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媛媛
目的 评价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法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骺离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骺离骨折患儿102例 ,按Salter-Harris分型将所有患儿分为4组 :Ⅰ型14例 ,Ⅱ型55例 ,Ⅲ型5例 ,Ⅳ型28例.采取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法治疗并全程随访.随访1~4年 ,采用Berton评价标准评价患儿术后骨折愈合及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骺离骨折总体预后较好 ,但不同类型的骨骺损伤预后不同 ,Ⅰ型、Ⅱ型、Ⅳ型预后较好 ,Ⅲ型预后欠佳 ,伴有正中神经损伤时预后欠佳.结论 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骺离骨折因其优良率高 ,术后并发症较少 ,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作者:任海军;刘传康;李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 F-36 )为工具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在该院神经内科住院部抽取576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施测 ,对资料进行一般描述性统计、t检验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脑卒中患者在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5个维度得分显著低于全国常模(P<0 .01);复发次数、年龄、并发症、文化程度及经济收入等对患者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结论 脑卒中患者的总体健康、生理职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明显下降 ,临床工作中应进行针对性干预.
作者:曾令琼;胡平;李俊;蔡英丽;何洁 刊期: 2015年第12期
乳腺癌是目前全球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 ,其发病机制未完全明确.程序性死亡因子-1 (programmed death-1 ,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 ,PD-L1)是表达于多种肿瘤表面的共抑制分子 ,它在介导乳腺肿瘤细胞免疫逃逸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 ,对于PD-1/PD-L 1与乳腺肿瘤免疫逃逸的研究逐渐深入 ,包括其分子功能、表达水平及乳腺肿瘤预后等 ,尤其是PD-1/PD-L1在临床肿瘤治疗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就 PD-1及其配体 PD-L1的发现、表达、功能以及在乳腺肿瘤中免疫逃逸、治疗方面予以综述 ,并对其应用进行展望.
作者:申媛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液体负平衡对腹部损伤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130例ARDS 患者分为液体负平衡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机械通气、抗感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一定的措施保持液体负平衡.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肺部炎症因子水平及呼吸机机械通气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心脏指数(CI) 、心排出量(CO)值正常,心功能未受到影响,观察组患者血管外肺水含量指数(EVLWI)值下降更明显,肺水肿症状改善明显;两组患者肺部炎症均得到控制,肺功能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效果更显著;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平均通气时间更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腹部损伤并ARDS 治疗中,保持患者液体负平衡,对患者肺部功能保护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作者:陈云端;冯继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心理弹性水平与情绪调节方式、人格特征相关性 ,为干预措施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选取147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胃癌组) ,选取同期15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情绪调节方式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以及心理弹性问卷(CD-RISC )进行调查 ,分析心理弹性水平与情绪调节方式、人格特征相关性.结果 胃癌组患者整体CD-RISC得分为(58 .12 ± 9 .19 )分 ,属于较差范围 ;胃癌组人格特征、情绪调节方式、心理弹性评分与对照组比较 ,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内外向、神经质、宣泄调节、抑郁调节对胃癌患者心理弹性水平较低有较大影响( P<0 .05 );患者的心理弹性与宣泄、抑制调节呈正相关( r= 0 .287、0 .136 ,P< 0 .05 ) ,与内外向、神经质呈负相关( r= -0 .232、-0 .789 ,P<0 .05 ).结论 胃癌患者的内外向、神经质、宣泄调节、抑郁调节是影响心理弹性水平的重要因素 ,应采取多角度干预措施提高胃癌心理弹性水平.
作者:侯悦媚;邹少华;郑丽端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评估精索静脉曲张(VC)与前列腺静脉丛之间的关系 ,以探讨VC的病因.方法用CDFI对左侧VC组(135例)、双侧VC组(51例)及对照组(100例)进行精索静脉、前列腺静脉丛内径(PVD )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的观察 ,并对3组对象平静呼吸时 PVD、Valsalva试验时前列腺静脉丛大反流速度(RFV )及平静呼吸时的大流速(AFV)进行统计学分析.将两组VC患者的精索静脉内径(SVD)分别与PVD、RFV及AFV进行相关分析 ;并对其中30例VC患者术前术后PVD、RFV、AFV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双侧VC组PVD及RFV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及左侧VC组(P<0 .01);左侧VC组PVD、RFV与对照组比较 ,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3组对象AFV比较 ,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30例VC患者手术前、后PVD、RFV及AFV比较 ,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双侧 VC患者可能伴随有潜在的系统性血管异常.
