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位性截瘫合并全身多处Ⅲ期压疮患者的疗效观察

张力

关键词:截瘫, 压力性溃疡, 治疗, 护理
摘要:目的 观察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用溶液(商品名称:贝复济)联合局部氧气、红外线照射治疗对Ⅲ期压疮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0年11月高位性截瘫合并Ⅲ期压疮入院患者11例,利用贝复济联合局部氧气、红外线照射治疗压疮创面,2次/d,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及愈合时间.结果 贝复济联合局部氧气、红外线照射治疗压疮效果满意,平均愈合时间为(18.0±2.5)d.结论 贝复济联合局部氧气、红外线照射治疗对Ⅲ期压疮的治疗效果满意,易于操作.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中药治疗恶性积液预后分析

    目的 了解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中药对恶性积液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收集临床治疗的60例恶性积液患者,治疗组(30例)采用腔内注射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口服通阳健脾,利湿化饮中药制剂;对照组(30例)除未加中药制剂治疗外,其它疗法均相同.每周用药1次,连用1~4周.结果 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影响恶性积液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有:年龄、治疗方法、治疗次数、病种.Cox回归进一步筛选出治疗方法与治疗次数是影响恶性积液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中药治疗以及治疗次数对恶性积液患者的预后有明显影响,提示积极治疗、治疗方法的选择对恶性积液患者的生存有明显影响.

    作者:李霞;郜志宏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茎突侧位投照改良方案探讨

    目的 探讨茎突综合征( SPS)普通X线摄影的佳体位,减少重照率及患者所受的辐射.方法 对100例、200侧茎突投照分成两组,第一组按传统摄影法投照,第二组按改良后摄影法投照.结果 传统侧位摄影法一次成功率为56%;改良摄影法成功率为93%.结论 侧位改良摄影法一次成功率高,投照技术容易掌握,便以更好地显示茎突全貌方便测量,优于传统摄影法.

    作者:邓志国;贺李;黎明初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阑尾穿孔与宫外内出血的急诊观察护理

    本文对46例年龄在20~35岁之间的女性急腹症患者的观察发现,宫外内出血和阑尾炎并发穿孔的患者,由于她们都有起病急、腹痛剧烈、病情发展快、变化多的特点,所以较易误诊而延误抢救.本文从腹痛、腹膜刺激征、腹腔穿刺、病史、全身情况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总结了急诊护士对宫外孕和阑尾炎这两种急腹症初诊时的观察和护理体会.

    作者:陈汝红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中药参龙宁心胶囊与参松养心胶囊和稳心颗粒对于治疗房室早搏的分类探讨

    房室早搏在中医学上与心悸和胸痹有关.而在西医学上,则早搏是一种提早的异位心搏,也叫期前收缩或期外收缩,过早搏动简称早搏,系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心房、心室、房室结区)提前发出激动所致,也称期前(期外)收缩.早搏的原因还不十分清楚,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在儿童中甚为少见,而在老年人中则较为多见.

    作者:郑茜尹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剖腹产手术204例临床总结

    目的 对连硬麻醉用于剖腹产的麻醉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一般是采取L1-2或L2-3间隙穿刺,并向上置管2~3cm.使用利多卡因1~1.6%或1~1.6%利多卡因与0.1~0.2%地卡因混合液注射.结果 患者均麻醉成功并完成手术.结论 使用两点注药法,完善了髓神经的阻滞,可以提高剖腹产的麻醉效果.使用1%利多卡因-0.2%丁卡因已经足以帮助完成手术.

    作者:谭静;聂玉敏;李少琼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Bipap治疗老年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探讨

    目的 探讨Bipap救治老年人重症肺炎致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择30例老年重症肺炎致呼吸衰竭病例应用Bipap治疗,比较治疗前后1h、3h、48h血气分析、脉搏、心率、呼吸等指标.结果 30例患者中22例显著有效,8例因病情恶化改为气管插管有创通气治疗.结论 老年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及早进行Bipap效果显著.

    作者:冯云枝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肝储备功能检测中静脉注射技巧探讨

    目的 探讨肝储备功能检测中静脉注射的技巧.方法 收集、分析和总结35例肝病患者在应用脉动式分光光度法(DDG分析仪)进行肝脏储备功能检测过程中的静脉注射经验.结果 应用笔者的方法能迅速而且准确的完成肝储备功能检测中试剂的静脉注射.结论 肝储备功能检测中静脉注射的技巧在于:要注意选择上臂较粗的弹性好的静脉,保证试剂的充分溶解,在机器提示注射试剂前可先将试剂充满头皮针管路,在计算ICG用量时注意加抽头皮针管路中残留的溶液.

    作者:游川;程蕾;何金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与控制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可以分为感染性职业暴露,放射性职业暴露,化学性(如消毒剂、某些化学药品)职业暴露及其它职业暴露.

    作者:韩方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大剂量盐酸氨溴索在普胸外科围手术期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大剂量盐酸氨溴索在普胸外科围手术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54例胸外科食管癌根治术手术患者的数据资料,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7例,分别给予空白对照及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大剂量盐酸氨溴索的对术后排痰症状的治愈率达到81%,好转率15%,仅对4%的患者没有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为7.0%.空白对照组排痰治愈率仅为48%,好转率为44%,无效率7%,其治愈率远远小于大剂量盐酸氨溴索处理组;出现肺部感染5例、肺不张1例,并发症发生率达到22.2%.结论 空白对照组的溴索对改善食管癌根治手术后排痰、减少并发症合具有一定的作用,且与抗生素头孢曲松钠产生协同作用.

