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主题辩论法在《护理伦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王庆华

关键词:主题辩论法, 护理伦理学, 案例教学, 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 探讨主题辩论法在《护理伦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护理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整群选取某护理学院2011级280名护理本科生为实验组,在护理伦理教学中应用主题辩论法;选取2010级285名护理本科生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讲授和案例教学法;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94.29%的实验组学生肯定主题辩论法在护理伦理教学中的目的和作用,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216,P<0.05).结论 在《护理伦理学》中应用主题辩论法,有利于学生伦理决策能力、思辨能力的形成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医学院校影像学教学中加强医学伦理学教育的思考

    论述了影像学专业教学中医学伦理学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影像学专业医学伦理学教育的策略:以学生为中心,开展PBL教学;在伦理学教学中应用案例分析法;在伦理学实践中加强人文关怀教育及伦理学考核方式多样化.

    作者:郭建新;樊纲练;曹乐;王鑫;谢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人体微生物研究和样本库建设中的伦理问题及对策

    目前,生物样本研究在伦理、法律和社会层面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及争议,针对研究过程中所涉及的受试者的隐私保护问题、知情同意问题、利益共享问题及结果信息反馈问题展开了讨论,并就信息库管理、利益共享及公平性层面进行相关性分析,提出以下措施:完善预防措施,尊重区域文化,反馈结果信息及成果回报,落实保障机制,加强内部培训.

    作者:曾令烽;刘军;潘建科;王璐;梁兆晖;曾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现代医生医疗干涉权弱化的伦理反思

    从医生干涉权产生的理论依据和法律依据两个方面论述了医生干涉权的合理性,具体分析了医生干涉权弱化的表现及原因,并提出了改善医生干涉权的对策:明确界定医生干涉权的行使范围,培养医生职业精神,正确行使干涉权,社会需理性对待医生干涉权.

    作者:赵楠;王彩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英国美国临终关怀的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介绍了英关两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情况,综合论述了我国临终关怀遇到的几个主要挑战性问题:临终关怀处于供不应求的矛盾状态中,临终关怀团队少、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现有主要临终关怀模式可操作性不强.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参考英美两国临终关怀的发展经验,提出了有关筹资、死亡教育、医务人员培训以及发展以社区为主的多样化模式等建议.

    作者:戴丽;马俊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关于基因技术应用中的伦理问题思考

    论述了基因技术的发展前景及其自身存在的一系列基因技术隐患、生态风险、基因安全及基因决定论问题,并提出了基因技术面临的伦理道德问题、社会问题,主要有:基因疗法实施困难,基因检测有待评估,基因资源收集难,基因技术专利化,基因技术商业化,基因检测仓促医疗化.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下措施:建立独立的伦理审查机制和完善的法律体系;在重大技术决策中重视公众参与;普及生命伦理教育,树立正确的科技观念,以期促进基因技术的良性发展.

    作者:丁美超;房龙梅;宁超;苏天照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中国医学伦理学》公开发行25周年感言

    在《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公开发行25周年之际,李恩昌主任希望我能为此写一篇短文,我欣然同意了,但又不知从何写起?我原本是一名儿科医生,1978年,一个偶然的机遇我参加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工作,并一干就是21年,由临时顾问做到世界卫生组织的副总干事,一直到65岁才退休回国.也正是有了这样一段经历,我在负责领导有关世界卫生组织的人类生殖专门规划、热带病专门规划、药物政策与基本药物、研究政策和策略及伦理与卫生等部门的工作时认识到了医学伦理学的重要.而那时,我国的现代生命伦理学还正在起步阶段,与国外还有较大的差距.

