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的超声监测

杨冬梅;林诗彬;梁振波;郭桂琴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温针灸, 超声, 疗效
摘要:目的:采用超声监测探讨温针灸治疗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关节腔积液、滑膜厚度及血液循环的疗效。方法对128例KOA患者进行温针灸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4、8、12周分别进行超声检查,比较治疗前后关节腔积液、滑膜厚度及血流信号变化。结果128例K O A患者关节腔积液及滑膜厚度治疗后随疗程延长呈逐渐下降趋势,在治疗后4周患者积液厚度(10.3±3.2)mm及滑膜厚度(5.2±1.4)mm分别较治疗前(11.2±3.6)、(5.6±1.2)mm显著降低(P<0.05)。血流信号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改善,治疗2周后血流信号Ⅰ级(9.4%)较治疗前(0.0%)显著增多(P<0.01),治疗后4周起血流信号为Ⅱ级者(35.9%)较治疗前(20.3%)显著增高( P<0.01),Ⅲ级(31.3%)或Ⅳ级(10.9%)较治疗前(50.8%,28.9%)显著减少( P<0.01)。结论超声监测发现温针灸能够改善KOA患者膝关节血液循环,缓解关节腔积液及滑膜增厚。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方法纯化自体脂肪颗粒移植隆乳术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方法纯化自体脂肪颗粒移植隆乳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6例需进行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术的患者,将其分为离心组(n=43)和静置组(n=43)两组。离心组将抽取的自体脂肪使用离心机离心,获得浓缩的高纯度颗粒脂肪;静置组将抽取的自体脂肪自然静置悬浮后,利用生理盐水冲洗杂质获得纯化颗粒脂肪;分别将两组脂肪采用多隧道、多层次注入乳房,对比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移植脂肪存活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2~3次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术。术后6个月,离心组、静置组的脂肪存活率分别为(74.42±6.35)%、(65.12±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满意度分别为88.37%、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感染、脂肪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术,不会产生免疫排斥和手术瘢痕;对移植脂肪进行离心处理,可提高脂肪的存活率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尹康;赵利平;吴国平;夏德林;郭力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104例肝癌破裂出血治疗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肝癌破裂出血的临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04例临床资料。结果小肝癌(<5 cm )11例,大肝癌(>5 cm )93例。手术切除治疗31例,介入方式止血44例,5例因肝衰竭死亡;非手术治疗29例,11例死亡,18例放弃医治出院。随访22例中小肝癌破裂出血手术切除肿瘤者,术后生存1~10年;8例巨大肝癌破裂出血者术后生存5~13个月;局部填压止血+肝动脉结扎1例巨大肝癌破裂,术后34 d死于肿瘤再次破裂。介入治疗16例获得随访,14例生存3~10个月,2例分别生存3、5年。非手术治疗组未获随访。结论肝癌破裂出血局部及全身情况允许,应力争外科切除肿瘤,条件不具备则可介入方法治疗。

    作者:黎靖;雷正明;付文广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三甲医院门诊注射室预防感染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医院门诊注射室感染的现状,并提出控制感染的相关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门诊注射室进行治疗并发生感染的24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感染类型、治疗时间、年龄等特点,并于冬春和夏秋季节分别对医院物品、空气、医务人员手进行检测以了解医院感染和季节关系,分析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并制订针对性、有效性的干预措施。结果门诊注射室感染主要为呼吸系统感染、消化系统感染,发生率分别为:54.29%(133/245)、25.31%(62/245)。治疗时间>7 d组的感染率(2.74%)明显高于<7 d组(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246,P=0.000)。>40岁组的感染发生率(1.91%)高于<40岁组(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16,P=0.000)。冬春季节空气合格率(68.46%)明显低于夏秋季节(8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物品表面、医务人员手合格率(84.62%、82.31%)显著高于夏秋季(63.08%、6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医院门诊注射室感染发生和多种因素有关,对其进行全面分析并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是降低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

