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47例中低位直肠癌低位前切除保肛治疗分析

吴国庆;杨日高;张渝科;谭云火;陈晓颖

关键词:低位直肠癌, 前切除, 保肛
摘要: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手术根治方式及保肛的效果.方法 本组总结了47例低位直肠癌开腹在TME手术规范操作下进行直肠低位或超低位切除、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的近期临床效果.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近期并发症为吻合口瘘2例,远期吻合口部分狭窄无梗阻6例,控便率100%.结论 严格掌握保肛手术指征、合理选择患者、规范手术是根治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成功的关键.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VEGF-C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VEGF-C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选取2007年12月至2008年8月在本科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82例,于术中切取癌组织、癌旁组织以及正常组织,进行VEGF-C的免疫组化检测,观察各组VEGF-C的表达情况. 结果 VEGF-C的表达在直肠癌的正常组织、癌旁组织及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明显递增趋势;其表达与肿瘤分化、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有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比较,VEGF-C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C的表达与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可能成为抗直肠癌淋巴道转移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刘涛;张超;吕伟;刘佳;徐建华;刘立业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留学生内科学教学体会和思考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综合国力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中国作为他们留学的目的国.本校为了适应我国医学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自2003年开始接收外国留学生.本校的外国留学生主要来自我国周边经济和医学教育相对不发达的国家:尼泊尔、印度和巴基斯坦,这些留学生没有经过类似我国高考机制的选拔,高中毕业后直接来我校学习西医医学,因此入学容易是他们来我校留学的目的之一;其次来中国留学的费用与留学发达国家相比,学费更便宜.

    作者:邓昌明;黄晶;刘地川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62例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的术后观察及护理

    近年来,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和HPV感染发生率明显上升.CIN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并趋于年轻化,对CIN的早期诊断、治疗是防治宫颈癌的关键环节,用LEEP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变,是近年来应用的一种新技术,它使用低电压、高电流以用细小的环型电刀可切除宫颈病变.

    作者:冯胜芝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双源CT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16例临床应用

    目的 评价双源CT(DSCT)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对16例患者分别行DSCT冠状动脉造影及DSA冠状动脉造影,以后者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DSCT诊断NSTE-ACS冠状动脉狭窄的可靠性.结果 16例患者中,与DSA结果对照,DS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大于或等于50%狭窄的准确性为95%、敏感性为96%、特异性为95%.结论 DSCT能可靠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对胸痛患者中NSTE-ACS的早期诊断具有较大价值.

    作者:鲍健;陈宏伟;方向明;邹新农;翟晓冬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血中CD44、ICAM-1和VCAM-1表达影响的研究

    目的 分析CD44、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与结直肠癌病理分化及肿瘤进展的关系,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细胞黏附分子的影响进而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0例健康成人及55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术后血清中可溶性CD44v6(sCD44v6)、可溶性ICAM-1(sICAM-1)和可溶性VCAM-1(sVCAM-1)的表达水平,并与同期开腹手术病例进行比较,结合术后病检分析CD44、ICAM-1和VCAM-1与结直肠癌病理分化程度及肿瘤进展的关系,比较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对肿瘤黏附因子的影响.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中sCD44v6、sICAM-1和sVCAM-1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病理分化中低分化及其他组中sCD44v6、sICAM-1和sVCAM-1含量虽比高中分化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淋巴结转移组和TNM分期Ⅲ期组sCD44v6、sICAM-1和sVCAM-1含量均明显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和Ⅰ期+Ⅱ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和开腹手术组手术前后比较,sCD44v6、sICAM-1和sVCAM-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D44v6、sICAM-1和sVCAM-1含量与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无关,但与TNM分期、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有关. 提示sCD44v6、sICAM-1和sVCAM-1在结直肠癌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并可以作为结直肠癌诊断、判断预后、监测病情变化的指标之一.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不促进肿瘤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不增加结直肠癌细胞转移的趋势.

