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肺运动试验在频发室性早搏患儿心脏储备功能检查中的应用分析

吴克义

关键词:心律失常, 心性, 心脏功能试验, 心肌酶谱, 病理生理学, 心肌, 酶学
摘要:目的 探讨心肺运动试验在频发室性早搏(FVPC)患儿心脏储备功能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FVPC患儿74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患儿给予磷酸肌酸药物治疗,并于治疗前、后进行心肺运动试验和血清心肌酶谱检查,对照组进行一次心肺运动试验和血清心肌酶谱检查,比较两组结果差异.结果 研究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研究组大摄氧量(VO2 max/kg)、每搏摄氧量(VO2max/HR)、无氧阀时每搏摄氧量(VO2/HR AT)、达到无氧阀时摄氧量(VO2 AT)、无氧阀占预计大摄氧量百分比(AT/ VO2max pre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以上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前研究组总运动时间(TET)、无氧阀时心率(HR AT)、大心率(HR max)、大运动量(AT/ VO2 max pred)和无氧阀时功量(Load A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以上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静息心率(HR re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肺运动试验可以反映FVPC患儿心脏储备功能,对学龄前期、学龄期FVPC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两次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两次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SCT)治疗复发难治性非霍淋巴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确诊的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6例,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34~67岁,平均52岁.患者选择标准:经一次auto-PBSCT术后复发或未达完全缓解,予以再次动员干细胞行第二次移植;分期Ⅲ~Ⅳ期的侵袭性淋巴瘤患者,首次auto-PBSCT不能达完全缓解,或复发可能性大,于第一次动员干细胞达两次移植所需,且第一次移植术后半年行第二次auto-PBSCT移植.结果 6例患者均能耐受预处理,并获得造血功能重建,移植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ANC) >0.5×109/L的中位时间为15 d(10~25 d);血小板计数(BPC)大于20×109/L的中位时间25.8 d(12~57 d).全部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2.7个月(3~50个月),1例患者两次移植术后半年因病毒性肝炎肝功能衰竭死亡,1例18个月后再次复发,二线治疗方案仍有效,其余4例患者无病生存,无病生存率66.7%,长无病生存时间已达50个月.结论 两次auto-PBSCT治疗复发难治性NHL安全有效,患者耐受良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刘瑜;王劲;金婕;陈舜贤;曾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几种不同排龈方法治疗老年根面龋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估几种不同排龈方法充填龈下根面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根面龋位于龈下0~2.0 mm的牙齿295颗(181例),分3组,第1组:排龈线组,龈边缘位于龈下0~<1.0 mm;第2组:排龈膏组,龈边缘位于龈下0~<1.0 mm;第3组:排龈器组,龈边缘位于龈下1.0~2.0 mm.另选择80例(80颗)龈边缘位于龈上的根面龋,作为对照组.各组均使用Dyract AP复合体套装充填.充填后检查边缘悬突.治疗后1年随访,数据进行x2检验.结果 第1组和第2组的边缘悬突数明显多于第3组和第4组.修复1年后观察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采用有效排龈方法的前提下,根面龋的修复可取得满意疗效.对于龋洞较深的患牙,则使用排龈器效果佳.

    作者:李有名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肌酐在不同检测系统间的测量不确定度和可比性研究

    目的 评定不同检测系统间肌酐测定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和量值溯源,探讨不同检测系统肌酐测定结果的可比性,为实验室检验结果互认和实验室认可提供实验数据.方法 以国家有证参考物质作为“正确性质控物”,参考NATA颁布的“化学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与报告导则”,对不同检测系统肌酐测定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将结果溯源至国家有证参考物质.根据CLSI的EP9-A2文件,对不同检测系统肌酐测定结果进行偏差评估和比对分析,以检测系统偏倚的不确定度(Ub)作为判断依据,将t(0.05,v)Ub作为临床可接受的判断标准,评定肌酐在不同检测系统测定结果的可比性.结果 3个检测系统测定肌酐国家参考物质所测均值均不同,检测系统A、B和C分别为61.72 mol/L、62.59 mol/L和61.54 mol/L.3个检测系统间的偏倚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检测系统肌酐测定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亦不相同,但均在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评规定的大允许范围之内.3个检测系统用新鲜血清标本进行两两比较显示测定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结论 肌酐在不同检测系统进行检验结果的互认时,应测定各检测系统的测量不确定度和量值溯源,并对不同检测系统间测定结果进行偏差评估,判断其临床可接受性,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作者:李有强;张云燕;陈茶;张轩;曾建明;刘健平;徐建华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单脐动脉脐带螺旋与胎儿畸形及围产结局的关系