    作者:陈丽云;杜珊菱;吴红兰;陈娇燕;陈晓玲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低钠血症对小细胞肺癌预后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低钠血症与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的预后及EP方案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51例伴有低钠血症的SCLC病例,分析血钠、血渗透压及尿钠和尿渗透压与生存时间的关系,并比较不同低钠血症患者的生存率及对足叶乙苷加顺铂治疗的反应。结果生存时间与血钠和血浆渗透压的Pearson系数分别为0.48和0.61,呈正相关;与尿钠和尿渗透压的Pearson系数分别为-0.6和-0.31,呈负相关。EP方案对于正常容量低钠血症患者的有效率较高(29.17%、66.7%, P<0.05)。治疗后的生存率正常容量低钠血症患者低于低容量性低钠血症患者(33.3%、92.6%,P<0.05)。结论小细胞肺癌合并等容量性低钠血症的预后及EP方案化疗效果较差。

    作者:赵亮;单锦露;冯燕;戴楠;王东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食管癌变进程中间质成纤维细胞的表型变化

    目的:研究在食管正常上皮历经癌前病变发展到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过程中,食管间质中的成纤维细胞的α‐SM A表型变化。方法免疫组化法分析20例正常食管组织、80例食管癌前病变组织及50例食管癌组织标本中食管间质成纤维细胞α‐SM A的表达,细胞培养3种食管间质成纤维细胞,纯化后行细胞免疫染色,RT‐PCR法检测三种食管间质成纤维细胞α‐SM A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α‐SM A在正常食管、食管癌前病变和食管癌组织间质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具有明显差异;RT‐PCR法显示,3种食管间质成纤维细胞在mRNA α‐SM A的表达量上具有明显差异。结论食管间质成纤维细胞随癌变进展会逐步发生活化,食管癌相关纤维母细胞可能是由正常的食管成纤维细胞发展至不典型增生成纤维细胞,再逐步恶变发展而来。

    作者:徐志彬;袁丽;郑秀丽;王士杰;吴明利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内科护理教学中引入人文素质教育的探讨

    医学模式的转变,促使现代护理理念不断更新,护理对象由“患者”转变为整体的“人”,这对护理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职院校培养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更要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修养。为更好地适应社会对护理角色的要求,目前很多院校都通过开展人文素质课程来加强对护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但该类课程往往强调的是人文知识的灌输,而对于这些知识如何在临床护理过程得到体验和应用,却是容易忽略的问题。学生在学习完成以后,缺乏与临床课程的有效衔接和联系,甚至出现脱节现象,这样将无法实现人文教育的核心[1]。

    作者:曹红丹;张朝鸿;蔡佩璇;刘善丽;江领群;杨红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道路交通事故致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脑积水的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道路交通事故致重型颅脑损伤(sTBI)后并发脑积水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海南省农垦总医院收治的316例道路交通事故致sTB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伤后是否并发脑积水分为脑积水组(57例)和非脑积水组(259例)。对sTBI后并发脑积水的相关因素,如患者的年龄,性别,有无脑室出血,有无颅骨损伤,有无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颅脑损伤类型,颅内血肿位置,硬脑膜是否敞开,有无行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有无行去骨瓣减压术,手术持续时间,GCS评分等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sTBI患者合并脑积水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年龄(OR=1.206,P=0.036),有无tSAH(OR=2.123,P<0.01),颅内血肿位置(OR=1.415,P=0.007),硬脑膜是否敞开(OR=1.669,P<0.01),有无行去骨瓣减压术(OR=1.610,P=0.005),有无行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OR=0.640,P=0.001),GCS评分(OR=0.796,P=0.007)。结论年龄大、有tSAH、硬膜下及脑内血肿、硬脑膜敞开、行去骨瓣减压术等是sTBI患者并发脑积水的危险因素;而行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和高GCS评分是预防脑积水发生的保护因素。

