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庆华;杨元娟;周岐新;刘晓颖;顾群
目的 研究单脐动脉(SUA)脐带螺旋指数(UCI)与胎儿畸形及围产结局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超声诊断的73例SUA胎儿资料,产后计算UCI值,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SUA脐带长度正常胎儿产后平均UCI为(0.13±0.07)周/cm,螺旋稀少(UCI<0.10)发生率46.58%(34/73),其中畸形发生率35.29%(12/34),人工引产率35.29%(12/34);螺旋正常(0.10<UCI<0.30)发生率34.25%(25/73),其中畸形发生率36.00%(9/25),人工引产率40.00%(10/25);螺旋密集(UCI>0.30)发生率19.17%(14/73),其中畸形发生率(64.29%,9/14),人工引产率71.43%(10/14),胎儿畸形发生率及人工引产发病率在螺旋稀少组及螺旋正常组合并后与螺旋密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UA脐带异常螺旋密集的胎儿畸形发生率高,产前检查时应重视.
作者:姚延峰;张晓静;刘学;杜瑛;彭琳;叶流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评定不同检测系统间肌酐测定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和量值溯源,探讨不同检测系统肌酐测定结果的可比性,为实验室检验结果互认和实验室认可提供实验数据.方法 以国家有证参考物质作为“正确性质控物”,参考NATA颁布的“化学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与报告导则”,对不同检测系统肌酐测定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将结果溯源至国家有证参考物质.根据CLSI的EP9-A2文件,对不同检测系统肌酐测定结果进行偏差评估和比对分析,以检测系统偏倚的不确定度(Ub)作为判断依据,将t(0.05,v)Ub作为临床可接受的判断标准,评定肌酐在不同检测系统测定结果的可比性.结果 3个检测系统测定肌酐国家参考物质所测均值均不同,检测系统A、B和C分别为61.72 mol/L、62.59 mol/L和61.54 mol/L.3个检测系统间的偏倚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检测系统肌酐测定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亦不相同,但均在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评规定的大允许范围之内.3个检测系统用新鲜血清标本进行两两比较显示测定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结论 肌酐在不同检测系统进行检验结果的互认时,应测定各检测系统的测量不确定度和量值溯源,并对不同检测系统间测定结果进行偏差评估,判断其临床可接受性,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作者:李有强;张云燕;陈茶;张轩;曾建明;刘健平;徐建华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构建人pUB6/V5-HisB-SPOP真核表达质粒及稳定表达外源性人SPOP基因的人胃癌AGS细胞系.方法 采用基因重组技术将人SPOP cDNA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UB6/V5-HisB,构建人pUB6/V5-HisB真核表达质粒.脂质体介导空载体pUB6/V5-HisB和表达质粒pUB6/V5-HisB-SPOP分别转染人胃癌AGS细胞株,杀稻瘟菌素筛选阳性克隆,扩大培养,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SPOP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双酶切和基因测序结果均证实人pUB6/V5-HisB-SPOP真核表达质粒构建成功.SPOP转染组与空白对照组、空载体组比较,SPOP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结论 成功构建人SPOP真核表达质粒并获得稳定表达SPOP基因的胃癌AGS细胞系,为进一步研究SPOP基因在胃癌发生发展中作用奠定实验基础.
作者:曾春艳;罗时文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通过Meta分析已报道文献中的微小RNA-21(microRNA-21,miR-21)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探讨血液中的miR-21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和Embsase等数据库,按照已定的纳入和排出标准筛选文献.采用Quadas量表评估纳入文献质量.通过Stata12和Meta-Disc软件合并纳入文献的诊断值并检测评估异质性和发表偏倚.结果 共检出994篇相关文献,通过筛选,7篇文献(含1 088例样本)纳入本次Meta分析.通过合并文献得出,miR-21对肺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分别为0.68(95%CI:0.55~0.79),0.82(95%CI:0.76~0.86),3.70(95%CI:2.60~5.25)和0.39(95%CI:0.27~0.58);综合诊断指标综合曲线下面积(SROC)和诊断比值比(DOR)分别为0.84(95%CI:0.80~0.87)和9.90 (95%CI:4.75~20.63).结论 目前研究证据表明,miR-21对肺癌具有较好诊断价值,可作为肺癌诊断的潜在指标.
作者:陈劼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硫酸右旋糖酐(DS)是否可抑制胃癌腹腔种植转移及其对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 裸鼠72只分为两大组,对照组32只,实验组40只,培养BGC-823胃癌细胞,腹腔注射建立裸鼠腹腔种植转移动物模型.注射胃癌细胞1d后,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1 mL,实验组注射0.3%DS 1 mL.于1、3、7、14d时剖腹观察胃癌细胞腹腔种植转移情况,采用逆转录PCR(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缺氧诱导因子(Hif-1α)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第7、14天实验组瘤结节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经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第3、7、14天实验组Hif-1α mRNA及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DS可以抑制胃癌的腹腔种植转移,DS可能是通过下调Hif-1α的表达来抑制胃癌的腹腔种植转移.