作者:蔡昱;朱尚勇;郭盛兰;黄健源;高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去势手术联合激素注射对绵羊股骨近端骨密度(BD )及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 将健康成年绵羊16只 ,分为假手术组(n=8)和实验组(n=8).假手术组仅对双侧卵巢进行显露 ;实验组中显露并切除双侧卵巢(OVX) ,术后1个月开始肌内注射泼尼松龙(0 .45 mg · kg -1 · d-1 ) ,共持续注射10个月.测量处理前、后绵羊股骨近端的BD ,通过压缩实验和轴向拔出实验评价处理后股骨近端的生物力学性能变化.结果 处理前两组绵羊BD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假手术组绵羊处理前、后股骨近端BD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实验组绵羊处理后股骨近端的BD显著下降 ,且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处理后的BD(P<0 .05).实验组的大压缩应力和能量吸收值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实验组的大轴向拔除力和能量吸收值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去势手术联合激素注射的方法可以显著降低绵羊股骨近端的BD及生物力学强度.
作者:刘达;康夏;谢庆云;廖冬发;黄晨;唐影超;权毅;张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为贯彻2009年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枠精神 ,加快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推进城乡卫生事业统筹发展 ,重庆市卫生局等五部门决定开展农村基层卫生人员成人大专学历教育工作[1 ]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负责渝东南、渝东北地区培养任务 ,于2012年录取2 269名农村基层卫生人员 ,按照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和成人大专层次培养.
作者:毛良;董蜀荣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结核病患者耐药情况和流行病学特征 ,为结核病的有效预防和合理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重庆市中山医院江北院区收治的2 271例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进行10种抗结核药物(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乙胺丁醇、对氨柳酸钠盐、卡那霉素、力克肺疾、丙硫异烟胺、卷曲霉素、氧氟沙星)的耐药性检测 ,分析其药敏结果.结果2 271例痰培养阳性肺结核病例中 ,总耐药率和总耐多药率分别为 61 .91% 和 26 .29% ;初、复治患者的总耐药率分别为52 .85% 和78 .06 % ,耐多药率分别为 16 .70% 和 43 .38 % ;平均耐药率顺位前 5 位由高到低为链霉素(39 .45% )、异烟肼(33 .20% )、利福平(32 .94% )、对氨柳酸钠盐(31 .40% )、力克肺疾 (21 .53% );抗结核治疗史、性别、年龄和职业与耐药发生有显著关联 (P<0 .05).结论 重庆局部地区近5年结核病患者结核病耐药形势严峻 ,应加强耐药结核患者的规范管理和治疗.
作者:程曦;李亚斐;饶英;杨小红;杜鸿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自然绝经女性月经初潮年龄与代谢综合征(M S )的相关性.方法 对江苏省泰兴地区7个行政村45~64岁已自然绝经的女性3 204人进行问卷调查、体质测量和生化检测.将调查对象按照初潮年龄小于14岁、14~16岁、>16岁分组 ,采用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005)的MS诊断标准 ,以及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3次治疗报告(NCEP ATPⅢ)2005年根据亚洲人改良的诊断标准 ,以Logistic回归分析初潮与 MS的关联.结果 该人群MS粗患病率为35 .39% [IDF (2005)]和20 .57% [NCEP ATP Ⅲ (2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两种标准判断MS得出的结论一致 ,即月经初潮年龄较早(<14岁)增加MS的发生多因素调整后OR分别为1 .41(1 .10~1 .82)和1 .55(1 .16~2 .08)).月经初潮年龄较早显著增加女性中心型肥胖的风险 ,而月经初潮年龄较晚(>16岁)与M S无关.结论 月经初潮年龄较早是M S风险因素 ,应对月经初潮年龄较早的已绝经女性加强健康宣教及防控.
