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莉;代雨欣;雷延兰;沙琳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是血常规检测中一项简单易行、价廉的检测指标,其与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贫血等临床常见病的研究与报道日益增多,且近年研究发现其可作为危重患者临床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进而间接评估患者的预后与转归,本文就目前其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刘晓林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并发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电图改变的机制和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Ⅱ~Ⅲ级EH并发急性脑卒中160例(观察组),未并发急性脑卒中80例(对照组)患者异常心电图检出率和表现形式,分析异常心电图检出率与脑卒中的类型、部位及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异常心电图130例(81.25%),对照组异常心电图40例(5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异常以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室肥厚为主,两组的心律失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中,脑出血患者与脑梗死患者异常心电图检出率分别为93.75%和75.89%,基底节区、丘脑、脑干卒中和小脑、脑叶卒中异常心电图检出率分别为87.90%和58.33%,病情恶化自动出院及死亡患者和病情稳定好转患者异常心电图检出率分别为96.43%和78.03%.以上3组数据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H并发急性脑卒中对患者心脏损害更加严重.异常心电图检出率与脑卒中类型、发生部位显著相关,且心电图异常可以反映脑卒中的预后.对高血压并发脑卒中患者应加强心脏监护,以便及时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谈家红;吴正福 刊期: 2013年第14期
随着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转变,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提供卫生服务已经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由于老年人口数量的显著增长,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据国家统计局2008年的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的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3.26%.但同时,中国医疗卫生人才缺口较大.卫生部党组书记张茅在全国卫生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2010年中国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为4.36人,与美国等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供需矛盾催生了对社区健康促进志愿者的需求.但中国的健康促进志愿者存在着流失率高的重要问题.人民政治协商会议2010年的报告中指出,在广东省,69.9%的志愿者工作不到1年时间.在北京,约有57.1%的志愿者累积工作时间低于4h[1].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对健康促进志愿者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增强中国健康促进志愿者可持续性的思考和建议.
作者:唐旭艳;冯泽永;李强;冯娟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单次剂量对腹腔镜手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手术结束前30 min经静脉滴注舒芬太尼注射液0.5 μg/kg;对照组在相同时间点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患者术毕拔出气管导管时间、拔管1min后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以及拔管后即刻(T1)、30 min(T2)、2h(T3)、4 h(T4)伤口疼痛程度、苏醒期躁动情况.术后24 h随访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及再次使用镇痛药物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毕拔出气管导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HR较观察组快、MAP较观察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拔出气管导管后即刻、30 min、2h、4h伤口疼痛程度较对照组同一时间点明显减轻,而镇静程度较对照组同一时间点明显满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组内各时相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随访,两组患者无恶心、呕吐,观察组诉伤口无疼痛,而对照组有13例使用双氯芬酸钠栓剂镇痛.结论 腹腔镜手术结束前30 min使用舒芬太尼对呼吸、循环无明显抑制作用,且在术后镇痛强度大,作用持续时间长.
作者:田香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治疗预激综合征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安全性、疗效,以及预激综合征患者发生阵发性房颤的机制.方法 对300例预激综合征患者,根据术前有无房颤发作史分为A组(45例,有房颤发作史),B组(255例,无房颤发作史);A组消融后根据有无再发房颤分为PAF组(有房颤再发)和NPAF组(无房颤再发).常规心内电生理检查(EPS),测定心房有效不应期;旁道的前传和逆传不应期;结合腔内电图寻找房室旁路佳消融靶点,采用温度控制方式射频消融治疗;通过同步12导联心电图测量旁路消融术24 h后,P波时限大、小值及计算P波离散度.结果 本组手术成功率为98.0%,复发率为1.0%,并发症发生率为1.0%.A组的多旁路较B组多(P=0.008 3).消融前,A组的心房有效不应期、旁道前传和逆传有效不应期较B组短(P=0.039 9);消融后,A组的P波大时限、P波离散度较B组长(P<0.01);术后PAF组和NPAF组比较中,PAF组的心房不应期较短,P波大时限、P波离散度较长.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预激综合征伴阵发性房颤安全有效.旁道有效不应期缩短和心房本身各向异性传导增大在预激综合征患者房颤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年龄、冠心痛、左心室射血分数、高血压、糖尿病、左房内径、心悸病史等是预测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温旭涛;谭海斌;杨希立;许兆延;黄欢愉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裸角质膜同源蛋白(NKD1)和钙黏着糖蛋白(E-cadherin)的表达特征,探讨二者的关系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89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留取的组织标本作为观察组,选择观察组中距肿物超过5 cm的切缘正常结肠黏膜组织55份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两组中NKD1和E-cadherin的表达,比较NKD1和E-cadherin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表达差别,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中NKD1和E-cadherinn表达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中NKD1和E-cadherin的表达与肿瘤的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Ki67的表达密切相关;观察组中NKD1和E-cadherin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生存分析显示NKD1和E-cadherin低表达患者的预后差.结论 结直肠癌中NKD1和E-cadherin低表达,二者对病变的进展具有重要作用,术后检测NKD1和E-cadherin的表达可能对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
