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利多卡因对AMI动物模型星状神经节内心交感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

陈卫;井发强;谭金明;张晓芳;岳文胜

关键词:利多卡因, 星状神经节, 心交感神经元, 心肌梗死
摘要:目的 该实验通过电生理技术记录急性心肌梗死(AMI)动物模型星状神经节内心交感神经元放电活动,并用不同剂量利多卡因干预以观察利多卡因对心交感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方法 成功复制AMI家兔动物模型后,在动物星状神经节内寻找到与心脏活动相关的放电神经元确定为心交感神经元,分成6组,耳缘静脉给予不同剂量利多卡因干预,观察比较心交感神经元放电的改变,同时同步记录Ⅱ导联心电图,明确二者之间关系.结果 87只新西兰大白兔的星状神经节内共记录到48个心交感神经元放电,实验发现AMI动物心交感神经即刻放电频率明显增加[(14.4±3.82) Hz增加到(24.3±5.52) Hz],P<0.05,经利多卡因干预后,随着给药剂量的加大,放电频率降低(P<0.05);Ⅱ导联心电图显示AMI动物心率加快[由(222.00±7.32)次/min上升到(289.00±10.51)次/min,P<0.05].经利多卡因干预后心率减慢[(223.00±9.22)次/min降至192.00±12.18次/min,(P<0.05)];AMI动物ST段上抬且大于或等于2.5 mm,经利多卡因干预后ST段上抬程度减小[(2.70±0.16)mm降至(1.10士0.44)mm,P<0.05].结论 利多卡因能明显抑制AMI动物星状神经节内心交感神经元放电,并能抑制因心肌缺血反射性的交感神经兴奋,心动过速,从而降低心肌耗氧量,减轻心肌缺血症状.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人体形态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是2011年在美国各地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形式,它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的热点话题之一.微课的出现与运用为课堂翻转提供了支点[1],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崭新的思路.笔者结合多年课程改革的经验,对本院护理学专业1301、1302班学生在《人体形态学》教学中,将微课与翻转课堂有机融合,探析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该课程教学中应用效果,旨在探讨符合医学教育课程的新模式,为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张金萍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中老年健康女性代谢综合征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中老年健康女性代谢综合征(MS)及其相关组分的关系,旨在提高其对MS危险因素聚焦性的重视.方法 随机抽取2009~2012年在该院体检中心查体的1 650例年龄大于或等于40岁女性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MS患病率为25.64%(423/1 650),随着年龄的增加,MS的发病率逐渐升高(P<0.05),尤其以50岁以上组为著.MS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向心性肥胖、三酰甘油(TG)是MS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起保护性作用.结论 MS各组分的聚集在中老年女性中的异常率较高,尤其是50岁以上的妇女.

    作者:赵思文;吴君洁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顺庆区社区已婚女性对乳腺癌及乳腺自我检查认知现状调查

    目的 调查南充市顺庆区社区已婚女性乳腺癌及乳腺自我检查(BSE)认知状况,为社区已婚女性乳腺癌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信息和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三个社区已婚女性进行入户调查.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调查显示,48.65%不知道乳腺癌高危因素,32.69%做过BSE,31.73%初步掌握正确的BSE,0.96%完全掌握.68.65%认为有必要学习BSE,71.15%认为有必要开展BSE教育,27.88%认为没有必要学习BSE,25.38%认为没有必要开展BSE教育.结论 社区已婚女性对乳腺癌高危因素知识欠缺,对BSE了解不全.

    作者:杨都江;侯令密;周红群;郑雪梅;游国亮;邓世山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硫酸右旋糖酐抑制人胃癌腹腔种植转移及其对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硫酸右旋糖酐(DS)是否可抑制胃癌腹腔种植转移及其对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 裸鼠72只分为两大组,对照组32只,实验组40只,培养BGC-823胃癌细胞,腹腔注射建立裸鼠腹腔种植转移动物模型.注射胃癌细胞1d后,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1 mL,实验组注射0.3%DS 1 mL.于1、3、7、14d时剖腹观察胃癌细胞腹腔种植转移情况,采用逆转录PCR(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缺氧诱导因子(Hif-1α)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第7、14天实验组瘤结节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经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第3、7、14天实验组Hif-1α mRNA及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DS可以抑制胃癌的腹腔种植转移,DS可能是通过下调Hif-1α的表达来抑制胃癌的腹腔种植转移.

