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羟基脲致顽固性皮肤溃疡的护理

常志娟

关键词:羟基脲, 顽固性溃疡, 皮肤溃疡,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骨髓增殖性疾病, 生存质量, 皮肤反应, 疗效, 患者, 骨髓抑制, 长期应用, 皮肤色, 副作用, 足部, 治疗, 药物, 瘙痒, 皮疹, 恢复, 红斑
摘要:羟基脲是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骨髓增殖性疾病的首选药物,其显效快、疗效高,后继作用少且引起骨髓抑制易恢复,然尔长期应用可能导致较为少见的皮肤反应,如皮疹、红斑、瘙痒、皮肤色变深等.羟基脲引起足部皮肤顽固性溃疡的副作用较少见,引起顽固性皮肤溃疡的比较少见,但溃疡一旦发生,经久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我科从2007年4月~2010年4月共收治了5例因羟基脲所致顽固性皮肤溃疡的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舒血宁与丹参治疗脑梗死的对照性研究

    目的 观察舒血宁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予常规治疗、休息,同时予脑蛋白水解物等营养脑细胞药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舒血宁20ml加入5%葡萄糖100ml或加放木糖醇200ml中静脉点滴,1次/日.对照组采用丹参20ml加入5%葡萄糖100ml或加放木糖醇200ml中静脉点滴,1次/日,两组疗程均为20天.结果 在血液流变学、生化指标、疗效的改善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6.08%,与对照组79.16%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舒血宁较丹参在治疗脑梗死疗效迅速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喻致鹏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尿一氧化氮代谢产物测定及临床意义初步研究

    目的 我们测定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尿中NO代谢产物的排泄,以了解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组织内NO合成是否降低.方法 参照Rosslli和Green测定.结果 ①慢性肾炎有高血压组尿中NO代谢产物与对照组和无高血压组尿中NO代谢产物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慢性肾炎无高血压组尿中NO代谢产物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差异P>0.05.②MsPGN和FSGS组尿中NO代谢产物明显低于对照组和MN、MCD组P<0.01,而MN、MCD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高血压时尿中NO/Cr明显降低,提示肾组织内NO的产生可能不足,补充L-精氨酸会对其有利,这也许是测定肾小球肾炎患者尿中NOx-/Cr比值的临床意义所在.

    作者:陆文;王一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53例小儿急性肺水肿的临床分析

    目的 对53例小儿急性肺水肿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对我院2009年住院的53例小儿急性肺水肿患者进行临床症状、体征、病因、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分析.结果 溺水所致急性肺水肿多,占35.8%.经过积极的抢救和治疗,49例患儿治愈,肺水肿平均3.6天消退,3例死亡者均死于呼吸衰竭.结论 小儿肺水肿的原发病较多,采用综合治疗方法治疗原发病和肺水肿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毕小朵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宫颈注射在LEEP术中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目的 观察在LEEP术前利用肾上腺素和利多卡因行宫颈注射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取单纯随机抽样法,175例对照组患者行LEEP术前不使用肾上腺素和利多卡因注射液行宫颈注射;175例试验组患者行LEEP术前使用肾上腺素和利多卡因注射液行宫颈注射.结果 试验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减轻疼痛效果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χ2=5.32,P<0.05).结论 在LEEP术前应用肾上腺素和利多卡因行宫颈注射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及疼痛.

    作者:邢煜;孙晓敏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重症患者的护理体会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常见严重的急性并发症,病情危重,病死率较高.我科从2008年1月~2009年8月收治了1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重症患者,经过迅速补液,及早补钾,小剂量胰岛素及适量补钠与碱治疗,以及积极有效的护理,16例患者痊愈出院,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急救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黄秋祥;李浓莲;罗春燕;关丽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和护理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中的相关问题及护理.方法 对我科使用静脉留置针患者进行观察分析及护理干预.结果 减少了副反应,延长了留置时间,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结论 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减轻了患者痛苦,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赵凌燕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小儿血液灌流治疗的并发症及护理体会

    目的 分析导致小儿血液灌流治疗过程中的急性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探讨如何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对30例进行血液灌流治疗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急性并发症、护理问题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80%患儿出现相关并发症,不同体重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体重≤10kg组的发生率明显过于其余两组.结论 患儿体重越轻进行血液灌流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就越高,早发现、早处理是预防的关键.

    作者:高雪芬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超声影像医技人员信息素养教育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日益成为社会活跃、具决定意义的因素.超声影像医技人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掌握大量的医学专业技能和知识,为医院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本文认为在超声影像医技人员中开展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实施信息技能培训以及开展多元化的信息素养教育等.

    作者:谢友珍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卧床患者并发褥疮的护理体会

    目的 预防褥疮的发生、加强难免褥疮和院外褥疮的治疗及护理,使患者早日康复.方法 对所有入科患者进行皮肤状态评估,采用NORTON评分表和本院自制的皮肤问题评估申报表进行评估,并将病情危重患者、手术期强迫体位患者、长期卧床患者的全身皮肤纳入质量管理重点监控范围;改进护理措施加强难免褥疮和院外褥疮的防治.结果 全年共收治18例患者全部治愈.结论 褥疮护理管理的加强,杜绝了院内褥疮的发生,提高了院外褥疮的治愈率,提高了护理服务满意度,提高了整体护理质量.

