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春;井丽君;杨立雅;李文英;杜惠芬;李克生
目的 探讨结核病患者耐药情况和流行病学特征 ,为结核病的有效预防和合理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重庆市中山医院江北院区收治的2 271例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进行10种抗结核药物(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乙胺丁醇、对氨柳酸钠盐、卡那霉素、力克肺疾、丙硫异烟胺、卷曲霉素、氧氟沙星)的耐药性检测 ,分析其药敏结果.结果2 271例痰培养阳性肺结核病例中 ,总耐药率和总耐多药率分别为 61 .91% 和 26 .29% ;初、复治患者的总耐药率分别为52 .85% 和78 .06 % ,耐多药率分别为 16 .70% 和 43 .38 % ;平均耐药率顺位前 5 位由高到低为链霉素(39 .45% )、异烟肼(33 .20% )、利福平(32 .94% )、对氨柳酸钠盐(31 .40% )、力克肺疾 (21 .53% );抗结核治疗史、性别、年龄和职业与耐药发生有显著关联 (P<0 .05).结论 重庆局部地区近5年结核病患者结核病耐药形势严峻 ,应加强耐药结核患者的规范管理和治疗.
作者:程曦;李亚斐;饶英;杨小红;杜鸿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男性不育患者精子形态与精子密度和动力的关系.方法 将476例男性不育患者分别根据年龄和精子正常形态百分率分成5组和8组 ,根据WHO标准(第4版)进行精液常规分析 ,采用Diff-Quik染色法进行精子形态的检测.结果 各年龄组的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精子密度和精子活动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在精子正常形态百分率不同的8组中 ,精子密度、前向运动精子密度和非前向运动精子密度均随着精子正常形态百分率降低而降低( r=0 .92、0 .95、0 .98 ,P<0 .05 );前向运动精子(% )、非前向运动精子(% )、曲线速度和直线速度均随着精子正常形态百分率降低而降低( r=0 .81、0 .80、0 .76、0 .74 ,P<0 .05 ).结论 精子密度和精子动力均与精子正常形态百分率呈正相关.
作者:莫和国;邴晏如;黄健云;欧水连;黎泳仪;陆小琴;蔡锦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放疗联合唑来膦酸与单纯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 )骨转移的短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9~2013年在该院肿瘤中心接受骨病变放疗的NSCLC骨转移患者117例(153个病灶) ,采用放疗联合唑来膦酸(联合治疗组 ,n=54 )与单纯放疗治疗(单纯放疗组 ,n=63 ) ,对病灶骨痛缓解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单纯放疗组与联合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9 .74% 和92 .21% (χ2 = 13 .75 ,P<0 .01)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患者的骨痛缓解与治疗方式相关 ,且联合治疗组的骨痛缓解率高于单纯放疗组(OR=4 .60 ,95% C I:1 .23~17 .20 ,P=0 .02 ).在治疗方式的亚组多因素分析中 ,溶骨性病灶患者(OR=26 .59 ,95% CI:3 .29~215 .12 ,P=0 .00)具有较好的疗效 ,在无骨相关事件方面 ,联合治疗组更具优势(OR=4 .40 , 95% CI:1 .49~12 .99 ,P=0 .01).结论 放疗联合唑来膦酸相对于单纯放疗治疗NSCLC骨转移具有更好的疗效.
作者:李建;王阁;肖何;金丰;余娴;毛必静;何容;蒋梅;杨镇洲;王东 刊期: 2015年第12期
血友病性假瘤是血友病相关并发症中非常罕见的一种 ,发生率为1% ~2% [1 ] .因其少见 ,对临床医生而言 ,血友病性假瘤的诊断较困难 ,尤其是针对无明确血友病病史的患者.此外关于血友病性假瘤的治疗尚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2 ].作者对本院骨科收治的1例血友病性假瘤患者的诊断及治疗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
作者:龚凯;屈波;赵咪;朱妍;刘达;廖冬发;潘显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额叶脑伤患者的多导睡眠图异常改变.方法 采用多导睡眠仪对16例额叶脑伤后伴睡眠障碍患者(脑伤组)和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整夜睡眠描记.结果 脑伤组与对照组比较 ,睡眠潜伏期延长 ,睡眠时间及慢波睡眠时间均显著缩短 ,快速眼动期(REM )时间、REM周期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 ,REM 潜伏期、REM 强度、密度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额叶脑伤患者多导睡眠图变化以REM睡眠时间延长及周期数缩短为主.