    作者:胡庆澧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农村留守儿童膳食营养现状及伦理学探讨

    目的 分析农村留守儿童膳食营养现状、成因和解决方法,提出改善农村留守儿童膳食营养的建议,并为相关决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学龄前(5岁以下)的农村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将随机抽取到的幼儿园的全部儿童纳入研究对象,调查使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相关标准及自制问卷进行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膳食营养状况的调查.结果 农村留守儿童脂肪摄入量、维生素摄入量、蛋白质摄入量异常检出率均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膳食纤维摄入量异常检出率低于非留守儿童.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膳食营养现状成因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需要从家庭、社会、学校及留守儿童养护人方面入手,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营养状况.

    作者:郝美伦;蔺新英;盖若琰;李文睿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关于在医学伦理学教育中实施导师制的思考

    医学伦理学教育实施导师制可以提高医学生个体医德素质,提升医学伦理学教育效果,实现师生医德素质隐形传承,而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主要有以下难题:导师数量不足,学生积极性不高,缺乏考评和激励机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如下对策:保障医学伦理学导师数量和质量,明确导师学业职责;探索医学伦理学导师制实施方式,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实施医学伦理学导师能上能下管理,建立周期考评和奖励制度.

    作者:朱宏晋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平等视域下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通过对平等的概念,以及平等与和谐医患关系的阐释,从起点不平等、结果不平等两个方面分析了医患关系不和谐的原因,并提出了通过平等安排就医机会、权利、资源,保证医疗公正,尊重患者权利等措施来实现医疗主体之间的平等;同时,强化平等理念,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在平等视域中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作者:潘哲;崔新萍;蒋涛;王理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论文学叙事在医学伦理教育中的路径与效果

    论述了文学叙事中的医学主题,分析了文学叙事助力医学伦理教育的路径,主要有:将文学叙事作为讲授医德基本原则的范例,引导伦理反思的素材,完善伦理教育的手段.而文学叙事应用于医学伦理教育的效果体现在:形式多样,提高学习主动性,内容具体,启发深刻反思,情境动人,升华医德情感,理想生活鼓舞实践行为以及文学训练,提高叙事能力.

    作者:王沧霖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对高压氧护理团队柔性化管理措施的探讨

    分析高压氧护理工作的特点与伦理要求,提出以人为本的柔性化管理理念,并提出将以人为本、民主管理、价值认同、目标引导、激励自控、互相尊重等伦理学内涵融合到柔性化管理中的措施,以提升高压氧护理团队素质,形成科学民主、积极向上、温馨和谐、高效安全、医患双方满意的工作氛围.

    作者:李艳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美国临床伦理的实践与借鉴

    对所见所闻的美国临床伦理实践进行了回顾和思考,发现这些临床伦理实践给我国提供了一定的借鉴.美国的家庭医生制度对患者的医疗十分重要;美国的医院和临床医疗从细节上体现了为患者服务的职业伦理精神;美国临床尊重病患自主性落到了实处;美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过度医疗;中美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都可以有市场机制的参与,但不能偏离为人类解除痛苦的职业方向.

    作者:王延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药物上市后评价研究脆弱人群受试者风险的防控——以维护脆弱人群受试者安全为目标的伦理审查

    分析指出了在药物上市后评价研究伦理审查中维护脆弱人群受试者安全的重要性,界定了脆弱人群受试者的内涵和外延,对脆弱人群受试者可能面对的风险做了具体分析,提出了防控脆弱人群受试者风险应坚持从在脆弱人群中开展药物上市后研究的实际出发、预防监测控制结合、脆弱人群受试者受益补偿的原则,在伦理审查实践中应注重强化对项目的全面审查,对知情同意有关事项的审查,对脆弱人群受试者管理的审查,对研究项目的跟踪审查.