    目的 研究单脐动脉(SUA)脐带螺旋指数(UCI)与胎儿畸形及围产结局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超声诊断的73例SUA胎儿资料,产后计算UCI值,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SUA脐带长度正常胎儿产后平均UCI为(0.13±0.07)周/cm,螺旋稀少(UCI<0.10)发生率46.58%(34/73),其中畸形发生率35.29%(12/34),人工引产率35.29%(12/34);螺旋正常(0.10<UCI<0.30)发生率34.25%(25/73),其中畸形发生率36.00%(9/25),人工引产率40.00%(10/25);螺旋密集(UCI>0.30)发生率19.17%(14/73),其中畸形发生率(64.29%,9/14),人工引产率71.43%(10/14),胎儿畸形发生率及人工引产发病率在螺旋稀少组及螺旋正常组合并后与螺旋密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UA脐带异常螺旋密集的胎儿畸形发生率高,产前检查时应重视.

    作者:姚延峰;张晓静;刘学;杜瑛;彭琳;叶流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高糖状态下甲状旁腺素受体1对乳腺癌的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 阐明高糖状态下甲状旁腺受体1(PTH1R)对乳腺癌细胞株SHZ-88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实时(real time) PCR分别检测0(对照组)、5、15、25 mmol/L葡萄糖浓度下PTH1R mRNA水平;构建出PTH1R基因沉默(siPTH1R)的细胞模型后,分别应用MTT法、TUNEL-FITC/Hoechst33258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对照组、25 mmol/L葡萄糖处理组(高糖组)、25 mmol/L葡萄糖处理的阴性PTH1R基因序列组(高糖siPTH1R NC组)及高糖阳性PTH1R基因序列组(高糖siPTH1R组)细胞活力、细胞凋亡情况及Bax、Bcb2蛋白的表达.结果 随着葡萄糖浓度升高,PTH1R mRNA水平增高,其中25 mmol/L葡萄糖处理后PTH1R mRNA水平高(均P<0.01);高糖siPTH1R组细胞活力(P<0.05,P<0.01及P<0.01)及Bcl-2表达(均P<0.01)低于对照组、高糖组及高糖siPTH1R-NC组;高糖siPTH1R组中细胞凋亡水平及Bax表达高于对照组、高糖组及高糖siPTH1R-NC组(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细胞活力(P<0.01)及Bcl-2表达(P<0.01)增高,而Bax表达(P<0.01)降低.结论 高糖状态下PTH1R表达水平与SHZ-88细胞增殖能力有关,抑制PTH1R表达可能为糖尿病合并乳腺癌治疗有效靶点之一.

    作者:梁华晟;钟宇华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果蝇Tap蛋白结构与功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果蝇Tap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方法 基于NCBI数据库中果蝇Tap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从蛋白质理化性质、跨膜区、信号肽、亚细胞定位、结构域、三维结构及物种间同源蛋白进化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Tap蛋白为不稳定亲水性蛋白,无跨膜区和信号肽,在细胞核中发挥生物学效应,具有碱性螺旋-环-螺旋(bHLH)结构域.Tap蛋白与来源于NeuroD1的模板2ql2.1.B有61.02%的氨基酸序列一致,Tap蛋白与人类和啮齿动物的编码产物高度同源,在系统发生树中距离近.结论 果蝇Tap蛋白具有bHLH蛋白家族的典型结构,可能在果蝇胚胎发育早期的神经发生、分化等过程中发挥作用.

    作者:刘洪超;胡澍;涂心明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症状不典型的冠状动脉药物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2例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恢复冠状动脉前向血流的有效手段.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DES)可显著降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但其支架内血栓(intra stent thrombosis,IST)形成的发生率(特别是晚期IST)较金属裸支架高[1-2].接受标准剂量氯吡格雷及低剂量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植入DES后IST总发生率为1.3%[3].尽管急性IST发生率相对较低,但病死率高,故应加强对IST的判别和治疗.本文报告2例PCI后缺血性胸痛症状不典型的患者.

