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方法纯化自体脂肪颗粒移植隆乳术疗效对比

尹康;赵利平;吴国平;夏德林;郭力

关键词:乳房植入, 皮下脂肪, 自体脂肪移植, 颗粒脂肪
摘要: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方法纯化自体脂肪颗粒移植隆乳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6例需进行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术的患者,将其分为离心组(n=43)和静置组(n=43)两组。离心组将抽取的自体脂肪使用离心机离心,获得浓缩的高纯度颗粒脂肪;静置组将抽取的自体脂肪自然静置悬浮后,利用生理盐水冲洗杂质获得纯化颗粒脂肪;分别将两组脂肪采用多隧道、多层次注入乳房,对比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移植脂肪存活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2~3次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术。术后6个月,离心组、静置组的脂肪存活率分别为(74.42±6.35)%、(65.12±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满意度分别为88.37%、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感染、脂肪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术,不会产生免疫排斥和手术瘢痕;对移植脂肪进行离心处理,可提高脂肪的存活率和患者满意度。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导尿管关联性泌尿道感染的病原体变化及耐药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导尿管关联性泌尿道感染的病原体变化及其耐药特征。方法收集唐山市工人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2012年4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500例患者,在留置导尿管后的3、7、14、21 d采取闭合式引流袋采集尿液标本,经培养、分离、纯化、筛选以及鉴定后,采取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试验,分析导尿管关联性感染病原体的分布变化与耐药特征。结果共检出导尿管关联性感染菌株35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75株,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48.57%)和肠球菌(46.86%);革兰阴性菌137株,主要为大肠埃希菌(56.93%);真菌46株,主要为白色念珠菌(47.83%);革兰阳性菌呈逐年减少的趋势,而革兰阴性菌逐年增多;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肠球菌对青霉素类、头孢类及喹诺酮类的耐药率均超过50%;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对青霉素类、头孢类及喹诺酮类的耐药性较强;铜绿假单胞杆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及头孢唑林的耐药率高达100%。结论大肠埃希菌为重症监护病房导尿管关联性泌尿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病原体的耐药性均较强,应加强临床监测。

    作者:马娜;赵海勇;于晓牧;张冬梅;武海英;刘悦;李莉;柳晓霞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顽固性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对8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患者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评价患者在治疗前(T0)、治疗后3 d(T1)、治疗结束(T2)、治疗后1个月(T3)、治疗后3个月(T4)及治疗后1年(T 5)时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评分。结果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后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评分明显好于治疗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1时,7例患者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改善;在T2时,所有患者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改善,其中1例患者治疗结束后症状消失;在T3和T4时,有3例患者症状消失,4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有1例患者症状恢复到治疗前;在T5时,有2例患者症状消失,5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有1例患者症状恢复到治疗前。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是治疗顽固性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长期改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

    作者:张宏金;徐敏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基于5所医学院校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现状调查及分析

    医学研究生教育是医学教育高层次的教育,其培养质量,是高水平医学院校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医学院校的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1]。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教育,是医学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培养具有良好的科研知识、严谨的科研精神和先进的科研思路的基础医学研究生是当前高等医学教育的一大主题[2]。作者通过对5所医学院校的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基础医学研究生的培养现状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作者:高琴;王娅兰;董志;宗晓琴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基于 QLICP-OV 量表的卵巢癌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为制订提高卵巢癌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应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研制的卵巢癌患者生活质量测定(QLICP‐OV)量表调查73例卵巢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应用统计描述、方差分析、t检验、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分析卵巢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卵巢癌患者整体生活质量总得分为(64.85±9.37)分;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治疗方法的患者在生活质量部分领域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卵巢癌患者躯体功能的影响因素为文化程度,回归系数为-9.786;心理功能的影响因素为文化程度,回归系数为6.559;特异模块的影响因素为婚姻状况、治疗方法和年龄,其回归系数分别为-9.174、-7.142和0.245。结论卵巢癌患者的生活质量较低,影响卵巢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较多。

    作者:廖洁容;孟琼;杨铮;罗家洪;卢玉波;杨宏英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携带不同 HBV抗原基因片段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转染树突状细胞诱导CTL的效应研究

