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托伐他汀联合L-4F对apoE缺失小鼠HDL功能及水平的影响

李鹏;程诚;毕明辉;王月刚;吴平生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 动脉粥样硬化, L-4F, 脂蛋白类, 脂蛋白, HDL
摘要:目的 通过采用高脂饮食喂养apoE缺失(apoE-/-)小鼠建立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比较阿托伐他汀联合载脂蛋白A-I(apoA-I)模拟肽(L-4F)对AS小鼠血清氧磷酯酶(PON1)、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的影响.方法 雄性apoE-/-小鼠50只,高脂饲料喂养作为模型组,另外取适龄C57BL/6J小鼠20只给予普通饲料喂养作为正常对照组,实验4周后,处死2组小鼠各10只,检测相应血清指标,作为基线参考.其余apoE-/-小鼠分为模型对照组(单纯高脂饮食)、阿托伐他汀组(高脂饮食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L-4F组(高脂饮食基础上给予L-4F治疗)、阿托伐他汀联合L-4F组(高脂饮食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L-4F治疗),每组10只.实验第8周末处死5组小鼠,并取小鼠血清检测各血清指标.结果 实验第8周末,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药物组血清PON1活性显著升高(均P<0.05),MPO活性显著下降(均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联合L-4F组LDL-C水平显著减低(P<0.05,P<0.01),HDbC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L-4F组LDL-C、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第8周末,阿托伐他汀联合L-4F组较阿托伐他汀组及L-4F组PON1活性、HDL-C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MPO活性、LDL-C水平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L-4F均可通过升高血清PON1活性,降低MPO活性,从而改善HDL抗氧化、抗炎功能,延缓AS进展.L-4F对LDL-C、HDL-C水平无影响.阿托伐他汀联合L-4F不仅降低LDL-C,升高HDL-C,而且更有效的改善HDL抗氧化、抗炎功能,从而延缓AS进展,优于单药使用.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骨髓内皮祖细胞移植对假孕大鼠黄体促血管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骨髓内皮祖细胞(EPC)移植对假孕大鼠黄体促血管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骨髓EPC促进假孕大鼠黄体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方法 雌性大鼠经137Cs全身照射后,尾静脉移植雄性大鼠骨髓EPC行造血重建,然后制备假孕模型为移植假孕组;分别于假孕第3、7、11、15天应用real time PCR法检测黄体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mRNA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黄体VEGF、bFGF蛋白表达;CD31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黄体微血管密度.结果 假孕对照组(输注等量培养液)及移植假孕组VEGF、bFGF表达在第7天达到高;黄体微血管密度在第7、11天均高于第3天组水平(P<0.01);移植假孕组VEGF、bFGF表达在第7、11天均高于同期假孕对照组(P<0.05),且黄体微血管密度在第7、11天较同期假孕对照组高(P<0.05).结论 骨髓EPC移植后黄体VEGF、bFGF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促进假孕大鼠黄体血管新生.

    作者:李广斌;孙艳明;宋春静;王玲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右美托咪定对闭环麻醉下嗜铬细胞瘤切除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闭环麻醉下嗜铬细胞瘤切除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嗜铬细胞瘤临床功能1级患者40例,分为右美托咪定组(n=20)于麻醉诱导前30 min启动右美托咪定靶控输注,浓度设为3 ng/mL,对照组(7n=20)泵注等容量生理盐水.于丙泊酚闭合环反馈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下通过Swan-Gans漂浮导管监测术前基础值(T0),气管插管时(T1)、切皮时(T2)、切除瘤体时(T3)、切除瘤体后5 min (T4)、切除瘤体后10 min (T5)、术毕(T6)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每搏指数(SI)、心排指数(CI)、肺动脉楔压(PCWP)、外周循环阻力指数(SVRI)和左室收缩功指数(LVSWI).结果 右美托咪定组在T1~T3的HR、MAP、SVRI和LVSW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I则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T4~T5的SI、CI、PCWP及SVR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能使闭环麻醉下嗜铬细胞瘤切除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

    作者:郭瑞;何婉雯;王立勋;李辉;陈友利;李建宾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肌酐在不同检测系统间的测量不确定度和可比性研究

