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啶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柏平;闫东;税春玲

关键词:认知, 右美托咪啶, 手术期间
摘要:目的 探索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啶(Dex)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普外科开腹手术患者120例,均采取全身麻醉,随机分为 4组,异氟烷对照组(I0组),异氟烷加右美托咪啶组(I1组),七氟烷对照组(S0组),七氟烷加右美托咪啶组(S1组),分别在术前 1 d、术后 1、3、7、28 d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法(MMSE)评估患者认知功能.于术前1 d、手术结束时、术后1 d取静脉血检测S100β、NSE浓度,评估患者神经系统损伤.结果 术前各组MMSE评分、血浆S100β、NSE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术后1 d右美托咪啶组较对照组血浆S100β、NSE浓度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7 d右美托咪啶组较对照组MMSE评分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8 d,各组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联合使用右美托咪啶可改善老年患者早期术后认知功能.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涉及三瓣膜的手术早中期效果探讨

    目的 回顾性总结97例重度心功能不全患者,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联合瓣膜病变的手术疗效和早中期随访结果.方法 2009年5月至2011年3月,97例联合瓣膜病变患者接受主动脉瓣、二尖瓣及三尖瓣的外科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围术期分析及术后随访.结果 早期死亡率为7.22%,住院期间出现并发症患者为3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主要并发症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术后纵隔出血、呼吸衰竭、室性心律失常和急性肾衰竭.术后存活患者随访6~25个月,患者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大多数患者生活自理.结论 对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联合瓣膜病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早中期效果满意,术后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

    作者:石开虎;赵旭东;吴君旭;徐盛松;曹炜;龚文辉;宣海洋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糖化血红蛋白在妊娠期糖尿病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 评估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结果在妊娠期糖尿病(GDM)筛查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 280例孕妇产前检查结果,对孕24~28周孕妇行75 g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 和HbA1c结果检查,以OGTT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HbA1c各个切点测定结果对GDM筛查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 以HbA1c 5.5%为切点,敏感性可达91.30%,但特异性仅为53.76%;以HbA1c 6.0%为切点,敏感性为72.46%,特异性为88.36%;而以HbA1c 6.5%为切点,诊断敏感性仅为47.83%,特异性则高达99.83%.因此,HbA1c低于5.5%的孕妇GDM风险低,HbA1c高于6.5%的孕妇为GDM的风险则显著增加.结论 HbA1c检测快速简便,以HbA1c 5.5%作为切点可保证筛查的高敏感性,而以6.5%作为切点则具有高的诊断特异性,因此,HbA1c的监测在GDM的筛查与预防中有重要临床诊断意义.

    作者:胡璟;苏珂;彭鹰;于健;胡永玲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喉癌中钙网蛋白和CD47的表达及其与T淋巴细胞浸润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喉鳞状上皮细胞癌(LSCC)组织中钙网蛋白(CRT)和CD47的表达水平、临床意义及其与T淋巴细胞浸润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2例LSCC组织及18例癌旁正常鳞状上皮组织中CRT和CD47 mRNA的表达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68例原发性LSCC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CRT和CD47蛋白的表达、T淋巴细胞浸润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 在LSCC组织中,CRT和CD47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正常鳞状上皮组织(P<0.05).CRT及CD47蛋白随着LSCC的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的增加其表达水平增加(P<0.05),CD47与CRT蛋白的表达有一种较强的正相关性(r=0.89,P<0.05),CRT蛋白的表达还与CD45RO+T淋巴细胞的高浸润相关(P<0.05).结论 CRT和CD47在LS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CRT的表达和T淋巴细胞的浸润相关,可能是喉鳞癌的一种新的抗肿瘤免疫机制.

    作者:熊辉强;王鹤龄;罗璝;刘红兵;刘月辉;张少容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研究现状与临床治疗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一类起源于中胚层的成体干细胞,可以从骨髓、脂肪、胎盘、脐带血以及脐带中分离出来,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的潜能.1991年McElreavey首次从人脐带华尔通胶(Wharton′s jelly,WJ)分离培养出一种具有多项分化潜能的成纤维样细胞,即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hUC-MSCs比来源于骨髓、胎盘及其他组织的MSCs更具有优势.首先,脐带的来源不受伦理争议,并且成本较低;其次,hUC-MSCs不会引起畸胎瘤,且具有抑癌性.由于hUC-MSCs还具有低免疫原性、免疫调节、基质支持、旁分泌、迁移和基因稳定性,故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潜能.