作者:王红红;王娟;金秀;徐远义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果蝇Tap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方法 基于NCBI数据库中果蝇Tap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从蛋白质理化性质、跨膜区、信号肽、亚细胞定位、结构域、三维结构及物种间同源蛋白进化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Tap蛋白为不稳定亲水性蛋白,无跨膜区和信号肽,在细胞核中发挥生物学效应,具有碱性螺旋-环-螺旋(bHLH)结构域.Tap蛋白与来源于NeuroD1的模板2ql2.1.B有61.02%的氨基酸序列一致,Tap蛋白与人类和啮齿动物的编码产物高度同源,在系统发生树中距离近.结论 果蝇Tap蛋白具有bHLH蛋白家族的典型结构,可能在果蝇胚胎发育早期的神经发生、分化等过程中发挥作用.
作者:刘洪超;胡澍;涂心明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T2DM)并发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老年患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300例新诊断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T2DM并发NAFLD者150例(观察组),及未并发NAFLD者150例(对照组).对比两组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超声检测结果,两组其他相关指标对比.分析颈总动脉IMT、股动脉IMT及足背动脉IMT与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影响患者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及NAFLD的因素.结果 观察组的颈总动脉IMT、股动脉IMT及足背动脉IMT均显著大于对照组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BMI、腰臀比、餐后2h血浆葡萄糖(2hPS)、空腹胰岛素(FINS)、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尿酸(UA)及尿微量清蛋白(UAER)等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各动脉IMT与BMI、FINS、TG及LDL-C均呈正相关.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法可知,FINS、TG及BMI是T2DM患者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较未并发NAFLD者,而腰臀比、FINS、TG及BMI是T2DM患者形成NAFLD的危险因素.结论 T2DM并发NAFLD患者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比例较未并发NAFLD者更高,且影响NAFLD的因素是腰臀比、FINS、TG及BMI等.在临床防治方面,值得对其加以关注.
作者:李朝喜;刘杨;史丽;杨瑞敏;郜新春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构建骨形态发生蛋白9 (BMP9)基因腺病毒表达载体及稳定产毒细胞系,为观察其对T2DM糖、脂代谢异常的干预效应奠定基础.方法 质粒pCMV/BMP9双酶切克隆至腺病毒载体Ad5.F,构建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Ad5.BMP9.F,酶切测序鉴定;转包装细胞,经抗性筛选检测病毒滴度,挑选滴度较高的稳定产毒细胞克隆进行逆转录PCR(RT-PCR)鉴定.结果 建立BMP9基因腺病毒表达载体Ad5.BMP9.F经酶切及测序证实目的基因插入位点及读码框架正确;建立稳定产毒细胞克隆高病毒滴度达7.4×105 CFU/mL,RT-PCR证实BMP9基因整合其中并稳定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含BMP9基因的腺病毒表达载体及其稳定产毒细胞系.
作者:方芳;张青蓝;杨孛;鄢国义;朱丹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社交技能训练对非急性期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及社会功能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60例住院的非急性期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药物治疗结合社交技能训练和单独药物治疗的方法进行干预,疗程8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住院精神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中的2个分量表在干预前、干预后4、8周进行评估.结果 共55例患者完成干预;与干预前比较,治疗纽和对照组PANSS各量表得分和总分以及IPROS中的2个量表得分在干预4、8周后均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除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分外,治疗组PANSS各量表得分和总分以及IPROS中的2个量表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交技能训练能改善非急性期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有助于患者社会功能恢复.
作者:郭明;喻芳;闫兰;付霞;黄佳;李梦倩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比较用紫杉醇、卡铂和5-氟尿嘧啶(5-Fu)联合方案对复发和(或)转移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行时辰化疗和传统化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分析49例用紫杉醇、卡铂联合5-Fu进行姑息化疗的复发和(或)转移的OSCC患者.因给药时间不同,分为时辰化疗组(28例)和传统化疗组(2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有效率、中位总体生存时间、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时辰化疗组的有效率和中位总体生存时间显著高于传统化疗组(有效率分别为71.43%、42.86%,P<0.05;中位总体生存时间分别为15.3个月、10.6个月,P<0.05).时辰化疗组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Ⅲ~Ⅳ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化疗组患者(46.43% vs.76.19%,7.14% vs.33.33%,P<0.05).结论 对于复发和(或)转移OSCC患者,紫杉醇、卡铂联合5-Fu方案时辰化疗较传统化疗可提高治疗有效率、延长生存时间并降低不良反应.
