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5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临床诊治分析

梁超杰;年建泽;谢坤;王国斌;赵义军;耿小平;刘付宝

关键词:肝内胆管结石, 胆管癌, 并发症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肝内胆管结石(H L )合并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提高对结石相关性胆管癌的认识和防范。方法收集2006年10月至2015年1月该院普外科收治的25例H L合并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资料、影像学检查结果与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分析术中冰冻情况、术后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阳性情况及有无远处转移、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B超、CT、磁共振成像(MRI)对结石相关性胆管癌(IHHCC)患者的诊出率分别为52.0%、64.0%、32.0%。20例行肝叶/段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 T管引流,5例因肿瘤广泛转移仅行肿瘤活检术。8例患者术后Clavine分级Ⅰ~Ⅱ级,1例患者术后Cla‐vine评级Ⅵ级,终死亡,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40.0%、12.0%、4.0%,5例仅行活检的患者术后均在3~6个月内死亡,手术切除患者与未切除患者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069,P<0.001)。结论 IHHCC患者的早期症状易被HL症状所掩盖,且患者发现时均为中晚期,对HL患者应警惕胆管癌变的可能。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与C反应蛋白对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患儿的早期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H FM D并发脑炎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以120例 H FM D患儿及50例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并按临床表现将HFMD患儿分为普通HFMD组(70例)与HFMD并发脑炎组(50例),采用定量PCR法检测咽拭子肠道病毒71型(EV7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NSE及CRP水平,同时检测白细胞(WBC)计数,并分析NSE与CRP的诊断价值。结果 HFMD并发脑炎组患儿血清NSE、CRP水平高于HFMD普通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V71阳性患儿NSE及CRP水平均高于EV71阴性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WBC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NSE与CRP水平呈正相关(r=0.43,P<0.01)。NSE、CRP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及其95%置信区间(CI)分别为0.893(0.833~0.952)、0.867(0.799~0.934),佳工作点(OOP)分别为11.6 ng/mL、14.15 mg/L ,此时NSE、CRP诊断 HFMD并发脑炎的灵敏度分别为80.0%、86.0%,特异度分别为81.4%、78.6%;二者串联检测的诊断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8.0%和85.7%,AUC及其95% CI为0.927(0.845~0.969)。结论 HFMD并发脑炎患儿早期NSE及CRP水平明显升高,EV71阳性者更为显著,联合检测血清NSE及CRP水平可作为诊断HFMD并发脑炎的早期敏感指标。

    作者:熊燚;王健;魏笛;冯亚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Rh(D)阴性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的常规制备与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Rh(D)阴性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的常规制备及Rh(D)阴性患者输注ABO血型相同Rh(D)阴性血液的方法。方法常规开展RhD抗原鉴定和Rh(D)阴性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制备,分析该血站2008~2014年血液采集、Rh(D)阴性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成分血的制备与供应、Rh(D)阴性献血者献血情况等数据。结果2008~2014年Rh(D)阴性血液的采集量为1872U,占全血采集量的4.36‰;Rh(D)阴性血液临床用量为1152U,占供血总量的2.89‰;Rh(D)阴性冰冻红细胞制备量为1175U,临床用量为467U,现有库存余量为708U。共检测出Rh(D)阴性献血者633人,其中献血1次者402人(63.51%),献血量占Rh(D)阴性血总献血量的38.09%;献血2次者96人(15.17%),献血量占16.88%;献血3次及以上者132人(20.85%),献血量占45.03%。结论常规开展RhD抗原鉴定和Rh(D)阴性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制备,能够满足Rh(D)阴性患者输注ABO血型相同Rh(D)阴性血液的需求。

    作者:李文平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品管圈活动提升口腔外科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颌面外科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方法20名颌面外科护士通过运用品管圈活动步骤和方法,分析影响其学习自主性的相关因素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活动周期为12个月,包括40次理论授课和40次课堂互动,比较活动前后护士自主学习能力评价量表评分,以及医生、患者对颌面外科护士的满意度。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护士自主学习能力评价量表中自我动机信念、自我评价2个维度得分较开展前提高,医生满意度、患者满意度较开展前均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激发颌面外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帮助护士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

    作者:郑田;焦慧勤;张凤琴;陈守会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克银Ⅰ号方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对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及对氧化应激和BDNF的影响

    目的:探讨克银Ⅰ号方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 VB )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疗效及对氧化应激和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收治的银屑病血热证患者1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例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NB‐U VB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内服克银Ⅰ号方,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分析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缺血修饰清蛋白(IMA)和BDNF水平。结果治疗后1、2、3个月,治疗组患者PASI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84.62%)高于对照组(6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3个月,治疗组患者血清25(OH)D和BDNF水平均高于同期对照组,而血清IMA水平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克银Ⅰ号方联合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可降低PASI评分,提高临床疗效,其上调血清BDNF水平和抑制氧化应激反应的作用可能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