    作者:欧阳一彬;莫业和;刘达远;范旭东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都梁软胶囊对偏头痛模型大鼠中脑CGRP及CCK 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都梁软胶囊对偏头痛模型大鼠中脑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缩胆囊肽(CCK)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探讨其预防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4组,A为对照组,B为偏头痛组,C为都梁软胶囊对照组,D为都梁软胶囊治疗组。C、D组给予都梁软胶囊0.5g·kg -1·d-1灌胃,A、B组大鼠灌胃给予等量容积的 Tween‐80。灌胃7 d后,将B、D两组大鼠造硝酸甘油型偏头痛模型,造模2 h ,保存中脑标本。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GRP和CCK的转录水平。结果 D组大鼠中脑CGRP转录水平明显低于B组(0.64±0.35和1.61±0.51,P<0.05)。C组大鼠中脑CCK 转录水平明显低于A组(0.32±0.31和1.21±0.38,P<0.05)。结论都梁软胶囊可以干预中脑CGRP和CCK的表达,从而影响内源性痛觉调制系统的功能。

    作者:韩喜梅;姚刚;满玉红;于挺敏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升血方剂对结直肠癌化疗患者免疫功能及骨髓抑制的影响

    目的:探讨升血方剂对结直肠癌化疗患者免疫功能及骨髓抑制的影响。方法以2011年2月至2015年6月在贵州省中医院肛肠科住院治疗的94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XELON方案进行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化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升血方剂治疗,治疗两个周期后检测两组治疗后的免疫功能及骨髓抑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稳定率为63.83%,明显高于对照组42.55%( P<0.05);观察组治疗后CD4+、CD4+/CD8+及NK细胞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CD4+、CD4+/CD8+及NK细胞活性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4+、CD4+/CD8+及 NK细胞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CD4+、CD4+/CD8+及NK细胞活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减少的发生率分别是70.21%、70.21%、17.02%、14.89%,低于对照组对照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减少的发生率,分别是85.11%、87.23%、25.53%、23.40%,观察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生活质量K P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G‐CSF使用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升血方剂能有效提高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减轻骨髓抑制作用,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姚嵋方;李凤云;刘志;符中柱;刘华蓉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二膦酸盐对人骨肉瘤细胞诱导凋亡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二膦酸盐对人骨肉瘤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人骨肉瘤M G‐63细胞株培养、传代后将细胞分为两组:二膦酸盐400μg/m L干预组、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孵育72 h后,对两组人骨肉瘤M G‐63细胞株行免疫荧光检测,观察两组细胞中凋亡因子Caspase‐3、Fas的表达;行流式细胞术检测,观察两组细胞的细胞凋亡率。结果二膦酸盐作用于人骨肉瘤MG‐63细胞株72 h后,免疫荧光检测结果可见二膦酸盐400μg/mL干预组细胞中凋亡因子Caspase‐3、Fas大量表达,而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几乎见不到凋亡因子Caspase‐3、Fas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观察到二膦酸盐400μg/mL干预组细胞的细胞凋亡率为54.00%,远大于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的细胞凋亡率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存在明显的诱导凋亡现象。结论二膦酸盐对体外人骨肉瘤M G‐63细胞株存在很强的诱导凋亡作用。

    作者:买买提艾力·哈斯木;江仁兵;白靖平;徐万龙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与腓骨重建钢板治疗C型pilo n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与腓骨重建钢板固定治疗C型pilo 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合并腓骨骨折的C型pilo n骨折患者使用胫骨有限内固定、跨关节单臂外固定架结合腓骨锁定解剖钢板治疗。结果21例至少获随访18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完全愈合,没有皮肤坏死、畸形愈合、骨质吸收或固定失败,在后的随访中,按美国骨科的脚和脚踝学会分数(AOFAS)进行评定:疗效优16例,良3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0.5%(19/21)。结论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与腓骨重建钢板固定是治疗C型pilo n骨折的安全、有效方法之一,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形成。

    作者:张福田;孙新君;张荣峰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携带不同 HBV抗原基因片段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转染树突状细胞诱导CTL的效应研究

