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与穿支动脉疾病型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对比

许魏;罗华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 穿支动脉疾病, 脑梗死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与穿支动脉疾病型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90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90例穿支动脉疾病型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与临床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饮酒、吸烟率分别为43.33%、54.44%,依次高于对照组的27.78%、25.56%;观察组合并冠心病、脂代谢异常率分别为45.56%、58.89%,依次高于对照组的21.11%、37.78%;而对照组合并糖尿病率为65.56%,高于观察组的4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687±169)μg/L]和循环内皮细胞计数[(9.0±1.7)×106/L]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一氧化氮水平[(77.4±21.1)μmol/L]则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发病因素与饮酒、吸烟,合并冠心病、脂代谢异常等有较大关系,而穿支动脉疾病型脑梗死多与糖尿病有关.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胸壁复合性血管内皮瘤1例

    复合性血管内皮瘤(composite hemangioendothelioma,CHE)是一种非常罕见的低至中度恶性的血管肿瘤,同时含有良性、低度恶性以及恶性的血管成分[1],其自然属性和生物学行为尚不清楚[2].至今为止文献报道不多[34].现将1例发生于胸壁侵犯胸膜、并破坏肋骨的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李良山;杨丽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癫痫相关性抑郁的炎症机制研究进展

    癫痫与抑郁是神经精神科学中的两大主要疾病,二者关系密切,癫痫相关性抑郁是目前的研究热点.研究发现,成年和儿童的癫痫患者抑郁的发病率高于普通人群,研究使用《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和《疾病分类的国际分级》对已经出版的数据进行分析表明,癫痫患者的终生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精神疾病的发生率为44%~63%,而重度抑郁障碍的发生率为8%~48%,且均值为29%,中位数为32%[1].近的一项Meta分析也表明癫痫患者伴发抑郁的发生率较高,大量数据表明在2.2%~23.1%之间,一项对185 000户居民患癫痫、糖尿病、哮喘人群中抑郁的发病率进行调查,在2 900例癫痫患者中,有29%的患者至少发生过1次重度抑郁,而健康调查者发生率为8.6%[2].癫痫合并的精神障碍,尤其是抑郁症,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有抑郁症病史的癫痫患者发生耐药性或难治性癫痫的风险较无抑郁症病史者高2.2倍,前者手术治疗失败的概率也更高.癫痫患者的自杀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导致癫痫患者自杀风险增加的危险因素可能为合并精神障碍(如抑郁症、焦虑症、两种以上精神疾病)[3].因此了解癫痫相关性抑郁的发病机制,对防治癫痫相关性抑郁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蔡伦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白细胞介素-17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病死率的预测价值

    目的 评估监测循环血白细胞介素-17(IL-17)预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早产儿60 d病死率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85例外科(n=35)或内科(n=50)治疗的NEC新生儿.在诊断NEC及术前检测血清IL-17水平,评估其预测价值.结果 60 d后病死率为20%(17/85),其中5例(10%)为内科治疗组,12例(34%)为外科治疗组.IL-17与30 d后病死率显著相关(OR 1.38;95%CI:1.14~1.67;P=0.001).外科治疗组术前IL-17水平(27~7 500 pg/mL,中位数2 625 pg/mL)较内科治疗组(中位数156 pg/mL)明显更高(P<0.01).内科治疗组和外科治疗组NEC在曲线下面积的区别为0.82(95%CI:0.74~0.90),IL-17有检测意义的临界值为1 783 pg/mL(敏感度为90.5%,特异度为59.2%).结论 血清IL-17水平与NEC新生儿60 d病死率相关.

    作者:邱玉芬;高晓燕;冯琳;陆月合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919例孕妇膳食营养状况调查分析

    孕妇合理的营养是胎儿正常生长发育的保证,孕妇膳食是否平衡合理,对妊娠的结局和胎儿的发育至关重要.为了解涪陵区孕妇膳食营养状况,加强孕期营养指导,作者对2015年1~4月来本院产前保健孕期营养门诊接受孕期营养检测的919名孕妇进行了分析.