    作者:龙向淑;吴强;张萍;刘志琴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肌动蛋白重构蛋白对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目的 观察肌动蛋白重构蛋白(flightless Ⅰ,FliⅠ)对人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探讨瘢痕组织形成的部分机制.方法 将实验分为空白组、Lipo2000组、Fli Ⅰ siRNA组、Fli Ⅰ cDNA组,采用WST-1法检测细胞增殖,RT-PCR法、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Fli Ⅰ、COL-1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转染48 h后,各组成纤维细胞平均吸光度(A)值分别为:空白组0.934±0.153,Lipo2000组0.910±0.084,Fli Ⅰ siRNA组1.330±0.216,Fli Ⅰ cDNA组0.607±0.042,Fli Ⅰ siRNA组细胞增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FliⅠ cDNA组细胞增殖水平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RT-PCR法检测FliⅠ、COL-1 mRNA的表达:与空白组比较,FLi Ⅰ siRNA组扩增条带亮度减弱,FLi Ⅰ cDNA组扩增条带亮度明显增强,FLi ⅠsiRNA组的Fli Ⅰ与COL-1扩增产物条带相对灰度值较空白组分别降低至0.194±0.023和0.316±0.176,均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1),而FLi Ⅰ cDNA组的Fli Ⅰ与COL-1扩增产物条带相对灰度值较空白组分别升高至7.846±1.075和9.842±1.659,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与空白组及Lipo2000组比较,FLiⅠ siRNA组的成纤维细胞中FliⅠ、COL-1蛋白表达显著减弱(P<0.05,P<0.01),FLi Ⅰ cDNA组细胞中Fli Ⅰ、COL-1蛋白表达显著增强(P<0.05,P<0.01).结论 FLi Ⅰ缺失能增强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并能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下调FLiⅠ与COL-1的表达,可能是瘢痕增生的机制之一.

    作者:贾小丽;高锋;官菊梅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右美托咪定对闭环麻醉下嗜铬细胞瘤切除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闭环麻醉下嗜铬细胞瘤切除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嗜铬细胞瘤临床功能1级患者40例,分为右美托咪定组(n=20)于麻醉诱导前30 min启动右美托咪定靶控输注,浓度设为3 ng/mL,对照组(7n=20)泵注等容量生理盐水.于丙泊酚闭合环反馈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下通过Swan-Gans漂浮导管监测术前基础值(T0),气管插管时(T1)、切皮时(T2)、切除瘤体时(T3)、切除瘤体后5 min (T4)、切除瘤体后10 min (T5)、术毕(T6)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每搏指数(SI)、心排指数(CI)、肺动脉楔压(PCWP)、外周循环阻力指数(SVRI)和左室收缩功指数(LVSWI).结果 右美托咪定组在T1~T3的HR、MAP、SVRI和LVSW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I则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T4~T5的SI、CI、PCWP及SVR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能使闭环麻醉下嗜铬细胞瘤切除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

    作者:郭瑞;何婉雯;王立勋;李辉;陈友利;李建宾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血清25-羟维生素D与妊娠糖尿病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妊娠糖尿病(GDM)患者维生素D水平,探讨维生素D与GDM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的关系.方法 入选2013年7月至2014年1月在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常规产检的妊娠24~28周单胎孕妇,GDM 30例,血糖正常者30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组稳态模式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OGTT)、稳态模式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E-β)、早相胰岛素分泌指数(△I30/△G30)、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以及一般临床指标,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评价25(OH)D与血糖、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等指标相关性.结果 GDM组血清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20.33±5.26)vs(23.74±7.24)ng/mL(P<0.05)];空腹血糖升高的妊娠妇女25(OH)D水平低于空腹血糖正常者[(17.88±6.96)vs(23.02±6.71) ng/mL(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糖与25(OH)D独立相关(β=-0.283,P<0.05),ISOGTT与25(OH)D独立相关(β=0.245,P<0.05).结论 GDM患者体内25(OH)D水平较对照组低,25(OH)D水平和空腹血糖相关,25(OH)D缺乏可能通过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影响糖代谢.

