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晶波
卫生部颁布的消毒供应中心行业标准,明确规定外来器械应按照WS310.2由CSSD统一清洗、消毒、灭菌.外来器械流动性大,存在清洗不彻底,肉眼都能看到陈旧性血迹。如何对外来器械进行更好的管理,根据新规范的要求,必须有供应中心统一管理,不但能保证灭菌物品的质量,有效控制院内感染,而且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
作者:沈亚静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与哌替啶辅助硬膜外麻醉用于防治阑尾切除术中防治牵拉反射的效果.方法 60例拟行阑尾切除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和哌替啶组(D),每组30例.经T11~12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麻醉平面固定后,切皮前S组在30s内经上肢静注舒芬太尼0.25μg/kg,D组静注哌替啶1mg/kg,两组均面罩吸氧.记录麻醉前(T1),平面固定时(T2),牵拉腹膜时(T3),牵拉阑尾时(T4)的血压和心率,和牵拉痛、呕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评估防治内脏牵拉反应效果.结果 S组患者T1时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高于T2、T3、T4时,T3、T4时心率低于D组同时点心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T1时心率高于T2 时,与T3、T4时相较无统计学差异,各时点血压无统计学差异.S组患者牵拉痛和呕吐发生率低于D组(P<0.05).结论 舒芬太尼对防治硬膜外麻醉时内脏牵拉反射有较好的效果,能很好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平稳.
作者:杨卫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6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继发性结石病变者,采用胆囊切除后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治疗.结果 58例结石经胆囊管取出,2例胆总管结石被推入十二指肠.全组病例均未置管,术后恢复顺利,术后随访半年无残余结石.结论 经胆囊管探查取石避免了常规的胆总管切开T形管引流,尤其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镜取石的应用,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留置管的痛苦与不便,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及术后常规住院日缩短等优点,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俊卓 刊期: 2011年第02期
肛周脓肿是由病因导致生物力学因素损伤齿线上区软组织,特别是直肠柱的损伤约占齿线上区肛管上皮损伤总数的90%以上.生物性致炎因子从破损的组织侵入感染后,沿肛管淋巴流向蔓延.上组经肛管粘膜与内外括约肌之间的淋巴网蔓延扩散,可形成不同部位,不同间隙的脓肿:下组经肛周皮肤与肛管皮肤部的淋巴网蔓延扩散,多在肛周和肛管皮下间隙形成脓肿,肛周脓肿与身体其它部位的脓肿不同,终形成肛瘘.
作者:王英娜 刊期: 2011年第02期
医院感染又称医院内获得性感染,即指病人在入院时既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在院内发生的感染包括在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病的感染,我国卫生部颁布的<医院分级管理办法>把医院感染管理列入医院质量管理中的重要考核之一[1].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很大部分与护理工作有关,医院感染控制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一项.加强护理管理工作,能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同时也能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作者:张海燕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例(25只眼)青光眼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术+前房穿刺+丝裂霉素C+巩膜瓣可调缝线),观察术后前房、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其他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术后浅前房、低眼压、视力下降等并发症减少,临床效果满意.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提高手术的成功率,疗效确切,是一种值得推广且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鄂眉馨;孙敬英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前降压药在控制血压、改善临床症状上并不明显.对于一部分患者来说降压药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因此,在选用降压药的时候,还要根据自己的病情、血压的高低、年纪的大小来选择佳的治疗方案.
作者:孙春花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慢性胃炎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 对本院2007-2009年间综合治疗234例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经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185例症状体征完全消失,35例症状减轻,14例无改变.2月后经胃镜及病里组织学复查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正常.结论 对慢性上腹不适者,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应作为常规措施.慢性胃炎的综合治疗效果好,药物治疗作用甚大.
