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颖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以及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人类寿命不断延长,老年人在社会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老年病越来越受到重视,老年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其应对措施亦成为医学界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几年来笔者在对老年患者进行诊疗的过程中曾遇到很多老人存在心理障碍,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归纳及总结,现将近几年来老年患者的常见心理问题及干预对策报告如下.
作者:李雅群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采用术前新辅助化疗对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接诊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62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一组采用术前新辅助化疗+手术治疗,记为治疗组;另一组单纯手术治疗,记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手术切除程度及后期效果.结果 治疗组手术切除率为90.32%,对照组为80.65%,两组间手术切除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1年生存率为87.10%,3年生存率为61.29%,5年生存率为22.58%,对照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7.74%、38.71%、19.35%,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通过对患者行术前新辅助化疗,可使手术比较完全切除病变组织,提高生存率.
作者:陈铁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近年来,将乳果糖口服溶液进行保留灌肠,用于治疗高血氨症及由血氨升高引起的疾病,在临床应用中起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然而,由于乳果糖的浓度过高,玻璃空针无法抽吸乳果糖溶液,用常规的保留灌肠器行乳果糖的保留灌肠,往往会遇到灌肠不通畅、空针活塞无法抽吸药液、灌肠的操作时间延长、需要加药时不能取出空针活塞、空针乳头和肛管不能分离等问题,极大的增加了护士工作难度和患者保留灌肠的痛苦.在临床工作中,笔者经过不断的摸索和经验总结,2008年3月我们发现将一次性使用50ml注射器连接普通肛管用于乳果糖的保留灌肠,临床使用效果良好,95例患者中,无一例发生灌肠不通畅等情况,得到病人及护士们的一致认可,适宜推广使用.现将其介绍如下:
作者:陈利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支气管扩张症是由于支气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和阻塞导致支气管管腔扩张和变形的慢性化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咳大量浓痰和反复咯血.一般治疗原则是消除病原,促进痰液排除,控制感染等内科保守治疗,必要时行外科手术.
作者:杨艳梅;邓相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生物瓣膜置换术是治疗心脏瓣膜疾病的有效手段.我科于2008年1月~2010年6月期间,施行人工心脏生物瓣膜置换27例,使用人工心脏生物瓣膜35枚.获得良好的近期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何静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植入永久性人工起搏器适应症:①伴有临床症状的任何水平的完全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②束支分支水平阻滞,间歇性2度2型房室传导阻滞H-V>100ms ;③病窦综合症或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50次/min,有明确症状,间歇心室率<40次/min,R-R>3S; ④窦房结功能障碍或房室传导阻滞[1].本文研究植入永久性人工起搏器患者动态心电图特点.
作者:李惠荣;江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阿维A联合复方甘草酸单铵治疗掌跖脓疱病的疗效.方法 将3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对照组18例.治疗组给予阿维A 胶囊口服同时加用复方甘草酸单铵注射液静点.对照组仅给予阿维A 胶囊口服;两组同时外用维A酸软膏及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70.0%,对照组有效率44.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阿维A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单铵治疗掌跖脓疱病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陈丽丽;袁秀梅;周微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初步探讨HA在泪囊鼻腔吻合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收集自2004年12月~2008年12月手术病人26例(26只眼),分析手术效果及预后.结果 26例(26只眼)均治愈.随访3~6月,24例未再发流泪,2例继发鼻窦炎.结论 在泪囊鼻腔吻合术中,HA完全可以代替其他填塞支撑物,兼有抗菌消炎、止痛止血功能,易取易得,制作简单,便于推广.
作者:柳方华;李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88例慢性鼻窦炎采用鼻内镜手术,并对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1年,共治愈78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88.64%;分型统计其临床疗效,结果示3型治疗结果的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鼻内镜手术操作简便,对组织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夏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浙江大学高知教工的部分生化结果以及健康状况,掌握疾病发展规律,为开展健康宣传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标准化检查方法,对2010年浙江大学40~80岁在职、离退休的正副教授3083名进行常规健康体检.结果 3083例体检异常检出率居前三位的疾病依次是高血脂、高血糖常和高尿酸,不同年龄段现患病率存在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生活方式、工作习惯相关的疾病如高血脂、高血糖等已成为现代人的主要病种,做好健康体检与宣教工作至关重要,提示广大教师应增强健康意识.
