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外周血Rho激酶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

曾建红;曾军

关键词: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高血压, 肺性, Rho相关酶类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发肺动脉高压(PAH)患者血液Rho激酶1(ROCK1)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该院收治的COPD患者40例,根据病情分为两组,COPD伴发PAH患者20例为A组,不伴PAH的COPD患者20例为B组;选取该院同期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血清ROCK1、外周血单核细胞ROCK1表达水平和肺动脉平均压的变化,以及各种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B组血清ROCK1水平、外周血单核细胞ROCK1水平及肺动脉平均压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A组的上述指标均高于B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受试者血清ROCK1水平与肺动脉平均压呈正相关(r=0.654,P<0.05),外周血单核细胞ROCK1水平与肺动脉平均压亦呈正相关(r=0.664,P<0.05),血清ROCK1水平与外周血单核细胞ROCK1水平呈正相关(r=0.864,P<0.01).结论 ROCK1信号通路的激活参与了COPD过程中PAH的形成和发展.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多层螺旋CT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5月经手术、内镜活检或临床证实为UC并行MSCT检查且资料完整的48例患者的资料.48例患者均行MS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分别按常规窗宽窗位横断位图像、多平面重组(MPR)图像、改良后窗宽窗位3种显示方式观察.结果 常规窗宽窗位显示黏膜强化42例(87.5%),黏膜下气泡影4例(8.3%),肠壁增厚48例(100%),肠壁水肿分层38例(79.2%);改良后窗宽窗位显示黏膜强化2例(4.2%),黏膜下气泡影32例(66.7%),肠壁增厚48例(100%),肠壁水肿分层3例(6.7%);MPR图像显示病变范围:全结肠者4例(8.3%),左半结肠者10例(20.8%),横结肠5例(10.4%),直肠和乙状结肠者32例(66.7%).结论 肠壁增厚、肠壁水肿分层等CT征象诊断溃疡性结肠炎敏感性较高,黏膜强化、黏膜下气泡影诊断UC特异性较高,MSCT多期增强扫描应用不同窗宽窗位及MPR图像有助于UC的诊断和病变范围的显示.

    作者:刘丹;吕发金;张翱;杨全;向波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外周血Rho激酶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发肺动脉高压(PAH)患者血液Rho激酶1(ROCK1)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该院收治的COPD患者40例,根据病情分为两组,COPD伴发PAH患者20例为A组,不伴PAH的COPD患者20例为B组;选取该院同期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血清ROCK1、外周血单核细胞ROCK1表达水平和肺动脉平均压的变化,以及各种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B组血清ROCK1水平、外周血单核细胞ROCK1水平及肺动脉平均压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A组的上述指标均高于B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受试者血清ROCK1水平与肺动脉平均压呈正相关(r=0.654,P<0.05),外周血单核细胞ROCK1水平与肺动脉平均压亦呈正相关(r=0.664,P<0.05),血清ROCK1水平与外周血单核细胞ROCK1水平呈正相关(r=0.864,P<0.01).结论 ROCK1信号通路的激活参与了COPD过程中PAH的形成和发展.

    作者:曾建红;曾军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松弛性出口梗阻性便秘57例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松弛性出口梗阻性便秘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法 分析57例松弛性出口梗阻性便秘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结果 16例直肠内脱垂合并盆底脱垂和盆底疝患者治愈率87.5%(14/16),其中,2例便秘效果改善差,伴有严重精神因素;35例直肠黏膜内脱垂伴环状痔脱出患者治愈率100.0%(35/35);6例直肠前膨化患者治愈率100.0%(6/6).结论 采用合理的手术方式治疗松弛性出口梗阻性便秘效果良好.

