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利娟;马彦卓;孔令锋;陈瑜;王冬梅
复合性血管内皮瘤(composite hemangioendothelioma,CHE)是一种非常罕见的低至中度恶性的血管肿瘤,同时含有良性、低度恶性以及恶性的血管成分[1],其自然属性和生物学行为尚不清楚[2].至今为止文献报道不多[34].现将1例发生于胸壁侵犯胸膜、并破坏肋骨的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李良山;杨丽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老年患者的血清脂联素(APN)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 从该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筛选68例合并视网膜病变老年患者(T2DM+ DR组),调查其一般资料,检测常规生化指标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总APN、高分子量APN及Hcy水平,同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评价三者间的相关性.选取同期65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和7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NC组)作对照.结果 T2DM、T2DM+DR组的腰臀比、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水平均高于NC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回醇水平低于NC组;T2DM+ DR组的病程和体质量指数均高于T2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T2DM+DR组的总APN和高分子量APN水平均低于NC组,总APN与高分子量APN的比值(H/T)亦低于NC组(P<0.05),但Hcy水平高于NC组(P<0.05);且T2DM+ DR组的总APN、高分子量APN水平均低于T2DM组,Hcy水平高于T2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DR组血清总APN(r=-0654)、高分子量APN(r=-0.562)水平均与Hcy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老年患者的血清APN水平降低、Hcy水平升高,可能与2型糖尿病的视网膜病变进展有关.
作者:陈姬;杨冯睿 刊期: 2016年第33期
随着医学及护理教育水平的发展,近几年客观结构化考试这一新型考试模式在我国的医学和护理教育界广泛开展起来.相对于传统考试模式,它具有更加公平、公正、准确反映学生临床综合能力的特点[1].在这一过程中,培训高质量的标准化患者是实现其功能的重要环节[2].目前对标准化患者的培训质量标准,国内尚没有形成一个统一评价体系,国内相关研究者多根据自身的研究特点,自行设计评价问卷,尤其在护理教育领域,使用的标准大多来源于医学领域,因此构建一个适合护理专业的标准化患者评价指标体系,将会对客观结构化考试在护理领域广泛开展提供依据.
作者:刘少鹏;邓璐璐;范福玲;李伟萍;于静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 比较血管内超声检查(IVUS)和血流储备分数测定(FFR)在指导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4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患者分为IVUS组和FFR组,分别接受IVUS或FFR检查,并以此为依据指导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IVUS组中,如MLA<4 mm2或冠状动脉狭窄虽不足,但IVUS显示为不稳定斑块,则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FFR组中,以FFR<0.75作为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指征.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1)两组患者病史等一般信息及冠状动脉造影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IVUS组行介入治疗的比例高于FFR组(P<0.01).(3)两组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US和FFR检查均可用于指导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介入治疗,受准确性的限制IVUS不能取代FFR检查的地位.
作者:李伯艳;赵庆霞;史苏娜;曾春燕;李霞;李虎;贾风顺;张艳丽;纪征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前期人群肠道菌群的改变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关系及肠道菌群在糖尿病前期人群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该院糖尿病前期人群250例,分为A组(前期干预组)和B组(前期无处理组),糖尿病人群50例为C组(阳性对照组),采用队列研究随访干预2年,分别测定不同时期的肠道菌群情况及血液生化指标,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 干预前,A、B组总菌数显著高于C组;C组肠球菌属显著高于A、B组;A、B组变形杆菌、乳酸杆菌含量高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双歧杆菌属高于A、B组.干预后,A组细菌总量显著高于B、C组,B、C两组无差异;C组肠球菌属显著高于A、B组,干预后A组肠球菌属降低,B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组变形杆菌、乳酸杆菌含量高于C组,差异不明显;C组双歧杆菌属高于A、B组,且干预后B组数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处理前,A、B组胰岛素抵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胰岛素抵抗高于A、B组,干预后,A组胰岛素抵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菌数、肠球菌属、双歧杆菌属与胰岛素抵抗之间呈正相关,拟杆菌属、变形杆菌、乳酸杆菌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不显著.结论 肠道菌群与胰岛素抵抗存在相关关系,可作为糖尿病前期发展的标志,通过益生菌调节,结合量化有氧肌肉运动,可实现对胰岛素敏感性的调整,改善糖尿病前期人群糖尿病的发展.