    作者:程勇;王子卫;熊兵红;胡祥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Bmi-1、cyclin D1、p16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调控因子Bmi-1、cyclin D1、p16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35例不典型增生和60例胃癌组织中Bmi-1、cyclin D1、p16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中Bmi-1和cyclin D1的表达显著高于在正常胃黏膜组织和不典型增生中的表达(P<0.01),p16的表达显著低于在正常胃黏膜组织和不典型增生中的表达(P<0.01).Bmi-1的表达与胃癌瘤体大小、肿瘤分化、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cyclin D1的表达与瘤体大小、肿瘤分化、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p16的表达与瘤体大小、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Bmi-1与cyclin D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Bmi-1与p16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cyclin D1与p16的表达也呈负相关(P<0.05).结论 Bmi-1、cyclin D1、p16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它们可能是通过bmi-1-p16-cyclinD1通路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从而影响胃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黄虎;栗娜;胡义德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脑梗死患者60例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颅内血流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每日1次,每10天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TCD检查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7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TCD检查提示治疗组治疗后颅内血流速度明显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脑循环功能治疗仪对脑梗死患者治疗有效,可改善脑循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

    作者:杨礼环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腰大池引流对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后脑积水的影响观察

    目的 探讨腰大池引流是否可以降低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脑积水的发生率.方法 取近2年来本科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后行腰大池引流患者20例.随机抽取近2年来本科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未行腰大池引流病例20例作为对照组.实验组:根据患者颅内血肿情况在行颅内血肿清除术或者行双侧脑室外引流术后第2天,在排除颅内高压情况下用深静脉导管行腰大池引流术.每天引流量不大于350mL,每小时引流量不大于15mL.对照组:未行腰大池引流术,但颅内出血有手术指征者行相应血肿清除术或者双侧脑室外引流术.结果 实验组发生脑积水1例,死亡1例,发生率为5%.对照组发生脑积水4例,死亡1例,发生率为20%.实验组脑积水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大池引流可以有效降低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脑积水的发生率.

    作者:霍建宏;程强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12例胸壁结核的X线及CT诊断

    目的 分析总结胸壁结核的X线及CT影像表现,以提高对其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 分析经穿刺、手术病理确诊的12例胸壁结核特征.结果 胸部X线发现7例;所有病例CT检查均有软组织肿块,凸出于胸壁10例,凸出于胸腔8例,同时凸出于胸壁和胸腔6例;形成脓肿8例;骨质破坏7例,钙化2例,4例伴有肺内结核病灶.CT均能显示病灶的位置、肿块内部结构及周边情况.结论 X线摄片是发现胸壁结核的基本手段,CT能清楚了解软组织肿块内部及周边情况,骨质破坏情况,尤其是增强CT对于诊断本病具有决定性作用.

    作者:朱世伟;何小荣;吴晓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电磁场对体外培养破骨细胞作用的研究进展

    电磁场(electromagnetic field,EMF)已被证明能影响机体骨代谢,并广泛运用于临床上多种骨骼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包括骨折延迟愈合或不连、新鲜骨折、骨质疏松、先天性假关节等[1-2],但电磁场影响骨形成和骨吸收的潜在机制仍不清楚[3-5].为明确细胞和分子水平间的相互作用,人们进行了大量的体外实验.

    作者:沈伟伟;赵建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肝癌各种治疗方法的护理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常见且难治的恶性肿瘤,据统计全球每年死于肝癌约50万人,其中 42.5%发生在我国.目前肝癌总的5年生存率仍然很低,严重危害着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因此对此类患者的治疗研究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1].近年来,肝癌的治疗方法常见的有手术、TACE、放疗等,本中心常用的有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立体定向放疗、TACE联合立体定向放疗、p53基因治疗等方法.

    作者:吴娅利;刘红;邱昊;李雪梅;王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0例表现与预后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新生儿期较为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高.过去认为该病仅发生于早产儿,20世纪90年代后,发现足月新生儿尤其是没有试产的选择性剖宫产儿也可发生.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ARDS发生率逐渐升高,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现对本院2001~2008年符合ARDS诊断标准的足月新生儿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易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3种微型角膜板层刀对LASIK术角膜瓣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观察3种微型角膜板层刀头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中对角膜瓣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采用Moria M2(旋转式微型角膜板层刀)130型、110型、90型对2 416眼行LASIK,对与角膜瓣有关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LASIK角膜瓣并发症主要是瓣制作不全、瓣厚薄不均、游离、皱褶、移位、上皮植入、角膜Haze、圆锥角膜等,3组病例术后角膜瓣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0型组622眼,角膜瓣并发症发生率为0.32%;110型组860眼,角膜瓣并发症发生率为0.47%;90型组934眼,角膜瓣并发症发生率为5.46%.结论 130、110、90型均具有安全性,90型角膜瓣并发症发生率高于110、130型,在患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首选110型,既能保留足够的角膜厚度又能降低角膜瓣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尹丽;袁长明;石红;职红;刘红;林安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ALA诱导结肠癌细胞内PPIX产生和光动力学疗法杀伤效应研究