    作者:王艳;张晋林;黄晓兵;张潇潇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自体髂骨植骨在SchatzkerⅢ~Ⅴ型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自体髂骨植骨在SchatzkerⅢ~Ⅴ型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自体髂骨植骨治疗SchatzkerⅢ~Ⅴ型胫骨平台骨折83例.结果 76例患者随访9~36个月,平均18个月.临床疗效评价,优47例,良16例,可9例,差4例.优良率为82.9%.结论 自体髂骨植骨,有效恢复胫骨平台骨性解剖结构,增加内固定物力学稳定性,促进骨折愈合,有利于膝关节早期活动,大限度恢复膝关节功能,减少创伤性骨关节炎的发生,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杨辉;巴黎;陈国强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混合型脂肪肉瘤的CT、MRI表现及病理对照分析

    目的 对照病理检查结果探讨混合型脂肪肉瘤的CT、MRI表现及病理构成方式.方法 搜集经手术及病理检查确诊的混合型脂肪肉瘤1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影像、病理资料,结合相关文献,探讨并复习其影像征象及病理构成状况.结果 高分化-黏液型为主的包块4例,多形性-黏液型为主的包块2例,去分化-黏液型为主的包块4例;位于腹膜后及大腿;由大小及范围不等的脂性区及非脂性区组成,具有分化良好型、去分化型及多形性脂肪肉瘤的影像学特点,并可见少许的液性部分.结论 CT及MRI能有效对肿块的成分做出初步的判断,有助于提高混合型脂肪肉瘤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杨宝军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急性肺栓塞临床分析(附11例报道)

    目的 回顾性报道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诊治过程,探讨肺栓塞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1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老年患者,脑血管造影术后活动中出现突发意识丧失、癫痫、胸痛、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肺动脉CTA确诊为肺栓塞.结果 2例患者行心肺复苏,1例经静脉溶栓,8例进行抗凝治疗,其中死亡3例,8例经治疗后好转.结论 肺栓塞是经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后少有的并发症,临床易误诊、漏诊,术前评估及预防性治疗极为重要.

    作者:凌天金;刘娟;姚国恩;周华东;蒋晓江;许志强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经房间隔路径房颤消融同期瓣膜置换早期研究

    目的 探索经房间隔路径行瓣膜置换同期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手术治疗房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在经房间隔路径行瓣膜手术的同时采用双极射频消融钳行改良迷宫手术(MAZEⅢ)(n=28),同期相似条件仅行瓣膜手术的患者做对照(n=26),随访6~10个月.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无明显差别,术后均存活,消融组术后窦性维持率85.71%,对照组仅15.38%,消融组左室射血分数(57.68±11.56)改善较对照组(55.22±6.19)明显,消融组左房直径(46.76±10.60)回缩较对照组(56.19±13.53)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ICU、术后住院时间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引流量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围术期并发症比较无明显差别.结论 经房间隔路径行瓣膜置换同期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操作简单、有效、安全.

    作者:陈灏;杨庆军;严宇;吴洪坤;罗永金;余杨;喻鹏凌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鼻咽癌患者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化疗过程中毒性反应观察及护理干预

    鼻咽癌是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通常没有特征性症状而不易被发现,在临床上见到的病例通常以中晚期为主.中晚期鼻咽癌患者的治疗采用以放疗为主,同时配合化疗,可挽救和延长患者的生命.多西他赛为紫杉醇类抗肿瘤药物,可与铂类联合应用,通过干扰细胞有丝分裂和分裂间期细胞功能所必须的微管网络而起抗肿瘤作用.目前,多西他赛应用于鼻咽癌的治疗,并且疗效确切[1-4].但由于化疗药物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常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和脏器的损伤.因此,在化疗过程中应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化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才能保证化疗的效果[5].本文观察了70例使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进行化疗的中晚期鼻咽癌患者,旨在发现其毒性反应,探讨护理干预措施.

    作者:全春桃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HG-AFS法测定尿中砷的不确定度评定

    目的 评定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分析法(HG-AFS)测定尿中砷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方法 根据测定过程建立数学模型,分析引起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来源,并计算各分量引入的不确定度,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及扩展不确定度.结果 当P=95%时,该方法测量尿中砷引入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096),并在结果计算中引入校正因子.结论 为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减小不确定度,建议在测定样品时对其测试体系的重要过程加以控制.