作者:覃川;晏怡;李柏成;张正保;邓伟;胡建刚;杨秀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法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骺离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骺离骨折患儿102例 ,按Salter-Harris分型将所有患儿分为4组 :Ⅰ型14例 ,Ⅱ型55例 ,Ⅲ型5例 ,Ⅳ型28例.采取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法治疗并全程随访.随访1~4年 ,采用Berton评价标准评价患儿术后骨折愈合及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骺离骨折总体预后较好 ,但不同类型的骨骺损伤预后不同 ,Ⅰ型、Ⅱ型、Ⅳ型预后较好 ,Ⅲ型预后欠佳 ,伴有正中神经损伤时预后欠佳.结论 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骺离骨折因其优良率高 ,术后并发症较少 ,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作者:任海军;刘传康;李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绩效管理是医院管理职能中的重要环节 ,建立一套系统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 ,既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对完善医院医疗服务体系的要求 ,也是医院人事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的要求.
作者:唐庆华;张际;王净;王素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危重症患者进入重症监护病房(IC U )接受治疗往往会产生以焦虑、恐惧为主的应激反应 ,从IC U转出至普通病房常被视为病情好转的表现 ,然而 ,近年来国外研究表明 ,转出同样可能使患者产生焦虑 ,甚至对患者造成精神困扰或创伤 ,诸多学者将这一现象称为转移性焦虑(transfer anxiety ) ,也有学者将其称为迁移性焦虑(relocation anxiety )或迁移应激(relocation stress).1992年 ,北美护理诊断协会(NANDA )将迁移应激纳入护理诊断体系 ,并定义为 :个体由于从熟悉的环境到另一个环境而产生的生理或心理上紊乱的状态 ,主要症状为焦虑、抑郁和孤独[1 ].随着对相关研究的深入 ,学者认为从IC U转出、转入普通病房这一迁移过程中可能发生各种生理或心理紊乱的问题 ,而不仅仅是焦虑 ,相比较转移性焦虑 ,迁移应激能够更加准确地体现上述问题.
作者:曹祝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麻风病是传统慢性传染病中的一种 ,是由麻风分枝杆菌感染所致.麻风杆菌感染机体后以皮肤和外周神经受累为主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皮疹 ,脱眉 ,神经粗大 ,痛温触觉减退 ,溃疡 ,爪形指 ,垂腕 ,角膜溃疡等.麻风病是人类主要的致残疾病之一 ,在全球范围内因感染麻风病导致残疾的人数有300万至400万人.国内由此病致残总人数约为12万人 ,其中已经完全丧失劳动力的大约有4万人.麻风病的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 ,是一个病谱性疾病[1 ] .麻风分枝菌主要寄生于人体并且通过人体传播 ,故人类是它主要的宿主和传染源.未经治疗的麻风患者(特别是多菌型)可以通过呼吸道及皮肤黏膜排出大量麻风杆菌 ,并由飞沫或悬滴向健康人进行传播.但是当正常人在与传染源同等条件下接触时却只有很少一部分(对麻风杆菌存在细胞免疫缺陷)被感染致发病[2 ] .由于麻风杆菌本身的毒力很低 ,人接触麻风杆菌后是否会感染以及感染后的临床表现取决于机体对麻风杆菌的免疫应答 ,主要是由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决定的(体液免疫对麻风杆菌没有杀灭作用)[3 ] .有研究表明 ,麻风患者细胞免疫缺陷可能与一类称为白细胞免疫球蛋白样转录物[leukocyte immunoglobulin (Ig )-like Transcripts , ILTs]的物质密切相关.
