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洁容;孟琼;杨铮;罗家洪;卢玉波;杨宏英
目的:探讨妊娠妇女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 P )、脂联素以及两者比值早期预测妊娠期糖尿病的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检测并比较88例妊娠期糖尿病及88例正常妊娠妇女孕16~20周血清RBP和脂联素浓度水平。结果妊娠期糖尿病组,血清RBP浓度以及其与脂联素的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血清脂联素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RBP≥30.45 mg/L时,预测妊娠期糖尿病的敏感性为63.6%,特异性为75.0%;脂联素≤9.93 mg/L时,预测妊娠期糖尿病的敏感性为80.7%,特异性为65.1%;RBP与脂联素的比值大于或等于3.18时,预测妊娠期糖尿病的敏感性为81.8%,特异性为76.7%。结论孕16~20周孕妇RBP和脂联素的联合运用对于妊娠期糖尿病的预测价值高于单独使用。
作者:袁小松;张一鸣;蒋健;魏梓雯;周慧娜;蒋丽霞 刊期: 2016年第27期
医学模式的转变,促使现代护理理念不断更新,护理对象由“患者”转变为整体的“人”,这对护理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职院校培养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更要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修养。为更好地适应社会对护理角色的要求,目前很多院校都通过开展人文素质课程来加强对护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但该类课程往往强调的是人文知识的灌输,而对于这些知识如何在临床护理过程得到体验和应用,却是容易忽略的问题。学生在学习完成以后,缺乏与临床课程的有效衔接和联系,甚至出现脱节现象,这样将无法实现人文教育的核心[1]。
作者:曹红丹;张朝鸿;蔡佩璇;刘善丽;江领群;杨红 刊期: 2016年第27期
脓毒症是临床常见、由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易发展成为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M ODS )。其病情发展迅速、治疗费用高,医疗资源消耗大,病死率高[1‐2]。在脓毒症病情发展过程中,凝血系统的紊乱、尤其蛋白C系统功能的异常尤为突出。蛋白C系统主要包括蛋白C(PC)、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蛋白S(PS)血栓调节蛋白(T M )及凝血酶,其终产物均为活化蛋白 C (APC)。EPCR参与了PC的活化和脓毒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下文简述EPCR的一般性质及其在脓毒症中的作用。
作者:梁燕冰(综述);廖品琥(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究胆囊微创切除术后肩部疼痛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5年11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普外一科收治的3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A组100例为对照组,缝合穿刺孔后直接送入苏醒室;B组100例术后经穿刺孔负压吸引3~5 min;C组100例患者术中使用温热生理盐水冲洗右膈下。观察术后72 h内3组患者肩痛发生率,术后1、3、6、12、24、48、72 h 3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 A S评分)和术后4 h血气分析指标。结果术后72 h内A组14例(14.00%)患者发生肩痛,B组6例(6.00%)患者发生肩痛,C组1例(1.00%)患者发生肩痛,A组患者肩痛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B组显著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A组患者的VAS评分均高于B组, B组患者的VAS评分均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 h A组患者的PaO2和pH高于B组,B组低于C组;术后4 h A组患者的PaCO2低于B组,B组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使用温热生理盐水冲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右膈下能够降低患者术后肩部疼痛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崔磊;瞿建国;党胜春;谢嵘;黄润生;张清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系统评价幽门螺杆菌与胆囊恶性疾病、胆结石、胆囊炎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EM base、Pubmed、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收集有关幽门螺杆菌与胆囊恶性疾病、胆结石、胆囊炎关系的文献,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5年5月。由2名研究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在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Stata 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24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胆囊恶性疾病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5.31,95% C I:2.34~12.05,P=0.000);胆结石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检出率高于对照组(OR=1.84,95% C I:1.13~2.98,P=0.014);胆囊炎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检出率高于对照组(OR=9.92,95% C I:4.04~24.39, P=0.000)。结论幽门螺杆菌是胆囊恶性疾病,胆结石,胆囊炎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胡珍;陈兰芳;陈文生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miR‐335通过靶向生存素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调控作用。方法(1)选取乳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分别采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组织中 miR‐335及生存素蛋白表达。(2)选取乳腺癌细胞系 MCF‐7,分别转染 miR‐335 mimic及mimic对照组,采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组织中miR‐335及生存素蛋白表达。(3)选取乳腺癌细胞系MCF‐7,分别将野生型survivin 3′‐UTR质粒(survivin‐wt)和突变型survivin 3′‐UTR质粒(survivin‐Mut)与miR‐335 mimic或模拟物阴性对照(NC)共转染至乳腺癌细胞系MCF‐7,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细胞荧光素酶活性。