    目的:了解携带不同HBV抗原基因片段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HBV‐S、C、E、X)转染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效应。方法采用携带不同HBV抗原基因片段的rAAV‐HBV‐S、C、E、X转染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分离出的单核细胞,并在GM‐CSF、IL‐4和TNF‐α作用下继续培养7 d获得成熟的DC。通过观察DC的状态和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各段 HBV转染后DC分化抗原(CD)的表达,评价其成熟与功能。将同一个体的DC与T细胞混合培养制备CTL ,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MTS)细胞杀伤实验研究被激活的CTL对HBV感染的靶细胞HepG2.2.15特异性的细胞毒作用。结果不同 HBV 抗原基因 rAAV‐HBV‐S、C、E、X 转染DC后 CD14、CD80、CD83、CD86的表型表达中, CD80、CD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AV/HBV‐X转染的DC其CD80表达高,rAAV/HBV‐S转染的DC其CD83表达高。转染不同 HBV 抗原基因片段 rAAV(S、C、E、X)的 DC 诱导的 CTL 对 MHC‐Ⅰ类抗原阳性且有 HBV 的靶细胞(HepG2.2.15)的特异性杀伤效率显著高于对无 HBV的靶细胞(HepG2)的非特异性杀伤效应(P<0.01),但不同rAAV‐HBV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AV‐HBV‐S、C、E、X转染DC均可诱导CTL引起M HC‐Ⅰ依赖的特异性细胞毒效应。

    作者:安选;刘勇;向毅;魏芳;夏莉娜;钟庆;杜彪;巫贵成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及术后生存期的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及术后生存期的高危因素。方法对2010年11月至2013年11月进行手术治疗的97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分析高危因素,包括:性别、年龄、髋部骨折类型、术前合并内科疾病及数目、麻醉方式、手术时机、ASA分级、围术期内输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下地负重时间及出院时间。所有患者进行电话随访2年或随访至患者死亡,记录患者的生存情况及死亡的原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高危因素与围术期并发症及术后2年死亡率的相关性。结果年龄( P=0.040,OR=8.317)、术前合并症( P=0.001,OR=14.872)、手术时机( P=0.042,OR=6.270)、ASA分级(P=0.034,OR=12.299)、输血量(P=0.049,OR=4.650)及下地负重时间(P=0.001,OR=16.7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影响围术期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年龄(P=0.047,OR=5.374)、术前合并症(P=0.001,OR=17.324)及ASA分级(P=0.02,OR=13.4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影响术后2年生存率的高危因素。结论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加强围术期的管理,术前全面系统评估,积极治疗合并症,制定适宜的手术方案,术后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的措施,争取早期下地活动,能提高手术疗效。

    作者:周鑫;陈付艳;刘世珑;刘鹏;孙波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术前胆道引流对Ⅲ、Ⅳ型肝门部胆管癌疗效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术前胆道引流对Ⅲ、Ⅳ型肝门部胆管癌行联合肝切除术术后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安徽医科大学306临床学院2005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62例联合肝切除术治疗的Ⅲ、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减黄组和非减黄组术前血清胆红素分别为(112.32±12.77)μmol/L和(254.71±62.59)μmol/L ,入院日至手术日的间隔时间分别为(18.93±1.27)d和(4.59±0.56)d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减黄组和非减黄组手术时间分别为(485.71±94.68)min和(472.50±79.83)min ,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26.07±98.63)mL和(465.88±110.98)mL ,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2.11±3.71)d和(14.00±4.26)d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减黄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5%,非减黄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9.4%,两组资料的总体并发症及具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术前减黄并不能降低Ⅲ、Ⅳ型肝门部胆管癌行联合肝切除根治手术的术中风险及术后并发症,相反会明显延长术前准备时间。