作者:吴娴;王伟;章月蟾;杨亚军;袁子宇;王笑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丹参川芎嗪配合无创正压通气(N PPV )治疗老年肺心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老年肺心病患者204例 ,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NPPV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丹参川芎嗪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命体征、血气分析各指标及治疗后心肺功能改善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心率、呼吸频率、二氧化碳分压(PaCO2 )及肺动脉收缩压(mPAP)水平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 ,氧分压(PaO2 )水平、pH值以及心功能各项指标水平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 ,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丹参川芎嗪配合NPPV治疗老年肺心病 ,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刘烨;李清英;罗绍友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外周血T细胞免疫功能与丙型肝炎病毒(HCV)复制及核心抗原(HCV-cAg)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荧光定量PCR和ELISA对63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和85例CHC患者(CHC组)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HCV-RNA和HCV-cAg进行测定.结果 CHC组总T细胞、T4细胞、T8细胞、双阴性细胞(DNT )、双阳性细胞(DPT )水平依次为(67 .37 ± 10 .43)% 、(37 .11 ± 10 .28)% 、(21 .63 ± 8 .87)% 、(7 .80 ± 4 .57)% 、(0 .20 ± 0 .29)% ,T4/T8比值为(2 .18 ± 1 .26 )% ,绝对水平依次为(0 .70 ± 0 .44 ) × 109/L、(0 .37 ± 0 .22 ) × 109/L、(0 .22 ± 0 .17 ) × 109/L、(0 .08 ± 0 .06 ) × 109/L和(0 .19 ± 0 .68)× 107/L ;CHC患者T8细胞水平显著减少(P<0 .01) ,致使T4/T8比值升高(P<0 .05);CHC患者总T细胞、T4细胞、T8细胞和DNT的绝对值均显著减少(P<0 .05);HCV-RNA和 HCV-cAg阳性时 ,T4细胞和DNT 水平显著升高(P<0 .05).结论 CHC患者 HCV复制表达时 ,患者 T细胞亚群存在明显异常 ,T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耐受是CHC迁延难愈的重要原因.
作者:栗群英;梁明莉;陈莉;吴丽娟;刘毓刚;刘彤;谢静;胡宗海;曲远青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金标法快速检测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在糖尿病及高血压早期肾功能损伤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高血压、糖尿病及体检健康人群的血清 ,用金标法测定β2-MG ,同时用全自动仪器检测β2-MG、血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水平.结果 金标法与自动仪器法检验血中β2-MG阳性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金标法检测糖尿病组、高血压组β2-M G阳性率分别为23 .72% 、15 .4%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 .07%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β2-M G阳性糖尿病组中血BUN、SCr水平明显低于β2-MG阴性糖尿病组(P<0 .05).结论 金标法测血清β2-MG与仪器法一致 ,能较早地反应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肾功能损伤情况 ,适合家庭及床旁肾功能的动态监测.
作者:王艳春;井丽君;杨立雅;李文英;杜惠芬;李克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无标准品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抗体滴度定量方法.方法 对血清抗体ELISA检测设置非特异、阴性对照、特异和总抗体检测组.显色早期的时间-吸光度数据经线性拟合的斜率即吸光度变化速度 ,分别记为ν0 、νC 、νS 、νT .基于底物过量时ν值与待测抗体浓度(C)呈直线关系 ,设计ν值函数计算待测样本与阴性对照样本的抗体浓度倍比.以鱼胶原蛋白免疫昆明小鼠的血清特异Ig G抗体检测进行实例分析.结果 函数C/CC = (ν-ν0 )/(νC -ν0 )可计算待测样本与阴性对照样本的特异抗体浓度倍比(滴度).结论 该动力学ELISA抗体滴度检测方法适用于无标准品半定量分析.
作者:方成;陈卓;刘立;梅志强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中国大陆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为预防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8篇有关COPD发病主要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进行定量综合分析 ;采用RevMan5 .2进行一致性检验及合并 OR值和95% CI计算 ,对合并 OR值大于1的危险因素进行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P)计算.结果 各因素合并OR(95% CI) ,PARP分别为 :吸烟 OR= 2 .12(1 .58~2 .86) ,PARP= 28 .16% ;职业暴露 OR= 1 .82(1 .04~3 .18) ,PARP=11 .60% ;呼吸疾病家族史OR=1 .82(1 .36~2 .44) ,PARP= 14 .25% ;煤、生物燃料 OR=3 .29(1 .01~10 .67) ,PARP=41 .29% ;低体质量指数(BMI)OR=2 .58(1 .78~3 .74) ,PARP=5 .71% ;低文化程度 OR=1 .24(1 .02~1 .50) ,PARP=12 .93% ;儿童时期反复呼吸道感染史 OR=2 .10(0 .99~4 .47) ,PARP=13 .39% ;被动吸烟 OR=1 .00(0 .89~1 .11).结论 吸烟、职业暴露、呼吸疾病家族史、煤及生物燃料、低BMI、文化程度低及儿童时期慢性呼吸道感染史是目前中国大陆人群COPD发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张龙举;梁毅;周广;刘文婷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健脾化湿颗粒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大鼠模型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分成对照组(n=10)和造模组(n=50) ,再将造模组大鼠分为5组 :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健脾化湿颗粒低、中、高剂量治疗组 ,每组10只.采用束缚应激刺激2周加灌服番泻叶煎剂的方法建立D-IBS大鼠模型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小肠黏膜CGRP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模型组大鼠小肠黏膜CGRP阳性面积减少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与模型组比较 ,各治疗组CGRP阳性面积增加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 ,健脾化湿颗粒中、低剂量治疗组CGRP阳性面积增加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 ,而与健脾化湿颗粒高剂量治疗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结论 健脾化湿颗粒可通过提高局部肠组织中CGRP水平而达到治疗目的.
