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铜绿假单胞菌治疗探索

彭锋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 喹诺酮类抗菌药, 多重耐药株, β内酰胺类, 治疗, 医院感染, 病原菌, 临床, 困难, 患者
摘要: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近年来临床上出现了对所有β内酰胺类及喹诺酮类抗菌药耐药的多重耐药株,造成治疗的极大困难.下面通过本院具体一例患者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治疗作初步探讨.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盐酸纳洛酮对急性脑外伤患者的作用

    目的 评价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脑外伤患者的疗效.方法 80例急性脑外伤患者,随机分钟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本上加用纳洛酮,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疗效比较.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67.50%,具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应用纳洛酮可降低颅脑损伤程度,保护中枢神经元,具有起效快、疗效可靠、安全性高等特点,值得进一步研究和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列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新形势下医学信息情报人员信息素养探析

    概述了信息素养的概念,重点论述了医学信息环境的新特点及医学信息情报人员在新形势下应具备的信息素养内涵,讨论了医学信息情报人员为适应现代医学和信息科学的迅猛发展应培养和提高信息素养.

    作者:姚莉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不同HBIG剂量对阻断宫内乙肝病毒传播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我院不同HBIG剂量对阻断宫内乙肝病毒传播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1月~2009年12月以来于我院产检并在我院进行分娩的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孕妇进行HBIG注射,观察不同注射剂量对婴儿感染状况的影响;结果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剂量为200IU的48名孕妇所生新生儿中宫内感染率为6.25%,略高于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剂量为250IU的48名孕妇所生新生儿.但差异不显著,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剂量为200IU的48名孕妇所生新生儿抗HBs阳性率为18.75%,显著高于注射剂量为200IU的48名孕妇所生新生儿;结论我院HBIG佳注射剂量为250IU.

    作者:周定;刘丽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并发脾结核一例分析

    目的 对产程中突发抽搐的抢救配合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3例正常临产在分娩过程中突发抽搐的产妇的抢救过程,根据临床症状,积极配合抢救.结果 3例产妇抢救成功并母婴都治愈出院.结论 分娩存在高风险的表现,无论是正常的或者是合并有病理的妊娠,都要提防各种并发症的出现,早预防,尽快去除诱发的因素;及时发现,迅速建立抢救小组,提高危重病人抢救的成功率.

    作者:陶鹏飞;宋晓燕;杨欣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906例住院患者死亡统计分析

    目的 探讨2004~2009年906例住院患者死亡的原因,为今后医疗部门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某院906例死亡病案,用ICD-10进行疾病分类,对其病死率、死因构成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06例死亡患者,总体病死率为1.05%,男性病死率为1.34%,女性病死率为0.73%,性别比1.97:1;死因前三位分别为循环系统、损伤和中毒、恶性肿瘤,占死亡总数的78.0%.结论 某院死亡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反映某院收治中急危重病人逐年增多,要加强死因顺位前三位疾病的防治工作,提高广大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

    作者:王颖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阿托伐他汀与胺碘酮联合对阵发性房颤的窦性心律维持作用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与胺碘酮联合对阵发性房颤的窦性心律维持作用. 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胺碘酮(商品名可达龙,赛诺菲圣德堡民生药业生产)200mg、每天3次口服、连续5d;然后200mg、每天2次口服、连续5d;其后200mg、每天1次口服长期应用.实验组阿托伐他汀(商品名立普妥,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胺碘酮,阿托伐他汀20mg/d,胺碘酮使用方案同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房颤发生率为:11%,对照组房颤发生率为:28%. 结论他汀类药物与胺碘酮合用可以有效地预防阵发性房颤的发生,更好的维持窦性心律,减少胺碘酮的用量,降低胺碘酮的副作用.且不增加副作用.

    作者:杨清泉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我国医院麻醉科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麻醉学的发展不仅推动了手术科室的发展,并为广大病人解除了痛苦,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麻醉科作为临床科室,其建设与发展好否对医院的建设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在医院麻醉科发展不能完全适应现阶段要求.作者试图探索医院麻醉科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探讨医院麻醉科发展与建设的路子.

    作者:刘超红;汪兵;鲁品德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产时突发抽搐的抢救配合

    目的 对产程中突发抽搐的抢救配合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3例正常临产在分娩过程中突发抽搐的产妇的抢救过程,根据临床症状,积极配合抢救.结果 3例产妇抢救成功并母婴都治愈出院.结论 分娩存在高风险的表现,无论是正常的或者是合并有病理的妊娠,都要提防各种并发症的出现,早预防,尽快去除诱发的因素;及时发现,迅速建立抢救小组,提高危重病人抢救的成功率.

    作者:谭颜玲;张宇;陈凤鸣;郭丽萍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脑出血病人应用呼吸机的护理

    目的 探讨行之有效的呼吸机护理方法.方法 通过对18例成功使用呼吸机病人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总结经验.结果 此类病人及时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是非常有必要的.结论 根据病情及时调整通气模式和各参数值、严格无茵技术操作、正确实施气道管理和强化营养支持,是使用呼吸机治疗病人实施护理的关键.

    作者:蔡小妹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急性脑出血24h内首次空腹血糖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24h首次空腹血糖水平对其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测量了4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24h)的空腹血糖水平,探讨血糖水平与其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高血糖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昏迷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高于正常血糖组.结论 高血糖可加重急性脑出血患者脑组织损伤.

