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癌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

宋希荣;刘敬波;丁秀欣

关键词:乳腺癌, 围手术期, 上肢功能障碍, 术后病人, 乳癌根治术, 主要方法, 手术治疗, 生存质量, 切除范围, 精神症状, 恶性疾患, 抑郁, 压力, 胸部, 心理, 体形, 女性, 焦虑, 畸形, 患者
摘要:乳癌是女性为常见的恶性疾患,手术治疗是主要方法.但乳癌根治术切除范围较大,造成术后病人的胸部明显畸形,患侧上肢功能障碍,心理上承受体形改变的重大压力,病人往往出现抑郁,焦虑等精神症状,特别是晚期病人,常悲观失望而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艾灸至阴穴配合膝胸卧位矫正胎位的临床观察

    目的 对比艾灸至阴穴配合膝胸卧位与单纯膝胸卧位矫正臀位妊娠的疗效.方法 将140例臀位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应用艾灸至阴穴配合膝胸卧位,对照组单纯应用膝胸卧位矫正臀位.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95.71%,对照组有效率52.8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两组病例均经手术或分娩后证实.结论 艾灸至阴穴配合膝胸卧位矫正臀位是一种无痛苦、安全性高、经济方便、疗效好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DOL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DOLX方案[多西他赛(D),奥沙利铂(O),亚叶酸钙(L),卡培他滨(X)]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36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晚期胃腺癌患者给予DOLX方案(多西他赛75mg/㎡,静脉滴注,第1日; 奥沙利铂100mg/㎡,静脉滴注,,第1日; 亚叶酸钙200mg/㎡,静脉滴注,第1日,第2日; 卡培他滨1000mg/㎡,分二次口服,第1~14日)治疗,21天为1个周期,至少连续治疗2个周期以上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全组总有效率为53%(19/36),其中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6例,稳定10例,进展7例;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为89%,其中3~4度占61%;恶心呕吐发生率为94%,其中3~4度占31%;腹泻发生率为31%.上述不良反应均可给予相应对症处理后不影响疗程.结论 DOLX方案对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好,安全,不良反应容易处理.

    作者:张宁林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16排螺旋CT在腰椎峡部裂中的应用价值(附24例分析)

    腰椎峡部裂(spondyloschisis,SS)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成人发病率约为3~10%.由于峡部在三维空间与人体的矢状、冠状、横断面均不平行,使常规轴位CT(2DCT)对SS诊断存在一定难度;螺旋CT通过多层面重建(MPR)成像取得理想切面,清晰显示SS并得以明确诊断.本文将对24例SS患者螺旋CT的MPR成像与2DCT图像对比分析,以探讨MPR成像在SS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骆忠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论CT操作技术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CT是一种功能齐全的病情探测仪器,简称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是从1895年伦琴发现X线以来在X线诊断方面的大突破,1972年英国物理学家研制成功CT,先用于颅脑疾病诊断,后于1976年又扩大到全身检查.

    作者:张宇;李忠军;宋贺楠;吴祥庆;杨忠泽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厄贝沙坦在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肾功能中的作用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在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肾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06~2010年6月本院确认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00例,患者口服厄贝沙坦分散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记录血压、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所测的心功能.结果 治疗后血压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高达98%.结论 厄贝沙坦分散片具有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等功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权明;谭菁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泌尿外科患者合并60例糖尿病的围手术期处理

    目的 了解泌尿外科患者合并60例糖尿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在做好泌尿外科治疗的同时,严密观测血糖及监控,并做好临床的治疗和预防.结果 57例泌尿外科手术手术顺利进行、3例死亡.结论 泌尿外科患者合并60例糖尿病围手术期只要处理得当仍可施术.

    作者:曾德朗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40例早产儿腋静脉留置针临床护理体会

    早产儿头皮静脉和四肢静脉较细,血管壁薄、弹性差,静脉穿刺成功率低,保留时间短,反复穿刺易造成血管损伤,并增加感染的机会.

    作者:刘素品;汪洁;李玉芹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中医专家系统三十年

    30年来,中医专家系统的研制由初期的高潮转向中期的低潮、后期处于缓慢发展状态.全国先后研制出220多个系统,其中约30个获奖.大约有120个专家系统冠有中医专家的姓名,其中有100余位冠名的名老中医专家参与研制.但由于缺乏复合型人才、缺乏坚实的基础研究、缺乏严肃的科研态度,致使该研究呈现了很大的起伏.今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应把重点集中于基础研究、尤其是中医基础知识的梳理和量化、以及原创型数学模型的研究.