    作者:张金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某县乡镇卫生院医生工作倦怠状况与离职倾向的关系研究

    目的 了解某县乡镇卫生院医生工作倦怠与离职倾向的现状,为卫生行政部门及机构管理者进行相关人力资源管理决策做铺垫.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与定性访谈的方法,于2014年抽取河南省某县乡镇卫生院的临床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量表170份,回收160份,有效量表148份,回收率为94.12%,有效率为92.5%.采用Epidata 3.0、SPSS16.0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问卷采用李超平修订的工作倦怠量表(MBI-GS)和梁开广修订的离职倾向量表.结果 某县乡镇卫生院医生工作倦怠状况以零倦怠和低度倦怠为主.女性医生去人格化水平高于男性医生,年龄大和年龄小的医生离职倾向高,学历高的成就感高于学历低的,其他的则无明显显著性.结论 某县乡镇卫生院医生工作倦怠和离职倾向总体偏低,医生工作倦怠对离职倾向具有预测作用.

    作者:杨坚;张亮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医护人员对癌症患者病情告知的态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肿瘤科医护人员对告知癌症患者病情的态度,分析影响告知的因素.方法 对福建省三甲医院473名肿瘤科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73.6%的医护人员认同告知,职业、参加工作年限、所在科室、学历、重病患者接触史、住院经历和宗教信仰等因素影响医护人员的癌症病情告知态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地开展病情告知和死亡教育可以增强患者及其家属对生死观的科学认识,利于患者配合医疗护理.同时医护人员应提高沟通技巧和观察能力,使患者在家属的配合下接受现实,积极配合医护人员,作出正确选择并能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

    作者:湛惠萍;李丽娟;陈倩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医学职业精神教育及其研究现状

    全面分析了我国医学院校开展医学职业精神教育的研究现状与不足之处,从医学职业精神的内涵,我国医学生对医学职业精神的认知与实践现状,我国医学院校职业精神教育现状和国外医学职业精神教育的有益经验等角度进行研究分析,提出目前医学职业精神教育的局限性与未来研究的重点,为我国医学职业精神教育的进一步改革和研究提供借鉴思路.

    作者:于晨;李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主题辩论法在《护理伦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主题辩论法在《护理伦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护理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整群选取某护理学院2011级280名护理本科生为实验组,在护理伦理教学中应用主题辩论法;选取2010级285名护理本科生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讲授和案例教学法;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94.29%的实验组学生肯定主题辩论法在护理伦理教学中的目的和作用,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216,P<0.05).结论 在《护理伦理学》中应用主题辩论法,有利于学生伦理决策能力、思辨能力的形成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作者:王庆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医院党支部医德医风建设工作的调研与改进措施

    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对医院临床、医技科室开展的医德医风建设工作现状进行了调研.探讨基层科室党支部在医德医风建设方面的着力点,提出“五位一体”的医德医风管理模式,促进医院医德医风管理在科级层面的落实,为医院基层党组织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提升医院管理水平.

    作者:和新颖;郭利侠;杨勇;宋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我国医疗保险中的道德风险问题及应对策略——基于南京市民的问卷调查

    首先从信息不对称和供求均衡角度阐释了医疗保险的道德风险问题,并结合通过问卷方式对南京市民进行抽样调查的结果,分析后发现医保人群和非医保人群在用药方式、药物剩余、药物来源、对医疗费用的认知和医疗费用支出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医保人群与医疗服务提供方更易形成合谋,揭示了医疗保险的道德风险的表现形式.提出了降低医疗保险道德风险的对策建议,针对需方的建议是:设置合理的费用分摊制度,建立个人信用系统,完善分级诊疗;针对供方的建议是:改革付费方式,建立审查激励机制,加快医药体制改革.

    作者:游海霞;岳金桂;陆明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医患关系的社会舆情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影响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 调查与分析医患关系的社会舆情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方法 医患关系选取我市三家三级甲等医院的医护人员930人,发放问卷调查表并收集整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对896名医务人员调查中,88.8%的医护人员认为目前医患关系的社会舆情主要通过影响自身的工作情绪、对患者的积极态度以及对今后处理医患关系等方面影响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结论 医患关系社会舆情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有着重要影响.当前社会形势下应提倡和鼓励积极的社会舆情传播,对消极的社会舆情传播进行有效及时的干预,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作者:周静东;张行行;张婷娟;钱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