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士静脉穿刺失败的心理因素分析

曹霞

关键词:护士, 静脉穿刺失败, 护理操作技术, 直接影响, 医患关系, 心理素质, 危重病人, 判断预后, 观察疗效, 改进建议, 基本功, 成功率, 质量, 治疗, 诊断, 临床, 科研, 救治, 检验, 分析
摘要:在临床上,静脉穿刺是常进行的护理操作技术,也是护士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其首次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诊断、治疗、科研、观察疗效,判断预后,救治危重病人及医患关系的质量.也是检验护士自身心理素质一项重要标准.本文就此做一简要分析并提出几点改进建议.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60例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6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继发性结石病变者,采用胆囊切除后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治疗.结果 58例结石经胆囊管取出,2例胆总管结石被推入十二指肠.全组病例均未置管,术后恢复顺利,术后随访半年无残余结石.结论 经胆囊管探查取石避免了常规的胆总管切开T形管引流,尤其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镜取石的应用,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留置管的痛苦与不便,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及术后常规住院日缩短等优点,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俊卓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氢溴酸高乌甲素复合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氢溴酸高乌甲素复合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安全性、副作用发生率.方法 选择剖宫产手术80例,ASAⅠ级-Ⅱ级,术后使用一次性微量镇痛泵.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A组,芬太尼0.8mg加托烷斯琼5mg;B组:芬太尼0.4mg加氢溴酸高乌甲素16mg和托烷斯琼5mg.两组均以生理盐水稀释到100ml,两组镇痛泵均设置为维持量4ml/h,PCA1.0ml,锁定时间15min.对术后即刻,6h,12h,24h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BCS法评价疼痛的程度和疗效,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间在术后各时点疼痛的程度稍有差别,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两组间部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5).结论 溴酸高乌甲素复合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确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权安京;胡腾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葡萄糖酸钙与米索前列醇在剖宫产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剖宫产,术前补钙术后肛门置米索前列醇,防治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剖宫产病例100例术前补钙术后肛门置米索前列醇作为观察组,同时选100例单用缩宫素的作为对照组.两组年龄、孕周、高危因素经统计学处理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于手术开始同时10%葡萄糖10 ml+10%葡萄糖酸钙10ml缓慢静脉注射,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缩宫素20u,术后肛门置米索前列醇600ug:对照组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缩宫素20u,分别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出血量、术后24小时的总出血量、以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出血量、以及术后24小时的总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存在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剖宫产,术前补钙术后肛门置米索前列醇,可以很好地预防和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作者:孙福连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中药治疗恶性积液预后分析

    目的 了解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中药对恶性积液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收集临床治疗的60例恶性积液患者,治疗组(30例)采用腔内注射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口服通阳健脾,利湿化饮中药制剂;对照组(30例)除未加中药制剂治疗外,其它疗法均相同.每周用药1次,连用1~4周.结果 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影响恶性积液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有:年龄、治疗方法、治疗次数、病种.Cox回归进一步筛选出治疗方法与治疗次数是影响恶性积液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中药治疗以及治疗次数对恶性积液患者的预后有明显影响,提示积极治疗、治疗方法的选择对恶性积液患者的生存有明显影响.

    作者:李霞;郜志宏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新医改形势下医院医德医风建设新问题及其对策

    医德医风建设是新医改形势下加强医院全面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新医改形势下医院医德医风建设面临的新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作者:彭咏梅;陈荣剑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宫颈注射在LEEP术中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目的 观察在LEEP术前利用肾上腺素和利多卡因行宫颈注射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取单纯随机抽样法,175例对照组患者行LEEP术前不使用肾上腺素和利多卡因注射液行宫颈注射;175例试验组患者行LEEP术前使用肾上腺素和利多卡因注射液行宫颈注射.结果 试验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减轻疼痛效果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χ2=5.32,P<0.05).结论 在LEEP术前应用肾上腺素和利多卡因行宫颈注射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及疼痛.

    作者:邢煜;孙晓敏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两种不同剂型缩宫素用于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应用缩宫素鼻喷雾剂及缩宫素用于预防和治疗剖宫产术后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择60例足月子宫下段剖宫产孕妇,随机分为两组,组1(30例)于胎儿娩出后子宫肌注缩宫素10U,q6h;组2(30例)于术后用缩宫素鼻喷雾剂对产妇两侧鼻孔喷入2喷.每隔6h喷一次.观察两组术后2h及24h出血量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异,两组给药后患者疼痛程度有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发生率组1明显高于组2(P<0.01).结论 剖宫产术后应用缩宫素鼻喷雾剂用于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瑞歌;吕晨霞;叶琳;张军灵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论CT操作技术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CT是一种功能齐全的病情探测仪器,简称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是从1895年伦琴发现X线以来在X线诊断方面的大突破,1972年英国物理学家研制成功CT,先用于颅脑疾病诊断,后于1976年又扩大到全身检查.