(4)选取乳腺癌细胞系MCF‐7,分别转染mimic对照组、miR‐335 mimic及miR‐335 mimic+survivin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结果(1)与癌旁组织相比较,乳腺癌组织中miR‐335表达显著降低(P<0.05),同时生存素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5)。(2)与转染mimic对照组相比较,转染miR‐335 mimic可使乳腺癌细胞MCF‐7中miR‐335表达上调(P<0.05),同时生存素蛋白表达表达下调(P<0.05)。(3)与转染NC相比较,共转染miR‐335 mimic与survivin‐wt可使MCF‐7荧光素酶活性降低(P<0.05),而共转染miR‐335 mimic与survivin‐Mut则MCF‐7荧光素酶活性无显著性变化(P>0.05)。(4)转染miR‐335mimic后,MCF‐7增殖活性较转染mimic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而转染miR‐335 mimic+survivin后,MCF‐7增殖活性较单纯转染miR‐335 mimic显著提高(P<0.05),但仍显著低于转染mimic对照组(P<0.05)。结论在乳腺癌组织中miR‐335呈现低表达,生存素呈现高表达;而miR‐335可通过靶向生存素抑制乳腺癌细胞系MCF‐7增殖。
作者:黄雅娟;杜峰;魏玲丽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分析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及术后生存期的高危因素。方法对2010年11月至2013年11月进行手术治疗的97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分析高危因素,包括:性别、年龄、髋部骨折类型、术前合并内科疾病及数目、麻醉方式、手术时机、ASA分级、围术期内输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下地负重时间及出院时间。所有患者进行电话随访2年或随访至患者死亡,记录患者的生存情况及死亡的原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高危因素与围术期并发症及术后2年死亡率的相关性。结果年龄( P=0.040,OR=8.317)、术前合并症( P=0.001,OR=14.872)、手术时机( P=0.042,OR=6.270)、ASA分级(P=0.034,OR=12.299)、输血量(P=0.049,OR=4.650)及下地负重时间(P=0.001,OR=16.7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影响围术期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年龄(P=0.047,OR=5.374)、术前合并症(P=0.001,OR=17.324)及ASA分级(P=0.02,OR=13.4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影响术后2年生存率的高危因素。结论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加强围术期的管理,术前全面系统评估,积极治疗合并症,制定适宜的手术方案,术后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的措施,争取早期下地活动,能提高手术疗效。
作者:周鑫;陈付艳;刘世珑;刘鹏;孙波 刊期: 2016年第27期
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 CRRT )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缓慢、连续进行血液净化的技术,其对肾脏病、胰腺炎、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疾病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CRRT能有效地清除体内的毒性物质,维持机体的稳态,是危重病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CRRT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但因其是一种侵袭性治疗手段,存在较大的感染风险,一旦感染发生,对患者的转归和预后会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有效的针对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提出合理的护理管理对策,成为CRRT 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1‐3]。笔者对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在本院住院治疗并进行CRRT患者13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CRRT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根据此提出护理管理的对策,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黎争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定量技术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 T )的临床价值。方法2012年2月到2015年8月选择在唐山市第二医院进行健康体检者140例,根据IM T检测结果分为3组:对照组40例(IM T<0.9 mm );IM T增厚组60例(0.9 mm≤IMT<1.3 mm);斑块组40例(IMT≥1.3mm),3组都进行常规超声与超声弹性定量技术检测,同时进行临床资料的调查与实验室生化分析检查。结果斑块组、IMT增厚组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3组间其他实验室的指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组、IM T增厚组的顺应性(AC)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膨大指数(AI)与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MT 与 AI、PWVβ呈正相关(r=0.512,P<0.05;r=0.483,P<0.05),与AC呈负相关(r=-0.713,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LDL‐C、AC、PWVβ为影响IMT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超声弹性定量技术检测颈部血管能安全、无创地动态观察动脉硬化进展过程中的血管壁的变化,有利于进行IM T的判断与鉴别。
作者:郭岩;佟超;赵志华;陈磊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索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miRNA377(miR377)的表达特点及其可能的下游调控通道。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经肾活检确诊的DN组、糖尿病无肾病损害(DM )组和健康人群(对照组)血清中miR377的相对表达量,用TargetScan等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预测miR377调节的靶基因,并在体外细胞模型中上调miR377的表达,检测下游机制蛋白。结果 DN组(1.32±0.13)和DM 组(0.92±0.11)患者血清中miR‐377均高于对照组(0.33±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为糖尿病肾病中miR377的靶基因为SMAD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miR377 mimics组HMC细胞中SMAD2和SMAD3蛋白的表达量均高于miR377 NC组和对照组(P<0.05),而SMAD7在各组中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的miR377存在异常高表达,可能预示肾脏病变的程度。