    目的 评定不同检测系统间肌酐测定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和量值溯源,探讨不同检测系统肌酐测定结果的可比性,为实验室检验结果互认和实验室认可提供实验数据.方法 以国家有证参考物质作为“正确性质控物”,参考NATA颁布的“化学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与报告导则”,对不同检测系统肌酐测定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将结果溯源至国家有证参考物质.根据CLSI的EP9-A2文件,对不同检测系统肌酐测定结果进行偏差评估和比对分析,以检测系统偏倚的不确定度(Ub)作为判断依据,将t(0.05,v)Ub作为临床可接受的判断标准,评定肌酐在不同检测系统测定结果的可比性.结果 3个检测系统测定肌酐国家参考物质所测均值均不同,检测系统A、B和C分别为61.72 mol/L、62.59 mol/L和61.54 mol/L.3个检测系统间的偏倚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检测系统肌酐测定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亦不相同,但均在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评规定的大允许范围之内.3个检测系统用新鲜血清标本进行两两比较显示测定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结论 肌酐在不同检测系统进行检验结果的互认时,应测定各检测系统的测量不确定度和量值溯源,并对不同检测系统间测定结果进行偏差评估,判断其临床可接受性,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作者:李有强;张云燕;陈茶;张轩;曾建明;刘健平;徐建华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L-4F对apoE缺失小鼠HDL功能及水平的影响

    目的 通过采用高脂饮食喂养apoE缺失(apoE-/-)小鼠建立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比较阿托伐他汀联合载脂蛋白A-I(apoA-I)模拟肽(L-4F)对AS小鼠血清氧磷酯酶(PON1)、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的影响.方法 雄性apoE-/-小鼠50只,高脂饲料喂养作为模型组,另外取适龄C57BL/6J小鼠20只给予普通饲料喂养作为正常对照组,实验4周后,处死2组小鼠各10只,检测相应血清指标,作为基线参考.其余apoE-/-小鼠分为模型对照组(单纯高脂饮食)、阿托伐他汀组(高脂饮食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L-4F组(高脂饮食基础上给予L-4F治疗)、阿托伐他汀联合L-4F组(高脂饮食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L-4F治疗),每组10只.实验第8周末处死5组小鼠,并取小鼠血清检测各血清指标.结果 实验第8周末,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药物组血清PON1活性显著升高(均P<0.05),MPO活性显著下降(均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联合L-4F组LDL-C水平显著减低(P<0.05,P<0.01),HDbC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L-4F组LDL-C、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第8周末,阿托伐他汀联合L-4F组较阿托伐他汀组及L-4F组PON1活性、HDL-C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MPO活性、LDL-C水平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L-4F均可通过升高血清PON1活性,降低MPO活性,从而改善HDL抗氧化、抗炎功能,延缓AS进展.L-4F对LDL-C、HDL-C水平无影响.阿托伐他汀联合L-4F不仅降低LDL-C,升高HDL-C,而且更有效的改善HDL抗氧化、抗炎功能,从而延缓AS进展,优于单药使用.

    作者:李鹏;程诚;毕明辉;王月刚;吴平生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骨形成蛋白9腺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目的 构建骨形态发生蛋白9 (BMP9)基因腺病毒表达载体及稳定产毒细胞系,为观察其对T2DM糖、脂代谢异常的干预效应奠定基础.方法 质粒pCMV/BMP9双酶切克隆至腺病毒载体Ad5.F,构建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Ad5.BMP9.F,酶切测序鉴定;转包装细胞,经抗性筛选检测病毒滴度,挑选滴度较高的稳定产毒细胞克隆进行逆转录PCR(RT-PCR)鉴定.结果 建立BMP9基因腺病毒表达载体Ad5.BMP9.F经酶切及测序证实目的基因插入位点及读码框架正确;建立稳定产毒细胞克隆高病毒滴度达7.4×105 CFU/mL,RT-PCR证实BMP9基因整合其中并稳定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含BMP9基因的腺病毒表达载体及其稳定产毒细胞系.

    作者:方芳;张青蓝;杨孛;鄢国义;朱丹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肾损伤分子-1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缺氧损伤中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肾损伤分子-1(KIM-1)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缺氧损伤时增殖及凋亡的影响,证实KIM-1对肾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以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为研究对象,用pcDNA-hKIM-1质粒转染HK-2细胞,获得稳定表达KIM-1的pcDNA-hKIM-1-HK2细胞株.观察pcDNA-hKIM-1-HK2细胞(A组)和KIM-1抗体预处理pcDNA-hKIM-1-HK2细胞(C组)在缺氧损伤后细胞活力、凋亡指标及凋亡相关信号分子表达,以未转染缺氧HK-2细胞(B组)作为对照.结果 A组细胞活力指数高于B组(0.427±0.046 vs.0.210±0.036,P<0.05),细胞凋亡数量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的缺氧早、晚期凋亡指数明显低于B组(P<0.05).A组细胞缺氧时磷酸化ERK、磷酸化Akt表达较C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KIM-1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缺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激活PI3K-Akt/PKB和ERK信号通路抑制凋亡有关.

