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显根
目的 探讨住院老年患者发生跌倒的原因和预防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本院30例老年患者跌倒的个案,从年龄、疾病、用药、发生地点、时间、事件和结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老年住院患者的年龄、性别、药物、疾病、设施和环境、心理因素、体位变化等影响跌倒事件的发生.结论 为预防跌倒事件的发生,需要医护人员、护工和病人、病人家属增强预防意识,对老年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改善住院环境,消除安全隐患,鼓励老年病人参加适量、规律的体育锻炼,加强护理防护措施.
作者:严余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本文通过对300名眼外伤的患者进行随访,主要探析了眼外伤的病因、部位及类型,由药物或手术方面的治疗方案来分析其病症的预后,证明了眼外伤的部位及类型与其个体病症的因素有很大的关系,且病因与类型呈现多样化现象,所以在治疗时要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作者:陈启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网络医学信息资源是指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相互融合而形成的网络上可查找到的医学文献信息资源.其形式多样,数量庞大,内容涉及医学各个专业领域.是医学科研与临床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信息来源.随着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医学专业信息都实现了全球资源共享.因特网为研究人员提供了诸多的方便和快捷,其优越性是传统方法所无法比拟的.
作者:赵晓东;解俊霞;曲艺;翟俊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本文通过探讨早期胃癌的临床特点及胃镜在诊治中的应用,运用经直视+活检在其边缘部位常规多方向活检,发现内镜检查对早期胃癌有很大临床诊断价值.既可直接观察胃粘膜微细变化,又可借助活检进行组织学及细胞学检查,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
作者:黄绪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神经电生理仪监测下开颅肿瘤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一例位于功能区脑血管瘤患者的围手术期进行专科护理以及手术中导航仪和电生理仪应用的综合护理,评价相关护理的效果以及对手术的影响.结果 患者适应良好,积极配合,手术成功,痊愈出院.结论 个体化的综合护理是解决临床上非常规患者护理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它是一种在整体护理基础上充分体现人文特性的更高境界的护理新模式,并富有内涵的护理新模式[1].
作者:苏志建;蔡珺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9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二甲双胍0.85,口服,2次/日,联合胰岛素皮下注射;对照组单独使用胰岛素,观察12周.治疗前后检测FBG、2hPBG、HbA1c等指标.结果 治疗前后比较,FBG、2hPBG、HbA1c显著下降(P<0.05);血糖达标时间、日胰岛素用量、体重改变和HbA1c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作者:王国洪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婴幼儿腹泻病是秋冬季节的多发病,而红臀是其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由于大小便浸湿未及时更换尿布、擦洗,加之护理不当.其主要表现是外阴和肛周的皮肤鲜红色斑,重者出现红肿、糜烂、渗液.由于局部疼痛,患儿常常哭闹不安、拒食,影响休息和疾病的恢复.因此护理在本病的治疗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我院2009年6月~2010年12月收治腹泻病110例,其中合并红臀78例,现将湿润烧伤膏治疗红臀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刘翠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鼻息肉、慢性鼻窦炎治疗不彻底,术后复发需要再次手术的占2.5-24%[1],再次手术成为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做好修正性鼻内窥镜手术是每个耳鼻咽喉科医师需要面对的问题,这种修正性鼻内镜手术不同于初次手术,有手术风险大、易出血、解剖标志不同程度破坏、并发症多、病变严重等特点.本人结合自己的一些体会,作初步探讨.
作者:陈爱民;吴俊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地震灾害后二级医院建立临时手术室的方法及意义;方法回顾性总结了在震区二级医院紧急建立临时手术室的流程;结果与结论大规模灾害后,在灾区早期建立临时手术室的意义重大,不仅使对地震伤员得到了早期救治,还能满足各科室手术的需求以及为手术室重建提供条件.
作者:李红梅;纪镔珊;罗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的治疗作用.方法 36例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急性左心衰的患者,应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通过自身对照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和病情改善程度.结果 经无创呼吸机通气2天后,33例患者与治疗前比较PaO2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pH、心率、呼吸频率、氧和指数(PaO2/FiO2)、心衰症状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COPD合并急性左心衰,可提高PaO2,降低PaCO2,改善心衰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家春;雷智元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狂犬病迄今尚无特效方法治疗,多种新药临床,如干扰素、阿糖腺苷、转移因子及大剂量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均以失败告终.目前,主要应用于狂犬病临床的方法仍是狂犬疫苗暴露前、后的预防接种.