    作者:王红红;王娟;金秀;徐远义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骨髓内皮祖细胞移植对假孕大鼠黄体促血管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骨髓内皮祖细胞(EPC)移植对假孕大鼠黄体促血管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骨髓EPC促进假孕大鼠黄体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方法 雌性大鼠经137Cs全身照射后,尾静脉移植雄性大鼠骨髓EPC行造血重建,然后制备假孕模型为移植假孕组;分别于假孕第3、7、11、15天应用real time PCR法检测黄体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mRNA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黄体VEGF、bFGF蛋白表达;CD31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黄体微血管密度.结果 假孕对照组(输注等量培养液)及移植假孕组VEGF、bFGF表达在第7天达到高;黄体微血管密度在第7、11天均高于第3天组水平(P<0.01);移植假孕组VEGF、bFGF表达在第7、11天均高于同期假孕对照组(P<0.05),且黄体微血管密度在第7、11天较同期假孕对照组高(P<0.05).结论 骨髓EPC移植后黄体VEGF、bFGF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促进假孕大鼠黄体血管新生.

    作者:李广斌;孙艳明;宋春静;王玲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肝衰竭患者发生急性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肝衰竭患者发生急性胰腺炎(AP)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40例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x2检验分别比较在不同情况下肝衰竭AP发病率的差异,经单因素分析后选取P<0.05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呕吐症状、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CB/TB)、血清钠、血脂、胆石症、并发症个数、糖皮质激素、人工肝治疗存在统计学差畀(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呕吐症状、胆石症、并发症个数、糖皮质激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呕吐症状、胆石症、并发症个数、应用糖皮质激素是肝衰竭患者发生AP的危险因素.

    作者:纪风兵;邓玫;李玉北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贵州某县农村毛南族小学生行为问题调查研究

    目的 探讨农村毛南族小学生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抽取农村毛南族小学生539名,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教师用表及自编相关因素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该地农村毛南族小学生行为问题检出率为32.84%,男生检出率为34.17%,女生为31.42%;留守学生检出率为33.33%,非留守学生检出率为32.6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463,P=0.496;x2 =0.024,P=0.876).A行为(违纪行为)检出率为0.93%,M行为(混合行为)检出率0.37%,N行为(神经症行为)检出率31.54%.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0.001,OR=1.183,95%CI:1.069~1.308)、年级(P=0.000,OR=1.798,95%CI:1.556~2.079)、健康状况(P=0.000,OR=2.143,95%CI:1.472~3.119)、与老师关系(P=0.000,OR=7.746,95%CI:2.708~22.159)、父亲吸烟(P=0.002,OR=1.896,95%CI:1.264~2.845)及父母亲职业(P=0.014,OR=0.713,95%CI:0.544~0.935)是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该地农村毛南族小学生行为问题发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以神经症行为问题为主,家庭环境是影响行为问题的主要因素.