    作者:王凯航;向菲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骨髓内皮祖细胞移植对假孕大鼠黄体促血管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骨髓内皮祖细胞(EPC)移植对假孕大鼠黄体促血管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骨髓EPC促进假孕大鼠黄体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方法 雌性大鼠经137Cs全身照射后,尾静脉移植雄性大鼠骨髓EPC行造血重建,然后制备假孕模型为移植假孕组;分别于假孕第3、7、11、15天应用real time PCR法检测黄体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mRNA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黄体VEGF、bFGF蛋白表达;CD31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黄体微血管密度.结果 假孕对照组(输注等量培养液)及移植假孕组VEGF、bFGF表达在第7天达到高;黄体微血管密度在第7、11天均高于第3天组水平(P<0.01);移植假孕组VEGF、bFGF表达在第7、11天均高于同期假孕对照组(P<0.05),且黄体微血管密度在第7、11天较同期假孕对照组高(P<0.05).结论 骨髓EPC移植后黄体VEGF、bFGF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促进假孕大鼠黄体血管新生.

    作者:李广斌;孙艳明;宋春静;王玲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超声测量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与孕中期母体血清学检测筛查唐氏综合征

    目的 探讨孕早期测量颈项透明层(NT)厚度与孕中期母体血清甲胎蛋白(AFP)和游离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ree-β-HCG)检测在筛查唐氏综合征(DS)中的意义和作用.方法 对2010年6月至2014年3月来该院妇产保健门诊及住院的单胎孕妇共2 205例,于孕11~14周进行超声测定NT,NT≥3 mm为高危;孕15~21周进行母亲血清标志物AFP和free-ββ-HCG测定,利用DS产前筛查分析系统软件评估DS风险率,风险率大于或等于1/270为高危.对筛查出的NT和(或)DS高危孕妇进行遗传学咨询,在知情同意下进行羊膜腔穿刺羊水细胞染色体检查.对单项NT或血清学检查与二者联合筛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单项NT与单项血清学检测预测胎儿的特异度和假阴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1);而联合筛查组预测胎儿异常的特异度及假阴性率均增高,与单项NT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 NT、血清学检测两种方法不能互相取代,二者联合筛查可见增加阴性的排除能力,可使有创性诊断羊水穿刺更有针对性.

    作者:朱继红;陈英红;文珂;夏辉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陆军新兵集训期心理特点动态研究

    目的 探讨陆军男性新兵集训期的心理健康状况、个性、应付方式和社会支持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90项症状自评问卷(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简易应付方式问卷(SCSQ)和领悟社会支持问卷(SPSS)对3个旅所有入伍的2 532名新兵训练前后进行4次测试,测试结果均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x2检验或t检验.结果 SCL-90分析显示新兵集训前的情绪问题(抑郁与焦虑)、人际和集训中期的躯体症状较其他阶段明显,且在下连队两周后较集训末期有所升高(F值分别为11.85、27.65、5.54、14.33,P<0.05);不同阶段个性特征变化显示新兵神经质、掩饰性评分逐步降低,精神质评分呈整体升高趋势(F值分别为98.91、166.25、1 107.96,P<0.05);集训不同阶段应付方式显示新兵在集训中期较多运用“自责”、“退避”方式,集训末期运用“合理化”、“解决问题”方式较多,新兵下连后“幻想”、“求助”方式较多(F值分别为162.96、176.59、99.64、60.62、361.90、49.27,P<0.05);社会支持情况显示集训中期整体社会支持状况为低阶段,随着集训结束与下连队后与各方面联系增加,社会支持也随之提高.结论 集训期新兵心理状况存在两个明显的波动期,分别是集训中期和下连后两周,应加强这两个波动期的心理干预.

    作者:辛阔林;王云贵;侯霞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硫化氢与缺血性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是近年来发现的第3种新型内源性气体信号分子,与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一样,可参与血管张力的调节.目前很多研究提示H2S可通过抗氧化应激、抗炎及抗细胞凋亡等作用,减少卒中对脑组织的损伤.现就H2S的生理功能,以及H2S与缺血性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陈秋霞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曲马多与吗啡对胃癌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对曲马多与吗啡合用在胃癌(GC)术后镇痛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 选择2011年12月至2014年1月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84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术后,观察组以曲马多与吗啡联合镇痛,而对照组则仅以吗啡进行镇痛.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术后12、24、48 h的疼痛感受进行评分,测定患者术后1、5d的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及CD4+/CD8+,并统计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术后12、24、48 h的VAS评分分别为(1.2±0.5)、(2.1±0.9)、(1.9±1.1)分,而对照组为(1.4±0.7)、(2.6±1.2)、(3.5土1.3)分,两组术后24 h和48 h VAS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d和5d的CD3+、CD4+及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7/42),对照组为45.2%(19/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患者术后利用曲马多与吗啡合用镇痛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更少,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更小,是科学且安全可靠的术后镇痛方式.

