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0例母乳性黄疸门诊治疗体会

张延花

关键词:母乳性黄疸, 门诊治疗, 母乳喂养率, 发生率, 总结, 认识, 患儿
摘要:随着人们对母乳喂养好处的认识,母乳喂养率明显增高,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也逐渐增高,现就我院2008年11月~2010年5月30例母乳性黄疸患儿行门诊治疗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微生物检验培养基的质量控制方法

    目的 探讨微生物检验培养基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通过对培养基的购置、储存、制备、性能测试、使用方面进行质量控制措施的分析.结果 与结论重视开展微生物培养基的质量控制,可提高微生物实验室检测工作的成效.

    作者:张新秀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对住院患者胰岛素注射的指导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群的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诊断技术的进步,糖尿病的发病率以每年7%左右的速度迅速增加,已成为都市人群的杀手之一.

    作者:董儒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彩色多普勒在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Ⅱ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685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情况,并与23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粥样斑块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糖尿病患者粥样斑块为硬斑和混合斑为多,而对照组粥样块以纤维扁平斑为多,少量硬化斑,糖尿病以血管弥漫性病变为多,而对照组以较局限性病变为主.结论 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以粥样硬化斑形成、血流速度减低、血管阻力指数增高为主要特点.彩超可直观反映病变的分期、轻重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魏俊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彩超在甲状腺腺瘤诊断中的意义分析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在诊断甲状腺腺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我院40例甲状腺腺瘤患者的彩超声像图进行分析.结果 超声检查结果显示瘤体大小0.8~4.5cm,平均2.7cm,共48个结节,其中单发结节32例,多发性8例.位于左叶者17例,右叶者20例,峡部2例,双侧叶多发者1例.甲状腺内的实性占位,边界清晰、形态呈圆形或椭圆形、包膜光滑,内部呈均匀实性回声或囊实混合性回声,具有相对一致性,周围可见低回声晕,后方回声无衰减,周围组织回声正常.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血供情况视腺瘤大小,较大腺瘤血供较丰富,一般腺瘤可见少许血管,大部分可见血流信号围绕.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腺瘤能作出较准确的诊断,容易给病者作出定位及定性的诊断,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但还需与临床其它检查密切结合,才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杨丰肇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截瘫患者褥疮皮瓣转移术的护理

    褥疮是截瘫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1990年以来,我院采用肌皮瓣转移术治疗Ⅲ度至Ⅳ度褥疮29例,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I期愈合为16例,占55.2%,II期愈合10例;占34.5%,无效3例,占10.3%,总有效率占89.7%.护理要点:术前控制伤口感染,彻底清创;术后防止创面污染、受压及避免皮瓣的张力过大,以防缝合口崩开.

    作者:陈红利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新旧《处方管理办法》的不同

    比较新旧<处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不同之处,论述新<办法>出台所带来的改变;通过对新<办法>的解读,分析其中修改和增加的规定,体现出它更科学的一面.

    作者:任红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超声在急诊重症诊断上的发展现状及应用情况

    本文总结了超声诊断在急诊和重症监护病患的医疗诊治方面的历史及国际国内的现状.阐述了超声的临床应用、技术优点、技术需求以及发展所面临的障碍.

    作者:沈立荣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口腔科医源性交叉感染及预防

    口腔是多种病原微生物的聚居地,口腔疾病的诊疗都在口腔内进行,在口腔科治疗中极易发生交叉感染.随着口腔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口腔科的医源性感染问题日益受到医务人员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1].国内外早有报道乙型肝炎病毒(HBV)通过口腔器材及不当治疗造成医源性交叉感染[2],或患艾滋病的医生将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传播给患者[3].

    作者:周文琴;余唯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血必净联合血液灌流救治百草枯中毒一例护理体会

    百草枯作为农药中的高效除草剂,因其与土壤接触后较快失去活性,无残留且不污染环境,现已成为世界上使用为广泛的除草剂之一,但其毒性较大,无特效解毒剂,中毒后死亡率极高.[1]我院2010年1月15日收治一名百草枯中毒患者,入院后经积极洗胃,运用血必净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后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蔡亚萍;朱俊霞;黄琴红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脑卒中的预防和康复

    脑卒中(Stoke),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一组突然起病,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脑卒中好发于中老年人,是威胁人类生命和致死的严重疾病之一.

    作者:谭晶波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护理本科双语教学课程建设及建议

    总结分析护理专业双语教学实践过程的做法及经验,并对加强双语教学课程建设提出建议:建立全面的教学辅助系统;注重与平行课程的衔接与渗透;充分开发和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改革教师考核制度,支持双语课程建设.