    作者:张蓉;薛莹;张灵;刘明会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肠道菌群特征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糖尿病前期人群肠道菌群的改变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关系及肠道菌群在糖尿病前期人群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该院糖尿病前期人群250例,分为A组(前期干预组)和B组(前期无处理组),糖尿病人群50例为C组(阳性对照组),采用队列研究随访干预2年,分别测定不同时期的肠道菌群情况及血液生化指标,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 干预前,A、B组总菌数显著高于C组;C组肠球菌属显著高于A、B组;A、B组变形杆菌、乳酸杆菌含量高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双歧杆菌属高于A、B组.干预后,A组细菌总量显著高于B、C组,B、C两组无差异;C组肠球菌属显著高于A、B组,干预后A组肠球菌属降低,B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组变形杆菌、乳酸杆菌含量高于C组,差异不明显;C组双歧杆菌属高于A、B组,且干预后B组数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处理前,A、B组胰岛素抵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胰岛素抵抗高于A、B组,干预后,A组胰岛素抵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菌数、肠球菌属、双歧杆菌属与胰岛素抵抗之间呈正相关,拟杆菌属、变形杆菌、乳酸杆菌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不显著.结论 肠道菌群与胰岛素抵抗存在相关关系,可作为糖尿病前期发展的标志,通过益生菌调节,结合量化有氧肌肉运动,可实现对胰岛素敏感性的调整,改善糖尿病前期人群糖尿病的发展.

    作者:熊青;杨学军;任汐;林慧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数字化课程教学模式下医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院校教育紧随数字化课程的发展趋势,转换角色、自由学习、即时学习的理念正逐步成为21世纪新型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1].一方面应发挥先进教学资源、教学理念、服务设施等一系列教学配置的优势,提供给学生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以及满足社会化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应倡导学生与时俱进,改变方法,自主学习,从而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高质量、高技术的新型人才.因此,探索适合数字化课程模式下的自主学习方法成为当前教育的聚焦点和突破点.

    作者:欧阳琳;王云贵;马腾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谷氨酰胺对克雷伯杆菌引起的大鼠肺炎炎症的抑制作用

    目的 探讨谷氨酰胺对克雷伯杆菌引起的大鼠肺炎炎症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谷氨酰胺组,通过气管滴入克雷伯杆菌建立大鼠肺炎模型,谷氨酰胺组在造模前1d即腹腔注射10 mL/kg谷氨酰胺,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给药7d,大鼠脱颈处死,取肺组织及血清进行检测.称量记录右肺湿重及干重(W/D),HE染色检测肺组织病理形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肺组织匀浆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RT-PCR检测核因子-κB(NF-κB)p65和NF-κ:B抑制蛋白(IκBα)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NF-κB p6和IκBα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谷氨酰胺组能降低W/D比值5.98±0.29 vs.4.32±0.33(P<0.05)],减轻肺组织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改善肺组织形态,抑制血清和肺组织匀浆中TNF-α、IL-1β及IL-6的分泌(P<0.05),并抑制NF-κB p65和kBα磷酸化水平(P<0.05).结论 谷氨酰胺能抑制克雷伯杆菌引起的大鼠肺炎炎症,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禹刚;简丽萍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烧伤患者中心静脉引起的血液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莫匹罗星的运用价值

    目的 探讨严重烧伤患者局部运用莫匹罗星对中心静脉引起的血液感染(CLABSI)的预防作用.方法 严重烧伤的患者在重症监护室被分为4组,分别用络合碘(PVP-I)或联合莫匹罗星1天3次或1天1次消毒中心静脉导管(CVC).记录CVC所在部位及CVC针头处发生CLABSI的概率,分析危险因素.结果 局部使用莫匹罗星(RR=0.316,P=0.001),降低了导管部位的感染率(RR=0.604,P=0.008),避免烧伤部位的脓毒症(RR=0.148,P<0.001),减少了CVC穿刺部位的细菌聚集.局部使用莫匹罗星可以显著减少CVC针头的细菌聚集量(RR=0.316,P=0.001)和CLABSI的发生率(5.3 vs.29.1,P<0.01).结论 莫匹罗星可有效地预防CLABSI.