作者:季振中;胡正国;徐焱成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部分无管化经皮肾镜(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该院2011年10月至2015年4月所开展的PCNL 135例,所有患者采用截石仰斜卧位,超声定位引导穿刺,建立20F经皮肾镜通道,经皮肾镜下采用气压弹道及钬激光治疗上尿路结石。结果均成功建立20F PCNL通道,手术时间为15.0~60.0 min ,平均33.5 min ,术中超声观察及镜下未发现结石残留后不留置肾造瘘管,未发生周围器官损伤、严重出血及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术后2~3 d复查KUB平片及彩超,术后住院时间3.0~5.0 d;129例患者结石一次性取净95.56%(129/135),结石残留6例(4.44%,6/135)。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不留置肾造瘘管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曾四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对于血清学筛查临界风险的孕妇应用高通量基因测序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在常州市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就诊的1066例血清学筛查临界风险的孕妇,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抽取孕妇外周血,提取血浆中胎儿游离DNA ,制备文库,采用Illumina NextSeq500测序平台对其进行测序分析,对测序提示的染色体异常患者行羊膜腔穿刺,羊水细胞培养后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1066例样本中,高通量基因测序提示15例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经知情同意,13例孕妇自愿接受羊水产前诊断,其中7例羊水G带核型结果与测序结果一致,包括4例21三体,1例18三体,1例47,XXX ,1例47,XXY ,其余6例G带核型正常。结论高通量基因测序可作为血清学筛查临界风险孕妇的有效补充检测手段。
作者:周琴;郑芳秀;陈英苹;张晓青;张玢;黄瑞萍;陆蓓亦;缪婷婷;袁珮;虞斌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了解老年手术患者家庭功能、社会支持、术前焦虑和抑郁状况,并探讨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APGAR)、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术前老年患者进行调查,进行描述性分析和推断性分析。结果全部295例老年手术患者家庭功能良好208例(70.51%),家庭功能中度障碍67例(22.71%),家庭功能严重障碍20例(6.78%);社会支持总分(40.42±9.03)分,其中主观支持(23.32±5.42)分,客观支持(9.45±3.73)分,支持利用度(7.65±1.86)分;术前焦虑152例(51.53%),抑郁98例(33.22%)。焦虑和抑郁发生率家庭功能良好组低于家庭功能障碍组(P<0.05);抑郁发生率社会支持高分组高于低分组(P<0.05);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得分家庭功能良好组高于家庭功能障碍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心理异常影响因素有文化程度、是否患肿瘤性疾病、社会支持总分和家庭功能状况。结论老年手术患者术前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术前焦虑和抑郁情绪与家庭功能和社会支持存在相关。
作者:张高华;张展辉;李嘉辉;陈大翠;邓玉萍;王智炜;胡利人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分析超声心动图各参数对右心功能评价的效果,寻找佳判别模型并探讨其在诊断右心衰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右心衰竭患者45例为病例组,无右心衰竭者36例为对照组,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并计算各参数:包括右室面积变化率(RVFAC)、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三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Sm)、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Tei指数、三尖瓣环等容收缩期加速度(IVA)及右室游离壁中间段收缩期应变率峰值(SRs)、舒张早期应变率峰值(SRe)。通过逐步判别分析筛选上述参数,建立判别模型,对该模型进行交叉验证,比较判别模型与常用单一参数的诊断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 RVFAC、TAPSE、Sm、IVA、SRs及SRe均较对照组低,E/Em、Tei指数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逐步判别分析将贡献较大的RVFAC、TAPSE及IVA筛选出,建立判别模型:右心衰竭组F=0.246× FAC+1.356× TAPSE+2.746× IVA -15.587,非右心衰竭组F=0.435× FAC+2.093× TAPSE+4.634× IVA -39.706。留一交叉验证:右心衰竭组正确率为95.6%,非右心衰竭组正确率为97.2%,总正确率为96.2%,该结果较单一参数评价右心功能的效果理想。结论通过参数RVFAC、TAPSE及IVA建立的判别模型较单一超声参数的评价效果更理想,该模型在判断右心衰竭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孟亦真;李劼;马琳;刘洋;阚艳敏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现代医学诊疗技术的发展,虽然提高了肝脏良恶性疾病的诊治水平,但在临床实践中仍有部分罕见的良性肝脏病变容易被误诊或漏诊。肝结节性再生性增生(nodular regenerative hyperplasia of liver ,NRHL)以其较低的发病率、不典型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易被误诊为肝脏其他良、恶性肿瘤。本文报道1例经腹腔镜活检确诊的NRHL病例,并通过文献复习阐释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蔡浩;黄建钊;赵鹏伟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升血方剂对结直肠癌化疗患者免疫功能及骨髓抑制的影响。