作者:蔡伟;沈婵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即(格林-巴利综合征),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功能紊乱,诱发周围神经系统脱髓鞘改变,好发于夏秋季,多数患者为小儿[1].我科曾收治1例病儿,经过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晓林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中国丙肝病毒(HCV)感染危害性不容忽视,抗体阳性率约为3.2%[1],丙型肝炎发病人数逐年上升,已呈中等流行趋势,且缺乏有效的预防性疫苗.在对成都地区2005~2010年的献血者中,选取通过国家标准规定的健康征询和健康检查的自愿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发现HCV 阳性率在2009年由之前4.93‰的平均值突然升高至8.36‰,2010年已达13.15‰.目前,由于普通健康体检没有抗-HCV检测项目,导致一般民众、感染者和患者对于丙型肝炎及其防治知识的知晓率、重视度低,加剧了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同时也影响了研究者进行丙型肝炎传染途径的科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有必要把抗-HCV的检测尽快列入普通健康体检项目中.
作者:万浬科;张蓝江;邓诗语;张亚琼;杜鹃;何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献血后针眼处皮肤青紫的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降低献血者的不良反应,保护献血者的安全,达到提高征募更多献血者的目的.方法 随机抽查2001~2010年无偿献血者的资料,对指压手法、静脉穿刺次数及献血次数引起的针眼处皮肤青紫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 发生针眼处皮肤青紫的489人中,与指压手法有关的300例(62.50%),与静脉穿刺次数有关的84例(17.18%),与献血次数有关的105例(21.47%),指压手法、静脉穿刺次数及献血次数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分别为9.819、7.076和6.721,P均<0.01).结论 献血者能用正确的指法按压针眼或护士有精湛的穿刺技术,均能减少针眼处皮肤青紫的发生,重复献血者因能正确使用指法按压针眼,较少发生针眼处皮肤青紫.
作者:喻红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结石不同术式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0~2010年期间采用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胆肠吻合术、肝叶切除术及肝叶切除加胆肠吻合手术治疗的625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胆肠吻合术、肝叶切除术及肝叶切除加胆肠吻合组优良率分别为69.9%、83.1%、92.7%和91.3%,肝切除组优于非肝切除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为理想的术式,临床工作中应根据结石分布类型和伴随的病理变化个体化地选择术式,以求达到佳疗效.
作者:贺建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本文通过探讨早期胃癌的临床特点及胃镜在诊治中的应用,运用经直视+活检在其边缘部位常规多方向活检,发现内镜检查对早期胃癌有很大临床诊断价值.既可直接观察胃粘膜微细变化,又可借助活检进行组织学及细胞学检查,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
作者:黄绪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报告15例在我院静脉输液穿刺过程中发生晕针的患者,总结晕针的原因、临床表现、预防和护理对策,以便在静脉穿刺治疗时有效的预防晕针的发生并及早处理.
作者:崔兰香;刘冬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病因、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0年5月50例住院分娩出现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机制异常等.结论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危急并发症之一,加强产前宣教,重视产前检查,正确处理产程,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加强产后特别是产后2h的观察,是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曹会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的学科之一,是一门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医学基础学科.覆盖了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病理生理学等机能学科,又覆盖了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微生物学等形态学学科,同时又与内、外、妇、儿等临床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药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就需要我们在仔细研究教材及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科学、实用、新颖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作者:刘嘉祺;林峰;梁启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本文介绍了实验室信息系统的管理目标和流程设计,通过LIS规范检验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检验业务无纸化.
作者:王玉红;石慧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骨折手法整复术的麻醉.方法 术前禁食水4小时以上,无术前用药.患者入室后,连接监护仪,连续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和SpO2.静脉注射雷米芬太尼5微克/公斤,以50微克/分钟的速度缓慢注入.待患者嗜睡,睁眼困难时,接注丙泊酚1毫克/公斤,以0.3~0.4毫克/秒的速度注入,待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手术.结果 所有患者麻醉效果确切,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手术结束后3~5分钟完全清醒,无嗜睡,定向力恢复正常.留观30分钟后,自行离院.结论 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骨折手法整复术的麻醉,简单易行.副作用小.安全可靠.医患均易接受.
作者:赵金明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