    作者:陈虎;刘淑刚;安坤杰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Delta吻合在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Billroth-I重建的应用

    目的:探讨Delta吻合术在完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TLDG)Billroth‐I重建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2月于该院胃肠外科分别行T LDG术Delta吻合(T LDG组,35例)与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L ADG )腹腔外吻合(L ADG组,35例)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病理结果及住院总费用等临床指标。结果7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无死亡病例。T LDG组术后均未发生吻合口瘘、出血及狭窄;L ADG组术后出现1例胃瘫、1例吻合口出血、2例吻合口瘘。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肿瘤大小、淋巴结清扫数及远、近端切缘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T LDG组手术时间、消化道重建时间、第1次通气时间、进食流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较LADG组短,住院总费用较LADG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lta吻合技术应用于LADG是安全可行的,并有较好的近期效果。

    作者:邹兆伟;赵大川;黄宗海;俞金龙;陈海金;朱卉娟;林晓华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超低频经颅磁刺激对脑缺血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机制

    目的:研究超低频经颅磁刺激(TMS)对脑缺血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60只健康大鼠分为4组(各15只):A组(假手术组),B组(模型组),C组(TMS组)和D组(TMS+H89组)。比较各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时间、跨越原平台次数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巢蛋白(nestin)的表达水平。结果A组大鼠逃避潜伏期为(16.31±2.33)s,跨越原平台次数为(8.02±1.76)次;B组大鼠逃避潜伏期为(57.14±2.89)s,跨越原平台次数为(3.15±0.88)次;C组大鼠逃避潜伏期为(29.18±1.95)s,跨越原平台次数为(5.44±0.75)次;D组大鼠逃避潜伏期为(45.87±2.06)s,跨越原平台次数为(4.16±1.02)次。与A组比较,B、C、D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且B组长于D组及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的跨越原平台次数明显减少,且B组少于D组及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VECF、BDNF和nestin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TMS可以明显改善脑缺血大鼠的认知功能,其作用与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及其下游基因(VEGF、BDNF)的表达有关。

    作者:王莉;张燕;余巨明;胡厚祥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实验室室间质评染色体检测水平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参加美国病理学会(CAP)室间质评的能力比对检验(PT)后,染色体检测水平的变化。方法分析2011~2014参加CAPPT的结果,并根据CAP评审结果,得出该实验室细胞遗传学染色体质控测试的准确率,并通过分析该实验室参加CAP前后的染色体条带水平、异常检出率及染色体检测失败率,评估CAP室间质评项目对提高该实验室染色体检测水平的作用。结果2011~2014年该实验室参加CAPPT测试10次,共分析病例59例,判断染色体核型正确率为100%,核型描述正确率为95.1%。该实验室临床病例染色体检测结果显示:外周血染色体的异常检出率为18.9%,骨髓染色体的异常检出率为25.9%,初诊白血病异常率为66.8%;外周血染色体及骨髓染色体检测的失败率分别为0.5%、5.0%;参加CAP后,外周血及骨髓染色体检测失败率均下降,染色体条带平均水平均提高,与参加CAP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参加高水平的室间质评项目可以提高细胞遗传学染色体检测的临床分析水平。

    作者:陈希;陈园园;牟琴;杨静;范玲;张大勇;王治国;豆虎;邹琳;包黎明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不同程度弥漫性轴索损伤动物模型建立研究

    目的:自制一种弥漫性轴索损伤(DAI)装置,建立不同程度的DAI动物模型。方法选取成年雄性清洁级SD大鼠7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与致伤组(60只),进一步将致伤组分为A、B、C3组,各20只。运用自制的实验装置致伤,使大鼠的头颅同时产生瞬间超大角加速度和线加速度,在恒定气压下通过不同的旋转往返加速运动次数,造成轻型(A组)、中型(B组)、重型(C组)3种不同程度的大鼠DAI损伤模型,进行行为及病理效应评价。结果随着损伤程度的加重,损伤急性期致伤组大鼠的神经生理反射恢复的时间间隔与苏醒时间均增加(P<0.05),致伤7d后致伤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降低(P<0.05);致伤后14d内A、B、C3组大鼠死亡率分别为5.0%、25.0%、50.0%。随着损伤程度的加重,DAI病理特征改变更为明显。结论该装置能有效建立不同损伤程度的DAI动物模型。