    作者:王晶晶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一起急性二甲苯中毒事故的调查报告

    2001年4月11日,我县某供水容器厂发生了一起急性二甲苯中毒事故造成2人中毒.1 中毒经过2001年4月11日下午13时,某供水容器厂二名女工同时为本厂所生产的供水罐体内壁涂涮给水设备内壁无毒防锈漆(主要成份为环氧树脂和固化剂二甲苯),约10分钟后自觉头晕、胸闷、气短、全身无力,昏迷10分钟后入院.

    作者:付淼;齐国祥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论CT操作技术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CT是一种功能齐全的病情探测仪器,简称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是从1895年伦琴发现X线以来在X线诊断方面的大突破,1972年英国物理学家研制成功CT,先用于颅脑疾病诊断,后于1976年又扩大到全身检查.

    作者:张宇;李忠军;宋贺楠;吴祥庆;杨忠泽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剖腹产手术204例临床总结

    目的 对连硬麻醉用于剖腹产的麻醉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一般是采取L1-2或L2-3间隙穿刺,并向上置管2~3cm.使用利多卡因1~1.6%或1~1.6%利多卡因与0.1~0.2%地卡因混合液注射.结果 患者均麻醉成功并完成手术.结论 使用两点注药法,完善了髓神经的阻滞,可以提高剖腹产的麻醉效果.使用1%利多卡因-0.2%丁卡因已经足以帮助完成手术.

    作者:谭静;聂玉敏;李少琼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人文护理在心血管内科的临床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人文护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通过在我院心血管内科实施有效的护理沟通,优化住院环境,采取以护理程序为基础,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服务.结果 心血管内科护理全程体现出了人文化,提高了护理人中的整体形象与素质,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结论 通过开展人文化护理,提高了心血管内科的患者和家属对医院及客科的满意度,使医院收获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也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朱妍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口腔颌面外伤的急救与护理

    口腔颌面部是人体的突出部位, 受伤的机会较多, 往往导致不同程度的软组织受伤, 器官变形、面部缺损, 甚至解剖生理功能被破坏和障碍.对于急性创伤合并颌面部损伤的患者,诊断与救治护理有其特殊性与复杂性,倘若在诊疗、救治、护理过程中处理操作不当,则预后差,造成患者颜面部的残疾,心理挫折,严重影响其日后的生活质量.为此,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并严格遵循颌面损伤的护理常规进行急救与护理.

    作者:王亚楠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干眼症治疗中护理干预对于预后的疗效分析

    目的 通过对干眼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进行适当的护理干预,提高轻中度患者干眼症的好转率,从而使患者对干眼症的预后能有客观全面的认识.方法 选取40例干眼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一般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结果 试验组好转率远远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好转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干眼症的治疗过程中进行护理干预,可以大大改善干眼症的预后情况.

    作者:王新梅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双鸭山地区老年人缺牙及修复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老年人缺牙及修复情况.方法 依据一例一卡制的问诊和口腔检查资料,分析在我就诊的772例老年人缺牙、缺牙病因及义齿修复情况.结果 772例中,缺牙者734例,缺牙率95.1%,主要病因是龋病和牙周病;修复者404例,修复率55.0%,修复体508件,其中不洁修复体64件(12.6%),不良修复体118件(23.2%),不良修复体主要为局部托牙(98件),不良修复的主要原因为义齿设计不当.结论 应积极开展老年人口腔卫生保健和缺牙后修复必要性的宣传,提高义齿修复率,修复体要适应老年人口腔特点,修复后要定期复查,以提高义齿合格率.

    作者:王丹;王玉清;崔莉;鄂宏臣;高志磊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低血钾型周期性瘫痪59例护理

    目的 提高对低血钾型周期性瘫痪病人的护理.方法 通过对本院2007~2009年收住院的59例低血钾型周期性瘫痪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低血钾型周期性瘫痪通常在夜间或晨醒时发病,以四肢对称性弛缓性瘫痪为主要临床表现,以青壮年男性发病居多,4~9月份发病多见,常有感染、劳累等诱发因素,经补钾及细心护理后肌力能完全恢复.

    作者:赖爱萍;凌素环;唐慧敏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对我院36例中风患者的临床观察

    中风病又名卒中、真中风、类中风、偏枯等,相当于西医的急性脑血管病,是目前发病率较高、危害性较大的疾病,一旦发病,有很高的病死率及明显的致残率.笔者通过对我院自2007~2009年36例混和性中风患者的临床观察,现将经验报道如下:

    作者:尤书德 刊期: 2011年第02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