    作者:白春清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观察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阿立哌唑、氯氮平治疗的的临床疗效,以探讨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我院精神科收治的7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对照组36例,观察组应用阿立哌唑、氯氮平联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氯氮平治疗.治疗2个月后经PANSS、TESS评定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38例中总有效例数为23例,总显效率为60.53%;对照组36例中总有效例数为13例,总显效率为36.11%.两组总显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4.41,P<0.05).观察组TESS分为(2.87±1.53)、对照组TESS分为(2.78±1.43),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阿立哌唑联合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能减少氯氮平的应用剂量,安全有效,是精神分裂症的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作者:李丽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住院患者口服用药中的护理宣教

    目的 护理宣教在住院病人口服用药中的作用.方法 有丰富药理知识的护士根据病人的文化休养、职业、性格的不同,制定不同宣教计划,循序渐进.结果 病人逐步了解有关疾病的服药知识,正确服药,促进疾病的康复.结论 护理宣教在住院病人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作者:冉艳军;张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围产期脑损伤患儿运动康复治疗的效果

    本文总结了30例因围产期脑损伤,导致运动功能迟缓、异常的住院患儿,接受运动康复治疗的效果.本组患儿接受运动康复治疗的时间的起始时间:生后3个月内占13.3%,4个月内占13.3%,5个月内占10%,6个月内占13.3%,6个月以上占50.1%.效果:完全恢复正常者16例(53%),治疗半年好转者占37%,完全恢复较困难者3例(10%),影响小儿康复治疗效果的相关生物学因素是出生时的成熟程度、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及康复治疗的起始时间等.

    作者:刘霞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老年低位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急诊一期切除吻合探讨

    目的 探讨老年低位结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急诊行一期切除吻合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急救中心自2005 年1 月至2010 年3 月76例低位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急诊一期切除吻合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76 例病人均经急诊术中结肠灌洗后行一期切除吻合.术后发生吻合口瘘3例,2例保守治疗痊愈,1例行横结肠造瘘;11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炎性肠梗阻,经保守后痊愈;无死亡病例.切口感染10例.结论 老年低位结直肠癌并急性梗阻需要围手术期的综合整体治疗,急诊经术中结肠灌洗后行用吻合器一期切除吻合和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周兵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32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者均经胃肠减压、应用生长抑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肠外营养、抗生素等方法治愈,平均住院时间15d,无一例肠坏死.结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点①发生于腹部手术后早期.②症状以腹胀为主,疼痛相对轻,部分患者排便、排气,体征典型,但较少发生绞窄.③保守治疗大多有效,过程中应严密观察,如出现肠坏死、腹膜炎时及时中转手术.

    作者:张根国;张俊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VSD负压吸引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VSD负压吸引技术的护理方法,供同仁参考.方法 回顾我科从2010年5月引进VSD负压吸引技术以来,7例患者的VSD负压吸引护理方法.结果 7例中4例经一次VSD负压吸引术后肉芽生长良好,二期转瓣植皮成功,3例经2~3次VSD负压吸引术后二期植皮成功.结论 VSD负压引流术在治疗大面积软组织损伤、皮肤缺损并感染时,通过正确使用和围手术期细致观察及全方位护理,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蒋萍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妇产科急腹症45例治疗分析

    目的 分析妇产科急腹症的临床治疗.方法 实验室检查,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结果 45例均证实为妇产科急腹症,全部治愈,无l例死亡.结论 本组病例的共同特点以及漏诊误诊原因.

    作者:聂玉敏;谭静;伍靓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浅析偏头痛的发病机制与治疗措施

    偏头痛是一种原发性头痛,为一种发作性疾病,表现为发作性头痛,是世界上为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偏头痛患病率较高,1991年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患病率为985.2/10万.轻型偏头痛可仅表现为轻度头痛、恶心与呕吐,中度以上偏头痛往往影响患者日常生活.

    作者:尤书德;许德贵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静脉输液综合能力操作考核方法探讨

    目的 通过静脉输液综合能力的培训考核,使护理服务人性化.方法 成立带教考核小组,制定出静脉输液综合能力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结果 切合实际的临床操作考核,病人感觉到护士的体贴关心,服务更人性,而操作护士在考核中较常规发挥,消除了考核的紧张情绪.结论 开展综合性护理技能操作,结合临床,去掉一些教条死板的考核框套,贴近临床,使操作护士更易走向专业化.

    作者:武继萍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脑血管病的高危因素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的明显改变,烈性传染病被控制,加之人口的老龄化,目前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

    作者:迟国萍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复发性股疝的体会

    目的 股疝是普外科的常见疾病之一,股疝容易嵌顿,多为急诊手术,修补后复发并不少见.笔者应用疝补片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复发性股疝,效果良好.方法 回顾性分析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5例复发性股疝中的应用.结果 5例患者手术顺利,平均手术时间1h,平均住院时间10d.5例患者均随诊1~5a未再复发.结论 无张力修补术应作为治疗复发性股疝的首选术式.

    作者:郑荆洲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心率变异性分析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 患者早期心率变异性(HRV) 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1月到2010年1月院住院2型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均为发病48h以内的ST段抬高型AMI患者.在发病极早期48h内(平均26.5h) 及稳定期2周(平均14d)各行动态心电图检查一次,测HRV各指标值.结果:AMI患者极早期HRV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在SDNN、SDANN、PNN 50、RM SSD、HF,P < 0.01 ; 稳定期HRV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在SDNN、SDANN、RM SSD,P < 0.05.结论 2型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极早期及稳定期HRV明显减低,而极早期心肌梗死患者HRV减低更加明显.

    作者:柯亭羽;杜娟;牛学琴;赵黎莉;徐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