    作者:向玲;张雨婷;梁平;韦红;彭玲珑;李禄生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以左髋部疼痛和发热为主要症状的1例布氏杆菌病报道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的发生、发展与细菌感染、内毒素和变态反应有关,全身几乎所有组织和器官均可受侵[1],但单纯侵及髋部肌肉未见临床报道。现将临床遇到的1例布氏杆菌侵及髋部肌肉的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刘艳伟;孟爱霞;杨雷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年版)》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1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1(IL‐11)mRNA 及蛋白的表达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该院收治的80例 NSCLC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IL‐11蛋白,采用反转录PCR(RT‐PCR)法检测全血IL‐11 mRNA的表达,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NSCLC患者外周血IL‐1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较健康对照者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同分期 NSCLC患者IL‐1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期越高IL‐1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越高。结论 NSCLC患者外周血IL‐11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期相关,可成为判断NSCLC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赵文亮;康马飞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及其糖基化终产物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及其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中可能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52例SLE女性患者(SLE组)及40例体检健康女性(HC组)血浆HMGB1水平;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HMGB1及RAGE 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SLE患者血浆HMGB1及 PBMCs HMGB1、RAGE mRNA 水平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SLE 组患者血浆 HMGB1及 PBMCs HMGB1 mRNA水平高于H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BMCs RAGE mRN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SLE患者血浆 HMGB1水平与抗核抗体滴度、SLE活动性指数(SLEDAI)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与其他临床和实验室指标无明显相关性(P>0.05);HMGB1 mRNA表达水平与RAGE mRNA表达水平、SLEDAI评分均呈正相关(P<0.01,P<0.05),与其他临床和实验室指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血浆 HMGB1及 PBMCs HMGB1 mRNA在SLE患者的异常表达提示其可能在SLE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可能参与了SLE的免疫炎症调节。

    作者:潘舒月;朱勇;刘怡;青玉凤;张梦云;蒲梦君;周京国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大活络胶囊致皮肤瘙痒肝功能异常5例

    大活络胶囊是活血化瘀的中成药,主要作用为祛风止痛、除湿豁痰、舒筋活络,用于缺血性中风引起的偏瘫,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痹证)引起的疼痛、筋脉拘急腰腿疼痛,以及跌打损伤引起的行走不便和胸痹心痛证。根据说明书,少数患者出现口干、大便偏干、胃部短暂不适等不良反应。根据2013年11月收治的5例服用大活络胶囊后出现皮肤瘙痒(部分伴有肝功能损伤)的病例,笔者对其用药情况进行分析,以减少不良反应、保证用药安全,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谭瑞;廖祖松;李雪峰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广州市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绩效的居民满意度调查

    目的:了解广州市居民对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绩效的满意度现状,为更好地提升其绩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广州市3区(市)9个街道(镇)18个居(村)委会的900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居民对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绩效的总满意度,并比较不同区域、性别、学历、年龄段居民对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各条目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834份,有效率为92.7%;居民对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绩效的总体满意度为62.94%,对疾病预防与控制、妇幼保健与指导的满意度较高,对公共卫生投入、健康教育与促进的满意度偏低;不同区域居民对6项条目的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与女性居民对于公共卫生服务中的疾病预防与控制、卫生监督与干预、妇幼保健与指导的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居民对于疾病预防与控制、健康教育与促进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段对于疾病预防与控制、卫生监督与干预、妇幼保健与指导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州市城乡居民对卫生服务体系绩效的总体满意度处于一般水平,且不同区域、性别、文化程度、年龄段人群存在差异。

    作者:张屹立;洪伊敏;林嘉俊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胰岛自身抗体和生化指标在糖尿病分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胰岛自身抗体与生化指标在1型糖尿病(T1DM )和2型糖尿病(T2DM )临床分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9例T1DM患者(T1DM组)与577例T2DM患者(T2DM )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测结果,比较两组胰岛自身抗体及各项生化指标水平,并分析其特征。结果 T1DM组患者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 )、胰岛细胞瘤相关蛋白‐2自身抗体(IA‐2A)、抗胰岛细胞抗体(ICA)及锌转运体8自身抗体(ZnT8A)单项及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均高于 T2DM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DM组患者起病年龄、空腹C肽(CP)、餐后2 h CP、空腹胰岛素(INS)、餐后2 h INS、三酰甘油(TG)和体质量指数(BMI)均低于T2DM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高于T2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CP及餐后2 h CP水平在T1DM组均随着病程延长呈下降趋势,且不同病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T2DM组无明显的下降趋势。病程小于2年的患者空腹CP、餐后2 h CP鉴别诊断T1DM与T2DM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及其95%置信区间分别为0.902(0.850~0.954)、0.905(0.852~0.958)。当空腹CP诊断界点为0.283 nmol/L时,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6%、89.2%;餐后2 h CP诊断界点为0.421 nmol/L 时,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8%、89.2%。结论T1DM、T2DM患者的起病年龄、BMI值及血清GADA、IA‐2A、ICA、ZnT8A、INS、CP、葡萄糖、HbA1c、TG 、HDL‐C水平等指标存在差异,可辅助临床对其进行分型诊断。