作者:程珏;陈丹;杨凯;唐洪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特殊类型脊髓损伤(SCI)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对2例特殊类型SCI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文献复习.结果 本组2例患者,均通过早期手术治疗,积极康复,不完全性SCI患者恢复良好,完全性SCI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稍差,但无明显并发症,无心理障碍.结论 应重视脊柱SCI的急救处理,及时正确地进行手术治疗;重视处理合并伤,多学科联合,积极预防脊髓继发性损伤,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早期积极康复指导是改善预后的重要环节.
作者:唐毅;杨福兵;余辉;陈明生;刘亮;包长顺;王斌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贵州地区α-地中海贫血(以下简称α-地贫)基因突变类型及分布情况.方法 2008年11月至2014年1月来该院就诊的α-地贫可疑患者753例,采用跨越断裂位点聚合酶链反应(Gap-PCR)方法和反向点杂交(reverse dot blot,RDB)方法分别检测α-珠蛋白基因3种常见的缺失型突变(--SEA、-α4,2、-α 3.7)和3种常见的非缺失型突变(αCSα、αQSα、αWSα).结果 共有165例患者经基因检测确诊为α-地贫,其中静止型32例,标准型113例,中间型20例;共检出5种基因突变类型,按分布频率大小依次为:--sEA(64.77%)、-α3 7 (22.28%)、-α4 2(9.33%)、αCS α(2.59%)、αQSα(1.03%);检出4例αβ复合型地贫.结论 贵州地区的α-地贫突变谱与国内其他地区基本一致,突变类型以东南亚缺失型--SEA常见.
作者:刘兴梅;李贵芳;吴娴;苏莉;王茹蕾;黄盛文 刊期: 2015年第17期
骨盆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高能量损伤性骨折,其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深静脉血栓(DVT)是骨盆骨折严重的并发症之一.DVT是肺栓塞的重要危险因素,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影响骨盆骨折患者的治疗和预后[1-2].目前,有关骨盆骨折并发DVT的护理经验不足,为此,作者对本院近5年来骨盆骨折并发下肢DVT 48例护理体会进行总结如下.
作者:王一云;黄玉;杨美;麦珍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阐明高糖状态下甲状旁腺受体1(PTH1R)对乳腺癌细胞株SHZ-88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实时(real time) PCR分别检测0(对照组)、5、15、25 mmol/L葡萄糖浓度下PTH1R mRNA水平;构建出PTH1R基因沉默(siPTH1R)的细胞模型后,分别应用MTT法、TUNEL-FITC/Hoechst33258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对照组、25 mmol/L葡萄糖处理组(高糖组)、25 mmol/L葡萄糖处理的阴性PTH1R基因序列组(高糖siPTH1R NC组)及高糖阳性PTH1R基因序列组(高糖siPTH1R组)细胞活力、细胞凋亡情况及Bax、Bcb2蛋白的表达.结果 随着葡萄糖浓度升高,PTH1R mRNA水平增高,其中25 mmol/L葡萄糖处理后PTH1R mRNA水平高(均P<0.01);高糖siPTH1R组细胞活力(P<0.05,P<0.01及P<0.01)及Bcl-2表达(均P<0.01)低于对照组、高糖组及高糖siPTH1R-NC组;高糖siPTH1R组中细胞凋亡水平及Bax表达高于对照组、高糖组及高糖siPTH1R-NC组(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细胞活力(P<0.01)及Bcl-2表达(P<0.01)增高,而Bax表达(P<0.01)降低.结论 高糖状态下PTH1R表达水平与SHZ-88细胞增殖能力有关,抑制PTH1R表达可能为糖尿病合并乳腺癌治疗有效靶点之一.
作者:梁华晟;钟宇华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骨髓内皮祖细胞(EPC)移植对假孕大鼠黄体促血管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骨髓EPC促进假孕大鼠黄体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方法 雌性大鼠经137Cs全身照射后,尾静脉移植雄性大鼠骨髓EPC行造血重建,然后制备假孕模型为移植假孕组;分别于假孕第3、7、11、15天应用real time PCR法检测黄体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mRNA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黄体VEGF、bFGF蛋白表达;CD31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黄体微血管密度.结果 假孕对照组(输注等量培养液)及移植假孕组VEGF、bFGF表达在第7天达到高;黄体微血管密度在第7、11天均高于第3天组水平(P<0.01);移植假孕组VEGF、bFGF表达在第7、11天均高于同期假孕对照组(P<0.05),且黄体微血管密度在第7、11天较同期假孕对照组高(P<0.05).结论 骨髓EPC移植后黄体VEGF、bFGF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促进假孕大鼠黄体血管新生.