    作者:霍文谦;张克勤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利多卡因对AMI动物模型星状神经节内心交感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

    目的 该实验通过电生理技术记录急性心肌梗死(AMI)动物模型星状神经节内心交感神经元放电活动,并用不同剂量利多卡因干预以观察利多卡因对心交感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方法 成功复制AMI家兔动物模型后,在动物星状神经节内寻找到与心脏活动相关的放电神经元确定为心交感神经元,分成6组,耳缘静脉给予不同剂量利多卡因干预,观察比较心交感神经元放电的改变,同时同步记录Ⅱ导联心电图,明确二者之间关系.结果 87只新西兰大白兔的星状神经节内共记录到48个心交感神经元放电,实验发现AMI动物心交感神经即刻放电频率明显增加[(14.4±3.82) Hz增加到(24.3±5.52) Hz],P<0.05,经利多卡因干预后,随着给药剂量的加大,放电频率降低(P<0.05);Ⅱ导联心电图显示AMI动物心率加快[由(222.00±7.32)次/min上升到(289.00±10.51)次/min,P<0.05].经利多卡因干预后心率减慢[(223.00±9.22)次/min降至192.00±12.18次/min,(P<0.05)];AMI动物ST段上抬且大于或等于2.5 mm,经利多卡因干预后ST段上抬程度减小[(2.70±0.16)mm降至(1.10士0.44)mm,P<0.05].结论 利多卡因能明显抑制AMI动物星状神经节内心交感神经元放电,并能抑制因心肌缺血反射性的交感神经兴奋,心动过速,从而降低心肌耗氧量,减轻心肌缺血症状.

    作者:陈卫;井发强;谭金明;张晓芳;岳文胜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中老年健康女性代谢综合征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中老年健康女性代谢综合征(MS)及其相关组分的关系,旨在提高其对MS危险因素聚焦性的重视.方法 随机抽取2009~2012年在该院体检中心查体的1 650例年龄大于或等于40岁女性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MS患病率为25.64%(423/1 650),随着年龄的增加,MS的发病率逐渐升高(P<0.05),尤其以50岁以上组为著.MS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向心性肥胖、三酰甘油(TG)是MS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起保护性作用.结论 MS各组分的聚集在中老年女性中的异常率较高,尤其是50岁以上的妇女.

    作者:赵思文;吴君洁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人SPOP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 构建人pUB6/V5-HisB-SPOP真核表达质粒及稳定表达外源性人SPOP基因的人胃癌AGS细胞系.方法 采用基因重组技术将人SPOP cDNA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UB6/V5-HisB,构建人pUB6/V5-HisB真核表达质粒.脂质体介导空载体pUB6/V5-HisB和表达质粒pUB6/V5-HisB-SPOP分别转染人胃癌AGS细胞株,杀稻瘟菌素筛选阳性克隆,扩大培养,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SPOP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双酶切和基因测序结果均证实人pUB6/V5-HisB-SPOP真核表达质粒构建成功.SPOP转染组与空白对照组、空载体组比较,SPOP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结论 成功构建人SPOP真核表达质粒并获得稳定表达SPOP基因的胃癌AGS细胞系,为进一步研究SPOP基因在胃癌发生发展中作用奠定实验基础.