    作者:林先燕;杨胜文;韦亚丽;周全湘;何绍前;石瑞钦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高糖状态下甲状旁腺素受体1对乳腺癌的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 阐明高糖状态下甲状旁腺受体1(PTH1R)对乳腺癌细胞株SHZ-88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实时(real time) PCR分别检测0(对照组)、5、15、25 mmol/L葡萄糖浓度下PTH1R mRNA水平;构建出PTH1R基因沉默(siPTH1R)的细胞模型后,分别应用MTT法、TUNEL-FITC/Hoechst33258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对照组、25 mmol/L葡萄糖处理组(高糖组)、25 mmol/L葡萄糖处理的阴性PTH1R基因序列组(高糖siPTH1R NC组)及高糖阳性PTH1R基因序列组(高糖siPTH1R组)细胞活力、细胞凋亡情况及Bax、Bcb2蛋白的表达.结果 随着葡萄糖浓度升高,PTH1R mRNA水平增高,其中25 mmol/L葡萄糖处理后PTH1R mRNA水平高(均P<0.01);高糖siPTH1R组细胞活力(P<0.05,P<0.01及P<0.01)及Bcl-2表达(均P<0.01)低于对照组、高糖组及高糖siPTH1R-NC组;高糖siPTH1R组中细胞凋亡水平及Bax表达高于对照组、高糖组及高糖siPTH1R-NC组(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细胞活力(P<0.01)及Bcl-2表达(P<0.01)增高,而Bax表达(P<0.01)降低.结论 高糖状态下PTH1R表达水平与SHZ-88细胞增殖能力有关,抑制PTH1R表达可能为糖尿病合并乳腺癌治疗有效靶点之一.

    作者:梁华晟;钟宇华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超声测量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与孕中期母体血清学检测筛查唐氏综合征

    目的 探讨孕早期测量颈项透明层(NT)厚度与孕中期母体血清甲胎蛋白(AFP)和游离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ree-β-HCG)检测在筛查唐氏综合征(DS)中的意义和作用.方法 对2010年6月至2014年3月来该院妇产保健门诊及住院的单胎孕妇共2 205例,于孕11~14周进行超声测定NT,NT≥3 mm为高危;孕15~21周进行母亲血清标志物AFP和free-ββ-HCG测定,利用DS产前筛查分析系统软件评估DS风险率,风险率大于或等于1/270为高危.对筛查出的NT和(或)DS高危孕妇进行遗传学咨询,在知情同意下进行羊膜腔穿刺羊水细胞染色体检查.对单项NT或血清学检查与二者联合筛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单项NT与单项血清学检测预测胎儿的特异度和假阴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1);而联合筛查组预测胎儿异常的特异度及假阴性率均增高,与单项NT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 NT、血清学检测两种方法不能互相取代,二者联合筛查可见增加阴性的排除能力,可使有创性诊断羊水穿刺更有针对性.

    作者:朱继红;陈英红;文珂;夏辉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几种不同排龈方法治疗老年根面龋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估几种不同排龈方法充填龈下根面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根面龋位于龈下0~2.0 mm的牙齿295颗(181例),分3组,第1组:排龈线组,龈边缘位于龈下0~<1.0 mm;第2组:排龈膏组,龈边缘位于龈下0~<1.0 mm;第3组:排龈器组,龈边缘位于龈下1.0~2.0 mm.另选择80例(80颗)龈边缘位于龈上的根面龋,作为对照组.各组均使用Dyract AP复合体套装充填.充填后检查边缘悬突.治疗后1年随访,数据进行x2检验.结果 第1组和第2组的边缘悬突数明显多于第3组和第4组.修复1年后观察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采用有效排龈方法的前提下,根面龋的修复可取得满意疗效.对于龋洞较深的患牙,则使用排龈器效果佳.

    作者:李有名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生殖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生殖情况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该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经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所有患者治疗后1年进行随访,观察患者的妊娠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与患者术后生殖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输卵管通畅情况、术后联合用药情况和术后是否接受助孕均为影响患者腹腔镜术后生殖情况的因素且为独立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卵管通畅、术后接受助孕和术后用药是影响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妊娠率的相关因素.