作者:李广斌;孙艳明;宋春静;王玲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研究分析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 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CNKI全文数据库、万方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收集建库到2014年10月有关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按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选择文献和提取资料,采用RevMan5.3软件对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空腹血糖(FPG)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1项研究,包括4 617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综合11项研究,阿托伐他汀纽HbA1c水平高于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0,P<0.01,MD=0.15,95%CI:0.08~0.23);亚组分析表明阿托伐他汀会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HbA1c水平升高,但对1型糖尿病患者则无影响;其对2型糖尿病患者HbA1c水平升高基本呈剂量依赖性,10、20、80 mg亚组的均值差(MD)分别为0.13、0.26、0.50;通过不同随访时间的分析表明,阿托伐他汀组糖尿病患者HbA1c水平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而对于FPG水平的Meta分析结果表明,阿托伐他汀对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FPG水平无明显影响(Z=0.15,P=0.88,MD=0.02,95%CI:-0.26~0.30).结论 阿托伐他汀会轻度升高2型糖尿病患者HbA1c水平.
作者:杨小生;陈勇川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通过采用高脂饮食喂养apoE缺失(apoE-/-)小鼠建立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比较阿托伐他汀联合载脂蛋白A-I(apoA-I)模拟肽(L-4F)对AS小鼠血清氧磷酯酶(PON1)、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的影响.方法 雄性apoE-/-小鼠50只,高脂饲料喂养作为模型组,另外取适龄C57BL/6J小鼠20只给予普通饲料喂养作为正常对照组,实验4周后,处死2组小鼠各10只,检测相应血清指标,作为基线参考.其余apoE-/-小鼠分为模型对照组(单纯高脂饮食)、阿托伐他汀组(高脂饮食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L-4F组(高脂饮食基础上给予L-4F治疗)、阿托伐他汀联合L-4F组(高脂饮食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L-4F治疗),每组10只.实验第8周末处死5组小鼠,并取小鼠血清检测各血清指标.结果 实验第8周末,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药物组血清PON1活性显著升高(均P<0.05),MPO活性显著下降(均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联合L-4F组LDL-C水平显著减低(P<0.05,P<0.01),HDbC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L-4F组LDL-C、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第8周末,阿托伐他汀联合L-4F组较阿托伐他汀组及L-4F组PON1活性、HDL-C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MPO活性、LDL-C水平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L-4F均可通过升高血清PON1活性,降低MPO活性,从而改善HDL抗氧化、抗炎功能,延缓AS进展.L-4F对LDL-C、HDL-C水平无影响.阿托伐他汀联合L-4F不仅降低LDL-C,升高HDL-C,而且更有效的改善HDL抗氧化、抗炎功能,从而延缓AS进展,优于单药使用.
作者:李鹏;程诚;毕明辉;王月刚;吴平生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孕早期测量颈项透明层(NT)厚度与孕中期母体血清甲胎蛋白(AFP)和游离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ree-β-HCG)检测在筛查唐氏综合征(DS)中的意义和作用.方法 对2010年6月至2014年3月来该院妇产保健门诊及住院的单胎孕妇共2 205例,于孕11~14周进行超声测定NT,NT≥3 mm为高危;孕15~21周进行母亲血清标志物AFP和free-ββ-HCG测定,利用DS产前筛查分析系统软件评估DS风险率,风险率大于或等于1/270为高危.对筛查出的NT和(或)DS高危孕妇进行遗传学咨询,在知情同意下进行羊膜腔穿刺羊水细胞染色体检查.对单项NT或血清学检查与二者联合筛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单项NT与单项血清学检测预测胎儿的特异度和假阴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1);而联合筛查组预测胎儿异常的特异度及假阴性率均增高,与单项NT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 NT、血清学检测两种方法不能互相取代,二者联合筛查可见增加阴性的排除能力,可使有创性诊断羊水穿刺更有针对性.
作者:朱继红;陈英红;文珂;夏辉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介绍交互充气式下肢皮肤牵引带的设计方法,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介绍该科自行设计制造的交互充气式下肢皮肤牵引带(专利号:ZL201120194371.X)的设计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行下肢皮肤牵引的112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56例),分别应用交互充气式下肢牵引带与传统下肢皮肤牵引带,观察两种方法患者深静脉栓塞(DVT)、压疮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能有效预防DVT、压疮发生率(P<0.05).结论 交互充气式下肢皮肤牵引带操作简便、经济、减轻了患者痛苦和护理工作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蒋仁莲;王群波;廖容;陈代鸿;王孝华;陈喆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生殖情况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该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经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所有患者治疗后1年进行随访,观察患者的妊娠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与患者术后生殖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输卵管通畅情况、术后联合用药情况和术后是否接受助孕均为影响患者腹腔镜术后生殖情况的因素且为独立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卵管通畅、术后接受助孕和术后用药是影响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妊娠率的相关因素.
作者:荣长仙;周晓 刊期: 2015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