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甘草酸18α体辅助治疗阿昔洛韦致急性肾衰竭73例

彭忠;李兴泉;李开龙

关键词:甘草酸, 阿昔洛韦, 肾衰竭, 急性, 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甘草酸18α体对阿昔洛韦所致急性肾衰竭(ARF)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至2010年7月在重庆市綦江县人民医院内科经肾组织活检病理证实为阿昔洛韦所致ARF的患者122例,按是否使用甘草酸18α体治疗分为甘草酸组(73例)和对照组(49例).收集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甘草酸18α体以外的其他药物使用情况、平均透析时间(AH)和住院日,以及首次进行血液透析(HD)前和出院前后一次肝、肾功能,血常规,24 h尿蛋白,尿沉渣红细胞计数等,并对两组患者的上述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在性别、年龄、甘草酸18α体以外的其他药物使用情况方面均具有可比性.首次HD前甘草酸组和对照组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AST、ALT、WBC、PLT、Hb、24 h尿蛋白、尿沉渣红细胞计数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前后一次的肝、肾功能和24 h尿蛋白均恢复正常,WBC、PLT、Hb与首次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甘草酸组及对照组患者的尿沉渣红细胞计数分别为(6.70±4.40)、(8.20±5.10)个/μL,较首次检查结果显著降低(P<0.01).甘草酸组的AH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甘草酸18α体可作为治疗阿昔洛韦引起ARF的有效辅助手段.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720例阴道分泌物检验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本地区阴道炎患者病原菌检出率、类型及阴道分泌物清洁度等情况,为阴道炎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将720例阴道炎患者依据年龄分为25~35岁、>35~45岁、>45~55岁、>55岁4组,检查阴道分泌物的清洁度、pH值以及病原菌等.结果 白假丝酵母菌、滴虫以及加德那菌阴道炎患者占总病例数的比例分别为26.4%、27.9%、45.7%.清洁度为Ⅰ、Ⅱ、Ⅲ、Ⅳ度患者分别占总病例数的8.2%、33.2%、27.9%、30.7%.阴道分泌物pH<4.5、≥4.5的患者占总病例数的33.75%、66.25%.非特异性阴道炎的发生率在大于55岁组高(72.2%),其次为大于45~55岁组(56.7%),二者与25~35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白假丝酵母菌、滴虫以及加德那菌是引起阴道炎的重要原因,加强个人卫生、切断感染来源是杜绝妇女阴道疾病的关键因素.

    作者:陈于思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目标性监测的分析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发生率及导管相关感染情况.方法 对该院ICU的406例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进行调查,采用平均病情严重程度等级评定表(ASIS)评分法调整医院感染发生率,并对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进行分析.结果 406例ICU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77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8.97%,患者日感染率为25.64‰,根据病情的ASIS评分法调整后的日感染率为7.01‰;各种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日感染率中呼吸机相关感染(VAP)居首位,动、静脉插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次之.结论 ICU患者是医院感染易感人群,目标性监测可及时、准确地获得ICU医院感染资料,有利于制订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是一种科学的监测方法.

    作者:曹启鸾;陈敏;樊江华;游继红;毛燕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35例医疗纠纷的司法鉴定分析

    目的 研究医疗纠纷的产生原因、特点及新趋势,为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防范医疗纠纷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0年1~10月在重庆市法庭科学司法鉴定所进行司法鉴定的35例医疗纠纷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生医疗纠纷的医院以区、县医院为多见;发生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医疗技术缺陷、医院管理缺陷及医患沟通缺陷等.结论 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务人员综合素质、加强医患沟通能力、提高风险意识是防范医疗纠纷重要措施.

    作者:郝志勇;万立华;朱建华;杨石夏;彭天贵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透刺针法加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透刺针法加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的效果.方法 将121例肩周炎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采用透刺针法加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61例除不行透刺针法加穴位注射治疗外,取穴、针刺方法及治疗周期均与治疗组相同,两组均治疗30次后总结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治愈率为75.00%,6个月复发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32%,治愈率为37.70%,6个月复发率为11.4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透刺针法加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效果显著,能提高患者生活能力.

    作者:曾志华;陈康;曾明慧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重症监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暴发调查与控制

    目的 探索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暴发的流行病学特点及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对两个重症监护病房(ICU)2010年8月1周内发生的8例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针对性的采取干预措施.结果 两个ICU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得到有效控制,例次感染率由28.12%下降到12.50%.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从35.0%上升到80.0%.结论 医疗设备污染及医务人员的手污染可能是这次感染暴发的主要传播途径,强化手卫生、环境及设备消毒能有效控制ICU医院感染暴发.

