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布-加综合征20例临床分析

姚怡然;谢鹏雁

关键词:布-加综合征, 诊断, 治疗, 回顾性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布-加综合征(BCS)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9年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20例BCS临床资料.结果 静脉造影,诊断率分别为75%、100%.10例患者出现误诊,其中8例误诊为肝硬化,1例误诊为肝癌,1例误诊为下肢静脉曲张.结论 BCS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影像学检查可为其提供有价值的诊断标准;介入治疗是其有效的治疗方法.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运动血压异常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运动是常见的生理负荷,负荷状态下易于对一般生活状态下无疾病证据者作出客观的诊断和预测疾病的发生及进展,运动时血压的异常变化可以预测高血压的发展趋势,同时也能辅助评估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血管风险[1-2].健康人运动时血压增加的幅度与运动强度有关,运动中血压增高的幅度超过了正常的范围或血压不上升甚至下降,即为运动血压异常.运动血压异常包括了运动性高血压和运动血压减低,运动性高血压通常指在一定运动负荷下,在运动过程中或运动刚结束时血压值超出正常生理反应而出现异常升高的一种现象;运动血压异常减低指运动时血压较运动前降低或升高不到20 mm Hg.目前运动性高血压尚无统一的评判标准,以单纯的血压数字来诊断运动高血压在实际应用中较为方便,即运动峰收缩压大于或等于200 mm Hg和(或)舒张压升高大于或等于10 mm Hg且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0 mm Hg[3].现将运动血压异常对高血压和心血管病事件的影响做一综述.

    作者:韦汐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牙周局部释放系统研究概况

    牙周炎是一种病因复杂的微生物感染性疾病,其患病率高于龋病[1],主要以G-菌和厌氧菌感染为主.致病菌一方面通过多种途径分泌大量的内毒素脂多糖(LPS)、酸性和碱性磷酸酶等毒性因子造成牙周组织破坏,另一方面激发宿主的炎性免疫反应,成为某些全身性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2].本世纪以来,药物剂型和试剂研究进入药物释放系统(DDS)时代,新型药物释放系统成为牙周学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与全身用药相比,牙周局部释放系统因为具有用药量少、局部药物浓度高、不良反应小、靶向作用于病变部位和对患者依从性要求低等优点,被认为是牙周药物治疗有前途的一种形式[3].

    作者:杨暤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股骨干骨折合并胸部损伤患者326例观察

    目的 探讨股骨干骨折合并胸部损伤患者的疗效方式.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5月至2010年10月该院收治的326例股骨骨折合并胸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术后患者均未出现脂肪栓塞综合征(FES),2例病情不稳定患者外固定架固定后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结论 股骨干骨折合并胸部损伤患者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术式和手术时机.

    作者:高斌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回盲部假性憩室并可复性回结肠型套叠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67岁,因右下腹部阵发性隐痛3 d,加重入院.患者急性病容,无恶心、呕吐、腹泻,无畏寒发热,否认其他疾病史,体检:腹平软,下腹部深压痛,余(-).入院前WBC计数为20×109/L.常规对症抗炎治疗后,首先进行结肠镜检查:回盲瓣旁可见一宽基底球形隆起(2.5 cm×2.5 cm),表面光滑,可见一处小片状糜烂,边界清楚,色泽正常,质软,用活检钳按压有囊性感,回盲瓣唇形.

    作者:卢振如;杨华;黄显龙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局部进展期胃癌的新辅助化疗及联合脏器切除术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脏器切除的胃癌根治术对局部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及并发症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1999~2006年局部进展期胃癌50例,根据新辅助化疗疗效及手术情况分为3组,A组(n=15):新辅助化疗肿瘤缩小联合脏器切除的胃癌根治术,术前新辅助化疗及术后化疗方案为mFOLFOX6;B组(n=6):新辅助化疗肿瘤稳定联合脏器切除的胃癌根治术,术前新辅助化疗方案同A组,术后辅助化疗方案为DCF;C组(n=29):新辅助化疗肿瘤稳定或进展未联合手术治疗,化疗方案同B组.结果 A、B、C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83.3%和20.7%(P=0.000).A和B组虽然有少数病例术后出现吻合口瘘,但经保守治疗后可痊愈.结论 新辅助化疗联合脏器切除的胃癌根治术可改善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预后,且并发症可控制.