    作者:杨春;王蕾蕾;丁玉莲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大脑中动脉的易损斑块与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应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RI(HRMRI)技术,探讨大脑中动脉易损斑块与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70例大脑中动脉中、重度狭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病情是否进展,将34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纳入进展组,将36例稳定性脑梗死患者纳入非进展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大脑中动脉HRMRI扫描,并对收缩压(SBP)、血糖(FPG)、低密度脂蛋白(LDL)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进行比较,分析两组斑决成分(斑块内出血、脂质坏死核、纤维帽较薄/破裂)与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 进展组患者SBP、空腹血糖、LDL和hs-CRP均明显高于非进展组(P<0.05);进展组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处血管壁厚度、管腔内径、粥样硬化斑块累及管腔面积、斑块内出血、脂质坏死核与非进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组大脑中动脉斑块的纤维帽较薄/破裂发生率高于非进展组.结论 大脑中动脉易损斑块与进展性脑梗死具有显著相关性,可以作为预测病情进展的影像学指标.

    作者:宋彦;丁旭萌;李旭;刘娟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早产儿全身麻醉置入喉罩时七氟烷的低肺泡有效浓度分析

    目的 确定矫正胎龄小于37周的早产儿全凭吸入诱导时置入喉罩无体动反应的七氟烷低肺泡有效浓度(MAC).方法 择期行全凭吸入全身麻醉的矫正胎龄小于37周的早产儿21例,ASA分级Ⅰ~Ⅱ级.吸入6%七氟烷进行全身麻醉诱导,至患儿意识消失后,将呼气末七氟烷浓度调整至预定值,维持15 min不变,然后置入喉罩.根据Dixon's上下法进行试验,初始呼气末七氟烷浓度为2%,置入喉罩时发生体动反应,下一例升高一个浓度梯度,置入喉罩时未发生体动反应,下一例降低一个浓度梯度,相邻浓度梯度为0.2%.将体动反应到无体动反应的中点设为平衡点,计算所有平衡点七氟烷浓度的平均值即为MAC.结果 矫正胎龄小于37周的早产儿置入喉罩无体动反应的七氟烷MAC为1.71%.结论 矫正胎龄小于37周的早产儿置入喉罩无体动反应的七氟烷MAC值低于健康儿童的参考值,这可能是归因于早产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

    作者:王强;高超;姚兰;高岚;冯艺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栓塞脾组织变化过程的CT研究

    目的 通过CT分析,探讨脾功能亢进患者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后栓塞脾组织的变化及其对机体康复的影响.方法 收集该院接受PSE治疗的脾功能亢进患者46例,在PSE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复查上腹部CT平扫联合增强扫描,同时采血复查肝功能及血常规.将PSE治疗后1周的CT图像运用CT自带的Volume功能软件计算脾脏的栓塞比例,将栓塞比例小于等于50%的患者共31例作为A组,其余15例栓塞比例大于50%的患者作为B组.记录患者行PSE治疗后的住院时间、外周血细胞升高持续时间以及各观察期被栓塞脾组织的CT图像表现.结果 栓塞脾组织的CT变化:术后1周所有患者均表现为梗死;术后1个月12例患者表现为梗死,其中有4例伴有液化表现,其余34侧出现修复表现;术后3个月19例患者表现为完全修复,其余27例患者表现为部分修复,其中有8例患者有梗死伴液化表现;术后6个月42例患者表现为完全修复,其余4例患者表现为部分修复,同时有梗死伴液化表现.栓塞脾组织CT表现为部分修复的情况比较,在PSE治疗后1个月,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脾组织修复程度的比较,在PSE治疗后3个月,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E治疗后住院时间比较,A组与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E治疗后患者外周血细胞升高持续时间比较,A组与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E治疗脾功能亢进,栓塞比例的大小将会影响栓塞脾组织在不同时期的CT变化;PSE治疗后,栓塞脾组织的CT图像会有梗死、部分修复、梗死伴液化、完全修复的变化过程,这些变化过程将会对PSE治疗脾功能亢进的效果及治疗后的住院时间产生影响.