    作者:李元君;涂经楷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闭合性创伤性膈肌破裂27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闭合性创伤性膈肌破裂(TRD)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 总结1995年10月至2011年12月该院收治的27例TRD患者,对其诊断与手术方法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27例患者中,术前确诊23例,术中确诊4例;治愈25例(治愈率92.6%),死亡2例(病死率7.4%).结论 TRD患者术前反复影像学和详细体格检查,及时手术,积极处理合并伤,是提高诊断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夏先进;陈瑜;刘晓林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微创经皮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与传统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2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52例胫骨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24例行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微创组),28例行传统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术(传统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过程及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 微创组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骨痂形成时间和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短;微创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 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符合生物及力学原则,术后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德胜;杨明贵;马健;李光旭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布-加综合征2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布-加综合征(BCS)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9年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20例BCS临床资料.结果 静脉造影,诊断率分别为75%、100%.10例患者出现误诊,其中8例误诊为肝硬化,1例误诊为肝癌,1例误诊为下肢静脉曲张.结论 BCS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影像学检查可为其提供有价值的诊断标准;介入治疗是其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姚怡然;谢鹏雁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脑卒中偏瘫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研究进展

    脑卒中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也是导致成人致残的首要原因[1].在既往报道的大量脑卒中病例中,仅少数患者完全恢复,大多数患者残留有不同程度的永久性缺陷[2].而其中瘫痪是脑卒中一个重要而又常见的症状,同时瘫痪也是影响脑卒中后患者生存和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众所周知,脑卒中患者肢体瘫痪是中枢性损害所致,那么,是否会累及周围神经系统.目前,对于这两者之间的具体联系,还没有太多而确凿的理论依据.本文就脑卒中偏瘫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研究、可能机制以及检测技术进行综述.

    作者:蒲云涛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肋上、下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后疗效分析

    目的 比较肋上、下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并发症.方法 选择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本院收治的行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268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选择肋上通道PCNL患者56例为肋上组,选择肋下通道PCNL患者212例为肋下组,比较两组清碎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肋上组清石率(98.2%)较肋下组(95.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肋上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助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肋上通道PCNL较肋下通道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作者:赵春利;张晶;崔振宇;张彦桥;古德强;李昱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美罗培南静脉注射联合吸入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美罗培南静脉注射联合吸入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2例V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对照组22例.实验组给予每天2次美罗培南静脉注射(每次500 mg),及每天4次美罗培南雾化吸入治疗(每次10 mg,用生理盐水2 mL稀释);对照组给予每天3次美罗培南静脉注射(每次500 mg).两组均连续用药10 d,观察疗效.结果 实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联用美罗培南雾化吸入治疗VAP疗效佳,使用药量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少.

    作者:傅铁军;何子纯;张佳怡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现行治疗室空气消毒方式改良及效果分析

    医院治疗室是护理人员配置无菌溶液和存放无菌物品的场所,其空气污染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媒介[1].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治疗室空气消毒原采用每日紫外线照射30 min,每周乳酸熏蒸1次的传统方法.为了维持全天各时段空气质量,提供健康工作环境,降低医疗成本,2009年1~10月,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改良空气消毒法,在加强治疗室物品、人员、环境等的规范管理前提之下,对8个科室的治疗室采用多时段通风的方法,进行空气质量控制、定期监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徐支南;郑桂蓉;邓亚军;潘代明;袁芳;肖蔚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Neonatal respiratory failure-An overview