作者:万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运用Meta分析评价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TME)保肛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检索PubMed、Medline、Ovid、Cochrane Library、Controlled Trials Regist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等电子数据库.收集发表于2001~2012年关于腹腔镜与传统开腹 T M E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随机对照试验、非随机对照研究相关文献.Meta分析使用RevMan5 .2软件.结果 后纳入12项研究 ,共1 508例 ,腹腔镜组781例 ;开腹组727例.结果显示 ,腹腔镜组较开腹组术中出血少[MD= -67 .13 ,95% CI(-78 .74~ -55 .51) ,P<0 .01] ,肿瘤下缘距远切缘距离长[MD=0 .15 ,95% CI (0 .01~0 .29) ,P=0 .04] ,肛门第一次排气时间短[MD= -1 .16 ,95% CI (-1 .32~ -1 .01) ,P<0 .01] ,住院时间短[MD= -3 .99 ,95% CI (-5 .36~ -2 .63) ,P<0 .01] ,术后总并发症[OR=0 .40 ,95% CI(0 .25~0 .63) ,P<0 .01]、吻合口瘘[OR=0 .60 ,95% CI(0 .37~0 .96) ,P=0 .03]、尿潴留[OR=0 .40 ,95% CI (0 .18~ 0 .87) ,P=0 .02]及切口感染发生少[OR=0 .26 ,95% C I (0 .11~0 .61 ) ,P=0 .002 ].两组在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切除标本长度、术后肠梗阻和2年总生存率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上意义(P>0 .05).结论 腹腔镜TME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但其在术后肛门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长期效果方面是否具有优势 ,还需做更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作者:李想;傅仲学;贾诩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丹参川芎嗪配合无创正压通气(N PPV )治疗老年肺心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老年肺心病患者204例 ,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NPPV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丹参川芎嗪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命体征、血气分析各指标及治疗后心肺功能改善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心率、呼吸频率、二氧化碳分压(PaCO2 )及肺动脉收缩压(mPAP)水平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 ,氧分压(PaO2 )水平、pH值以及心功能各项指标水平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 ,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丹参川芎嗪配合NPPV治疗老年肺心病 ,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刘烨;李清英;罗绍友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虎杖膏对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防护效果.方法 将24只实验兔分为3组 ,每组8只 ,建立甘露醇输注静脉炎模型 ,分别采用虎杖膏、乙醇外敷 ,空白组作对照.肉眼观察静脉炎发生情况 ,第5天病理取材 ,光镜分析比较各组病理损伤程度.结果 3组静脉炎发生率不同 ,虎杖膏组在输注3 d后静脉炎发生率低于乙醇组(P<0 .05);病理损伤程度比较在第5天时 ,3组在血管内皮肿胀、血管周围水肿、炎细胞浸润等5个方面表现程度不同(P<0 .05);虎杖膏组在炎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血栓形成3个方面病理损伤程度轻于乙醇组(P<0 .05).结论 虎杖膏对静脉血管具有保护作用 ,能够预防静脉炎发生.
作者:宋凌霞;张咏梅;王玲;徐和平;黄桥;卢美玲;曾芬莲;陈凌云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N末端-前B型钠尿肽(NT-proBNP)与心肌肌钙蛋白(cTn)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该院收治的206例ACS患者分为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 ,通过荧光免疫法检测NT-proBNP ,ELISA测定cTn ,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STEMI组NT-proBNP水平高 ,NSTEMI组次之 ,UAP组低 ,3组患者的NT-proBNP水平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3组患者cTnT、cTnI、肌钙蛋白C(TnC)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STEMI组cTnT、cTnI高于NSTEMI组和UAP组 ,NSTEMI组高于UAP组 ,STEMI组与NSTEMI组的 TnC高于UAP组(P<0 .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ACS患者血NT-proBNP与cTnT、cTnI、TnC的 r分别为0 .791、0 .825、0 .764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NT-proBNP、cTn可作为能够反映ACS严重程度的心肌标志物.
作者:刘睦胜 刊期: 2015年第12期
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医疗卫生水平及卫生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医学教育模式便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医学教育是由连续统一的3个阶段组成 :医学生在校教育阶段、毕业后医学教育阶段和专科医师的终身继续教育阶段[1 ].目前 ,医学生在校教育已逐具规模 ,而毕业后医学教育仍是其较薄弱的环节.医学院校毕业后教育主要包括住院医师培训和研究生教育两大方面[2 ].
作者:江明礼;孙元丽;杨拯;孙金菊;张泸娇;杨海燕;罗晨禹;李禹呈;张璐璐;汪瑞鸥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液体负平衡对腹部损伤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130例ARDS 患者分为液体负平衡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机械通气、抗感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一定的措施保持液体负平衡.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肺部炎症因子水平及呼吸机机械通气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心脏指数(CI) 、心排出量(CO)值正常,心功能未受到影响,观察组患者血管外肺水含量指数(EVLWI)值下降更明显,肺水肿症状改善明显;两组患者肺部炎症均得到控制,肺功能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效果更显著;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平均通气时间更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腹部损伤并ARDS 治疗中,保持患者液体负平衡,对患者肺部功能保护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作者:陈云端;冯继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乳腺癌是目前全球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 ,其发病机制未完全明确.程序性死亡因子-1 (programmed death-1 ,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 ,PD-L1)是表达于多种肿瘤表面的共抑制分子 ,它在介导乳腺肿瘤细胞免疫逃逸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 ,对于PD-1/PD-L 1与乳腺肿瘤免疫逃逸的研究逐渐深入 ,包括其分子功能、表达水平及乳腺肿瘤预后等 ,尤其是PD-1/PD-L1在临床肿瘤治疗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就 PD-1及其配体 PD-L1的发现、表达、功能以及在乳腺肿瘤中免疫逃逸、治疗方面予以综述 ,并对其应用进行展望.