    作者:付葵;夏建国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贵州165例α-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初步分析

    目的 了解贵州地区α-地中海贫血(以下简称α-地贫)基因突变类型及分布情况.方法 2008年11月至2014年1月来该院就诊的α-地贫可疑患者753例,采用跨越断裂位点聚合酶链反应(Gap-PCR)方法和反向点杂交(reverse dot blot,RDB)方法分别检测α-珠蛋白基因3种常见的缺失型突变(--SEA、-α4,2、-α 3.7)和3种常见的非缺失型突变(αCSα、αQSα、αWSα).结果 共有165例患者经基因检测确诊为α-地贫,其中静止型32例,标准型113例,中间型20例;共检出5种基因突变类型,按分布频率大小依次为:--sEA(64.77%)、-α3 7 (22.28%)、-α4 2(9.33%)、αCS α(2.59%)、αQSα(1.03%);检出4例αβ复合型地贫.结论 贵州地区的α-地贫突变谱与国内其他地区基本一致,突变类型以东南亚缺失型--SEA常见.

    作者:刘兴梅;李贵芳;吴娴;苏莉;王茹蕾;黄盛文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脱氢洛伐他汀对佐剂性关节炎的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脱氢洛伐他汀(DLVT)对小鼠佐剂性关节炎的作用.方法 建立小鼠后右足佐剂性关节炎(AA)模型.足容积法测定原发侧及继发侧足肿胀度,并进行多发性关节炎评分(关节炎指数);观察各组小鼠站立和爬梯活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非致炎侧踝关节的病理改变;MTT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ELISA法检测血清中炎性因子TNF-α、IL-6、IL-1、NO的表达.结果 8.4、16.8 mg· kg-1·d-1 DLVT灌胃给药可明显抑制AA小鼠原发性和继发性关节炎,降低多发性关节炎指数,增强AA小鼠站立和爬梯能力;抑制脂多糖(LPS)诱导的AA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抑制AA小鼠关节纤维增生和滑膜增生,减少炎症细胞的浸润.降低血清中IL-6 、IL-1 、NO及TNF-α水平.结论 8.4、16.8 mg· kg-1·d-1 DLVT灌胃给药可明显抑制促炎症细胞因子病理性升高,从而控制了实验性佐剂性关节炎的病情发展.

    作者:邓庆华;杨元娟;周岐新;刘晓颖;顾群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特殊类型脊髓损伤的临床治疗

    目的 探讨特殊类型脊髓损伤(SCI)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对2例特殊类型SCI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文献复习.结果 本组2例患者,均通过早期手术治疗,积极康复,不完全性SCI患者恢复良好,完全性SCI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稍差,但无明显并发症,无心理障碍.结论 应重视脊柱SCI的急救处理,及时正确地进行手术治疗;重视处理合并伤,多学科联合,积极预防脊髓继发性损伤,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早期积极康复指导是改善预后的重要环节.

    作者:唐毅;杨福兵;余辉;陈明生;刘亮;包长顺;王斌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人体形态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是2011年在美国各地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形式,它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的热点话题之一.微课的出现与运用为课堂翻转提供了支点[1],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崭新的思路.笔者结合多年课程改革的经验,对本院护理学专业1301、1302班学生在《人体形态学》教学中,将微课与翻转课堂有机融合,探析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该课程教学中应用效果,旨在探讨符合医学教育课程的新模式,为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张金萍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中老年健康女性代谢综合征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中老年健康女性代谢综合征(MS)及其相关组分的关系,旨在提高其对MS危险因素聚焦性的重视.方法 随机抽取2009~2012年在该院体检中心查体的1 650例年龄大于或等于40岁女性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MS患病率为25.64%(423/1 650),随着年龄的增加,MS的发病率逐渐升高(P<0.05),尤其以50岁以上组为著.MS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向心性肥胖、三酰甘油(TG)是MS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起保护性作用.结论 MS各组分的聚集在中老年女性中的异常率较高,尤其是50岁以上的妇女.

    作者:赵思文;吴君洁 刊期: 2015年第17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