    作者:周晖;李正康;徐晓明;江楚文;严永智;裴剑浩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参附注射液配合西医常规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配合西医常规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本院12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均行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7 d;观察治疗前及治疗24 h后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血乳酸水平、尿量、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的改善情况,治疗24、48 h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观察48 h后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心脏指数(CI)、血管外肺水指数(ELVWI)的改善情况;观察治疗7d后患者病死率、多脏器功能不全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情况;观察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上述各指标均改善;且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6及乳酸水平,以及CI、心率、尿量、MAP、Sc‐VO2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应用参附注射液治疗感染性休克疗效明显,可改善患者炎性因子与乳酸水平及循环功能,其安全性较高,适合推广使用。

    作者:王晓玲;宋政;潘振球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醛固酮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胶原Ⅰ、Ⅲ表达的研究

    目的:探讨Rho激酶对醛固酮(ALD)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胶原Ⅰ、Ⅲ(COL Ⅰ、Ⅲ)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人肾小管上皮细胞 HK‐2培养于含15%胎牛血清(FBS)的RPMI‐1640培养液中,ALD受体拮抗剂依普利酮(10μmol/L)和Rho激酶抑制剂Y27632(1μmol/L)预处理细胞30 min后,100 nmol/L ALD作用 HK‐2细胞24 h ,实时定量 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COLⅠ、Ⅲ 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培养上清液中COL Ⅰ、Ⅲ及Rho激酶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ALD可上调HK‐2细胞中COL Ⅰ、Ⅲ mRNA的表达,并增加培养上清液中Rho激酶、COL Ⅰ、Ⅲ蛋白表达水平,Rho激酶抑制剂Y27632及ALD受体拮抗剂依普利酮可拮抗上述效应。结论 ALD可活化 HK‐2细胞Rho激酶信号传导通路,并通过Rho激酶诱导 HK‐2细胞COL Ⅰ、Ⅲ的表达而加速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进展。

    作者:黄海燕;魏佳莉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ADIPOR2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脂联素受体2(ADIPOR2)基因多态性与血清脂联素(APN)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09年9月至2014年9月该院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患者30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30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受试者的临床资料,行颈动脉检查并测量IMT ,检测血清APN水平,测定ADIPOR2基因rs12342多态性,比较组间ADIPOR2基因多态性,分析其与血清APN和IMT的关系。结果 AA基因型与GG基因型相比,患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的概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903,95% C I:1.092~2.703,P=0.01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中各基因型亚组IM T值均升高,A PN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GG基因型相比,AA、AG基因型IM T值均升高,APN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D‐IPOR2基因多态性可能是中国汉族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发病的一个基因位点。

    作者:袁彬;张黎军;李青;王超伟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不同血液透析方式对慢性肾衰竭患者β2微球蛋白、瘦素、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透析方式对慢性肾衰竭患者β2微球蛋白(β2‐MG)、瘦素及血红蛋白(Hb)水平的影响,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住院行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竭患者60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普通血液透析组(普通HD组)、血液透析滤过组(HDF组)、普通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组(HD+HP组),检测患者血标本中瘦素、β2‐MG、Hb及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观察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估其生活质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透析前比较,首次透析及透析6个月后,3组患者血标本中瘦素、β2‐MG水平均降低,且HD+HP组水平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普通HD组比较,HDF组、HD+HP组首次透析及透析6个月后血标本Hb、EPO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HD+HP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普通HD组与HD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DF组、HD+HP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普通HD组,且HD+HP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肾衰竭患者采用HP法治疗,能够更好地降低血液中瘦素、β2‐MG水平,不影响Hb水平,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低,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胡煜琳;李超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提高妇产科科研型研究生病历书写能力的探讨

    妇产科作为临床医学教育中的主干课程之一,既具备了所有外科的普遍特点,又有自身专科的特殊性[1]。妇产科科研型研究生培养工作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基础理论学习阶段和临床实习阶段。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将理论联系实际的关键时期。病历书写作为临床实习中基础的环节,其优劣体现了学生基本功是否扎实,是每名妇产科研究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实习中要掌握的重点内容[2]。然而,随着现代化检测手段在临床中应用得越来越广泛,许多学生忽视了基本功的训练[3]。另外,妇产科科研型研究生刚进入临床,对病历书写认识不深,缺少训练。因此,需从研究生初入临床实习阶段就开始培养他们病历书写的能力,以加强其基本功的训练。

    作者:阳媛;王佳;石全红 刊期: 2016年第21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