    作者:刘晞照;郭晓华;谭明伟;李兴挺;饶俊莉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中医药防治牙周病的研究进展

    牙周病是古老而普遍的疾病,是口腔常见的疾病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均有较高的患病率,也是中国成年人丧失牙齿的首位原因.中医中药作为中国的传统国粹,在治疗牙周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现将中医药在牙周病防治方面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李春光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血清Periostin表达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Periostin蛋白在鼻咽癌患者中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87例鼻咽癌患者,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信息,包括年龄、性别、组织分化程度、肿瘤分级、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等.每例患者采集手术前、后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患者血清Periostin蛋白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65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清作为对照.结果 鼻咽癌患者血清Periostin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患者血清Periostin蛋白水平与患者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术后患者血清Periostin蛋白水平显著下降,但仍高于健康志愿者.化疗不影响血清Periostin蛋白水平.结论 鼻咽癌患者血清periostin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健康者,与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淋巴结转移相关.

    作者:刘强;陈登巨;吴健;刘收厚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841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现状,为控制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提供依据.方法 对该院2010年8月10~14日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进行调查.结果 调查住院患者841例,医院感染32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3.80%;感染例次33例,例次现患率为3.92%,其中下呼吸道感染17例,占总感染例次的51.52%,为医院感染多的部位.抗菌药物当日使用率为56.00%,一联用药占64.33%;二联用药占34.82%;三联用药占0.85%.细菌培养标本送检率为24.92%.结论 该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较低,主要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应加强对重点部门侵入性操作的目标监测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监测,提高病原学的送检率,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余蔚琪;曾闽榕;何驭鲲;廖友鑫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以等级医院评审为契机提升医院感染防控水平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介入性诊疗技术应用于临床,放、化疗以及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加之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医院感染已成为人口死亡和残疾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当今医学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全球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约为9%,这不仅增加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而且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和健康[1].医院作为专业的医疗机构,在对患者实施治疗的同时,也逐渐成为细菌耐药和医院感染的聚集场所,使治疗效果和服务品质受到严重影响,成为医院管理和医院等级评审中的难点.重视医院感染,在制度规范上完善和执行力度上加强,全面提升医院感染防控水平已势在必行!

    作者:刘丁;程晓斌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人类斯钙素与肿瘤相关性研究进展

    斯钙素(stanniocalcin,STC)是一种首先在硬骨鱼类中发现,并已被充分阐明的糖蛋白激素,近年来在人和哺乳动物中发现也存在类似的蛋白.根据其蛋白分子中氨基酸序列的差异可以分为STC-1和STC-2,在生物体内发挥着相辅相成的作用.STC以旁分泌和自分泌的方式参与机体的多种生理功能,它不但可以通过肾脏和胃肠道来调节钙和磷酸盐的代谢,而且在促进脑神经元的终末分化[1]、防止因大脑局部缺血造成脑神经元损害[2]以及影响骨骼和肌肉的结构和功能[3]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随着对STC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STC的表达与人类癌症的发展过程相关,现将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郝卫刚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托吡酯片单药对小儿癫痫的疗效以及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托吡酯片单药对小儿癫痫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该科收治的小儿癫痫患者81例,采用总结回顾分析法,将患儿的临床资料搜集、整理,并分析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81例接受治疗的癫痫患儿中,完全控制发作49例(60.49%),显效10例(12.35%),有效5例(6.17%),无效17例(20.98%),总有效率为79.01%.其中11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58%,全部患儿均食欲下降,其中兴奋易怒和性格改变5例,体质量下降3例,睡眠不安2例,嗜睡1例,多汗1例,记忆力下降1例,均无泌尿系统结石及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托吡酯片治疗对多种类型癫痫患儿安全、有效,且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娟;李祥丽;黄美颖;谢新星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重庆地区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与掌握重庆地区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实际发病情况,增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为制订医院感染监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由重庆市医院感染控制中心于2010年组织对37所医院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采用床旁调查与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结果 共收到37所医院调查资料,经审核资料合格者35所;调查住院患者20 432例,占应查住院患者(20 595)的99.21%;发生医院感染985例,感染1 174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为3.00%~8.00%者有23所;排在前4位的医院感染为呼吸道感染(56.47%)、泌尿道感染(9.12%)、手术切口与皮肤软组织感染(均为9.03%);重庆地区医院感染现患率平均为4.82%.结论 医院必须加强对住院患者治疗的管理,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作者:陈萍;刘丁;王豪;王政;成瑶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医改实施药事服务费伦理学分析

    2010年2月23日,国务院卫生部联合五部委发布了<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指出,要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并明确了9项试点的主要内容,<指导意见>还明确表示,要取消药品加成,采取增设药事服务费和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等规定,并由医疗保障基金支付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而药事服务费的制定,原则上按照药事服务成本,并参考我国目前社会承受能力等因素,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报销领域.药事服务费政策出台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争议,很多人士认为这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药品加成,新医改的实施还是不能实现医药分家,本文着重从伦理学角度,结合目前社会上几种主要意见,分析新医改中实施药事服务费的合理性.

