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振凤
桡尺骨干双骨折是临床骨科常见骨折,多发生在青少年.桡尺骨完全骨折后,折端可发生重叠、旋转、成角和侧方移位四种畸形,治疗时应将骨折远近折端正确对位,单靠牵引很难纠正,自1987年~2010年间采用分骨折顶等复位技巧手法治疗桡尺骨干中段双骨折122例,均获得了解剖对位或近解剖对位,治疗达到了满意的效果,完全恢复了前臂的正常功能,现报导如下.
作者:魏东旭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我院住院患者疾病构成,为疾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ICD-10疾病分类编码,以出院第一诊断进行统计.结果 我院2006~2009年间共出院108881人次.其中<14岁占13.5%,15~40岁占33.1%,41~59岁占20.2%,≥ 60岁占33.2%.结论 人口日趋老龄化对社会医疗的需求越来越大,生活习惯、环境、食品卫生、交通安全也是某些疾病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
作者:祝文岩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尿激酶急诊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68例发病至溶栓≤6h内就诊至溶栓时间<3h者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疗效、副作用及病死率.结果 68例患者再通率达到82.35%(56/68);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57.35%(39/68);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为7.35%(5/68); 4w内病死率为2.94%(2/68).结论 尿激酶急诊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较大限度地减少治疗耽搁时间,提高再通率,减少病死率,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李世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腮腺改良切口在腮腺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21例腮腺切除术应用腮腺改良切口.结果 手术历时1.5~2h,无1例出现面瘫,腮腺漏.随访半年至1年,未见复发.结论 腮腺改良切口,切口位置隐蔽,易被年青人接受.不增加手术时间及手术难度.但只适宜于4cm以下良性肿物,术前须肿物细针穿刺及术中冰冻切片排除恶性肿瘤.
作者:陈爱民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DOLX方案[多西他赛(D),奥沙利铂(O),亚叶酸钙(L),卡培他滨(X)]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36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晚期胃腺癌患者给予DOLX方案(多西他赛75mg/㎡,静脉滴注,第1日; 奥沙利铂100mg/㎡,静脉滴注,,第1日; 亚叶酸钙200mg/㎡,静脉滴注,第1日,第2日; 卡培他滨1000mg/㎡,分二次口服,第1~14日)治疗,21天为1个周期,至少连续治疗2个周期以上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全组总有效率为53%(19/36),其中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6例,稳定10例,进展7例;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为89%,其中3~4度占61%;恶心呕吐发生率为94%,其中3~4度占31%;腹泻发生率为31%.上述不良反应均可给予相应对症处理后不影响疗程.结论 DOLX方案对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好,安全,不良反应容易处理.
作者:张宁林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长期卧床并发肺炎的临床特点并提出预防及治疗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脑卒中后长期卧床并肺炎患者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此类患者症状多种多样,并发症及合并症多,混合感染多见,细菌易耐药,治愈率低,病情易反复,死亡率高.结论 脑卒中后长期卧床并发肺炎患者有其自身特点,我们应积极完善检查,及时合理治疗、加强预防,是改善预后、减少死亡的关键.
作者:许田英;王玉香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档案工作在医学院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档案工作的隐蔽性、长效性,导致医学院校档案工作中出现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现象.本文从档案的创新意识,服务利用,档案信息现代化建设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了档案工作在医学院校中所处的地位,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办法.
作者:聂红梅;庞乐乐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抗结核药物胃肠道副作用的影响.方法 2010年1月~-9月对我院16岁以上260名肺结核患者采用了护理干预.结果 与结论全院各科对16岁以上260名患者进行护理干预,92%患者可以通过护理干预减轻抗结核药物的副作用,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对控制结核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孟桂云;杨风琴;陈慧敏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含左氧氟沙星的新四联方案补救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方法 168例HP感染初次三联疗法根除失败的消化性溃疡或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88例,用左氧氟沙星0.2g,阿莫西林1.0g,枸橼酸铋钾0.22g,埃索美拉唑20mg po,tid,连服10d.对照组80例,用四环素1.0g,呋喃唑酮0.2g,胶体果胶铋0.24g,埃索美拉唑20mg po,tid,连服10d.4周后复查14C-UBT.结果 对照组和治疗组补救治疗HP感染的根除率分别为88.6%和62.5%(P<0.01).结论 新四联方案为安全有效的抗Hp的补救治疗方案.