作者:付聪敏;王烨;王迎寒;刘玉玲;张晓峰;东岫岩;郭洪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在高糖环境下足细胞转分化效应中的作用.方法 用含不同浓度葡萄糖的1640培养基处理足细胞36 h ,采用Western blot与间接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足细胞表面标记蛋白nephrin、podocin和间充质细胞表型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Fibronectin的表达 ;用 Transwell小室检测不同处理组足细胞清蛋白流入量的变化.用GSK-3β激酶检测试剂盒检测高糖环境下足细胞GSK-3β表达量及活性的变化 ;应用GSK-3βsiRNA干扰高糖组GSK-3β后检测足细胞表型及功能变化.结果 足细胞标记蛋白nephrin、podocin的蛋白表达水平随葡萄糖浓度的升高呈剂量依赖性下调(P<0 .05) ,间充质标记蛋白α-SMA的表达水平随葡萄糖浓度的升高呈剂量依赖性上调(P<0 .05);清蛋白流入量随葡萄糖浓度的升高呈剂量依赖性上调(P<0 .05).高糖组足细胞GSK-3β表达量增多(P<0 .05).GSK-3βsiRNA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足细胞表面标记蛋白nephrin、podocin表达量增多 ,间充质标记蛋白α-SM A表达减少.结论 足细胞在高糖环境下发生表型改变与功能受损 ;GSK-3β参与高糖环境下足细胞的转分化过程.
作者:杨莉莉;刘章锁 刊期: 2015年第12期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 P )重度可致昏迷、呼吸困难、脉搏加速、血压或高或低 ,严重可呼吸、心跳停止 ,迅即死亡.现将本院高压氧(HBO )综合治疗1例严重ACM P致心搏骤停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林琳;赵迎春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间苯三酚配伍盐酸奥布卡因凝胶与丙泊酚在人工流产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该院行人工流产术患者400例分为间苯三酚组、丙泊酚组 ,每组200例 ,间苯三酚组在术前30 .00 min肌内注射间苯三酚80 .00 mg ,术前4 .00 min宫颈注入盐酸奥布卡因凝胶30 .00 mg.丙泊酚组在丙泊酚配合芬太尼静脉全身麻醉下实施手术.观察记录两组对象宫口松弛情况、手术时间、疼痛程度、术中及术后30 .00 min阴道流血情况、人流综合征发生率、手术费用.结果两组对象手术时间、镇痛效果、人流综合征的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而间苯三酚组术中宫口松弛、药品、监护费用及呼吸抑制的发生 ,与丙泊酚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结论 间苯三酚在人工流产中能达到接近丙泊酚组的镇痛效果 ,且经济实用 ,无需麻醉监护 ,可以在基层医院尤其缺少监护设施的医院应用.
作者:凌学民;刘继群;骆慧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麻风病是传统慢性传染病中的一种 ,是由麻风分枝杆菌感染所致.麻风杆菌感染机体后以皮肤和外周神经受累为主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皮疹 ,脱眉 ,神经粗大 ,痛温触觉减退 ,溃疡 ,爪形指 ,垂腕 ,角膜溃疡等.麻风病是人类主要的致残疾病之一 ,在全球范围内因感染麻风病导致残疾的人数有300万至400万人.国内由此病致残总人数约为12万人 ,其中已经完全丧失劳动力的大约有4万人.麻风病的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 ,是一个病谱性疾病[1 ] .麻风分枝菌主要寄生于人体并且通过人体传播 ,故人类是它主要的宿主和传染源.未经治疗的麻风患者(特别是多菌型)可以通过呼吸道及皮肤黏膜排出大量麻风杆菌 ,并由飞沫或悬滴向健康人进行传播.但是当正常人在与传染源同等条件下接触时却只有很少一部分(对麻风杆菌存在细胞免疫缺陷)被感染致发病[2 ] .由于麻风杆菌本身的毒力很低 ,人接触麻风杆菌后是否会感染以及感染后的临床表现取决于机体对麻风杆菌的免疫应答 ,主要是由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决定的(体液免疫对麻风杆菌没有杀灭作用)[3 ] .有研究表明 ,麻风患者细胞免疫缺陷可能与一类称为白细胞免疫球蛋白样转录物[leukocyte immunoglobulin (Ig )-like Transcripts , ILTs]的物质密切相关.
作者:万毅 刊期: 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