    目的 观察δ氨基酮戊酸(δ-aminolaevulinic acid,ALA)诱导人结肠癌细胞SW480 内产生内源性卟啉IX(protoporphyrin IX,PPIX)规律以及与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杀伤作用的关系.方法 在SW480结肠癌细胞培养的基础上,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ALA诱导SW480结肠癌细胞内产生PPIX的变化规律;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研究杀伤作用规律.结果 加入ALA后SW480细胞产生PPIX的量随时间延长,PPIX量逐渐增加,加药后8h达高峰,24h后恢复到正常细胞水平.PPIX荧光主要产生在细胞浆内,细胞核内较少.PDT 24h后细胞存活率开始明显降低,PDT杀伤作用与癌细胞内PPIX量呈负相关.结论 ALA诱导SW480细胞产生PPIX的量在加药后8h达高峰,24h后恢复到正常细胞水平,PPIX荧光主要分布在细胞浆内.PDT杀伤作用与癌细胞内光敏剂明显相关.

    作者:陈祖林;杨桦;廖海洋;潘英俊;肖卫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特大剂量肾上腺素成功抢救抑肽酶严重过敏反应1例

    抑肽酶虽现已停止使用,但本科于2007年11月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应用抑肽酶试验剂量时发生重度过敏反应1例,经特大剂量肾上腺素治疗成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现报道如下.

    作者:廖祥丽;范士志;李志平;陈建明;沈诚;雷钧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成骨细胞生物矿化过程中的调控机制

    自然界中存在着丰富的生物矿物质,这些矿物质通常由有机物和无机物在高度有序的情况下形成具有美丽的外表和特殊的内在结构.生物矿化与普通的地质矿化的大区别就是无机相结晶严格受生物体分泌的有机质控制.生物矿化往往能够形成排列有序、结构优异的天然有机-无机复合材料.

    作者:巩沅鑫;赵先英;刘毅敏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诊治

    目的 探讨残胃癌临床特点及合理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本院收治的19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残胃癌临床表现特点及治疗与转归.结果 残胃癌平均潜伏期24.3年.全组19例患者均接受了剖腹探查,手术切除9例(47.4%).根治性切除7例(36.8%),包括残胃全切除3例,行联合器官切除术4例:残胃加左半肝切除1例,残胃加横结肠切除1例,残胃加脾切除1例,残胃加脾、胰尾切除1例;姑息性残胃切除、残胃空肠吻合2例,空肠造瘘5例; 4例剖腹探查加置化疗泵;1例诊断性探查与活检.消化道重建术式均为Roux-en-Y吻合术.本组无住院死亡病例.14例患者获得随访,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4.3%、42.9%、21.4%; 7例根治性切除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5.7%、42.9%.姑息性切除患者生存时间平均为20(15~25)个月.残胃病灶未切除者生存时间平均为6.8(3~11)个月.结论 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要定期进行内镜检查,可早期发现残胃癌,及时行残胃癌根治术或联合脏器切除术,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患者生存期.

    作者:程应东;杨桦;罗云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47例中低位直肠癌低位前切除保肛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手术根治方式及保肛的效果.方法 本组总结了47例低位直肠癌开腹在TME手术规范操作下进行直肠低位或超低位切除、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的近期临床效果.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近期并发症为吻合口瘘2例,远期吻合口部分狭窄无梗阻6例,控便率100%.结论 严格掌握保肛手术指征、合理选择患者、规范手术是根治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吴国庆;杨日高;张渝科;谭云火;陈晓颖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STAT3在急性肺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在目前还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目前研究表明,细胞转导因子网络在急性肺损伤中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虽然细胞因子和它们的受体包含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有着病原体和其他原因导致的肺损伤在早期即能发现的极其关键的能力,但是对于这些细胞因子及其所处的周围环境如何能明确发现肺对外环境的自然抵御反应还是不清楚的.

    作者:钟敦璟;赵晓晏;郭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导致新生儿心肌酶谱的改变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妊娠期特有的并发症,临床表现为妊娠中、晚期出现皮肤瘙痒和/或黄疸;孕妇血液中胆汁酸水平明显增加;并可经胎盘转运至胎儿,致胎儿脐静脉血和羊水中胆汁酸浓度也异常增高.大量的细胞、动物毒理学实验及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胆汁酸对动物心脏或心肌细胞有毒性作用.那么,孕期经历了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新生儿,其心肌损伤严重程度直接关系到新生儿的预后[1].

    作者:廖常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