    作者:杨阳;李成林;王平;刘志国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网络工具在糖尿病管理中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是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病、多发病。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统计,2011年全世界糖尿病患者数已达到3.66亿,较2010年的2.85亿增加近30%[1]。在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发病率也急剧上升,20岁以上的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已经达到9.7%,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2‐3]。而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患者住院治疗时间长,花费大,一旦回到家中血糖不容易得到合理控制,使得糖尿病高质量管理难以实现。但随着网络技术和智能手机终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网络管理糖尿病工具应运而生。本文就网络工具管理糖尿病的模式和发展、必要性、实施方式及效果、问题及展望进行综述,旨在为糖尿病护理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作者:杨姗姗;杨晓玲;杨秀娟(综述);邹树芳(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胆囊微创切除术后肩部疼痛的治疗方案比较

    目的:探究胆囊微创切除术后肩部疼痛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5年11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普外一科收治的3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A组100例为对照组,缝合穿刺孔后直接送入苏醒室;B组100例术后经穿刺孔负压吸引3~5 min;C组100例患者术中使用温热生理盐水冲洗右膈下。观察术后72 h内3组患者肩痛发生率,术后1、3、6、12、24、48、72 h 3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 A S评分)和术后4 h血气分析指标。结果术后72 h内A组14例(14.00%)患者发生肩痛,B组6例(6.00%)患者发生肩痛,C组1例(1.00%)患者发生肩痛,A组患者肩痛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B组显著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A组患者的VAS评分均高于B组, B组患者的VAS评分均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 h A组患者的PaO2和pH高于B组,B组低于C组;术后4 h A组患者的PaCO2低于B组,B组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使用温热生理盐水冲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右膈下能够降低患者术后肩部疼痛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崔磊;瞿建国;党胜春;谢嵘;黄润生;张清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高糖对大鼠腹膜间皮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及苦参碱的干预作用

    目的:研究高糖刺激下大鼠腹膜间皮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苦参碱的干预作用,探讨腹膜纤维化发生机制。方法通过体外培养大鼠腹膜间皮细胞(PMCs),依据加入药物浓度分成5组:2.5%葡萄糖组(n=15,A组);低糖苦参碱组(2.5%葡萄糖,n=15,B组);4.25%葡萄糖组(n=15,C组);高糖苦参碱组(4.25%葡萄糖,n=15,D组);对照组(n=15,E组,仅加不含血清的DM EM‐F12 BM SC培养基),分别于第24、48、72小时收集培养上清液,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培养上清液中TNF‐α和TGF‐β1浓度的变化,同时观察各组大鼠腹膜间皮细胞光镜下的表现。结果光镜下,可见E组和B组腹膜间皮细胞小,呈卵圆形或圆形,生长较为密集。A、C、D组腹膜间皮细胞大、呈梭形或多边形,分布较为稀疏;在A组,培养上清液中TNF‐α和TGF‐β1水平较E组无明显统计学变化(P>0.05);而在C组,培养上清液中TNF‐α和TGF‐β1水平较E组增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B组和D组中,PMCs分泌TNF‐α和TGF‐β1水平B组较A组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较C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参碱能拮抗高糖致大鼠腹膜间皮细胞分泌TNF‐α和TGF‐β1,从而保护腹膜间皮细胞。

    作者:朱士彦;甘平;廖彧;巫建芳;龙贵华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191例不明原因腹水病因及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水待查患者腹水病因构成及血清肿瘤标记物、腹水常规检查对良恶性腹水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91例不明原因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91例患者中,结核性腹膜炎46.6%,恶性肿瘤28.3%,肝硬化14.1%,其他病因腹水11%。(2)汉族、维族腹水病因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中年、老年腹水病因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女性腹水病因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血清癌抗原(CA153)、血清CA125、血清清蛋白、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腹水蛋白、腹水细胞数平均值在良恶性腹水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A199、血清癌胚抗原(CEA)、腹水腺苷脱氢酶(ADA)、腹水乳酸脱氢酶(LDH)平均值在良恶性腹水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及不同年龄腹水病因构成不同,联合检测血清肿瘤标记物及腹水常规检查、影像学、病理学检查对良恶性腹水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作者:易晓欢;古丽巴哈尔·司马义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4种手术治疗腺样体肥大的效果研究