    目的:了解携带不同HBV抗原基因片段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HBV‐S、C、E、X)转染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效应。方法采用携带不同HBV抗原基因片段的rAAV‐HBV‐S、C、E、X转染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分离出的单核细胞,并在GM‐CSF、IL‐4和TNF‐α作用下继续培养7 d获得成熟的DC。通过观察DC的状态和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各段 HBV转染后DC分化抗原(CD)的表达,评价其成熟与功能。将同一个体的DC与T细胞混合培养制备CTL ,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MTS)细胞杀伤实验研究被激活的CTL对HBV感染的靶细胞HepG2.2.15特异性的细胞毒作用。结果不同 HBV 抗原基因 rAAV‐HBV‐S、C、E、X 转染DC后 CD14、CD80、CD83、CD86的表型表达中, CD80、CD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AV/HBV‐X转染的DC其CD80表达高,rAAV/HBV‐S转染的DC其CD83表达高。转染不同 HBV 抗原基因片段 rAAV(S、C、E、X)的 DC 诱导的 CTL 对 MHC‐Ⅰ类抗原阳性且有 HBV 的靶细胞(HepG2.2.15)的特异性杀伤效率显著高于对无 HBV的靶细胞(HepG2)的非特异性杀伤效应(P<0.01),但不同rAAV‐HBV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AV‐HBV‐S、C、E、X转染DC均可诱导CTL引起M HC‐Ⅰ依赖的特异性细胞毒效应。

    作者:安选;刘勇;向毅;魏芳;夏莉娜;钟庆;杜彪;巫贵成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胆囊微创切除术后肩部疼痛的治疗方案比较

    目的:探究胆囊微创切除术后肩部疼痛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5年11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普外一科收治的3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A组100例为对照组,缝合穿刺孔后直接送入苏醒室;B组100例术后经穿刺孔负压吸引3~5 min;C组100例患者术中使用温热生理盐水冲洗右膈下。观察术后72 h内3组患者肩痛发生率,术后1、3、6、12、24、48、72 h 3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 A S评分)和术后4 h血气分析指标。结果术后72 h内A组14例(14.00%)患者发生肩痛,B组6例(6.00%)患者发生肩痛,C组1例(1.00%)患者发生肩痛,A组患者肩痛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B组显著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A组患者的VAS评分均高于B组, B组患者的VAS评分均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 h A组患者的PaO2和pH高于B组,B组低于C组;术后4 h A组患者的PaCO2低于B组,B组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使用温热生理盐水冲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右膈下能够降低患者术后肩部疼痛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崔磊;瞿建国;党胜春;谢嵘;黄润生;张清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基于计算机虚拟筛选技术的芹菜素靶标的预测

    目的:利用计算机虚拟筛选技术对芹菜素的潜在靶标进行预测。方法采用PharmMapper网络服务器进行初步预测,利用PyRx0.8中的Autodock Vina模块进行分子对接,并结合文献挖掘进行验证,利用Discovery Studio 3.5对靶蛋白‐小分子复合物的相互作用模式进行分析。结果 PharmMapper筛选显示芹菜素与胰岛素受体、17β‐雌二醇脱氢酶1、组织蛋白酶K的结合较好;结合文献挖掘结果,发现胰岛素受体有相关实验研究,而其他2种则少见报道;利用分子对接技术分析芹菜素与靶蛋白核心氨基酸具有氢键、范德华力、静电作用力等相互作用。结论芹菜素的潜在靶标有可能是胰岛素受体,而17β‐雌二醇脱氢酶1和组织蛋白酶K也存在可能性。

    作者:崔明超;崔文;陈少军;蔡伟;江海龙;周海滨;凌庆枝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基于 QLICP-OV 量表的卵巢癌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为制订提高卵巢癌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应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研制的卵巢癌患者生活质量测定(QLICP‐OV)量表调查73例卵巢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应用统计描述、方差分析、t检验、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分析卵巢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卵巢癌患者整体生活质量总得分为(64.85±9.37)分;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治疗方法的患者在生活质量部分领域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卵巢癌患者躯体功能的影响因素为文化程度,回归系数为-9.786;心理功能的影响因素为文化程度,回归系数为6.559;特异模块的影响因素为婚姻状况、治疗方法和年龄,其回归系数分别为-9.174、-7.142和0.245。结论卵巢癌患者的生活质量较低,影响卵巢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较多。

