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电视胸腔镜辅助肺切除术

廖克龙;杨康;张伟;王海东

关键词:电视胸腔镜, 肺切除术, 微创
摘要:目的 介绍胸腔镜辅助肺切除手术治疗肺部疾病的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本科1999年10月~2006年12月用胸腔镜辅助完成肺切除术治疗肺部疾病手术116例,其中原发性肺癌78例、支气管扩张11例、炎性假瘤9例、结核瘤8例、错构瘤6例,曲霉菌球4例;行肺楔形切除术38例,肺叶切除67例,全肺切除11例.结果 本组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发生,2例中转开胸完成手术,1例再次开胸止血,2例持续漏气超过4d,2例发生肺不张、肺部感染,均经治疗痊愈;患者术后胸腔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电视胸腔镜手术减轻了术后疼痛等并发症,患者痛苦少,恢复快;通过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规范手术操作,通过训练,可达到常规开胸相同或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梗阻性结直肠癌169例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梗阻性结直肠癌的诊治原则和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5月~2007年5月收治的169例梗阻性结直肠癌病例.结果 169例中,术前明确梗阻部位者152例,Ⅰ期切除吻合术144例,肿瘤切除、近端结肠造口术21例 ,肿瘤近端结肠造口术4例.肿瘤切除率97.6%,Ⅰ期切除吻合术占85.2%.切口感染25例,切口裂开15例,肠瘘3例,围手术期死亡5例.结论 梗阻性结直肠癌术前应尽量明确梗阻部位,结合患者的全身情况、腹腔污染和肿瘤周围侵犯情况选择合理的术式,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是保证Ⅰ期结肠肿瘤切除吻合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刘加胜;刘晓林;赵忠文;李文山;代江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后腹腔镜下单纯性肾囊肿去顶减压术14例

    目的 探索后腹腔镜下单纯性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和经验.方法 本院自2003年6月~2006年12月对14例单纯性肾囊肿患者施行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结果 14例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时间60~120min,平均92min.结论 后腹腔镜下单纯性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对肾囊肿是一种有效、微创、安全的有效方法.

    作者:唐吉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Root ZX根管测量仪与三联法对根管充填质量的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研究Root ZX根管长度测量仪与三联法对根管充填质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需行根管治疗术的单根管恒前牙、双尖牙320颗,分为两组,在根管预备前分别应用Root ZX根管测量仪与三联法测量根管长度,以此长度进行预备和充填,然后摄牙片,比较其准确率.结果 两种方法充填根管X线片结果差异明显,电测组适充率为91.41%,三联法组适充率为68.71%.电测组明显优于三联法组(P<0.05).结论 Root ZX测量仪是一种安全可靠、准确率高的根管长度测量仪.

    作者:赵莉琳;向学熔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进展

    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是结核杆菌侵入蛛网膜下腔所引起的脑膜结核性炎症改变,病变除累及软脑膜外,蛛网膜、脑实质,脑血管也常常受累,是常见严重的肺外结核病.

    作者:陈弟莉;陈阳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

    近年来,有关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抗精神病药物与糖尿病的发生关系密切,并日益受到临床的关注.郑永泉等[1]研究发现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发糖尿病的发生率为24.8%,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并发糖尿病的发生率要显著高于应用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由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思维、情感、行为障碍,给糖尿病的治疗和护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作好这类患者的临床护理具有重要意义.现将作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李传素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穿透性心脏损伤41例救治分析

    目的 总结心脏穿透性损伤的救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2月~2007年9月救治的41例心脏穿透性损伤患者的资料,并分为心包填塞型23 例,休克型 9例,混合型7例,亚临床型2例.结果 全组死亡6例,死亡率14.6%成活35例.结论 加强院前救治和转运,缩短受伤到手术时间,即加强医院救治管理,能提高心脏穿透伤抢救的成功率.