    作者:潘月华;何平;白利珊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因素的分析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机制,各因素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将70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分成血栓组(n=32)和无血栓组(n=38),检测两组患者的二尖瓣膜口面积、左心房面积、左心房收缩期内径、心房纤颤例数、左心房自发性回声现象(SEC)例数、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NO、血清溶血磷脂酸(LPA)和CRP水平.结果 与无血栓组比较,血栓组二尖瓣膜口面积较小,左心房面积和左心房收缩期内径较大,心房纤颤和SEC例数显著增加,AT-Ⅲ活性、NO水平显著降低,LPA和CRP水平显著升高.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左心房面积,左心房收缩期内径,SEC,AT-Ⅲ活性,NO、LPA和CRP水平是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风湿性心脏病左心房血栓的形成与血流的局部机械性梗阻淤滞有关,同时也与机体抗血栓能力的下降有关;左心房面积,左心房收缩期内径,SEC,AT-Ⅲ活性,NO、LPA和CRP水平是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独立相关因素,联合检测这些指标对左心房血栓的预防和诊断有一定作用,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杨颖;罗晖;刘坤;程龙献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全身化疗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全身化疗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4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均接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全身化疗方案的治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7.5 mg/m2,加入50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3~4 h,连续用药14 d,间歇7 d重复.化疗方案则根据患者既往治疗方案选用可能有效的化疗方案,按照RECIST 1.1标准评价疗效及NCI-CTC 3.0评价毒性.结果 14例患者均为女性,其中11例患者可评价疗效,6例PR,3例疾病稳定(SD),2例疾病进展(PD),客观缓解率为54.5%(6/11),疾病控制率为81.8%(9/11),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PFS)为3~35个月,中位PFS为6个月.主要不良反应有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脱发、乏力、恶心呕吐.此外阴道流血1例,尿路及肺部感染各1例,各种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均可恢复,未发现心脏、肝脏及肾脏等器官的功能损害.结论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全身化疗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可耐受,安全性高.

    作者:陆永奎;谢伟敏;周文献;王洪学;农丽;贾昱娴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59例小肠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小肠出血疾病临床特征,丰富对小肠出血疾病的诊治经验.方法 59例消化道出血均行胃、结肠镜检查,排除上、下消化道疾病,诊断小肠出血,分别予以小肠气钡双重造影、胶囊内镜、CT、CTA、血管造影或外科手术探查并针对此组小肠出血的病因就各种辅助检查的价值、治疗方式、效果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小肠出血性疾病中以血管发育不良和畸形为多见,占本组病例的52.5%,其次是小肠肿瘤占本组病例的25.4%,炎性肠病占本组病例的13.6%,Meckel憩室占本组病例的8.5%.结论 小肠出血以血管发育不良和畸形为多,除胶囊内镜、小肠镜以外,CT及CTA检查有重要价值,治疗方法有常规的止血药物及生长抑素静脉给药到达止血目的,另外,血管介入治疗、手术探查及辅以术中内镜有重要价值.

    作者:崔红利;肖潇;杨均;王军;李丽;颜綦先;兰春慧;陈东风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急性颅脑损伤后胰岛素抵抗、血清IL-6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不同时间段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糖、胰岛素水平关系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106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按入院时GCS评分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3组,分别于伤后1、2、3、4、5 d测定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值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急性颅脑损伤程度与HOMA-IR之间关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IL-6含量,根据IL-6的动态变化,分析急性颅脑损伤程度与血清IL-6含量之间关系.结果 不同程度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糖、胰岛素水平及HOMA-I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血清胰岛素和HOMA-IR越高,急性颅脑损伤的程度越重,同时血清IL-6含量在伤后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重型颅脑损伤中增高较轻型和中型颅脑损伤更为明显(P<0.05).结论 空腹血糖值、HOMA-IR及血清IL-6含量与急性颅脑损伤程度存在相关性,可作为评估急性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一个客观指标.

    作者:陈耀隆;何朝晖;刘浏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缺氧预处理对猪缺氧复氧冠状动脉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缺氧预处理对猪缺氧复氧冠状动脉EDHF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随机选取新鲜猪心9个,每只取其心外膜下冠状动脉前降支中下1/3切成4段,长2 mm,随机置入如下4组的环境中.对照组:冠脉血管环未经过缺氧/复氧处理,直接在37 ℃有氧条件下用KH液浸泡90 min;实验组A:在4 ℃条件下用KH液缺氧浸泡60 min后复氧30 min;实验组B:先缺氧5 min后复氧10 min,再按实验组A的方法进行处理;实验组C:先用含5-羟基癸酸甘油酯(10 μmol/L)的溶液浸泡25 min,再按实验组B的方法进行处理.然后采用器官槽法检测血管环在消炎痛(7 μmol/L) 、N-硝基-L-精氨酸(300 μmol/L) 及氧合血红蛋白(20 μmol/L)作用下,前列腺素F2α引发的血管收缩反应,及缓激肽引发的血管舒张反应.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缓激肽引发的血管环大舒张反应,实验组A、C均明显降低(P<0.001),而实验组B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缺氧复氧会损害冠状动脉内皮源性超极化因子所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缺氧预处理对其功能有保护作用.缺氧预处理能选择性开放线粒体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可能是产生这一效果的主要原因.