作者:乌力吉白乙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窖蛋白-1 (Caveolin-1)、P63及CK34βE12蛋白在前列腺病变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9例前列腺癌(PCa)、15例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瘤变(HGPIN)、11例低级别前列腺上皮内瘤变(LGPIN)、7例非典型性腺瘤样增生(AAH)、10例基底细胞增生(BCH)、69例前列腺良性增生(BPH)标本中的Caveolin-1 、P63及CK34βE12的表达情况.结果 Caveolin-1、P63、CK34βE12抗原在PCa和BPH标本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a、HGPIN、LGPIN、AAH、BCH、BPH中Caveolin-1阳性表达率为69.49%(41/59)、40.00%(6/15)、45.45%(5/11)、28.57%(2/7)、30.00%(3/10)、8.70%(6/69),P63阳性表达率为8.47%(5/59)、86.67%(13/15)、90.91%(10/11)、85.71% (6/7)、90.00% (9/10)、97.10% (67/69),CK34βE12为8.47%(5/59)、93.33%(14/15)、90.91%(10/11)、100.00%(7/7)、90.00% (9/10)、95.65%(66/69).Caveolin-1表达强弱与PCa的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相关(P<0.05).结论 Caveolin-1与PCa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有关,联合检测Caveolin-1、P63及CK34βE12的表达将对PCa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判断病情以及预后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曾永威;卢桂尧;高婉仪;禤丽萍;邓学斌;付汐;范小明;杨永强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脊椎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78例脊椎创伤患者采用16层螺旋CT扫描,在图像工作站进行图像处理(层厚0.75 mm、层距0.75 mm),并对处理前、后的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78例脊椎创伤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骨折,共确诊骨折线条数204条,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重建(VR)图像在显示椎体骨折线条数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R和MPR+ VR图像在显示椎体骨折线条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种CT图像处理技术相互结合,能明显提高脊椎骨折的检出率,为临床治疗提供直观、准确的依据.
作者:杨仕海;吴奇华;吕发金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2000~201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区)14辖市卫生资源配置状况及其分布的合理性,为广西区域卫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洛伦茨曲线(Lorenz curve)和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等方法,对2000~2010年广西区14辖市卫生资源(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床位、医生、注册护士)的配置状况及其人口与地理分布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 2000~2010年广西区辖市卫生资源(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床位、医生、注册护士)按人口分布的平均基尼系数分别为0.373 1、0.376 4、0.370 0、0.353 8,地理分布的基尼系数均大于0.50.广西区辖市卫生资源分布的合理性相对较差,其中人口分布优于地理分布,注册护士配置合理性优于医生和床位,床位配置的合理性差.结论 应进一步加大卫生资源的投入力度,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不断调整卫生资源的结构和提高卫生资源地理及人口分布的合理性.
作者:郭振友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桂西地区幽门螺杆菌(Hp)多重耐药现状,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方法 收集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确诊为Hp感染患者的胃黏膜标本进行Hp分离培养和鉴定,经鉴定获得115株Hp菌株,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其对阿莫西林等5种抗生素的多重耐药性.结果 Hp对甲硝唑加克拉霉素耐药的耐药率为21.74%;对阿莫西林加克拉霉素耐药的耐药率为8.70%;对甲硝唑加四环素耐药的耐药率为13.91%;对甲硝唑加左氧氟沙星耐药的耐药率为1.74%;同时对阿莫西林加左氧氟沙星耐药的耐药率为0.87%.结论 桂西地区Hp对甲硝唑和克拉霉素耐药的多重耐药率较高,对阿莫西林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的多重耐药率较低,在治疗方案中应选择阿莫西林和左氧氟沙星组合作为一线治疗方案,以提高Hp的根除率.
作者:李晓华;黄赞松;黄衍强;周喜汉;吴明慧;刘丽;覃艳春;黄干荣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经腹行改良Heller+ Dor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远期疗效.方法 自2001年6月至2009年8月,对28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经腹改良Heller+ Dor术,评价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28例患者术后随访3~9年,平均5.12年,89.29%(25/28)的患者达到满意的疗效.术后反酸率为10.71%(3/28),其中1例在术后6年出现较为严重的胃灼热症状.术后远期随访示患者吞咽困难评分由术前6.50分降至1.18分;钡餐造影示食管大直径由术前(3.46±1.16)cm减少至(1.88±0.93)cm;食管测压示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平均下降了10.07 mm Hg,上诉3项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改良Heller+ Dor术可以有效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和减少术后反酸的发生,远期疗效满意.
作者:王刚;张逊;卢喜科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援疆居家汉族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的需求,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援疆汉族老年人进行失能筛查,对符合失能标准的728名援疆汉族老年人采用以Maslow需求论为理论框架,自行设计的长期照护需求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援疆居家汉族老年人对长期照护的需求依次为生理的需求、情感的需求、安全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经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其长期照护需求的因素包括年龄、文化程度、来疆时间、来疆原因及失能状况等.结论 以援疆汉族失能老年人的需求为向导,结合影响需求的因素,开展适合该人群的居家长期照护服务.