作者:申媛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外周血T细胞免疫功能与丙型肝炎病毒(HCV)复制及核心抗原(HCV-cAg)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荧光定量PCR和ELISA对63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和85例CHC患者(CHC组)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HCV-RNA和HCV-cAg进行测定.结果 CHC组总T细胞、T4细胞、T8细胞、双阴性细胞(DNT )、双阳性细胞(DPT )水平依次为(67 .37 ± 10 .43)% 、(37 .11 ± 10 .28)% 、(21 .63 ± 8 .87)% 、(7 .80 ± 4 .57)% 、(0 .20 ± 0 .29)% ,T4/T8比值为(2 .18 ± 1 .26 )% ,绝对水平依次为(0 .70 ± 0 .44 ) × 109/L、(0 .37 ± 0 .22 ) × 109/L、(0 .22 ± 0 .17 ) × 109/L、(0 .08 ± 0 .06 ) × 109/L和(0 .19 ± 0 .68)× 107/L ;CHC患者T8细胞水平显著减少(P<0 .01) ,致使T4/T8比值升高(P<0 .05);CHC患者总T细胞、T4细胞、T8细胞和DNT的绝对值均显著减少(P<0 .05);HCV-RNA和 HCV-cAg阳性时 ,T4细胞和DNT 水平显著升高(P<0 .05).结论 CHC患者 HCV复制表达时 ,患者 T细胞亚群存在明显异常 ,T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耐受是CHC迁延难愈的重要原因.
作者:栗群英;梁明莉;陈莉;吴丽娟;刘毓刚;刘彤;谢静;胡宗海;曲远青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常规调强与简化调强两种不同放疗技术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PHC)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85例PHC患者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2).观察组采用 TACE联合简化调强放疗技术(sIM RT )行序贯治疗 ,对照组采用 T ACE联合常规调强放疗技术(cIM RT )行序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近期疗效、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 )、总体生存时间(OS )和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85例患者均按要求进行随访 ,对照组有2例未完成放疗计划而未参与疗效评价.观察组与对照组近期疗效(55 .81% vs .52 .50% )、PFS(25 .51周 vs .28 .06周)和OS(78 .82周 v s .83 .22周)比较 ,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两组主要毒副反应相似 ,各项比较也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 ,其中观察组放射性肝损伤较对照组发生率有降低的趋势.结论 sIM RT 相对于cIM RT 可以获得近似疗效和预后 ,于治疗中及治疗后未增加毒副反应 ,还有减少发生放射性肝损伤的趋势 ,可作为PHC调强放疗计划设计的常规替代方式.
作者:朱川;熊德明;李湘宜;刘良忠;李刚;任必勇;刘强 刊期: 2015年第12期
为贯彻2009年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枠精神 ,加快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推进城乡卫生事业统筹发展 ,重庆市卫生局等五部门决定开展农村基层卫生人员成人大专学历教育工作[1 ]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负责渝东南、渝东北地区培养任务 ,于2012年录取2 269名农村基层卫生人员 ,按照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和成人大专层次培养.
作者:毛良;董蜀荣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在高糖环境下足细胞转分化效应中的作用.方法 用含不同浓度葡萄糖的1640培养基处理足细胞36 h ,采用Western blot与间接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足细胞表面标记蛋白nephrin、podocin和间充质细胞表型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Fibronectin的表达 ;用 Transwell小室检测不同处理组足细胞清蛋白流入量的变化.用GSK-3β激酶检测试剂盒检测高糖环境下足细胞GSK-3β表达量及活性的变化 ;应用GSK-3βsiRNA干扰高糖组GSK-3β后检测足细胞表型及功能变化.结果 足细胞标记蛋白nephrin、podocin的蛋白表达水平随葡萄糖浓度的升高呈剂量依赖性下调(P<0 .05) ,间充质标记蛋白α-SMA的表达水平随葡萄糖浓度的升高呈剂量依赖性上调(P<0 .05);清蛋白流入量随葡萄糖浓度的升高呈剂量依赖性上调(P<0 .05).高糖组足细胞GSK-3β表达量增多(P<0 .05).GSK-3βsiRNA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足细胞表面标记蛋白nephrin、podocin表达量增多 ,间充质标记蛋白α-SM A表达减少.结论 足细胞在高糖环境下发生表型改变与功能受损 ;GSK-3β参与高糖环境下足细胞的转分化过程.
作者:杨莉莉;刘章锁 刊期: 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