    作者:廖洁容;孟琼;杨铮;罗家洪;卢玉波;杨宏英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红景天苷对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及IM P3表达的影响

    目的:检测红景天苷对宫颈癌Siha细胞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mRNA 结合蛋白3(IM P3)表达情况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红景天苷作用Siha细胞24、48、72 h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宫颈癌Siha细胞中IM P3的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红景天苷对宫颈癌Siha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具有时间和浓度双重依赖性(P<0.05)。IMP3在红景天苷组宫颈癌Siha细胞中的蛋白和mRNA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红景天苷可抑制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同时降低Siha细胞IM P3的表达。

    作者:高瑾;罗伟;王钦;徐伟翔;吴岢蔚;李杰;章丽霞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联合脂联素对妊娠期糖尿病的早期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妊娠妇女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 P )、脂联素以及两者比值早期预测妊娠期糖尿病的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检测并比较88例妊娠期糖尿病及88例正常妊娠妇女孕16~20周血清RBP和脂联素浓度水平。结果妊娠期糖尿病组,血清RBP浓度以及其与脂联素的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血清脂联素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RBP≥30.45 mg/L时,预测妊娠期糖尿病的敏感性为63.6%,特异性为75.0%;脂联素≤9.93 mg/L时,预测妊娠期糖尿病的敏感性为80.7%,特异性为65.1%;RBP与脂联素的比值大于或等于3.18时,预测妊娠期糖尿病的敏感性为81.8%,特异性为76.7%。结论孕16~20周孕妇RBP和脂联素的联合运用对于妊娠期糖尿病的预测价值高于单独使用。

    作者:袁小松;张一鸣;蒋健;魏梓雯;周慧娜;蒋丽霞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腹腔镜辅助诊断肝结节性再生性增生1例

    现代医学诊疗技术的发展,虽然提高了肝脏良恶性疾病的诊治水平,但在临床实践中仍有部分罕见的良性肝脏病变容易被误诊或漏诊。肝结节性再生性增生(nodular regenerative hyperplasia of liver ,NRHL)以其较低的发病率、不典型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易被误诊为肝脏其他良、恶性肿瘤。本文报道1例经腹腔镜活检确诊的NRHL病例,并通过文献复习阐释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蔡浩;黄建钊;赵鹏伟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及术后生存期的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及术后生存期的高危因素。方法对2010年11月至2013年11月进行手术治疗的97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分析高危因素,包括:性别、年龄、髋部骨折类型、术前合并内科疾病及数目、麻醉方式、手术时机、ASA分级、围术期内输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下地负重时间及出院时间。所有患者进行电话随访2年或随访至患者死亡,记录患者的生存情况及死亡的原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高危因素与围术期并发症及术后2年死亡率的相关性。结果年龄( P=0.040,OR=8.317)、术前合并症( P=0.001,OR=14.872)、手术时机( P=0.042,OR=6.270)、ASA分级(P=0.034,OR=12.299)、输血量(P=0.049,OR=4.650)及下地负重时间(P=0.001,OR=16.7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影响围术期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年龄(P=0.047,OR=5.374)、术前合并症(P=0.001,OR=17.324)及ASA分级(P=0.02,OR=13.4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影响术后2年生存率的高危因素。结论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加强围术期的管理,术前全面系统评估,积极治疗合并症,制定适宜的手术方案,术后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的措施,争取早期下地活动,能提高手术疗效。

    作者:周鑫;陈付艳;刘世珑;刘鹏;孙波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与脓毒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脓毒症是临床常见、由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易发展成为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M ODS )。其病情发展迅速、治疗费用高,医疗资源消耗大,病死率高[1‐2]。在脓毒症病情发展过程中,凝血系统的紊乱、尤其蛋白C系统功能的异常尤为突出。蛋白C系统主要包括蛋白C(PC)、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蛋白S(PS)血栓调节蛋白(T M )及凝血酶,其终产物均为活化蛋白 C (APC)。EPCR参与了PC的活化和脓毒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下文简述EPCR的一般性质及其在脓毒症中的作用。

    作者:梁燕冰(综述);廖品琥(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7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