    目的:对传统的腺样体刮除术、鼻内镜下腺样体切吸术、腺样体刮除+鼻内镜下残余腺样体咬切术、鼻内镜下腺样体等离子融切术4种手术方法治疗腺样体肥大进行效果观察及对比研究。方法选取重庆市万州区第五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148例腺样体肥大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分为4组,每组37例。A组采用传统的腺样体刮除术;B组采用鼻内镜下腺样体切吸术;C组予以腺样体刮除+鼻内镜下残余腺样体咬切术联合治疗;D组采用鼻内镜下腺样体等离子融切术治疗。观察各组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随访半年,比较各组患者腺样体残留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其中B、C、D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患者(χ2=7.731、5.045、7.731,P<0.05),但3组间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B、C、D组手术时间显著高于 A组患者( t=5.819、5.829、2.759,P<0.05);B、C组比D组手术时间长( t=3.555、3.63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B、C组间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149,P>0.05)。B、C组出血量相较于A组明显较高(t=9.305、4.126,P<0.05);D组显著低于A、B、C组(t=8.054、16.559、12.837,P<0.05);而B组显著高于C组出血量( t=5.739,P<0.05)。A组残留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χ2=31.308、31.308、24.667,P<0.05),B、C、D组残留率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种手术方式治疗腺样体肥大各有利弊,应根据患者自身状况和经济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式。

    作者:伍立德;谭学君;文溢;温晓霞;代朋;吴敌;陈少云;陈晓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74例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后不同辅助治疗方法与妊娠结局分析

    目的:研究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TCRS)术后不同辅助治疗方法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74例子宫纵隔患者行TCRS,术后随机分为A、B、C组:A组24例,术后辅助宫内节育器(IUD)治疗;B组25例,术后辅助人工周期治疗;C组25例,术后无辅助治疗。随访2~25个月,分析比较妊娠结局。结果3组术后随访总数70例,妊娠率为91.4%。3组足月活产比例分别为A组70.0%,B组69.6%,C组71.4%。51例分娩者中经阴道分娩占37.3%,剖宫产占62.7%,发生胎盘粘连19例,未发生胎盘植入、产后出血。结论TCRS显著改善纵隔子宫妊娠结局,但不同辅助治疗结果无明显差异。

    作者:陈瑜;项静英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与抗癫痫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与抗癫痫疗效及影响因素的关系,为临床个体化用药指导提供依据。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133例服用丙戊酸钠的患者进行血药浓度测定,对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对133例患者抗癫痫疗效进行观察及分析。结果80例患者癫痫得到了控制,占60.15%,有效血药浓度(50~100 m g/L )范围内有51例患者癫痫得到控制,占38.35%。血药浓度小于50 m g/L的44例患者中,26例未得到控制;男性与女性的血药浓度分布相似;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在各年龄组之间存在差异,成年组有52.87%患者血药浓度低于或高于治疗范围,未成年组则有39.13%;随着血药浓度增加,不良反应增加。结论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与患者抗癫痫疗效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临床应用时,应根据患者的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癫痫控制情况及年龄进行合理的个体化给药。

    作者:刘沙;金梅;傅川;刘大瑜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红景天苷对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及IM P3表达的影响

    目的:检测红景天苷对宫颈癌Siha细胞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mRNA 结合蛋白3(IM P3)表达情况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红景天苷作用Siha细胞24、48、72 h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宫颈癌Siha细胞中IM P3的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红景天苷对宫颈癌Siha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具有时间和浓度双重依赖性(P<0.05)。IMP3在红景天苷组宫颈癌Siha细胞中的蛋白和mRNA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红景天苷可抑制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同时降低Siha细胞IM P3的表达。

    作者:高瑾;罗伟;王钦;徐伟翔;吴岢蔚;李杰;章丽霞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超声弹性定量技术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定量技术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 T )的临床价值。方法2012年2月到2015年8月选择在唐山市第二医院进行健康体检者140例,根据IM T检测结果分为3组:对照组40例(IM T<0.9 mm );IM T增厚组60例(0.9 mm≤IMT<1.3 mm);斑块组40例(IMT≥1.3mm),3组都进行常规超声与超声弹性定量技术检测,同时进行临床资料的调查与实验室生化分析检查。结果斑块组、IMT增厚组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3组间其他实验室的指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组、IM T增厚组的顺应性(AC)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膨大指数(AI)与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MT 与 AI、PWVβ呈正相关(r=0.512,P<0.05;r=0.483,P<0.05),与AC呈负相关(r=-0.713,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LDL‐C、AC、PWVβ为影响IMT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超声弹性定量技术检测颈部血管能安全、无创地动态观察动脉硬化进展过程中的血管壁的变化,有利于进行IM T的判断与鉴别。