作者:熊青;杨学军;任汐;林慧 刊期: 2016年第33期
院校教育紧随数字化课程的发展趋势,转换角色、自由学习、即时学习的理念正逐步成为21世纪新型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1].一方面应发挥先进教学资源、教学理念、服务设施等一系列教学配置的优势,提供给学生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以及满足社会化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应倡导学生与时俱进,改变方法,自主学习,从而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高质量、高技术的新型人才.因此,探索适合数字化课程模式下的自主学习方法成为当前教育的聚焦点和突破点.
作者:欧阳琳;王云贵;马腾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 研究他汀类药物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CHD)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3年12月至2015年5月该院入院治疗的184例CHD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方案,包括低盐低脂饮食、控制血糖和血压,其中对照组患者加用曲美他嗪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曲美他嗪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心绞痛、心电图,并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和心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CO、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绞痛临床总有效率为87.0%,明显高于对照组6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电图疗效临床总有效率为8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辛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CHD稳定性心绞痛临床效果显著,患者血液生化指标改善更明显,心功能恢复更好.
作者:付生弟;谢辉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 通过CT分析,探讨脾功能亢进患者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后栓塞脾组织的变化及其对机体康复的影响.方法 收集该院接受PSE治疗的脾功能亢进患者46例,在PSE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复查上腹部CT平扫联合增强扫描,同时采血复查肝功能及血常规.将PSE治疗后1周的CT图像运用CT自带的Volume功能软件计算脾脏的栓塞比例,将栓塞比例小于等于50%的患者共31例作为A组,其余15例栓塞比例大于50%的患者作为B组.记录患者行PSE治疗后的住院时间、外周血细胞升高持续时间以及各观察期被栓塞脾组织的CT图像表现.结果 栓塞脾组织的CT变化:术后1周所有患者均表现为梗死;术后1个月12例患者表现为梗死,其中有4例伴有液化表现,其余34侧出现修复表现;术后3个月19例患者表现为完全修复,其余27例患者表现为部分修复,其中有8例患者有梗死伴液化表现;术后6个月42例患者表现为完全修复,其余4例患者表现为部分修复,同时有梗死伴液化表现.栓塞脾组织CT表现为部分修复的情况比较,在PSE治疗后1个月,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脾组织修复程度的比较,在PSE治疗后3个月,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E治疗后住院时间比较,A组与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E治疗后患者外周血细胞升高持续时间比较,A组与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E治疗脾功能亢进,栓塞比例的大小将会影响栓塞脾组织在不同时期的CT变化;PSE治疗后,栓塞脾组织的CT图像会有梗死、部分修复、梗死伴液化、完全修复的变化过程,这些变化过程将会对PSE治疗脾功能亢进的效果及治疗后的住院时间产生影响.