    作者:曾春艳;罗时文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两次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两次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SCT)治疗复发难治性非霍淋巴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确诊的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6例,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34~67岁,平均52岁.患者选择标准:经一次auto-PBSCT术后复发或未达完全缓解,予以再次动员干细胞行第二次移植;分期Ⅲ~Ⅳ期的侵袭性淋巴瘤患者,首次auto-PBSCT不能达完全缓解,或复发可能性大,于第一次动员干细胞达两次移植所需,且第一次移植术后半年行第二次auto-PBSCT移植.结果 6例患者均能耐受预处理,并获得造血功能重建,移植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ANC) >0.5×109/L的中位时间为15 d(10~25 d);血小板计数(BPC)大于20×109/L的中位时间25.8 d(12~57 d).全部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2.7个月(3~50个月),1例患者两次移植术后半年因病毒性肝炎肝功能衰竭死亡,1例18个月后再次复发,二线治疗方案仍有效,其余4例患者无病生存,无病生存率66.7%,长无病生存时间已达50个月.结论 两次auto-PBSCT治疗复发难治性NHL安全有效,患者耐受良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刘瑜;王劲;金婕;陈舜贤;曾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倦怠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GRACE危险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倦怠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危险评分的影响,为今后对伴有倦怠等负性情感的ACS患者早期开展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因首次发生ACS而首次收住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入院时的临床资料计算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危险评分,用哥本哈根倦怠量表中的一般倦怠子量表评估患者的倦怠水平,按照倦怠评分的上四分位数P75将患者分为高倦怠组和低倦怠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高倦怠组GRACE危险评分高于低倦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8.508分 vs.110.867分,t=2.746 3,P=0.007 2);以GRACE评分为应变量构建多重线性回归模型显示:在排除性别、吸烟、饮酒、既往心血管疾病史和家族史等混杂因素的影响后,“一般倦怠”与GRACE评分呈线性关系(P<0.01),“一般倦怠”每增加1分,GRACE危险评分增加1.256分.结论 GRACE危险评分对ACS患者近期和远期的病死率有重要的预测价值,倦怠与GRACE评分呈正相关关系,提示伴有倦怠的ACS患者近期或远期的预后不良.

    作者:杨燕飞;刘苓;张敏;孟永;史云科;郭涛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凝血功能4项、FDP、D-Dimer检测在诊断产后出血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凝血功能4项、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imer)检测在产后出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将46例产后出血(出血量大于或等于500 mL)孕妇作为产后出血组,另外50例出血量正常(出血量小于500 mL)孕妇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和Beckman 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此两组产前产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4项指标和D-Dimer、FDP的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产后出血组凝血功能4项及D-Dimer,FDP检测值异常率产前及产后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产后出血组PT、APTT、D-Dimer、FDP在产前及产后两个时期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产后出血组PT、APTT、D-Dimer、FDP产后高于产前(P<0.01),但是FIB产后低于产前(P<0.05),TT产前、产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及时积极对孕产妇进行产前凝血功能4项、FDP、D-Dimer检测有助于提前预防产后大出血的发生及降低孕妇产后出血的病死率,产前和产后血浆FDP、D-Dimer水平变化对产后出血更具有临床预警价值.

    作者:杨军;李彬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糖波动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的患者血糖波动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2013年6月至2014年3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合并CHD患者50例(CHD&DM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30例(DM组).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两组患者行连续72 h血糖监测并计算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平均餐后血糖波动幅度(MPPGE)、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同时测定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水平,比较两组间HMGB1、vWF的水平及血糖波动参数,探讨T2DM合并CHD患者与单纯T2DM在血糖波动、HMGB1、vWF的差异及其在冠状动脉病变中的意义.结果 CHD&DM组的病程、MAGE、LAGE、MPPGE、MODD、vWF、HMGB1水平明显高于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Gensini冠状动脉评分将CHD&DM组分为3组,其中A、B、C3组的Gensin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及B组MAGE、LAGE、MPPGE、MODD、HMGB1、vWF水平较A组高(P<0.05),C组的水平较B组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Gensini评分与MAGE、LAGE、MODD、MPPGE、vWF、HMGB1、年龄、TC呈正相关(r=0.267、0.341、0.533、0.529、0.635、0.691、0.226、0.106,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Gensini评分=342.865+35.117MAGE+ 14.821HMGB1+7.927vWF.结论 血糖波动对DM合并CHD的发病有一定的影响,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内皮损伤及炎性反应而引起.

    作者:丁林;吕肖锋;武晋晓;张星光;程千鹏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甲氧明防治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术蛛网膜下腔阻滞后低血压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肌肉注射甲氧明防治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术蛛网膜下腔阻滞后低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期行股骨颈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分为两组(n=30),肌肉注射甲氧明组(MX组):麻醉前10 min给予甲氧明10 mg臀深部肌肉注射;对照组即预扩容组(DR组):麻醉前20 min静脉输注代斯500mL和乳酸钠林格液500 mL.记录入室后60 min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的变化.如出现低血压,予甲氧明1~2 mg补救性注射.结果 DR组低血压发生率为77%,MX组为4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甲氧明补救性注射在DR组为53%,MX组为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DR组及MX组患者SBP均升高(与基础值比较),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X组HR下降且整个观察期均明显低于DR组.麻醉后两组SBP均明显下降(与基础值比较),但MX组收缩压始终高于DR组.结论 对于血容量正常的老年患者,在蛛网膜下腔阻滞实施前10 min给予甲氧明10 mg肌肉注射,可提供更加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同时,操作便利.