    作者:周琦云;胡应学;何立术;冯志强;龚坚;李世康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140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总结上消化道异物的临床特点和内镜下治疗的经验.方法 对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因吞食异物来该科就诊的1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40例患者中内镜下异物成功取出137例(97.9%),取出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1例安全排出体外;2例内镜下未能取出,其中,1例为假牙,另1例为尖锐的异物,均嵌塞时间较长(超过1周)有穿孔并发症迹象.结论 应用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周慧聪;张彩风;郑庆芬;刘竹娥;罗艳丽;王文菊;靳玉红;李琨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动脉血气联合D-二聚体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观察急性肺栓塞(APE)时血气指标及D-二聚体的变化,评估血气分析联合D-二聚体测定对APE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1例既往无心肺疾病的APE患者临床症状、入院时未吸氧状态下动脉血气分析及首次D-二聚体测定结果.结果 呼吸困难是常见的临床症状,占77.5%(55/71).71例APE患者动脉血气分析各项指标均正常者6例,占8.5%.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低的敏感度为80.3%,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降低的敏感度为40.8%,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升高的敏感度为88.7%.当2个或3个血气指标综合考虑时,PO2降低或PCO2降低或P(A-a)O2升高者65例,其敏感度为91.5%.D-二聚体的敏感度为90.1%.D-二聚体与血气分析各指标综合考虑时,D-二聚体阳性或PO2降低或PCO2降低或P(A-a)O2升高的敏感度可升至100%.结论 临床可能性评分为低度可能,动脉血气分析各项指标均正常结合D-二聚体阴性,可能作为排除APE诊断的重要依据.

    作者:张昱;李文超;杨峰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啶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索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啶(Dex)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普外科开腹手术患者120例,均采取全身麻醉,随机分为 4组,异氟烷对照组(I0组),异氟烷加右美托咪啶组(I1组),七氟烷对照组(S0组),七氟烷加右美托咪啶组(S1组),分别在术前 1 d、术后 1、3、7、28 d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法(MMSE)评估患者认知功能.于术前1 d、手术结束时、术后1 d取静脉血检测S100β、NSE浓度,评估患者神经系统损伤.结果 术前各组MMSE评分、血浆S100β、NSE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术后1 d右美托咪啶组较对照组血浆S100β、NSE浓度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7 d右美托咪啶组较对照组MMSE评分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8 d,各组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联合使用右美托咪啶可改善老年患者早期术后认知功能.

    作者:柏平;闫东;税春玲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基于Kano模型的口腔颌面部肿瘤住院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分析

    目的 调查口腔颌面部肿瘤住院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探讨提高患者满意度的有效方法.方法 自行设计基于Kano模型口腔颌面部肿瘤住院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调查问卷,采用方便抽样对106例口腔颌面部肿瘤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运用Kano模型分析方法确定支持性照护需求服务属性.结果 口腔颌面部肿瘤住院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中必备属性、期望属性、魅力属性分别有4项、13项、3项,期望质量和魅力质量占80%.象限图分析中位于优势区及待改进区的项目分别有8项、12项,待改进区项目主要来自医疗系统及信息需求、患者照护及支持需求.结论 医院应将工作重点放在完善基础服务,满足患者期望型需求,保证必备质量和期望质量等方面,尤其要关注魅力质量,以创造新的服务形式,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作者:陈群;郭世莉;李静言;彭文涛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胃癌组织中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的表达水平及对细胞外基质作用的研究

    目的 观察胃癌组织中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的表达水平与胃癌浸润、转移的关系及其对细胞外基质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1年10月至2012年6月在通辽市科尔沁区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38例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与38例正常胃黏膜组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两组标本中KISS-1表达情况,同时检测不同KISS-1阳性水平下细胞外基质(ECM)的表达水平差异.结果 KISS-1 信使RNA(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56.2%,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阳性率为87.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不同KISS-1阳性水平下,ECM的主要成分: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及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组织中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的表达水平与胃癌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并通过对ECM表达的影响间接作用于肿瘤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作者:乌力吉白乙;汤媛宇;王宏伟 刊期: 2013年第18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