作者:利峰;刘建莉;赵开飞;蔡争;敖劲;石荣书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 确定矫正胎龄小于37周的早产儿全凭吸入诱导时置入喉罩无体动反应的七氟烷低肺泡有效浓度(MAC).方法 择期行全凭吸入全身麻醉的矫正胎龄小于37周的早产儿21例,ASA分级Ⅰ~Ⅱ级.吸入6%七氟烷进行全身麻醉诱导,至患儿意识消失后,将呼气末七氟烷浓度调整至预定值,维持15 min不变,然后置入喉罩.根据Dixon's上下法进行试验,初始呼气末七氟烷浓度为2%,置入喉罩时发生体动反应,下一例升高一个浓度梯度,置入喉罩时未发生体动反应,下一例降低一个浓度梯度,相邻浓度梯度为0.2%.将体动反应到无体动反应的中点设为平衡点,计算所有平衡点七氟烷浓度的平均值即为MAC.结果 矫正胎龄小于37周的早产儿置入喉罩无体动反应的七氟烷MAC为1.71%.结论 矫正胎龄小于37周的早产儿置入喉罩无体动反应的七氟烷MAC值低于健康儿童的参考值,这可能是归因于早产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
作者:王强;高超;姚兰;高岚;冯艺 刊期: 2016年第33期
本科室2015年3月收治31例急性白血病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现将其护理情况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21岁,于2015年3月6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高体温42℃,伴头昏、乏力、视物模糊,咳嗽,偶有双侧膝关节疼痛等不适.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白细胞170×109/L(其余指标不详),未予治疗.4月1日患者上述症状加重,并伴头部胀痛、呕吐,外院诊断为急性白血病,给予羟基脲降白细胞治疗.患者反复出现发热,体温高38.5℃,伴头痛、呕吐,烦躁不安,遂于2015年4月4日收住本科室.入院后血常规示:白细胞106×109/L,血红蛋白44 g/L,血小板37×109/L.骨髓穿刺结果提示:急性髓系白血病M5型.头颅CT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给予亚胺培南加替考拉宁抗感染、氨基乙酸注射液止血,甘露醇降低颅内压,尼莫地平注射液解除血管痉挛,阿糖胞苷联合羟基脲降白细胞等治疗.治疗后患者头痛、呕吐症状减轻,复查CT显示出血吸收,无新发出血灶.
作者:孙恒蕊;杜欣;张曦;孔佩艳;陈幸华;曾东风 刊期: 2016年第33期
肝纤维化是机体对各种病因引起慢性肝脏损伤后的一种自我修复反应,是由大量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蛋白在肝脏内弥漫性沉积所致,是各种慢性肝脏疾病发展到肝硬化的早期阶段.随着研究技术的不断提高,近年来在肝脏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领域获得了大量新成果,两肝纤维化发病机制、诊断、治疗仍然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传统观念认为肝纤维化是不可逆的,雨目前研究发现,肝硬化早期也有“逆转”的可能,一旦发展到严重肝硬化及终末期肝病则是不可逆的[1].如能有效终止肝纤维化发展或逆转其病理过程,对于预防肝硬化及相关终末期肝脏疾病的发生,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对近年来针对肝纤维化治疗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报道如下.
作者:王波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 对比分析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与穿支动脉疾病型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90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90例穿支动脉疾病型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与临床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饮酒、吸烟率分别为43.33%、54.44%,依次高于对照组的27.78%、25.56%;观察组合并冠心病、脂代谢异常率分别为45.56%、58.89%,依次高于对照组的21.11%、37.78%;而对照组合并糖尿病率为65.56%,高于观察组的4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687±169)μg/L]和循环内皮细胞计数[(9.0±1.7)×106/L]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一氧化氮水平[(77.4±21.1)μmol/L]则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发病因素与饮酒、吸烟,合并冠心病、脂代谢异常等有较大关系,而穿支动脉疾病型脑梗死多与糖尿病有关.