    作者:冯淑兰;董淑萍;李忠意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围术期的护理策略研究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观察38例颅内动脉瘤介入围术期的病情变化,针对性加强预防措施、及早正确处理颅内动脉瘤及介入手术的并发症.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防止动脉瘤术前再次破裂;术中予以生命体征监测,术后观察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通过有效的护理避免出血、血管痉挛等并发症.结果 本组成功栓塞 36例动脉瘤病人,1例动脉瘤破裂出血死亡,1例因肺内感染死亡.结论 围术期密切观察病情及早发现并发症,施行正确的护理措施,可提高介入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常波;郑卓双;方坚玲;蔡楚红;李宜襄;林卓美;李学东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双胎胎头绞锁1例

    双胎妊娠属高危妊娠,其围产儿死亡率高达10%~15%[1].胎头绞锁是双胎妊娠中围生儿比较罕见的并发症,多发生在第一个胎儿为臀位第二个胎儿为头位者,分娩时,第一个胎儿头部尚未娩出,而第二个胎儿头已入盆,两个胎头颈部交锁,造成难产[2].我院收治1例胎头绞锁产妇,现将其处理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范永晶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高龄患者急腹症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高龄急腹症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通过对我院48例高龄急腹症患者的临床护理,做出综合分析.结果 痊愈45例,死亡3例.结论 加强高龄急腹症患者术前、术后护理可减少手术的风险及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赵霞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新生儿溶血病的产前诊断价值

    目的 对孕妇或孕前妇女的血液进行产前免疫学检查,可评估其将来生出新生儿溶血病婴儿的危险性.方法 应用血清学方法检测夫妇ABO,Rh血型,对夫妇血型不合孕妇作血型抗体筛选和抗体效价测定.结果 新生儿溶血的发生率和孕妇体内IgG抗A/B效价成正相关.结论 产前检查夫妇血型,对夫妇ABO血型不合孕妇,追踪检测IgG抗-A(B)效价,是产前预测ABO-HDN发生可能性的较简单而实用方法.

    作者:杨莹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基于信息技术的门诊就医流程再造

    本文针对传统门诊流程中存在的弊端及医院发展需求,提出了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门诊流程进行优化和改造的方法及措施.使门诊流程更加科学、有效、提升医院整体形象,终达到提高医院综合实力和患者满意率的目标.

    作者:胡珊珊;舒孝文;钱森;黄海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颅脑损伤急诊手术的配合体会

    目的 总结颅脑损伤急诊手术的配合经验,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 2007~2009年间在本院进行的40例颅脑损伤急诊手术中,医护人员熟悉和掌握颅脑手术的程序和步骤,各司其职,默契配合,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结果 手术成功36例,死亡3例,自动出院1例.结论 手术室护士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度的责任心、熟练的急救技术和应急能力,在短时间内备齐所需物品,手术过程中要与医生同步,相互配合,确保手术顺利完成.

    作者:王作香;杜秀玲;梁振亚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高龄患者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

    膝关节因骨性退变、类风湿性、创伤、炎症等疾病引起关节畸形、疼痛与关节功能丧失,其中高龄患者所占比例很大,临床非手术治疗效果欠佳,全膝关节置换能解除膝部疼痛、纠正关节畸形、改善关节功能、提高高龄患者生活质量.我科从2007年6月~2010年2月共收治70岁以上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38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艳;乔会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不稳定型心绞痛心电图各导联ST段改变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心电图各导联ST 段改变的特征.方法 选取我院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2例,均于胸痛发作时记录心电图.结果 112例患者中,共104例、2254次一过性心肌缺血,112例患者中,心率变异<50ms 82例,心率变异>100ms 36例,心电图出现T波的异常(≥2个导联)102例,其中仅有T波的异常者58例.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时的心电图改变能够提供具有诊断价值的客观依据.

    作者:吴凤英;刘凤君;孔亚娟;孙敬英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分析

    目的 探讨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方法 分别统计住院、门诊及体检患者尿常规检验标本数量及不合格率,分析产生原因.结果 接受尿常规检验标本303例,不合格标本68例(0.60%).结论 不合格标本主要来自住院患者,常见的原因为标本量少,其次为标识错误、申请填写不详等,这些情况都可以通过提高认识、加强管理来杜绝和避免其发生.

    作者:王丽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论CT操作技术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CT是一种功能齐全的病情探测仪器,简称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是从1895年伦琴发现X线以来在X线诊断方面的大突破,1972年英国物理学家研制成功CT,先用于颅脑疾病诊断,后于1976年又扩大到全身检查.

    作者:张宇;李忠军;宋贺楠;吴祥庆;杨忠泽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心率变异性分析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 患者早期心率变异性(HRV) 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1月到2010年1月院住院2型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均为发病48h以内的ST段抬高型AMI患者.在发病极早期48h内(平均26.5h) 及稳定期2周(平均14d)各行动态心电图检查一次,测HRV各指标值.结果:AMI患者极早期HRV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在SDNN、SDANN、PNN 50、RM SSD、HF,P < 0.01 ; 稳定期HRV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在SDNN、SDANN、RM SSD,P < 0.05.结论 2型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极早期及稳定期HRV明显减低,而极早期心肌梗死患者HRV减低更加明显.

    作者:柯亭羽;杜娟;牛学琴;赵黎莉;徐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