    作者:陈旭;罗晖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无痛人流术中应用阿托品的效果分析

    人工流产是广泛用于避孕失败后妊娠的补救措施之一,为了解除人工流产给广大妇女带来的痛苦,近10年来无痛人工流产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由于异丙酚等短效麻醉药在使用时均可能出现对呼吸、循环抑制等不良反应,致使部分受术者在术中出现呼吸减慢、心动过缓、血压下降等症状.本院从2004年起将阿托品应用到无痛人流术中,通过阿托品的药理作用,有效地拮抗了异丙酚的不良反应,使无痛人流的效果好并更为安全,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殷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新生儿红臀预防方法的体会

    新生儿红臀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新生儿护理中常见的棘手的问题.其主要表现为皮肤与尿布接触部位发生边缘清楚的鲜红色红斑,严重时可发生丘疹、水疱、糜烂,严重影响新生儿健康.发生红臀后一般采取涂紫草油、湿润烧伤膏、红外线照射等方法进行治疗,造成护理上的被动.本院母婴室自2002年开始采用医用液体石蜡油于每次清洗后涂擦,预防红臀的发生,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惠英;潘旅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个体化运动处方对糖尿病患者疗效评价

    目的 观察处方式运动疗法对糖尿病患者代谢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本院糖尿病教育中心2型糖尿病患者192例,给予处方式运动疗法,观察运动疗法实施前后糖尿病运动知识水平、糖尿病控制情况、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处方式运动疗法实施后,糖尿病运动知识水平、糖尿病控制情况、生活质量均有改善(P<0.01).结论 处方式运动疗法可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代谢控制、生活质量.

    作者:王喆;管仁莲;刘芬;吕祖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32例电视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干切除术治疗手汗症报道

    目的 总结电视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手汗症的临床经验.方法 分析2004年3月~2006年12月间,应用电视胸腔镜行选择性胸交感神经干切除术治疗32例手汗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该手术进行文献复习和讨论.结果 32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平均手术时间(双侧)42min(28~76min),平均住院时间4.8d.平均随访时间22.5个月(10~41个月),17例(53.1%)患者出现躯干、大腿和脚等处的代偿性多汗,但患者能够耐受,不需要进一步治疗.结论 电视胸腔镜下选择性胸交感神经干切除术是治疗手汗症的一种疗效确切、创伤小和安全的治疗方法.

    作者:熊刚;邱阳;王海东;杨康;廖克龙;王明荣;曾会昌;张伟;李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冠心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标识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对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54例(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对照组)41例,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血管后壁内膜-中膜厚度(IMT),记录斑块数目,并半定量估计其严重程度.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正常组和冠心病组.冠心病组按血管狭窄累及主要病变血管支数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多支病变.结果 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增加,颈动脉IMT值增加,冠心病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斑块分级与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分级间密切相关(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标识可间接预示冠心病的严重程度.

    作者:郑向清;谢英;梅霞;李正恭;张源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反向杂交检测23种人乳头瘤病毒型别在宫颈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反向杂交法(two-hybrid system techniques )检测23种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感染频率在快速诊断宫颈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23种HPV型别特异性探针固定于尼龙膜条上,生物素标记的通用引物PCR(GP-PCR)扩增HPVDNA,扩增产物与膜条经反向杂交检测HPV型别,此方法用于门诊就诊的67例女性患者进行下生殖道HPV分型检测.结合24例宫颈病变病理诊断结果,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67例门诊妇女中HPV阳性率为35.8%(24/67),在慢性宫颈炎症中HPV6的感染高,占HPV感染阳性率的29.2%(7/24);在宫颈癌中HPV16感染率高,占HPV感染阳性率的33.3%(8/24).结论 反向杂交能一次性检测23种HPV具体型别,敏感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结果易于判读,适于临床应用.

    作者:张丹;代红莹;朱天金;张晓静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急性髓系白血病干细胞研究进展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AML)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血液病.根据白血病细胞分化受阻的阶段不同以及细胞遗传学上的差异将AML分为各亚型.以往的观点认为,不同分化阶段的髓系细胞恶性转化导致了AML表型上的差异.但种种体外分析表明,在白血病细胞群中,并非所有的细胞都有相同的增殖能力,而是存在一个等级系统.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有极强的增殖潜能,它们构成和维持了白血病状态.近几年来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有所进展,发现并证实了白血病干细胞的存在.