作者:许魏;罗华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排除肺栓塞(PE)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预后的评估意义.方法 收集2007~2011年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及急诊内科普通病区收治的AECOPD患者,35例血浆D-二聚体阳性且CT血管造影排除PE及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作为试验组,35例血浆D-二聚体阴性AECOPD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首次住院的住院时间、GOLD分级、病死率及4年内再住院次数、ICU入住次数、气管插管次数、再住院及院外死亡的差异.应用ROC曲线评价D-二聚体的近期和远期预后评估能力.随访终点应用t检验对死亡组、存活组的D-二聚体水平进行分析.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D-二聚体水平、住院时间、首次住院死亡人数、再住院次数、ICU入住次数、插管次数、再住院及院外病死率、总病死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年龄、性别、GOLD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大于1 165 μg/L预测首次住院期间病死率的灵敏度为87.5%,特异度为80.6%.D-二聚体大于865 μg/L预测再住院及院外病死率的灵敏度为78.9%,特异度为74.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生存曲线图显示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生存时间及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死亡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水平是影响AECOPD近期及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王艳;王萌;侯冬梅;王辉;沈艳;王霆;倪松石;张霞 刊期: 2016年第33期
近年来,多媒体及网络信息技术快速普及,医院数字化、网络化的进程,使得医学教育也发生了深刻变革.传统的课堂学习模式(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已经逐渐被淘汰,注重实践技能训练日益成为教学的重点.医学影像科图像归档和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作为医学影像信息化的标志之一,为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提供了先进的硬件条件[1].教师通过利用网上教学病例资源,改进教学方法,采用以病例为基础(case-based learning CBL)的教学方法代替传统的以教师唱主角的“填鸭式”教学;使学生对知识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作者:文丹;江林;周全中;柏拉拉;黄可忻;张体江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磁共振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高信号血管征象(HVS)在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临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57例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的资料,分为远端HVS组28例和无远端HVS组29例(近端HVS组8例,HVS阴性组21例),所有患者均在24 h内进行完整的MRI检查(包括FLAIR、DWI及MRA)及CTA检查,比较患者弥散加权成像(DWI)的梗死体积,并对患者入院时、出院时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以及出院30 d的改良Rankin评分(mR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远端HVS组DWI序列的梗死体积,入院时、出院时的NIHSS评分及出院30 d的改良Rankin评分优于无远端HVS组(P<0.05).结论 MRI-T2 FLAIR序列HVS在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的预后评估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朱枫;尚海龙;沈海林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 评价髌骨置换与非髌骨置换对全膝关节置换术疗效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Medline、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万方等数据库,收集有关全膝关节置换术时髌骨置换与否的随机对照研究.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由两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筛选并提取相关数据,以再次手术率、膝关节疼痛分数以及膝关节评分作为测量指标.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15篇文献纳入分析,共1 788例患者,其中髌骨置换组患者共871例,非髌骨置换组患者共917例.髌骨置换组患者的再次手术率明显低于非髌骨置换组患者(RR=0.50,95%CI:0.33~0.76;P=0.001),且膝关节功能也得到明显改善(WMD=3.04,95%CI:0.41~5.67;P=0.02).而两种手术方式患者的前膝关节疼痛(WMD=0.96,95%CI:-0.85~2.76;P=0.30)、膝关节评分(RR=0.81,95%CI:0.50~1.32;P=0.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时进行髌骨置换可以降低再次手术的风险,改善术后膝关节功能,但不能改善术后膝关节疼痛分数及膝关节评分指数.
作者:李宣明;刘权兴;张时文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重复呈现的阈上或阈下悲伤情绪面孔对有抑郁症状的大学生注意偏向的影响.方法 整群抽取500名大学生,以贝克抑郁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为筛选工具,选取健康对照(C组)、抑郁症状得分低者(B组)和抑郁症状得分高者(A组)被试各20名.从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制的情绪面孔库中选取中性情绪面孔20张和悲伤情绪面孔52张,分别重复呈现4次阈上(1 000 ms)、阈下(14 ms)情绪面孔给3组被试者,进行点探测任务的试验,测量3组对情绪面乳的反应时间、正确率和注意偏向得分.结果 (1)3组被试者在4次阂上、阈下呈现的悲伤面孔的正确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A组在第4次阈上、阈下呈现悲伤情绪面孔的平均反应时间明显低于前3次呈现的平均反应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B组在呈现悲伤情绪面孔的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C组相比,A组对阈上呈现的悲伤情绪面孔在平均注意偏向分值、悲伤情绪面孔呈现次数两个方面有明显的主效应(P<0.05),在呈现时间、呈现次数、组别之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P<0.05);(4)A组在第1次、第2次和第3次阈上呈现悲伤情绪面孔时出现显著的注意偏向,但这种偏向在第4次时消失.结论 阈上(1 000ms)呈现悲伤情绪面孔第4次使抑郁症状高分组大学生注意偏向消失.