    作者:张宇;李忠军;宋贺楠;吴祥庆;杨忠泽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分析

    目的 探讨周围型肺癌的CT影像特征,提高CT对周围型肺癌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6月~2010年5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60例周围型肺癌的CT和临床资料.结果 左肺22例其中上叶13例,下叶9例;右肺38例,其中上叶19例,中叶8例,下叶11例;肿块经线3~5cm38例,6~10cm13例,10cm以上8例;大分叶者22例,小分叶者26例,无明显分叶12例;细小毛刺者28例,粗长毛刺者11例,棘状突起改变者7例; 空泡征9例,空洞征5例,胸膜凹陷征34例,血管集中征28例,纵隔淋巴结肿大17例,胸腔积液12例,钙化6例.结论 周围型肺癌CT表现多样,诊断中应对病灶的各种征象和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更加准确的诊断.

    作者:马利堂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厄贝沙坦在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肾功能中的作用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在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肾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06~2010年6月本院确认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00例,患者口服厄贝沙坦分散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记录血压、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所测的心功能.结果 治疗后血压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高达98%.结论 厄贝沙坦分散片具有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等功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权明;谭菁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无线心电遥测监护在恶性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无线心电遥测监护在恶性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系统复习近四年2100例患者的心电监护资料,并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而探讨无线心电遥测监护对恶性心律失常诊断的价值.结果 共检出各种心律失常1785例,其中包括恶性窦性心律失常,恶性房性心律失常,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等.结论 无线心电遥测监护对恶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必将在将来具有进一步的发展.

    作者:雷进红;卢跃棣;黄成林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24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的可行性,安全性,总结成败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5 月~2010 年8 月之间接受冠脉造影患者共240 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232 例,成功率96.7 %,男性成功率96.9 %,女性成功率87.3 %.术后前臂疼痛及不适15例,血管严重痉挛5例,桡动脉闭塞1例,无其它并发症.结论 基层医院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是安全、可行的,且并发症少,成功率高.

    作者:邹克勇;赵林明;高亚飞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阴道镜检查结合利普刀治疗宫颈疾病1500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阴道镜联合利普刀治疗宫颈病变的疗效.方法 采用阴道镜联合利普刀治疗符合诊断标准的宫颈病变患者1500例,术后随方3个月,观察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临床疗效及病检符合率.结果 1500例患者经治疗痊愈1389例,占92.60%,有效105例,占7.00%,无效6例,占0.04%.总有效率99.96%.手术成功1498例,手术成功率为99.87%.均于2~30 min内完成手术,平均(5.4±2.6)min.术中出血量5~20ml,平均(10.4±3.2)ml,1485例与术前宫颈细胞涂片、阴道镜检查结果相符,相符率达99.00%.结论 阴道镜联合利普刀治疗宫颈病变,可较好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宫颈病变,而且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作者:张爱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合理应用X线CT检查

    X线CT检查在目前医学诊疗活动中应用极为广泛,合理应用X线CT检查能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准确有效的依据及指导;滥用X线CT检查不仅是社会医疗资源的浪费,更会对人民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根据目前部分临床医生及患者对X线CT检查的认识问题,及近年来CT检查阳性率的变化情况,我们对我院2005年至2008年4年间头部外伤后CT检查人数的比例变化情况及头伤CT检出阳性率的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骨病患者的人性化护理

    在骨科护理工作中,由于骨病患者存在紧张、恐惧心理,担心手术效果,在护理过程中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尊重患者,关爱患者,方便患者和服务患者的人文精神贯穿在医疗服务的全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关素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氨氯地平联合特拉唑嗪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探讨

    血压升高是心脑血管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中国人的首位死因.因此,有效地降低血压,对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防止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和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此对氨氯地平联合特拉唑嗪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进行了探讨.

    作者:蒋华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干扰素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干扰素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将我院196例轮状病毒肠炎,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思密达及肠道益生菌,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α- 1b干扰素注射液.结果 经过治疗组痊愈时间平均为3.6d,显著少于对照组的平均6.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扰素治疗轮状病毒肠炎安全可靠、可明显缩短患儿发热、腹泻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娟;谢路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对住院患者胰岛素注射的指导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群的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诊断技术的进步,糖尿病的发病率以每年7%左右的速度迅速增加,已成为都市人群的杀手之一.

    作者:董儒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动静脉内瘘术患者术后护理体会

    动静脉内瘘是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线,保持动静脉内瘘的通畅和长期使用是提高患者生存时间的关键.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告知患者应该配合的具体事项,做好术前准备,术后注意手术侧肢体体位,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内瘘通畅情况,做好术后宣教及常见并发症的防治和护理.

    作者:赵燕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护理本科双语教学课程建设及建议

    总结分析护理专业双语教学实践过程的做法及经验,并对加强双语教学课程建设提出建议:建立全面的教学辅助系统;注重与平行课程的衔接与渗透;充分开发和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改革教师考核制度,支持双语课程建设.

    作者:王晶晶 刊期: 2011年第02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