作者:刘文杰;马丽敏;张辉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氢溴酸高乌甲素复合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安全性、副作用发生率.方法 选择剖宫产手术80例,ASAⅠ级-Ⅱ级,术后使用一次性微量镇痛泵.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A组,芬太尼0.8mg加托烷斯琼5mg;B组:芬太尼0.4mg加氢溴酸高乌甲素16mg和托烷斯琼5mg.两组均以生理盐水稀释到100ml,两组镇痛泵均设置为维持量4ml/h,PCA1.0ml,锁定时间15min.对术后即刻,6h,12h,24h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BCS法评价疼痛的程度和疗效,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间在术后各时点疼痛的程度稍有差别,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两组间部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5).结论 溴酸高乌甲素复合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确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权安京;胡腾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茎突综合征( SPS)普通X线摄影的佳体位,减少重照率及患者所受的辐射.方法 对100例、200侧茎突投照分成两组,第一组按传统摄影法投照,第二组按改良后摄影法投照.结果 传统侧位摄影法一次成功率为56%;改良摄影法成功率为93%.结论 侧位改良摄影法一次成功率高,投照技术容易掌握,便以更好地显示茎突全貌方便测量,优于传统摄影法.
作者:邓志国;贺李;黎明初 刊期: 2011年第02期
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发生的无菌性炎症,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疼痛性疾病,且常伴有肩关节功能障碍.肩周炎病程较长,肩部隐痛或剧痛,疼痛可入放射致颈部或上臂,夜间疼痛加重.一般一年左右可自愈,但若不配合治疗和功能锻炼,即使自愈也将遗留下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尤其对于顽固性肩周炎,治疗和锻炼更加重要.
作者:鲍玲芝;郭振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探讨阿霉素外渗的预防及护理措施,以大限度地减少外渗的发生;一旦发生,护理人员能够迅速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尽可能减少外渗的危害,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赵爱华;杨恒宝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探索建立一个统计分析平台,提供一个统一的查询接口,屏蔽底层数据源的不同,使得用户不必再考虑底层数据模型不同、位置不同等问题,能够通过一个统一的查询界面实现对网络上异构数据源的灵活访问.屏蔽它们的平台、数据结构等异构性,实现数据的无缝集成.
作者:王常华;鲍剑洋;沈群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低钾血症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以及诊治措施.方法 对我院急诊科2007年1月~2010年5月接诊的低钾血症患者28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低钾血症如得到积极诊治,预后较好.结论 低钾血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电解质紊乱疾病,宜及时治疗,并积极治疗原发病.
作者:谢健 刊期: 2011年第02期
乳癌是女性为常见的恶性疾患,手术治疗是主要方法.但乳癌根治术切除范围较大,造成术后病人的胸部明显畸形,患侧上肢功能障碍,心理上承受体形改变的重大压力,病人往往出现抑郁,焦虑等精神症状,特别是晚期病人,常悲观失望而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宋希荣;刘敬波;丁秀欣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前眼外伤已经成为眼科住院的主要疾病之一,也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将2007年3月~2009年3月,本院收治的住院患者中眼外伤病例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张记梅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型与其治疗方法以及预后分析.方法 对2005年2月~2009年12月确诊的258例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8例重型肝炎中,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发生率8.14%,亚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和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发生率高.HBV 感染是主要病因,HBV与其它病毒重叠感染较多见.治愈30例,好转63例,自动出院9例,病死156例.结论 HBV感染是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病原体,HBV与其它病毒重叠感染应引起重视.及时诊断、治疗并采取积极措施防止并发性反应的发生,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
作者:吴小宁;徐丹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股骨颈骨骨治疗新方法;方法应用新鲜胎儿骨钉经皮植骨,髋人字石膏外固定后,佐以补肾壮骨,活血化瘀之中药和少量性激素治疗.结果 随访3个月~1a,骨折愈合率95%,收到良好效果.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于淼 刊期: 2011年第02期
X线CT检查在目前医学诊疗活动中应用极为广泛,合理应用X线CT检查能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准确有效的依据及指导;滥用X线CT检查不仅是社会医疗资源的浪费,更会对人民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根据目前部分临床医生及患者对X线CT检查的认识问题,及近年来CT检查阳性率的变化情况,我们对我院2005年至2008年4年间头部外伤后CT检查人数的比例变化情况及头伤CT检出阳性率的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本文总结了超声诊断在急诊和重症监护病患的医疗诊治方面的历史及国际国内的现状.阐述了超声的临床应用、技术优点、技术需求以及发展所面临的障碍.
作者:沈立荣 刊期: 201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