    作者:荣长仙;周晓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持续床旁血液净化联合血液灌流抢救急性重度吡虫啉中毒1例

    吡虫啉是一种新型的硝基亚甲基类的高效内吸性广谱杀虫剂,其刺激性和毒性大,对人和环境安全性差.急性重度吡虫啉中毒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中毒后无特效解毒剂.在治疗上一般为洗胃、应用阿托品减少腺体分泌等对症处理,应用血液净化及时清除体内吡虫啉可明显提高重度中毒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作者应用持续床旁血液净化联合血液灌流(HP)成功抢救急性重度吡虫啉中毒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祝玉慧;李姗姗;陈健;丰爱梅;谢颖坤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血清25-羟维生素D与妊娠糖尿病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妊娠糖尿病(GDM)患者维生素D水平,探讨维生素D与GDM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的关系.方法 入选2013年7月至2014年1月在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常规产检的妊娠24~28周单胎孕妇,GDM 30例,血糖正常者30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组稳态模式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OGTT)、稳态模式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E-β)、早相胰岛素分泌指数(△I30/△G30)、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以及一般临床指标,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评价25(OH)D与血糖、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等指标相关性.结果 GDM组血清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20.33±5.26)vs(23.74±7.24)ng/mL(P<0.05)];空腹血糖升高的妊娠妇女25(OH)D水平低于空腹血糖正常者[(17.88±6.96)vs(23.02±6.71) ng/mL(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糖与25(OH)D独立相关(β=-0.283,P<0.05),ISOGTT与25(OH)D独立相关(β=0.245,P<0.05).结论 GDM患者体内25(OH)D水平较对照组低,25(OH)D水平和空腹血糖相关,25(OH)D缺乏可能通过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影响糖代谢.

    作者:王凯航;向菲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单脐动脉脐带螺旋与胎儿畸形及围产结局的关系

    目的 研究单脐动脉(SUA)脐带螺旋指数(UCI)与胎儿畸形及围产结局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超声诊断的73例SUA胎儿资料,产后计算UCI值,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SUA脐带长度正常胎儿产后平均UCI为(0.13±0.07)周/cm,螺旋稀少(UCI<0.10)发生率46.58%(34/73),其中畸形发生率35.29%(12/34),人工引产率35.29%(12/34);螺旋正常(0.10<UCI<0.30)发生率34.25%(25/73),其中畸形发生率36.00%(9/25),人工引产率40.00%(10/25);螺旋密集(UCI>0.30)发生率19.17%(14/73),其中畸形发生率(64.29%,9/14),人工引产率71.43%(10/14),胎儿畸形发生率及人工引产发病率在螺旋稀少组及螺旋正常组合并后与螺旋密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UA脐带异常螺旋密集的胎儿畸形发生率高,产前检查时应重视.

    作者:姚延峰;张晓静;刘学;杜瑛;彭琳;叶流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人SPOP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 构建人pUB6/V5-HisB-SPOP真核表达质粒及稳定表达外源性人SPOP基因的人胃癌AGS细胞系.方法 采用基因重组技术将人SPOP cDNA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UB6/V5-HisB,构建人pUB6/V5-HisB真核表达质粒.脂质体介导空载体pUB6/V5-HisB和表达质粒pUB6/V5-HisB-SPOP分别转染人胃癌AGS细胞株,杀稻瘟菌素筛选阳性克隆,扩大培养,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SPOP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双酶切和基因测序结果均证实人pUB6/V5-HisB-SPOP真核表达质粒构建成功.SPOP转染组与空白对照组、空载体组比较,SPOP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结论 成功构建人SPOP真核表达质粒并获得稳定表达SPOP基因的胃癌AGS细胞系,为进一步研究SPOP基因在胃癌发生发展中作用奠定实验基础.

    作者:曾春艳;罗时文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犬窦房结功能与年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测定犬窦房结功能及其组织学的增龄性变化,初步探讨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形成的潜在机制.方法 分别检测幼年组(1~3个月龄)、成年组(2~5岁)和老年组(8~10岁)的杂交犬(1~25 kg,n=4)的窦房结功能,利用HE及Masson染色鉴定窦房结组织学变化.结果 犬窦房结功能随年龄递增而递减,固有心率(IHR)幼年组(167±11)次/min,成年组(119±9)次/min,老年组(85±7)次/min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CSNRT)幼年组(59±11)ms,成年组(122±27)ms,老年组(176±40)m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犬窦房结组织中窦房结细胞数目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少,窦房结间质随年龄增加而递增.结论 犬窦房结功能呈增龄性减退的现象,其可能与窦房结细胞数目减少及间质逐渐增多有关.