    作者:李柱;李亮;吕国庆;隋梁;彭安;童刚领;刘铮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发生机制及预防研究进展

    椎板切除减压是脊柱外科常用的手术,是几乎所有脊柱后路手术都会应用的技术,能起到有效的脊髓神经减压作用.但该操作也会发生硬膜外纤维增生并突入椎管,致医源性椎管狭窄,发生持续或复发的腰腿疼痛,被称为腰部手术失败综合征(failedback surgery syndrome,FBSS)[1].现在认为其发生的病因有:硬膜外瘢痕的粘连、蛛网膜炎、椎管狭窄、椎间隙感染等.其中根本的原因是硬膜外瘢痕粘连[2].硬膜外瘢痕粘连尽管可以通过手术切除松解,但粘连常在3~6个月后复发并再次引起症状,因此对于FBSS预防较治疗更为重要[3].本文对硬膜外瘢痕粘连的病因、病理及预防方法进行综述.

    作者:曹治东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外周血Rho激酶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发肺动脉高压(PAH)患者血液Rho激酶1(ROCK1)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该院收治的COPD患者40例,根据病情分为两组,COPD伴发PAH患者20例为A组,不伴PAH的COPD患者20例为B组;选取该院同期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血清ROCK1、外周血单核细胞ROCK1表达水平和肺动脉平均压的变化,以及各种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B组血清ROCK1水平、外周血单核细胞ROCK1水平及肺动脉平均压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A组的上述指标均高于B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受试者血清ROCK1水平与肺动脉平均压呈正相关(r=0.654,P<0.05),外周血单核细胞ROCK1水平与肺动脉平均压亦呈正相关(r=0.664,P<0.05),血清ROCK1水平与外周血单核细胞ROCK1水平呈正相关(r=0.864,P<0.01).结论 ROCK1信号通路的激活参与了COPD过程中PAH的形成和发展.

    作者:曾建红;曾军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两种乳房肥大缩小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术式乳房肥大缩小术的临床应用及操作要点.方法 根据57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术后瘢痕遗留大小,选择性地采取双环法或垂直双蒂法乳房缩小术.结果 在57例手术患者中,术后6个月内得以随访者39例.患者术后双侧乳房形态自然挺拔,乳头乳晕对称且感觉正常,手术瘢痕隐蔽,无乳头乳晕坏死等严重并发症.2例患者术后早期出现乳晕局部缺血,经对症治疗后恢复血供;4例患者术后切口处瘢痕增生明显,其中2例患者经早期醋酸曲安奈德注射后,瘢痕明显减退,另外2例患者术后半年在局麻下行局部瘢痕切除后瘢痕明显变小变浅;其余患者均自觉满意.结论 对轻、中度乳房肥大且要求术后瘢痕隐蔽的患者采用双环法乳房缩小术;对重度乳房肥大,并能接受术后乳房皱襞下瘢痕的患者采用垂直双蒂法乳房缩小术,术后治疗效果明显,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正茂;戴霞;柴琳琳;李世荣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温度对糖原染色积分的影响

    目的 探讨温度对糖原染色积分的影响.方法 30例血液病患者中,取每例患者骨髓片5张,分别浸入4 ℃、10 ℃、20 ℃、30 ℃、37 ℃等5种温度Schiff液中进行糖原染色.结果 4 ℃、10 ℃、20 ℃、30 ℃、37 ℃组糖原染色积分分别为(216.2±43.4)、(228.9±48.7)、(245.7±44.3)、(266.4±43.9)、(280.5±42.2)分,呈依次增加.结论 糖原染色有效温度广泛,选用37℃可提高糖原染色反应强度.

    作者:周建中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检体诊断实验教学新思路

    检体诊断是诊断学临床技能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全面、系统、规范体格检查对疾病的诊断有不可替代作用,此门课程掌握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医学生毕业后技能水平和职业生涯[1].面对目前社会用人标准的不断攀升,需要在检体诊断实验教学中不断探索高效的教学方法,作者在多年的实践中尝试几点新思路取得满意效果,现阐述如下.

    作者:杨娟;杨绍田;龙文义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美罗培南静脉注射联合吸入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美罗培南静脉注射联合吸入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2例V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对照组22例.实验组给予每天2次美罗培南静脉注射(每次500 mg),及每天4次美罗培南雾化吸入治疗(每次10 mg,用生理盐水2 mL稀释);对照组给予每天3次美罗培南静脉注射(每次500 mg).两组均连续用药10 d,观察疗效.结果 实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联用美罗培南雾化吸入治疗VAP疗效佳,使用药量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少.

    作者:傅铁军;何子纯;张佳怡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布-加综合征2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布-加综合征(BCS)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9年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20例BCS临床资料.结果 静脉造影,诊断率分别为75%、100%.10例患者出现误诊,其中8例误诊为肝硬化,1例误诊为肝癌,1例误诊为下肢静脉曲张.结论 BCS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影像学检查可为其提供有价值的诊断标准;介入治疗是其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姚怡然;谢鹏雁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脑卒中偏瘫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研究进展

    脑卒中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也是导致成人致残的首要原因[1].在既往报道的大量脑卒中病例中,仅少数患者完全恢复,大多数患者残留有不同程度的永久性缺陷[2].而其中瘫痪是脑卒中一个重要而又常见的症状,同时瘫痪也是影响脑卒中后患者生存和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众所周知,脑卒中患者肢体瘫痪是中枢性损害所致,那么,是否会累及周围神经系统.目前,对于这两者之间的具体联系,还没有太多而确凿的理论依据.本文就脑卒中偏瘫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研究、可能机制以及检测技术进行综述.