    作者:黄馨莹;冯泽永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52例急性白血病患儿长期存活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长期存活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长期存活5年以上的急性白血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可能影响长期存活的相关因素.结果 52例急性白血病患儿5年以上长期存活者中,29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其中27例第一疗程诱导化疗即达完全缓解(CR),4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1例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2例为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MAL),1例第一疗程CR,1例第二疗程CR;21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18例第一疗程CR,3例第二疗程CR,其中6例行allo-HSCT,1例行auto-HSCT.2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应用阿糖胞苷、甲氨蝶呤(MTX)及地塞米松三联鞘内注射治疗后缓解.结论 儿童白血病类型、发病年龄、发病时白细胞总数、第一疗程CR等是影响急性白血病患儿长期生存的重要因素;对难治性白血病患儿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可明显提高疗效.

    作者:朱丽丹;孔佩艳;刘红;李杰平;赵艳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饮食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饮食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7月302例拟行LC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1例,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饮食按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术前禁食6 h,禁饮2 h,术后生命体征平稳麻醉完全清醒后开始进食,术后24 h逐渐过渡到普食,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误吸、术后不适及康复情况等.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肠鸣音恢复快、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明显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LC患者围术期加强饮食干预更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王小梅;李娟;秦德芳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创伤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危险因素及其死亡率的调查研究

    目的 探讨创伤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该院2006~2009年的创伤患者330例,采用损伤严重程度计分(ISS)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表(GCS)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30例创伤患者中感染鲍曼不动杆菌36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较高的ISS评分(P=0.02)、较低的入院时GSC评分(P=0.03)、较长的入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P=0.000 01)、机械通气时间(P=0.000 01)、内固定术(P=0.003)等,以及多因素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时间与内固定术是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独立危险因素,感染鲍曼不动杆菌有较高的病死率,病死率高低与ISS及GCS评分有关.结论 延长机械通气时间与内固定术是导致严重创伤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但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并不影响患者病死率.

    作者:王豪;刘丁;陈萍;王政;成瑶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中医院门诊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现状调查

    目的 调查门诊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探讨有效的手卫生执行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 抽取222名门诊医务人员作为调查对象,观察各专业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和手卫生方法的正确率,比较分析门诊各专业、各科室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结果 不同专业间门诊护士手卫生依从性高(51.68%),医技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较低(25.77%);不同科室间比较;儿科手卫生依从性高(52.27%),其次是口腔科(52.08%),而针灸科、内科诊室及辅助科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较低,分别为28.34%、28.21%、26.79%;操作后较操作前手卫生依从性高,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后的手卫生执行好,依从率为100%,其次为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后,依从率为83.05%.结论 手卫生制度是防止医院感染重要的措施之一,有效的监督对于确保医务人员手卫生的落实非常重要,应从制订规范、加强培训教育、督导检查及完善相应的配套设施等方面保障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

    作者:陈红;宁亚利;孙薇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呼吸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与对策

    目的 加强呼吸内科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管理,动态了解医院感染发生率及相关导管感染率,针对性采取防控措施.方法 确定ICU目标性监测方案,设计医院感染个案监测和ICU日志表格,对2010年1~12月入住呼吸内科ICU患者进行前瞻性调查,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并及时反馈到科室,针对性地进行干预控制.结果 共调查706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15例,病例(例次)感染率为16.29%,患者日感染率(例次)为21.20‰.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率为13.48‰,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为0.79‰,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率为0.27‰.医院感染部位以肺部感染为主.结论 ICU目标性监测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便于监测ICU医院感染动态变化,并制订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

    作者:张为华;袁喆;黄文祥;杜渝平;易光兆;苏小琴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犬心房肌细胞分离及其L型钙通道电流检测的研究

    目的 探讨一种稳定可靠的犬心房肌细胞的分离方法,提高膜片钳的实验成功率并检测L型钙通道电流.方法 采用改良Langderoff灌流系统行主动脉逆行灌注,采用选择性冠状动脉插管的方法,获得单个心房肌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并应用膜片钳全细胞模式记录L型钙通道电流.结果 分离细胞存活率为70%~80%,复钙后细胞存活率为30%~40%,耐钙细胞形态呈杆状,折光性强,横纹清晰,并能稳定记录L型钙通道电流.结论 改良Langderoff技术有助于稳定分离出存活率高、具有正常电生理特性的犬心房肌细胞,能用于心房肌细胞离子通道的研究.

    作者:邹帅;龙毅;范晋奇;周亚南;高大中;殷跃辉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根本原因分析法在医院感染病例错报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医院感染病例错报原因,探讨提高病例上报准确率的方法及对策.方法 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法(RCA),对413例确定为错报的医院感染病例进行原因分析.结果 医院感染培训不够、临床医生认识不足及观念不正确是造成医院感染病例错报的根本原因.结论 RCA是减少医院感染病例错报的有效保证.

    作者:成瑶;刘丁;黄庆宁;方清永 刊期: 2011年第36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