    作者:杨刚;宋世姣;尹静;胡双;田春林;邹学军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生殖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生殖情况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该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经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所有患者治疗后1年进行随访,观察患者的妊娠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与患者术后生殖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输卵管通畅情况、术后联合用药情况和术后是否接受助孕均为影响患者腹腔镜术后生殖情况的因素且为独立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卵管通畅、术后接受助孕和术后用药是影响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妊娠率的相关因素.

    作者:荣长仙;周晓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肝衰竭患者发生急性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肝衰竭患者发生急性胰腺炎(AP)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40例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x2检验分别比较在不同情况下肝衰竭AP发病率的差异,经单因素分析后选取P<0.05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呕吐症状、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CB/TB)、血清钠、血脂、胆石症、并发症个数、糖皮质激素、人工肝治疗存在统计学差畀(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呕吐症状、胆石症、并发症个数、糖皮质激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呕吐症状、胆石症、并发症个数、应用糖皮质激素是肝衰竭患者发生AP的危险因素.

    作者:纪风兵;邓玫;李玉北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犬窦房结功能与年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测定犬窦房结功能及其组织学的增龄性变化,初步探讨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形成的潜在机制.方法 分别检测幼年组(1~3个月龄)、成年组(2~5岁)和老年组(8~10岁)的杂交犬(1~25 kg,n=4)的窦房结功能,利用HE及Masson染色鉴定窦房结组织学变化.结果 犬窦房结功能随年龄递增而递减,固有心率(IHR)幼年组(167±11)次/min,成年组(119±9)次/min,老年组(85±7)次/min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CSNRT)幼年组(59±11)ms,成年组(122±27)ms,老年组(176±40)m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犬窦房结组织中窦房结细胞数目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少,窦房结间质随年龄增加而递增.结论 犬窦房结功能呈增龄性减退的现象,其可能与窦房结细胞数目减少及间质逐渐增多有关.

    作者:李强;邓松柏;佘强;梁晓芳;丁玲新;谭宪华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特殊类型脊髓损伤的临床治疗

    目的 探讨特殊类型脊髓损伤(SCI)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对2例特殊类型SCI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文献复习.结果 本组2例患者,均通过早期手术治疗,积极康复,不完全性SCI患者恢复良好,完全性SCI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稍差,但无明显并发症,无心理障碍.结论 应重视脊柱SCI的急救处理,及时正确地进行手术治疗;重视处理合并伤,多学科联合,积极预防脊髓继发性损伤,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早期积极康复指导是改善预后的重要环节.

    作者:唐毅;杨福兵;余辉;陈明生;刘亮;包长顺;王斌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曲马多与吗啡对胃癌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对曲马多与吗啡合用在胃癌(GC)术后镇痛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 选择2011年12月至2014年1月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84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术后,观察组以曲马多与吗啡联合镇痛,而对照组则仅以吗啡进行镇痛.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术后12、24、48 h的疼痛感受进行评分,测定患者术后1、5d的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及CD4+/CD8+,并统计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术后12、24、48 h的VAS评分分别为(1.2±0.5)、(2.1±0.9)、(1.9±1.1)分,而对照组为(1.4±0.7)、(2.6±1.2)、(3.5土1.3)分,两组术后24 h和48 h VAS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d和5d的CD3+、CD4+及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7/42),对照组为45.2%(19/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患者术后利用曲马多与吗啡合用镇痛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更少,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更小,是科学且安全可靠的术后镇痛方式.

    作者:付葵;夏建国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阿托伐他汀影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Meta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 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CNKI全文数据库、万方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收集建库到2014年10月有关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按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选择文献和提取资料,采用RevMan5.3软件对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空腹血糖(FPG)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1项研究,包括4 617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综合11项研究,阿托伐他汀纽HbA1c水平高于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0,P<0.01,MD=0.15,95%CI:0.08~0.23);亚组分析表明阿托伐他汀会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HbA1c水平升高,但对1型糖尿病患者则无影响;其对2型糖尿病患者HbA1c水平升高基本呈剂量依赖性,10、20、80 mg亚组的均值差(MD)分别为0.13、0.26、0.50;通过不同随访时间的分析表明,阿托伐他汀组糖尿病患者HbA1c水平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而对于FPG水平的Meta分析结果表明,阿托伐他汀对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FPG水平无明显影响(Z=0.15,P=0.88,MD=0.02,95%CI:-0.26~0.30).结论 阿托伐他汀会轻度升高2型糖尿病患者HbA1c水平.

    作者:杨小生;陈勇川 刊期: 2015年第17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