    作者:郭岩;佟超;赵志华;陈磊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104例肝癌破裂出血治疗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肝癌破裂出血的临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04例临床资料。结果小肝癌(<5 cm )11例,大肝癌(>5 cm )93例。手术切除治疗31例,介入方式止血44例,5例因肝衰竭死亡;非手术治疗29例,11例死亡,18例放弃医治出院。随访22例中小肝癌破裂出血手术切除肿瘤者,术后生存1~10年;8例巨大肝癌破裂出血者术后生存5~13个月;局部填压止血+肝动脉结扎1例巨大肝癌破裂,术后34 d死于肿瘤再次破裂。介入治疗16例获得随访,14例生存3~10个月,2例分别生存3、5年。非手术治疗组未获随访。结论肝癌破裂出血局部及全身情况允许,应力争外科切除肿瘤,条件不具备则可介入方法治疗。

    作者:黎靖;雷正明;付文广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基于凝血酶合并缺氧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模型研究

    目的:探索凝血酶合并缺氧对PC12细胞损伤的佳反应时间点,为进一步研究凝血酶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意义提供实验方法。方法建立体外缺氧合并凝血酶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模型。按照常规细胞培养方法,采用三气培养箱(1% O2,5% CO2,94% N2)和无糖DM EM培养液造成细胞缺氧模拟缺血,并同时加入不同浓度的凝血酶(0、50、100、150和200 U/mL ),再将每组都作用于1、6、12、24 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分析细胞的存活率、TUNEL法检测细胞的凋亡程度。结果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和凝血酶浓度的增加,细胞存活率逐渐下降,TUNEL细胞阳性率和凋亡率逐渐升高。低浓度凝血酶(50 U/mL)在缺氧1 h后,与对照组(0 U/mL)相比细胞存活率有所升高,提示低凝血酶可能有保护作用。尤以缺氧12 h后开始细胞损伤更为明显,150 U/m L凝血酶组作用12 h后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 P<0.01),凋亡率显著增加( P<0.05);且200 U/mL凝血酶作用12 h和150、200 U/mL 凝血酶组作用24 h后细胞存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150 U/mL凝血酶在缺氧作用12 h后为研究凝血酶合并缺氧对PC12细胞损伤的佳模型条件。

    作者:覃弘宇;李银;李定祥;邓奕辉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腹腔镜辅助诊断肝结节性再生性增生1例

    现代医学诊疗技术的发展,虽然提高了肝脏良恶性疾病的诊治水平,但在临床实践中仍有部分罕见的良性肝脏病变容易被误诊或漏诊。肝结节性再生性增生(nodular regenerative hyperplasia of liver ,NRHL)以其较低的发病率、不典型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易被误诊为肝脏其他良、恶性肿瘤。本文报道1例经腹腔镜活检确诊的NRHL病例,并通过文献复习阐释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蔡浩;黄建钊;赵鹏伟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部分无管化经皮肾镜治疗上尿路结石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部分无管化经皮肾镜(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该院2011年10月至2015年4月所开展的PCNL 135例,所有患者采用截石仰斜卧位,超声定位引导穿刺,建立20F经皮肾镜通道,经皮肾镜下采用气压弹道及钬激光治疗上尿路结石。结果均成功建立20F PCNL通道,手术时间为15.0~60.0 min ,平均33.5 min ,术中超声观察及镜下未发现结石残留后不留置肾造瘘管,未发生周围器官损伤、严重出血及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术后2~3 d复查KUB平片及彩超,术后住院时间3.0~5.0 d;129例患者结石一次性取净95.56%(129/135),结石残留6例(4.44%,6/135)。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不留置肾造瘘管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曾四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