    作者:吴继双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老年人消化性溃疡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内科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后痊愈或有效者45例,无效4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88.2%.结论 老年性PU患者应早确诊、早治疗,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

    作者:董自宇;乔艳春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妊娠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有效护理对降低母婴死亡率的作用.方法 对2004年6月~2010年8月收治入院的9例妊娠合并ARF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愈出院8例,死亡1例.结论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盘早剥、前置胎盘以及重度感染是妊娠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常见诱因,积极治疗原发病和早期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是降低母婴死亡率的关键,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兼顾透析护理和产科护理,方可有效提高母婴的生存率.

    作者:陈亮;陈静;魏丽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对基层医院新入护士培养方法的探讨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基本卫生保健制度覆盖城乡的实施.基层医院的住院患者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的加快,而出现快速增长.医院根据发展需要,不得不将各临床科室细分或进行大饱和的加床,原有的护士数量已不能满足临床需要.

    作者:周英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护理防控

    医院感染又称医院内获得性感染,即指病人在入院时既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在院内发生的感染包括在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病的感染,我国卫生部颁布的<医院分级管理办法>把医院感染管理列入医院质量管理中的重要考核之一[1].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很大部分与护理工作有关,医院感染控制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一项.加强护理管理工作,能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同时也能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作者:张海燕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表格式护理记录单的设计和应用

    目的 设计表格式护理记录单,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三种(一般患者、病重(病危)患者、专科性)护理记录单,综合设计表格式护理记录单,执行中临床护士只需在相应项目填空、打勾或打叉、数字表示,便可完成护理记录单,特殊要求内容才用文字描述记录.结果 设计表格式护理记录单,简化护理文书,同样可体现护理记录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和客观性.结论 表格式护理记录单减轻了护士书写的工作量,使护士能有更多时间直接护理患者.

    作者:武继萍;周树林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护患沟通——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生活的不断提高,患者及家属的价值观、健康意识及维权意识越来越强,护患矛盾日趋突出,严重影响广大医护人员及医院的形象,阻碍医学进一步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医护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沟通能力和亲和力,从而减少矛盾,提高患者的治疗和生存率.基于与护患家属沟通的重要性,在我们临床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梁倩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医学院校的校医院及门诊部管理与服务模式的探讨

    本文通过探讨医学院校的校医院及门诊部职能特点:医疗、保健、预防与健康教育和传染病防控等功能,分析当前医学院校的校医院面临的形势和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加强医学院校的校医院职能建设、管理和服务模式的几点体会和建议:实行一站式服务;实行目标管理;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全科培训等,更好的为全院职工和学生服务.

    作者:邓海霞;朱宪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盆腔瘀血综合症的治疗与护理

    盆腔瘀血综合症是由盆腔慢性淤血而引起的,以慢性下腹部疼痛、腰骶疼痛、极度疲乏为主症的妇科常见疾病.本病的发生与盆腔静脉数量多,静脉壁薄,缺乏固有弹性,易于扩张,静脉丛多而缺乏瓣膜,彼此相通等解剖学特点有关.常见于早婚、早育、多产,伴有盆底松弛及子宫后位的患者,且与体质因素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关系密切.笔者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将对此病的治疗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张晓英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活性元宫药铜220型与药铜园型宫内节育器的临床比较

    目的 探讨新型元宫药铜宫内节育器(IUD)的临床效果及副作用.方法 采用长期跟踪服务的随机临床对比性研究方法,对在本县计划生育服务站放置宫内节育器的400例妇女(其中活性元宫药铜组与药铜园型组各200例)分别在放置1年、2年、3年后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药铜园型IUD与活性元宫药铜IUD相比,园型药铜IUD确实存在较高的脱落率、带器妊娠率及月经异常、白带增多等检出率.结论 园型药铜IUD脱落率、妊娠率高,因反复脱落或异位导致意外妊娠而不得不进行人工终止妊娠术,给妇女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而活性元宫药铜IUD节育效率高、副反应少、续用率高,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型IUD.

    作者:张发英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两种静脉穿刺方法的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采用两种进针角度进行静脉穿刺的效果比较.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法将100例静脉输液患者分别用传统静脉穿刺法与改良法进行操作,了解两种不同穿刺法在进针速度、穿刺成功率、血管重复利用的次数、病人穿刺部位皮下淤血发生率、病人对疼痛的感觉及对穿刺进针方法的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进针速度、血管重复利用次数分别t检验及皮下瘀点发生率经x2检验、两组病人对疼痛的感觉及对穿刺方法满意度经秩和检验,五个结果均P < 0.01,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方法穿刺成功率经X2检验,结果P>0.05,无差异;结论改良法明显优于传统法,可以更好地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王静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口服少量液体石蜡油在胃肠减压术中的应用体会

    胃肠减压是利用负压吸引原理,通过导管将积聚于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吸出,降低胃肠道内的压力和张力,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的局限,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一种治疗措施[1].在临床上,胃肠减压应用非常广泛,可用作解除或缓解机械性肠梗阻所致急性胃肠道扩张的症状,可缓解肠麻痹或肠痉挛所致的肠梗阻.

    作者:贺杰;周秀琼 刊期: 2011年第02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