方法以2011年2月至2015年6月在贵州省中医院肛肠科住院治疗的94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XELON方案进行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化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升血方剂治疗,治疗两个周期后检测两组治疗后的免疫功能及骨髓抑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稳定率为63.83%,明显高于对照组42.55%( P<0.05);观察组治疗后CD4+、CD4+/CD8+及NK细胞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CD4+、CD4+/CD8+及NK细胞活性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4+、CD4+/CD8+及 NK细胞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CD4+、CD4+/CD8+及NK细胞活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减少的发生率分别是70.21%、70.21%、17.02%、14.89%,低于对照组对照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减少的发生率,分别是85.11%、87.23%、25.53%、23.40%,观察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生活质量K P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G‐CSF使用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升血方剂能有效提高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减轻骨髓抑制作用,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姚嵋方;李凤云;刘志;符中柱;刘华蓉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研究都梁软胶囊对偏头痛模型大鼠中脑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缩胆囊肽(CCK)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探讨其预防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4组,A为对照组,B为偏头痛组,C为都梁软胶囊对照组,D为都梁软胶囊治疗组。C、D组给予都梁软胶囊0.5g·kg -1·d-1灌胃,A、B组大鼠灌胃给予等量容积的 Tween‐80。灌胃7 d后,将B、D两组大鼠造硝酸甘油型偏头痛模型,造模2 h ,保存中脑标本。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GRP和CCK的转录水平。结果 D组大鼠中脑CGRP转录水平明显低于B组(0.64±0.35和1.61±0.51,P<0.05)。C组大鼠中脑CCK 转录水平明显低于A组(0.32±0.31和1.21±0.38,P<0.05)。结论都梁软胶囊可以干预中脑CGRP和CCK的表达,从而影响内源性痛觉调制系统的功能。
作者:韩喜梅;姚刚;满玉红;于挺敏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医院门诊注射室感染的现状,并提出控制感染的相关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门诊注射室进行治疗并发生感染的24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感染类型、治疗时间、年龄等特点,并于冬春和夏秋季节分别对医院物品、空气、医务人员手进行检测以了解医院感染和季节关系,分析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并制订针对性、有效性的干预措施。结果门诊注射室感染主要为呼吸系统感染、消化系统感染,发生率分别为:54.29%(133/245)、25.31%(62/245)。治疗时间>7 d组的感染率(2.74%)明显高于<7 d组(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246,P=0.000)。>40岁组的感染发生率(1.91%)高于<40岁组(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16,P=0.000)。冬春季节空气合格率(68.46%)明显低于夏秋季节(8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物品表面、医务人员手合格率(84.62%、82.31%)显著高于夏秋季(63.08%、6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医院门诊注射室感染发生和多种因素有关,对其进行全面分析并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是降低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
作者:陈丽云;杜珊菱;吴红兰;陈娇燕;陈晓玲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研究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与抗癫痫疗效及影响因素的关系,为临床个体化用药指导提供依据。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133例服用丙戊酸钠的患者进行血药浓度测定,对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对133例患者抗癫痫疗效进行观察及分析。结果80例患者癫痫得到了控制,占60.15%,有效血药浓度(50~100 m g/L )范围内有51例患者癫痫得到控制,占38.35%。血药浓度小于50 m g/L的44例患者中,26例未得到控制;男性与女性的血药浓度分布相似;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在各年龄组之间存在差异,成年组有52.87%患者血药浓度低于或高于治疗范围,未成年组则有39.13%;随着血药浓度增加,不良反应增加。结论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与患者抗癫痫疗效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临床应用时,应根据患者的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癫痫控制情况及年龄进行合理的个体化给药。
作者:刘沙;金梅;傅川;刘大瑜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采用超声监测探讨温针灸治疗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关节腔积液、滑膜厚度及血液循环的疗效。方法对128例KOA患者进行温针灸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4、8、12周分别进行超声检查,比较治疗前后关节腔积液、滑膜厚度及血流信号变化。结果128例K O A患者关节腔积液及滑膜厚度治疗后随疗程延长呈逐渐下降趋势,在治疗后4周患者积液厚度(10.3±3.2)mm及滑膜厚度(5.2±1.4)mm分别较治疗前(11.2±3.6)、(5.6±1.2)mm显著降低(P<0.05)。血流信号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改善,治疗2周后血流信号Ⅰ级(9.4%)较治疗前(0.0%)显著增多(P<0.01),治疗后4周起血流信号为Ⅱ级者(35.9%)较治疗前(20.3%)显著增高( P<0.01),Ⅲ级(31.3%)或Ⅳ级(10.9%)较治疗前(50.8%,28.9%)显著减少( P<0.01)。结论超声监测发现温针灸能够改善KOA患者膝关节血液循环,缓解关节腔积液及滑膜增厚。
作者:杨冬梅;林诗彬;梁振波;郭桂琴 刊期: 2016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