    作者:李强;邓松柏;佘强;梁晓芳;丁玲新;谭宪华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特殊类型脊髓损伤的临床治疗

    目的 探讨特殊类型脊髓损伤(SCI)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对2例特殊类型SCI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文献复习.结果 本组2例患者,均通过早期手术治疗,积极康复,不完全性SCI患者恢复良好,完全性SCI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稍差,但无明显并发症,无心理障碍.结论 应重视脊柱SCI的急救处理,及时正确地进行手术治疗;重视处理合并伤,多学科联合,积极预防脊髓继发性损伤,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早期积极康复指导是改善预后的重要环节.

    作者:唐毅;杨福兵;余辉;陈明生;刘亮;包长顺;王斌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甲氧明防治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术蛛网膜下腔阻滞后低血压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肌肉注射甲氧明防治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术蛛网膜下腔阻滞后低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期行股骨颈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分为两组(n=30),肌肉注射甲氧明组(MX组):麻醉前10 min给予甲氧明10 mg臀深部肌肉注射;对照组即预扩容组(DR组):麻醉前20 min静脉输注代斯500mL和乳酸钠林格液500 mL.记录入室后60 min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的变化.如出现低血压,予甲氧明1~2 mg补救性注射.结果 DR组低血压发生率为77%,MX组为4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甲氧明补救性注射在DR组为53%,MX组为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DR组及MX组患者SBP均升高(与基础值比较),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X组HR下降且整个观察期均明显低于DR组.麻醉后两组SBP均明显下降(与基础值比较),但MX组收缩压始终高于DR组.结论 对于血容量正常的老年患者,在蛛网膜下腔阻滞实施前10 min给予甲氧明10 mg肌肉注射,可提供更加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同时,操作便利.

    作者:杨刚;宋世姣;尹静;胡双;田春林;邹学军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ScvO2和RSBI对自主呼吸实验序贯拔管后果的预测价值比较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和浅快呼吸指数(RSBI)对自主呼吸实验(SBT)序贯拔管后果的预测价值差异.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取机械通气患者105例,患者均于低压通气支持下实施SBT,根据序贯拔管后果将患者分为ES组(拔管成功)75例和EF组(拔管失败)30例,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SBT前(T0),SBT后5 min(T1),SBT后30 min(T2),SBT后60 min(T3),SBT后120 min(T4)]ScvO2和RSBI的差异,并采用ROC曲线下面积评估两组患者对序贯拔管后果的预测价值差异.结果 T0、T1时,ScvO2、RSBI在ES组和EF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ScvO2、RSBI两指标ES组和EF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ROC曲线,ScvO2、RSBI均与SBT序贯拔管失败风险有显著相关性(P<0.05),ScvO2 (AUCmax)预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显著高于RSB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vO2和RSBI对SBT序贯拔管后果具有显著预测价值,但前者预测作用更为显著.

    作者:刘亚林;赵中林;邹帅;王晓睿;张婷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凝血功能4项、FDP、D-Dimer检测在诊断产后出血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凝血功能4项、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imer)检测在产后出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将46例产后出血(出血量大于或等于500 mL)孕妇作为产后出血组,另外50例出血量正常(出血量小于500 mL)孕妇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和Beckman 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此两组产前产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4项指标和D-Dimer、FDP的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产后出血组凝血功能4项及D-Dimer,FDP检测值异常率产前及产后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产后出血组PT、APTT、D-Dimer、FDP在产前及产后两个时期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产后出血组PT、APTT、D-Dimer、FDP产后高于产前(P<0.01),但是FIB产后低于产前(P<0.05),TT产前、产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及时积极对孕产妇进行产前凝血功能4项、FDP、D-Dimer检测有助于提前预防产后大出血的发生及降低孕妇产后出血的病死率,产前和产后血浆FDP、D-Dimer水平变化对产后出血更具有临床预警价值.

    作者:杨军;李彬 刊期: 2015年第17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