    作者:利峰;刘建莉;赵开飞;蔡争;敖劲;石荣书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云南汉族γ-干扰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云南汉族γ-干扰素受体(IFNGR)的两个氨基酸位点Val14Met和GIn64Arg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该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AS斑块不稳定的患者作为观察组,而同期入院的AS斑块稳定/无斑块的患者为对照组.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IFNGR1 Vall4Met和IFNGR2 Gln64Arg位点的基因型,采用DNAStar、GeneTool软件分析测序结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血浆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结果 204例当地汉族患者列入研究,其中观察组109例,年龄(76.89±12.08)岁;对照组95例,年龄(65.99士16.32)岁.IFNGR1 Vall4Met位点在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均未发现多态性改变.IFNGR2 Gln64Arg在观察组AA基因型频率为51.95%(40/77),AG基因型频率为53.06%(52/98),GG基因型频率为58.62%(17/29);对照组AA基因型频率为48.05%(37/77),AG基因型频率为46.94%(46/98),GG基因型频率为41.38%(12/29),卡方检验P=0.824,IF-NGR2基因型AA、AG和GG与AS斑块稳定性没有关系;观察组IFNGR2 A等住基因频率为52.38%(132/252),G等位基因频率为55.13%(86/156),对照组A等位基因频率为47.62%(120/252),G等位基因频率为44.87%(70/156),卡方检验校正P=0.661,IFNGR2等位基因A和G与AS斑块稳定性没有关系.经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检验,该样本人群该基因频率符合遗传平衡法则.观察组血浆中IFN-γ水平为(4.60±1.91)ng/mL,对照组为(4.88±2.10) 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8);血浆IFN-γ水平与AS斑块稳定性无相关性(P=0.308).结论 IFNGR基因多态性不能作为AS斑块稳定性的预警指标.

    作者:杨天睿;撒亚莲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血管内超声和血流储备分数测定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 比较血管内超声检查(IVUS)和血流储备分数测定(FFR)在指导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4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患者分为IVUS组和FFR组,分别接受IVUS或FFR检查,并以此为依据指导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IVUS组中,如MLA<4 mm2或冠状动脉狭窄虽不足,但IVUS显示为不稳定斑块,则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FFR组中,以FFR<0.75作为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指征.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1)两组患者病史等一般信息及冠状动脉造影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IVUS组行介入治疗的比例高于FFR组(P<0.01).(3)两组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US和FFR检查均可用于指导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介入治疗,受准确性的限制IVUS不能取代FFR检查的地位.

    作者:李伯艳;赵庆霞;史苏娜;曾春燕;李霞;李虎;贾风顺;张艳丽;纪征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依赖利福平结核分枝杆菌Rv0341抗体阳性初治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依赖利福平结核分枝杆菌(简称依R菌)Rv0341抗体阳性初治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纳入42例依R菌Rv0341抗体阳性的初治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组,45例依R菌Rv0341抗体阴性的初治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临床症状、X线影像学表现、痰结核分枝杆菌和依R菌培养阳性率、治疗效果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咳痰、咯血、气促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X线影像学表现研究组病变更多累及双肺及多个肺野(P<o.05),对照组病变更多局限于单肺和一个肺野(P<o.05),且研究组出现空洞的比率高于对照组(P<o.05);在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率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痰依R菌培养阳性率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治愈、好转率高于研究组(P<0.05),对照组治疗无效的比例也低于研究组.结论 依R菌Rv0341抗体阳性初治肺结核患者具有临床症状重,病变范围广,易出现空洞,依R菌培养阳性率较高,治疗效果欠佳的特点、.

    作者:李桓;严晓峰;王静;杨坤;李同心;陈天刚;廖传玉;钱春芳;姚宇;沈明;钟敏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肝纤维化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是机体对各种病因引起慢性肝脏损伤后的一种自我修复反应,是由大量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蛋白在肝脏内弥漫性沉积所致,是各种慢性肝脏疾病发展到肝硬化的早期阶段.随着研究技术的不断提高,近年来在肝脏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领域获得了大量新成果,两肝纤维化发病机制、诊断、治疗仍然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传统观念认为肝纤维化是不可逆的,雨目前研究发现,肝硬化早期也有“逆转”的可能,一旦发展到严重肝硬化及终末期肝病则是不可逆的[1].如能有效终止肝纤维化发展或逆转其病理过程,对于预防肝硬化及相关终末期肝脏疾病的发生,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对近年来针对肝纤维化治疗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报道如下.

