄梅;马欣 刊期: 2017年第18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