    Respiratory disorders in the neonates still remain the reason for postnatal hospitalization.Main reasons for respiratory failure in the term neonate include transient tachypnea(TTN) of the neonate;in preterms,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 is a dominating cause.The incidence of TTN has increased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due to an increased rate of C-sections in western countries,whereas the rate of RDS could be lowered,mainly due to improved perinatal care.Overall prognosis in respiratory failure could be improved due to advanced ventilation techniques,systematic use of surfactant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systematic ECMO-support.1 IntroductionIn Western countries,postnatal respiratory failure is the main cause of treatment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in preterm and term neonates.Due to the continuously high prevalence of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research on neonatal respiratory failure is one main stay in neonatology.During the past decades,there was a reduction of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 regarding age-defined groups of very preterm neonates.On the other hand,there had been an increase in respiratory distress in term neonates due to an increased frequency of C-sections in Western countries and resulting transient tachypnea of the neonate(TTN)[1].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不同通气模式对60例老年腹腔肿瘤根治术患者呼吸功能和炎症因子影响的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不同通气模式对老年腹腔肿瘤根治术患者呼吸功能和体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对60例全麻下行腹腔肿瘤根治术的老年患者,采用不同潮气量(VT)和呼气末正压(PEEP)机械通气,观察不同时点各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氧合指数(PaO2/FiO2)、呼吸指数(Ri)、气道峰压(Ppeak)和气道平台压(Pplat)的变化;同时比较血清中IL-10、IL-8及TNF-α水平的差异.结果 A组所采用的通气模式对患者呼吸功能及体内炎症因子的影响更小.结论 低VT、低PEEP通气能够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的发生率,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老年腹腔肿瘤根治术患者的麻醉呼吸管理.

    作者:刘冠锦;林高翔;张文斌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西门子ADVIA21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校准和主要性能评价

    目的 对该院的西门子ADVIA 21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各项主要指标进行系统评价.方法 按照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的有关规定对西门子ADVIA 21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测试,从仪器校准、精密度、携带污染率、线性范围、总重复性,并与希森美康 XE-2100和雅培CD-32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做可比性实验.结果 (1)各参数精密度和总重复性满足1/4美国临床检验修正法规(1/4 CLIA′88)要求.(2)携带污染率皆符合ICSH小于1.00%的要求且线性良好(r≥0.995).(3)与希森美康 XE-2100和雅培CD-32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比分析,各研究参数相关性良好.结论 西门子ADVIA 2120各项检测指标均符合要求,每日对仪器保养及室内质控,定期与参考机进行比对实验,可保证西门子ADVIA 2120检测数据准确可靠,能满足临床需要.

    作者:马丽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转录因子SOX2在常见肿瘤研究中的新进展

    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2(SOX2)是SOX基因家族的一个成员,存在于染色体的3q26.33,它不仅在胚胎早期的内细胞团、外胚层和生殖细胞有表达,也表达于多能细胞的胚外外胚层.在体外,SOX2在未分化的胚胎干细胞(ESCs)、胚胎性癌细胞中表达,而随着这些细胞的分化其表达下调.SOX2的缺乏会导致胚胎由于外胚层发育不良而死于着床期.剔除SOX2将会导致ESCs的滋养外胚层分化.发育潜能受限的细胞中SOX2不表达.另外,SOX2的表达表现出严格的时空限制性,如SOX2在小鼠神经干细胞中的过表达可阻碍其分化,但缺失又会导致其过早分化为神经元.

    作者:张广杰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温度对糖原染色积分的影响

    目的 探讨温度对糖原染色积分的影响.方法 30例血液病患者中,取每例患者骨髓片5张,分别浸入4 ℃、10 ℃、20 ℃、30 ℃、37 ℃等5种温度Schiff液中进行糖原染色.结果 4 ℃、10 ℃、20 ℃、30 ℃、37 ℃组糖原染色积分分别为(216.2±43.4)、(228.9±48.7)、(245.7±44.3)、(266.4±43.9)、(280.5±42.2)分,呈依次增加.结论 糖原染色有效温度广泛,选用37℃可提高糖原染色反应强度.

    作者:周建中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化脓性脊柱炎MRI征象24例分析

    目的 探讨化脓性脊柱炎的MRI表现.方法 对2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化脓性脊柱炎患者MRI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病变发生在腰椎18例,胸椎2例,胸腰段1例,腰骶段3例.21例为相邻2个椎体破坏并累及椎间盘,3例为单节椎体破坏未累及椎间盘.骨质破坏、增生硬化、骨髓水肿并存,椎体破坏塌陷程度轻,椎间隙变窄程度轻,脊柱曲度多正常.T1WI椎体破坏及受累椎间盘分界欠清并为低信号,T2WI为等或稍高信号,STIR为高信号;骨质增生硬化为低信号(各序列);骨髓水肿为高信号(STIR).合并病理性骨折1例,椎旁脓肿9例,硬膜囊及蛛网膜下腔受压18例,脊髓受压7例.结论 化脓性脊柱炎的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RI对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大价值.