作者:陈蓉;冯正直;刘阳娥;戴琴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 评估监测循环血白细胞介素-17(IL-17)预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早产儿60 d病死率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85例外科(n=35)或内科(n=50)治疗的NEC新生儿.在诊断NEC及术前检测血清IL-17水平,评估其预测价值.结果 60 d后病死率为20%(17/85),其中5例(10%)为内科治疗组,12例(34%)为外科治疗组.IL-17与30 d后病死率显著相关(OR 1.38;95%CI:1.14~1.67;P=0.001).外科治疗组术前IL-17水平(27~7 500 pg/mL,中位数2 625 pg/mL)较内科治疗组(中位数156 pg/mL)明显更高(P<0.01).内科治疗组和外科治疗组NEC在曲线下面积的区别为0.82(95%CI:0.74~0.90),IL-17有检测意义的临界值为1 783 pg/mL(敏感度为90.5%,特异度为59.2%).结论 血清IL-17水平与NEC新生儿60 d病死率相关.
作者:邱玉芬;高晓燕;冯琳;陆月合 刊期: 2016年第33期
自1991年Jacobs首次报道腹腔镜辅助结肠切除以来,腹腔镜已成为结直肠良性疾病的首选术式[1].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与传统的开腹式手术相比可一定程度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和生理反应的抑制有~定的保护作用[2-8].然而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日渐成熟的今天,仍然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相关文献[2-6]报道由于切口保护不好,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可达4.4%~7.0%,其中争论的热点以腹腔镜手术后切口肿瘤种植问题为主.有报道[9]显示标本取出口接触、挤压肿瘤(尤其是T3以上分期)可能导致癌细胞种植,造成2%~4%的切口癌细胞种植率,是开腹手术的3~4倍.因此术中如何遵循无瘤技术原则,防止癌细胞种植,是手术医生面临的难题,也是患者顾虑腹腔镜下手术的原因之一.为了更好地开展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大程度的降低肿瘤细胞在手术切口的种植等问题,笔者.对在本科室进行腹腔镜辅助小切口结直肠癌手术的100例患者进行了研究,比较使用一次性切口保护器和传统的器械及纱布法对腹腔镜辅助小切口结直肠癌手术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作者:唐红;谭君梅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Apelin对葡萄糖毒性作用及对胰岛细胞胰十二指肠同源盒蛋白-1(PDX-1)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不同葡萄糖浓度下(正糖组5.6 mmol/L,高糖组16.7 mmol/L,极高糖组33.3 mmol/L),+/-Apelin-36培养胰岛β细胞株NIT-1细胞3d,然后测定基础和葡萄糖刺激后胰岛细胞胰岛素分泌量,测定细胞内胰岛素含量和PDX-1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 与正糖组比较,高糖组和极高糖组的基础和葡萄糖刺激后胰岛素分泌、细胞内胰岛素均明显减少,PDX-1蛋白表达下降(P<0.05);与未加Apelin组比较,加Apelin高糖组和极高糖组的基础和葡萄糖刺激后胰岛素分泌、细胞内胰岛素明显减少,PDX-1蛋白表达下降(P<0.05);6组胰岛细胞的胰岛素水平与PDX-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与PDX-1 mRNA表达无关.结论 Apelin可能通过降低PDX-1蛋白表达参与葡萄糖毒性作用,引起胰岛素分泌减少,从而在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
作者:黄炫赓;黎英荣;郑晓菲;潘海林;苏宏业;夏宁;肖常青 刊期: 2016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