作者:冯雅楠;王玉环;侯蔚蔚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阿魏酸钠(SF)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无复流现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SF组、SF联合N-左旋硝基精氨酸(L-NNA)组(SF-L-NNA组).实验结束后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心肌一氧化氮(NO)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水平,比色法测iNOS及eNOS的活性,心肌染色法区分缺血区、梗死区及无复流区.结果 与I/R组比较,SF组血清CK-MB、IL-6水平显著降低,iNOS的水平及活性显著减少,eNOS的水平及活性显著增加,NO水平明显增加,梗死范围及无复流范围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F-L-NNA组能部分阻断SF这一保护作用.结论 SF通过调控iNOS/eNOS-NO途径,改善内皮功能,抑制炎症反应,防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的无复流现象.
作者:韩蕾;鲍百丽 刊期: 2013年第14期
1963年Newman等[1]首先报道11例母乳喂养儿发生迁延性黄疸,1964年Arias等[2]又报道2例,以后的报道逐年增多.其发生率20世纪60年代早期文献报道仅为1%~2%.随着对母乳性黄疸(breast milk jaundice,BMJ)认识及警觉性的提高,以及母乳喂养的普及,该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3].刘霞等[1]对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因素、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的研究,发现导致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首要因素为感染,其次是ABO溶血、围产因素等.有学者在对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分析中发现母乳喂养占第2位.BMJ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本文将国内外文献研究报道的BMJ的发病机制综述如下.
作者:杨英莲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结肠成像技术(CTC)结合其后处理技术诊断结直肠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87例结直肠疾病患者行结肠充气螺旋CT扫描,利用随机附带软件进行CT结肠成像、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再现技术等观察评价CTC在结直肠疾病诊断中的作用.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满意的结肠后处理图像,CTC结合MRP和容积再现技术,对结直肠疾病作出了准确的诊断,187例患者CT检查发现结直肠癌39例,并且发现肠外病变84例.结论 CTC及其后处理技术能良好的显示结直肠疾病,作为结直肠疾病常规的筛查手段应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作者:温群;蔡元坤;赵加应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c-met蛋白在家兔口腔颊黏膜鳞状上皮细胞癌变过程中的表达.方法 将含有致癌剂二甲基苯并蒽(DMBA)的溶液及药膜涂抹或贴附于家兔口腔颊黏膜后,应用DMBA 16周后,作病理组织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 口腔颊黏膜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发生率达64.6%,不典型增生程度越重,HGF及c-met蛋白表达率越高,染色越明显.结论 应用致癌剂DMBA可初步构建家兔口腔颊黏膜鳞状上皮癌前病变模型,在癌变过程中间质成纤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能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作者:徐志彬;赵鹏;高扬;王士杰;吴明利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和USB2.0的便携式心电监护仪设计.方法 结合FPGA技术和USB2.0接口技术,以FPGA为核心控制单元,前端采用多通道模数转换芯片采集三导联心电信号,后端采用USB 2.0与上位机通信.结果 本文设计了一款实用便携式心电监护仪,并能给出心电信号的实时监测结果.结论 该便携式心电监护仪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作者:黄戎;苏琼;何红梅;赵泰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普罗布考能否降低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对比剂肾病(CIN)的发生率.方法 将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163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基础治疗组(n=81)和普罗布考组(n=82).普罗布考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普罗布考,术前3d至术后3d口服250 mg,3次/天.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连续3d检测血清肌酐(Scr)水平,术前及术后24 h检测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性脂蛋白(NGAL)、尿白细胞介素-18(IL-18)、肾损伤分子-1(KIM-1)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CIN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共发生CIN 15例(9.20%),其中基础治疗组12例(14.81%),普罗布考组3例(3.66%),两组CIN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接受PCI治疗的老年患者预防性应用普罗布考可以有效预防CIN的发生.
作者:赵凯;李永健 刊期: 2013年第14期
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的常见心血管疾病,至今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但认为与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内分泌功能低下等因素有关.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结果均证实了遗传因素在心血管疾病中的重要作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 rel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基因多态性对冠心病的影响受到了人们的重视.Lp-PLA2基因位于染色体6q12-21.2,与冠心病可能有关的多态性有3种:R92H、V279F、A379V.近年来,基因-环境协同致病也受到了学者重视,国外已发现Lp-PLA2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传统危险因子(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胆固醇血症)协同增加了患冠心病的风险,因此,心血管疾病相关基因的定位和识别成为研究的热点,Lp-PLA2基因已被列入冠心病研究的备选基因,本文就Lp-PLA2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联进行综述.
作者:马莎 刊期: 2013年第14期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接受手术治疗的高龄患者越来越多,部分患者术后并发精神异常已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术后精神异常主要包括术后谵妄(POD)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本院2005年1月至2011年6月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415例高龄(≥65岁)患者中共13例并发谵妄,现将诊治情况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张波;王雪清 刊期: 2013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