    作者:蒲云涛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甲状腺球蛋白表达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诊治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甲状腺球蛋白表达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诊治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该院收治的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30例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30例良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甲状腺球蛋白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阳性率(46.7%)高于对照组患者(6.7%,P<0.05).结论 甲状腺球蛋白检测对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的诊治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辛向红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乳腺癌患者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与新辅助化疗反应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乳腺癌患者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与新辅助化疗反应的相关性.方法 用免疫组化的方法 检测109例乳腺癌患者在接受新辅助化疗之前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并在新辅助化疗结束后进行疗效的评价.结果 109例患者中雌、孕激素受体均为阴性56例(阴性组),受体单阳或双阳的53例(阳性组).阴性组患者中50例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89.29%;阳性组患者中39例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73.5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肿瘤的组织学改变,阴性组也明显优于阳性组(P<0.05).结论 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可作为预测乳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指标.

    作者:朱宁生;张婧;江歌丽;刘晓渝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依那普利联合乐卡地平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依那普利联合乐卡地平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 筛选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12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60例,对照组62例.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每天20 mg,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乐卡地平每天10 mg,疗程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压、尿中微量清蛋白(MA)、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95.0%和82.3%.观察组降压疗效及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3%、6.5%.结论 依那普利联合乐卡地平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疗效确切,且未发现安全性问题,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李馨;杨海燕;李苌清;张玉方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椎间盘退行性变的生物学治疗进展

    椎间盘退行性变可诱发脊柱退行性改变、椎间盘髓核突出、椎管狭窄等疾病,是引起下腰痛的主要原因,因其具有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目前的治疗措施主要包括髓核摘除、椎管减压及退变脊柱节段融合等,但只能在短期内缓解临床症状,其远期疗效并不显著,且存在并发症多的缺点[1].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发现椎间盘细胞数量减少、压力损伤终板的微骨折、细胞外基质降解增加、炎症因子的异常表达等均可导致椎间盘的主要成分代谢失衡,从而引发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发生、发展.研究人员以此为基础,针对退行性变的不同阶段,利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组织工程手段来恢复退行性变椎间盘细胞数量或重建椎间盘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从根本上为治疗椎间盘退行性变提供了有效策略.

    作者:韩小伟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策略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情况,分析大学生获得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探索适合该群体的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方法 随机抽取烟台市250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进行问卷调查.数据录入EPIDETA进行整理,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大学生对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普及率不高;知识获得的主要途径为网络.结论 针对大学生自身特点,建议学校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教育.

    作者:刘堃;张滨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介入术后不良反应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与控制

    目的 探讨介入术后患者不良反应流行原因与干预控制措施,总结经验,以减少类似流行发病情况的发生.方法 采用前瞻性动态追踪调查与回顾性总结相结合的方法,对2009年3~6月期间介入中心患者术后陆续发生不良反应的趋势分别进行流行病学追踪调查和消毒灭菌及环境卫生学监测,并采取干预措施,有效控制流行发病趋势.结果 2009年3~6月介入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39%、9.66%、9.52%、5.39%,平均发生率为8.41%;3~6月消毒灭菌及环境卫生学监测总检件数84件,在无菌物品监测中,检出一次性血管造影包内阳性物品3件,阳性率占总检件数的3.57%.6月份使用一次性血管造影包进行介入手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8%,使用高压蒸汽灭菌介入手术包进行介入手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7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月份全部使用高压蒸汽灭菌介入手术包后,无类似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一次性血管造影包是导致介入手术患者不良反应流行发病的主要原因;持续动态的流行病学追踪调查与消毒灭菌及环境卫生学监测是查找和发现不良反应流行原因的有效方法 ;使用高压蒸汽灭菌介入手术包,是控制介入术后不良反应流行发病的有效措施.

    作者:赵富美;刘苏;甘秀妮;沈毅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微RNA调控少突胶质细胞分化及其在脱髓鞘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分化为成熟少突胶质细胞(OL)是中枢神经系统(CNS)神经元轴突髓鞘形成的关键环节.诸多转录因子,如性别决定区Y基因相关高可变区基因10(SOX10)、ZFP191等促进因子和Hes5、SOX6、PDGFRα及ZFP238等抑制因子,在细胞分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1].

    作者:陈婉燕;李家速;毛方圆 刊期: 2012年第21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