    作者:刘勇;罗丽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两种乳房肥大缩小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术式乳房肥大缩小术的临床应用及操作要点.方法 根据57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术后瘢痕遗留大小,选择性地采取双环法或垂直双蒂法乳房缩小术.结果 在57例手术患者中,术后6个月内得以随访者39例.患者术后双侧乳房形态自然挺拔,乳头乳晕对称且感觉正常,手术瘢痕隐蔽,无乳头乳晕坏死等严重并发症.2例患者术后早期出现乳晕局部缺血,经对症治疗后恢复血供;4例患者术后切口处瘢痕增生明显,其中2例患者经早期醋酸曲安奈德注射后,瘢痕明显减退,另外2例患者术后半年在局麻下行局部瘢痕切除后瘢痕明显变小变浅;其余患者均自觉满意.结论 对轻、中度乳房肥大且要求术后瘢痕隐蔽的患者采用双环法乳房缩小术;对重度乳房肥大,并能接受术后乳房皱襞下瘢痕的患者采用垂直双蒂法乳房缩小术,术后治疗效果明显,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正茂;戴霞;柴琳琳;李世荣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BiPAP联合噻托溴铵治疗Ⅳ级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联合噻托溴铵吸入对Ⅳ级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住院后随访的66例Ⅳ级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依据是否继续使用家庭型无创呼吸机分为A、B两组.A组(31例)给予噻托溴铵治疗,B组(35例)给予BiPAP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治疗前及持续治疗3个月后患者行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呼吸困难程度分级及运动耐力评分,比较治疗前、后数据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呼吸困难程度分级及运动耐力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B组在治疗后改善情况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 对于Ⅳ级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采用BiPAP程度联合噻托溴铵治疗,其疗效优于单一采用噻托溴铵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童皖宁;卓安山;曹玉书;徐世林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发生机制及预防研究进展

    椎板切除减压是脊柱外科常用的手术,是几乎所有脊柱后路手术都会应用的技术,能起到有效的脊髓神经减压作用.但该操作也会发生硬膜外纤维增生并突入椎管,致医源性椎管狭窄,发生持续或复发的腰腿疼痛,被称为腰部手术失败综合征(failedback surgery syndrome,FBSS)[1].现在认为其发生的病因有:硬膜外瘢痕的粘连、蛛网膜炎、椎管狭窄、椎间隙感染等.其中根本的原因是硬膜外瘢痕粘连[2].硬膜外瘢痕粘连尽管可以通过手术切除松解,但粘连常在3~6个月后复发并再次引起症状,因此对于FBSS预防较治疗更为重要[3].本文对硬膜外瘢痕粘连的病因、病理及预防方法进行综述.

    作者:曹治东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牙周局部释放系统研究概况

    牙周炎是一种病因复杂的微生物感染性疾病,其患病率高于龋病[1],主要以G-菌和厌氧菌感染为主.致病菌一方面通过多种途径分泌大量的内毒素脂多糖(LPS)、酸性和碱性磷酸酶等毒性因子造成牙周组织破坏,另一方面激发宿主的炎性免疫反应,成为某些全身性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2].本世纪以来,药物剂型和试剂研究进入药物释放系统(DDS)时代,新型药物释放系统成为牙周学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与全身用药相比,牙周局部释放系统因为具有用药量少、局部药物浓度高、不良反应小、靶向作用于病变部位和对患者依从性要求低等优点,被认为是牙周药物治疗有前途的一种形式[3].

    作者:杨暤 刊期: 2012年第21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