    作者:陈妤;娄世锋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可吸收肋骨钉在创伤性不稳定胸壁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讨论可吸收肋骨钉内固定在创伤性不稳定胸壁中的适应证及方法.方法 对52例多发性肋骨骨折用可吸收肋骨钉在全麻下行肋骨骨髓腔内固定术.结果 术后患者肋骨接合部固定良好,胸廓塌陷基本纠正,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结论 对于引起胸壁不稳定的多发性肋骨骨折应行可吸收肋骨钉内固定治疗.

    作者:张俭荣;谭益;李国志;唐胜军;赖登祥;唐烽;余鑫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超声心动图与球囊导管测量在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测量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 分析房间隔缺损(ASD)直径的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测量值与球囊导管测量的ASD直径的关系,评价ASD直径的各种测量方法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全组共32例,均于心导管检查前1周内接受TTE检查,以测量到的ASD直径的大值作为该ASD直径的TTE测量值.32例均于心导管术中以球囊导管测量ASD直径并以此作为ASD直径的球囊测量值.结果 ASD直径二维超声测量大径(19.5±8.9)mm;球囊测量大径为(21.3±8.8)mm,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相关性好.结论 应用TTE可较准确地独立估测ASD直径.球囊测量并不优于TTE.

    作者:邱阳;郭燕丽;杨康;王海东;廖克龙;张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PDCA管理循环在开胸术后患者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

    PDCA管理循环就是按照计划(play)、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4个阶段来进行质量管理,并循环地进行下去的一种管理工作程序.由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于1954年根据信息反馈原理提出[1],是护理质量管理体系运转的基本方法.为了提高胸外科护理质量,保证开胸术后患者顺利康复,降低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作者将PDCA管理循环应用于开胸术后患者呼吸道管理工作中,收到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于发敏;谭祥权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目的 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治疗经验.方法 从2002年5月~2007年10月,对多病并存的8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选择性动脉造影动态监控下施行了腔内主动脉修复术.移植物大小根据螺旋CT动脉造影测量确定.结果 8例腔内修复术均操作成功,其中2例小内漏术后早期随访内漏消失.8例随访1~66个月,螺旋CT扫描提示血管内移植物无移位.结论 螺旋CT是在主动脉夹层诊断及术后随访中应用为广泛的无创技术.腔内主动脉修复术后内漏的处理至关重要.腔内主动脉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安全可靠,有良好的应用价值.腔内修复术这一微创治疗方式特别适用于高龄、有伴随疾病等增加开放手术风险的患者.

    作者:谭文锋;邱阳;杨康;刘铭;廖克龙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锁骨上神经损伤3例报道

    临床上,锁骨骨折较为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5.98%[1],其中手术治疗较常见,简单易行,疗效满意,已被广泛采用[2,3].由于手术切口经过锁骨前方,损伤锁骨上神经的可能性较大.翻阅近年国内刊物,关于锁骨上神经损伤的报道较少,特将本院发生的医源性锁骨上神经损伤3例报道如下.

    作者:黄珍谷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胃食管机械吻合术后吻合口出血的治疗

    目的 分析总结胃食管机械吻合术后吻合口出血的治疗经验.方法 1990年1月~2007年5月本科共行食管癌、贲门癌切除、胃食管机械吻合术1 106例,其中有8例发生严重的术后吻合口出血,经过保守治疗无效,予以再次开胸探查止血治疗.术中发现出血部位是胃食管吻合口处小动脉活动性出血,予以直视下吻合口全层贯穿间断缝合出血点、止血.结果 本组7例痊愈,未发生吻合口瘘、胸胃穿孔等并发症;1例因胃食管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全身衰竭死亡.结论 胃食管机械吻合术后吻合口出血是严重的并发症,尽早诊断,积极手术止血治疗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作者:傅勇;邱阳;杨康;熊刚;吴蔚;廖克龙;王明荣;曾会昌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钠离子依赖性二羧酸转运蛋白研究进展

    钠离子依赖性二羧酸转运蛋白(NaDCs)是一类负责三羧酸循环中间代谢产物跨细胞膜转运的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家族,主要分布在小肠、肾脏等组织,负责从细胞外转运琥珀酸、α-酮戊二酸、枸橼酸等多种三羧酸循环中间产物到细胞内,对维系血和尿液中二羧酸的浓度具有重要作用.新近研究表明,NaDCs参与了肾小球疾病进展及机体的衰老过程,本文对近年来NaDCs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杨聚荣;何娅妮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