    作者:王杰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2009年住院精神疾病患者药物治疗时点调查

    目的 了解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精神药物的应用情况及其演变.方法 采用一日法对厦门市仙岳医院民政北区199例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的精神药物应用状况进行调查,将其结果与2008、2007年和2000年相比较.结果 精神药物的使用频度发生了明显变化,新型精神药物的使用正在逐渐增多.结论 精神药物应用的多样性已是一种趋势,精神药物的合理使用应当引起重视.

    作者:李超;林多朵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多次皮下注射法.结果 两种方法均可有效地控制血糖,但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胰岛素应用剂量减少,低血糖发生几率下降,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胰岛素泵疗效佳,是治疗糖尿病有效的方法之一,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刘朗生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颈动脉内膜增厚度及其斑块形成与高血压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及其斑块形成与高血压脑卒中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120例高血压患者及40例正常人颈动脉的内膜-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情况,分析单纯高血压患者与高血压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情况.结果 120例高血压患者中内膜-中层增厚者112例,占93.3%;动脉粥样斑块形成89例,共165处,其中硬斑块68处,软斑块109处;管腔狭窄共计42例,其中轻度管腔狭窄25例,中度狭窄12例,严重的度狭窄5例.脑卒中组内膜-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明显多于单纯高血压组,若以IMT > 1.1mm、动脉粥样斑块3处以上级及硬斑块2处以上作为预测患者发生高血压脑卒中,其敏感性85%,特异性86%,阳性预测值83%.结论 高频超声能有效检测高血压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管壁及管腔的变化,为临床预测高血压脑卒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吴永城;王良玉;李雪山;陈纪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胎膜早破与难产、母儿并发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与难产及母儿并发症的关糸.方法 对800例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型,其中胎膜早破100例与胎膜未破700例作对照组.结果 在一般处理方法相同的条件下,胎膜早破组的剖宫产率、早产率、母儿并发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感染程度与破膜时间有关,破膜距妊娠结束时间与母儿并发症如产褥病率、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关系密切.结论 胎膜早破患者发生难产、母儿并发症增多,因此加强产时监护正确处理产程极为重要.

    作者:周冬香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2000-2008年我院医学论文产出的统计分析

    应用计量学方法对我院2000-2008年的医学论文进行年度分布、作者分布、期刊分布以及科室分布的统计分析,为各学科发展和医院科研管理提供量化的参考依据.

    作者:许卫卫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不同封管液对无痛性外周静脉留置针封管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不同封管液对无痛性外周静脉留置针封管效果.方法 将165例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10mL稀释的肝素盐水封管液(含肝素钠50U/mL)封管,前8mL脉冲封管,后2mL正压封管,对照组采用6mL稀释的肝素盐水封管液(含肝素钠50U/mL)封管,前4mL脉冲封管,后2mL正压封管,比较两组患者通畅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第1天、第2天通畅情况无差异,观察组在第3天通畅率为93.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3%,观察组在第4天通畅率为90.2%,亦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1%;在日平均滴速上,两组患者在第1天、第2天无差异,而在第3天及第4天,观察组患者滴速好于对照组.结论 8mL脉冲封管+2mL正压封管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无痛性外周静脉留置针的通畅情况,并能有效减少外周静脉留置针的堵管发生率.

    作者:冉启蓉;徐琼英;谭海云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感染135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且随年龄的增加其发病率也逐年增加,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威胁人民健康的第三杀手.糖尿病合并感染是威胁糖尿病患者生命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在胰岛素应用临床以前,感染是糖尿病的主要死因.自从胰岛素和抗生素问世以来.糖尿病合并感染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但感染率仍居高不下达36.8%~55.9%[1].而且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其临床治疗效果差.现将我院2005年10月至2OO9年8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并发感染的135例分析如下.

    作者:杨宗秀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基层医院开展临床护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

    在近几年的临床护理工作改革中,引人注目的转变之一是越来越多的医院在实施整体护理中,针对患者或健康人群开展的,具有护理特色的贯穿于临床护理工作全过程的健康教育活动.护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满足了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和需求,体现了护理专业在人类健康领域的重要作用.

    作者:王伟;白娟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抗癌新药β-榄香烯衍生物

    β-榄香烯具有很好的抗癌活性,但是其在水中的难溶性制约了其在治疗癌症中的应用.为了提高它的生物活性,人们通过引入糖基,氨基酸或其他的杂环结构到榄香烯中对其结构进行改造,从而得到一系列新的b-榄香烯类衍生物,通过系统地生物活性筛选,从中发现有更高活性的抗癌新化合物.

    作者:莫俊敏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内镜下切除15例胃、结肠瘤的探讨

    目的 探讨内镜切除胃、结肠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6年 3月~2009 年10月采用套帽式内镜切除器,切除胃、结肠瘤 15例.结果 完全切除14例, 完全切除率 93.3%, 随访 3~6月未见复发 ,出血2例,未见穿孔、狭窄.结论 该方法安全、有效、适应范围广;清晰显示病灶,准确套切,是完全切除的关键,注意粘膜下注药的量、掌握凝切的技巧可有效防止并发症.

    作者:郭志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