    作者:王波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先天性脑膜膨出合并脑脊液鼻漏的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先天性脑膜膨出位于鼻中隔内的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 介绍1例罕见的鼻中隔内脑膜膨出,回顾脑膜膨出的类型及筛骨垂直板的发生过程,讨论其发病机制,总结该病诊断及治疗的方法.结果 鼻内窥镜下经鼻中隔行修补手术治疗短期内获得了较好疗效.结论 筛骨垂直板发生过程中左右两部分未完全闭合可导致脑膜膨出并形成脑积液鼻漏,对于这样的脑膜膨出,可在鼻内镜下经鼻中隔行脑脊液鼻漏修补术.

    作者:王昶;梁小军;朱先柏;邓安春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利用数字化三维模型评估CTA及MRA腹盆腔血管成像特点的研究

    目的 通过CT血管造影(CTA)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原始图像分别构建腹盆腔血管数字化三维模型,用三维模型评估CTA及MRA对腹盆腔血管显示的差异.方法 采集25例健康青年女性的CTA及MRA原始数据集,利用三维重建软件(Mimics 10.01)分别构建腹盆腔动静脉血管的三维模型,观察两类模型中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髂总动静脉、髂内外动静脉、子宫动脉、闭孔动静脉、臀上下动脉及其分支、阴部内动脉、骶正中动静脉、卵巢动静脉、骶前静脉丛的重建情况.并用卡方检验统计分析两类模型中上述血管显示率是否有差异.结果 两种方法对于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髂总动静脉、髂内外动静脉、臀上下动脉、子宫动脉几乎均能达到100%显示,CTA模型对于左右闭孔动静脉的显示率分别为92 9、80%、44%、32%;MRA模型则分别是84%、72%、36%、44%,二者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2、P=0.508、P=0.564、P=0.382).对于骶前静脉丛,包括骶1横静脉、骶2横静脉、骶3横静脉、骶4横静脉,25例CTA模型的显示率分别是4%、8%、0%、4%;而MRA模型的显示率分别是76%、92%、96%、44%,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1、P=0.01).结论 基于三维模型的观察,MRA对于腹盆腔四级血管的显示率与CT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MRA对于骶前血管网的显示优于CTA.

    作者:陈春林;陈兰;刘萍;唐雷;陈斌;李彩霞;段慧;唐连;陈硕臻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超声内镜及胃肠超声造影在胃癌术前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对比分析超声内镜、胃肠超声造影在胃癌检查中的影像特点及术前分期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至2015年10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胃癌的患者共168例,对其超声内镜、胃肠超声造影检查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超声内镜术前T分期评估的准确率明显高于胃肠超声造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超声造影术前N及M分期评估的准确率明显高于超声内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胃镜检查对胃癌原发灶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对胃癌转移灶的诊断,胃肠超声造影检查对胃癌转移灶的诊断效果更好,且均与术后病理分期一致.

    作者:朱继红;陈英红;文珂;夏辉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荆州市社区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荆州市社区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运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汉化版生活质量量表(SF-36)对224例社区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四川省常模,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膝痛VAS评分、慢性并发症数量、治疗史、文化程度和KOA病程(P<0.01),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膝痛VAS评分、文化程度、治疗史、慢性并发症数目和月收入(P<0.01).结论 荆州市社区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偏低,应针对影响因素进行干预,以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邓文芳;胡晓艳;孙瑞;李莉萍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卵巢癌不易发生脑转移的机制探讨

    目的 分析卵巢癌明显脑转移少见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肺腺癌A549细胞株和卵巢癌Skov3细胞株分别通过尾静脉、腹腔、颈总动脉、颅内途径注入雌性裸鼠体内(每个途径16只裸鼠):4~6周后处死裸鼠,取其脑、肺、肾、脾脏、肝脏、输卵管、卵巢及腹腔肿瘤包块,进行HE染色,分析脑内成瘤情况.结果 尾静脉注射途径Skov3细胞株组无脑转移,A549细胞株组有2例脑转移;腹腔注射途径Skov3细胞株组无脑转移,A549细胞株组有2例脑转移;颈总动脉注射途径Skov3细胞株组未发现脑内成瘤,A549细胞株组8例脑内成瘤.以上3种颅外注射途径,Skov3细胞株与A549细胞株在颅内成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直接颅内注入途径Skov3细胞株组14例脑内成瘤,A549细胞株组10例脑内成瘤,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脑屏障可能在阻止卵巢癌脑转移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作者:杜琴;郑艺;雷开键;贾钰铭 刊期: 2016年第33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