作者:谭寿南;肖杨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砭石疗法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效果以及性别等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3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均采用砭石疗法.每天接受治疗1次,连续5d后休息2d,5次1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观察指标包括临床疗效,疗效和年龄、病位、病性的关系.结果 患者经砭石疗法治疗后,基本恢复0例,显著进步0例,进步1例,稍进步20例,无变化9例,恶化0例;总体有效21例,总有效率为70.0%.年龄≥75岁比年龄<75岁的疗效差(P<0.01).左脑病变和右脑病变的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出血性中风疗效较缺血性中风好(P<0.05).结论 砭石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满意,可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劳沛良;江洁慈;原林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低场磁共振颅脑成像对低血糖所致脑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低血糖患者MRI资料,25例患者进行了头部MR扫描,包括常规T1 WI、T2、WI 和FLAIR扫描.结果 25例首次常规T1 WI、T2 WI中,8例T1 WI呈现异常信号,表现为受累部位皮层T1信号减低5例、稍短T1信号2例;10例T2 WI见异常信号,均表现为受累部位皮层及皮层下T2信号稍增高且灰白质分界不清.25例首次FLAIR检查中23例出现异常高信号,受累脑区包括双侧枕叶皮层4例、右侧枕叶皮层2例、左侧枕叶皮层及皮层下2例,双侧枕叶皮层及皮层下4例、双侧顶枕叶皮层4例、双侧顶枕叶皮层及皮层下5例、胼胝体压部8例、双侧放射冠4例、左侧尾状核及苍白球2例、右侧背侧丘脑2例、双侧内囊后肢2例.8例经过20-60天后复查中,受累枕叶白质明显萎缩4例,枕叶白质内软化灶5例,枕叶皮层见条状稍短T1稍长T2信号3例,双侧大脑半球白质呈弥漫性脱髓鞘改变1例,胼胝体压部T2高信号消失1例,胼胝体压部仍见稍高T2信号1例.结论 低血糖脑损伤多发生在双侧顶、枕叶后部脑组织,早期的FLAIR扫描有助于低血糖脑损伤的早期发现和评估.
作者:韦学;卢忠武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受氟喹诺酮类药物活性强、菌谱广以及相对较轻微的不良反应、使用不仅方便价格还很低等特征影响,人们就对这种药物进行大量的开研发和生产,在市场中,新产品的更新换代周期短.致使各大媒体对其进行报道时,根据不同的用法用量和评价方法以及病例数量等进行多方面的加工后,报道出不精确的信息.光敏性皮疹、胃肠道反应和关节肿痛以及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反应都昌这种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时,也会遇到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为了能及时发现这些不良反应以及避免这些不良反应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本文章主要通过对使用这种药物的病例资料进行详细的整理、对病例所出现的结果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对此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提出了一些预防措施,为人们提供参考.
作者:王月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面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给图书馆传统信息服务带来的挑战,本文从图书馆人性化管理这一前提下,论述了图书馆人性化管理的理念、图书馆管理的人性化走向、培植满足人性发展的土壤及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人性化系统构架.
作者:费愉庆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Posner-Schlossman syndrome,简称PS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青光眼, 属于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l948年由Posner和Schlossman首次报告.
作者:高立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通过探讨分析血透常见服务失误的特征表现,并制定服务改进防范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远期存活率.
作者:程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在抗生素大量广泛应用的今天,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也随之增加.所谓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是指应用抗生素后继发性腹泻,是较常见的药物副反应.典型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率为5%~35%[1].在临床工作中体会到,应用思连康可缩短腹泻病程.现总结如下.
作者:陈卓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大脑中动脉狭窄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口服阿司匹林和/或氯吡咯雷预防再次脑卒中的疗效.方法 将70例大脑中动脉狭窄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2组,单抗组即单纯口服阿司匹林、双抗组即口服阿司匹林+氯吡咯雷.随访1a,研究主要终点事件为脑梗死和脑出血.结果 双抗组1年内发生终点事件机率(5.7%)明显低于单抗组(17.1%)(P<0.05).结论口服阿司匹林和/或氯吡咯雷是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预防再次卒中的有效方法,但联合用药发生出血的机率明显增高.
作者:刘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血凝检测与诸多因素有密切关系,比如:样本的采集、运送、保存;试剂的选择、复溶、预温和储存;仪器的选择、保养、监控和校准;参考范围的确定;检验人员的熟练程度;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危急值的处理;室内、室间质控开展情况,检验报告的正确填写、复核,与临床的直接沟通等等.其中,样本采集是血凝检测工作质量保证的重要一环.为提高检测质量,我们将工作中遇到的因采集标本而影响检测结果作如下报告:
作者:程爱和;张丽霞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