作者:吴丕荣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运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综合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心功能.方法 高血压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左房内径(LA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和左室后壁厚度(PWT ),二尖瓣EF斜率,室间隔及左室后壁运动幅度,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每搏量(SV);脉冲多普勒(PW )检测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充盈峰速度(VE),舒张晚期充盈峰速度(VA ),E/A比值,等容舒张时间(IVRT).结果 高血压病患者左心结构各项参数(LAD、IVST、Pwr)高于对照组(P<0.05);左室收缩功能(EF、Fs、SV)高于对照组(P<0.05);左室舒张功能各参数异常,与对照组比较P<0.01.结论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可反映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功能变化,为临床诊治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伏如琴;万镇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前,肿瘤患者逐年增加,就诊时多属于中晚期.而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缺乏,情绪变化及其复杂,很容易造成护患矛盾、医患矛盾、医护矛盾、患者之间的矛盾等一种种矛盾造成了护士极大的心理压力,而护理工作本身就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如感染的危险、针刺的危险、化学毒素的危险、放射元素的危险等,这些因素也使肿瘤科护士在生活高度紧张的状态下,如果不能及时学会应对这些压力,很难保证护理质量和患者的安全.
作者:马耀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在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肾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06~2010年6月本院确认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00例,患者口服厄贝沙坦分散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记录血压、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所测的心功能.结果 治疗后血压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高达98%.结论 厄贝沙坦分散片具有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等功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权明;谭菁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静脉血与末梢血对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100例在院病人,患者的静脉血和末梢血同时采集,测定血常规的结果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所得数据,对比分析静脉血和末梢血测得的血常规的差异.结果 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与末梢血血常规结果显示,两组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色素(HG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HCV)、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等8个参数结果均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静脉血与末梢血对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不大,但采用静脉血检验有时更明显.
作者:高瑶 刊期: 2011年第02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手术病人的增多,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在临床上也越来越多见,其发生主要原因与脂肪厚、血供差、组织受损坏死、渗液引流不畅等有关.提高手术技能、通畅引流可以有效预防脂肪液化.脂肪液化发生后,应根据情况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
作者:刘存途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我院门诊小儿输液患者多,而小儿隐匿的静脉造成穿刺困难一直是较普遍的问题,现就该问题将实际工作中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
作者:孙丽君;赵凤玲;蒋芹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预防褥疮的发生、加强难免褥疮和院外褥疮的治疗及护理,使患者早日康复.方法 对所有入科患者进行皮肤状态评估,采用NORTON评分表和本院自制的皮肤问题评估申报表进行评估,并将病情危重患者、手术期强迫体位患者、长期卧床患者的全身皮肤纳入质量管理重点监控范围;改进护理措施加强难免褥疮和院外褥疮的防治.结果 全年共收治18例患者全部治愈.结论 褥疮护理管理的加强,杜绝了院内褥疮的发生,提高了院外褥疮的治愈率,提高了护理服务满意度,提高了整体护理质量.
作者:冯淑兰;董淑萍;李忠意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神经管缺陷是一组涉及胎儿大脑和脊髓的缺陷,其特征是脑组织或脊髓暴露在外,缺乏头颅骨或脊椎骨及软组织的保护,暴露的神经组织变性,脑组织和脊神经局部严重破坏与损伤,为一组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畸形.主要包括无脑畸形、脊柱裂、脑彭出,是导致死胎、死产、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造成婴幼儿残疾的常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出生人口素质及生命质量,不仅给个人带来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幸和沉重的经济负担.
作者:秦丽萍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Ib~IIa期宫颈癌行广泛性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尿潴留的综合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2年手术治疗的16例Ib~IIa 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有5例病人术后发生尿潴留,发生率为31%.结论 适当延长留置尿管时间.术后5d开始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可有效预防术后尿潴留发生.
作者:李守银;王世伟;任乐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本文对46例年龄在20~35岁之间的女性急腹症患者的观察发现,宫外内出血和阑尾炎并发穿孔的患者,由于她们都有起病急、腹痛剧烈、病情发展快、变化多的特点,所以较易误诊而延误抢救.本文从腹痛、腹膜刺激征、腹腔穿刺、病史、全身情况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总结了急诊护士对宫外孕和阑尾炎这两种急腹症初诊时的观察和护理体会.
作者:陈汝红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影响重型乙型病毒肝炎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300例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的病死率61.1%.结果 病死组年龄、肝炎后肝硬化、血清胆红素水平、HBVDNA阳性率、肝性脑病、电解质紊乱、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继发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好转或治愈组(P<0.06);凝血酶原时间(41.02±17.01)s明显较好转组延长(27.05±7.03)s,P<0.01.结论 中青年、胆红素血症越高、凝血酶原时间越长、并发肝炎后肝硬化、肝性脑病、电解质紊乱、继发感染、肝肾综合征及消化道出血是影响慢性重型乙型肝炎预后的危险因素.
作者:苏敏;卜凡叶 刊期: 201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