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志军;路富荣;冉维志
我院2003-10~2004-05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采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8例,效果良好.体会如下.
作者:蒋雪松 刊期: 2005年第08期
1 临床资料我院自2001-09采用经口鼻入路蝶窦垂体瘤切除术24例,男8例,女16例,年龄21~55岁.本组中由于视力下降、视野缺损而来就诊的17例(70.8%),由于闭经、溢乳来就诊的4例(16.7% ),由于鼻尖、嘴唇变厚、肢端肥大就诊的3例(12.5%).其中并发尿崩症6例,脑脊液漏7例, 消化道出血2例,意识障碍3例.
作者:张连凤;刘会玲;马春红;吴卫东 刊期: 2005年第08期
阿司咪唑为H1受体阻断药,临床常用于一些过敏性疾病的治疗 .近年来国内有文献报道其不良反应,现综述如下.
作者:刘蔚红;刘长玉 刊期: 2005年第08期
一次性静脉营养大袋临床可用于无菌药物配制及静脉输液,但是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该营养袋塑质优良,韧性强,耐水,耐高温,耐冷冻,密封性能好,结构设计精巧,操作简便[1].因此,在非无菌状态下,其功能在临床上有了更为广泛的实用价值.
作者:李星;李丽娟;王东梅 刊期: 2005年第08期
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及分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主要有:(1)重大传染病疫情(各种自然灾害及生物侵害引发的传染性疾病);(2)职业接触、食物等引发的集体伤害和中毒事件;(3)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核辐射、化学泄露等环境污染事件.
作者:代慧鸣 刊期: 2005年第08期
1 管活性药物的临床应用1.1 低血压性休克期的应用在充分补液、纠正酸中毒等治疗后,如果血压仍不回升或脉压差较小时,可考虑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常用的药物有多巴胺、酚妥拉明、654-2、阿拉明等 .这时应分清休克是因外周阻力增加、外周阻力降低、心衰还是由于输液速度小于血浆外渗速度引起,后两种因素在此不作陈述.如休克是因外周阻力增加所致,收缩压和舒张压可不低,脉压差常较小,这时应适当应用扩张血管、改善血循环的药物.如休克是因微血管扩张、外周阻力降低所致,收缩压和舒张压往往均降低,脉压差正常或偏低,这时需适当用收缩周围血管的药物,以增加外周阻力.
作者:郑兰芬;崔光芹 刊期: 2005年第08期
我院2002-01~2005-02收治60~90岁老年骨折85例,围术期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张英;贾会敏 刊期: 2005年第08期
我科2002-10~2004-10共护理了肺癌晚期临终患者15例,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刘书哲;徐录萍;周毅娟 刊期: 2005年第08期
2000~2004年我们采用全胸膜纤维板剥脱治疗小儿慢性脓胸18例 ,效果较好,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李淑霞 刊期: 2005年第08期
1 病例报告男,60岁.因前列腺增生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术前服用乙烯雌酚1 mg,3次/d, 连用10 d,手术时间1 h 30 min.术后止血芳酸0.3,静点,1次/d,共3 d,术后9 d,第1 次下床,突然发绀,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抢救30 min无效死亡.临床诊断:肺栓塞猝死. 尸检报告:肺主脉9 cm×0.2 cm红色血栓.病理诊断:肺栓塞.
作者:薛景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1 心理护理临床观察纪实,患者心理反应和情绪变化与再植成活密切相关,因患者突遭外伤表现出精神紧张、恐惧等不稳定情绪,所以护理人员应特别注意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好解释疏导工作,消除悲观情绪,并告之对预防断指再植后血管危象的发生有积极作用[1].
作者:孙剑勇;王观霞 刊期: 2005年第08期
1 尼群地平男,66岁.因高血压病给予尼群地平片10 mg口服,3次/d,次日出现胸痛、腰痛,皮肤黄染 ,随之出现腹胀、酱油色尿等一系列症状,入院诊断为急性溶血性尿毒症性综合征、心绞痛 .停药后经对症治疗,胸痛仍频繁发作,皮肤黄染加重,持续无尿,终因溶血进行性加重, 于80 h后死亡.本例溶血之特点:起病急,病前有小剂量同类药物服用史,有血管内溶血和酱油色尿.其溶血机制可能与复合体型免疫性溶血有关[1].
作者:范存亮;李成建;王增泮 刊期: 2005年第08期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产妇450例,年龄21~43岁,留置尿管时间短10 h,长30 h.随机分为实验组236例,对照组214例.两组基本条件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张秀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我院1998~2004年共收治因各种心律失常而服用胺碘酮(AMD)致甲亢患者12例,其治疗与预后同一般甲亢殊多不同,现报告并分析如下.
作者:牟晨宇;陈南衡 刊期: 2005年第08期
我科2002-08~2004-08对共同性斜视住院患儿开展系统性、针对性健康教育,从而提高了训练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谢春红 刊期: 2005年第08期
对我院1990~2003年老年性结核性腹膜误诊12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8例,女4例,年龄60~76岁,平均65.3岁.有结核病史者4例.临床表现腹痛腹胀8例 ,腹泻2例,消瘦乏力6例,发热4例,热型表现为弛张热.主要体征为腹水8例,腹部压痛1 0例,腹壁柔韧感3例,肝大2例,脾大1例,腹部包块1例.本组肿瘤标志物CA125检查升高(111~907 U/ml)6例,血沉加快5例,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致白/球比例倒置4 例,腹水为草绿色液体7例,血性1例,显示渗出液8例.腹水一般细菌培养呈阴性.本组均行腹腔B超或CT检查,提示腹腔内包块1例,提示腹腔内游离液体8例.胸部X线检查发现肺内陈旧性结核钙化6例.
作者:刘宏晶 刊期: 2005年第08期
很多急性脑梗塞患者合并心脏损害,表现为心电图异常,我们应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并对心脏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崔亚平 刊期: 2005年第08期
为了对沈阳军区司令部门诊部自制的复方降脂胶囊的生产过程和终产品质量进行检测,我们对处方中的五味子进行了定量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薛群星;孙大鹏 刊期: 2005年第08期
我院1990-04~2003-04经病理确诊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NIP)30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薛新中;茹祥君;张明;薛志勇;张波 刊期: 2005年第08期
临床路径是一种为患者提供高品质、高效率、低成本的医疗服务模式[1].用工作流程图的方式表示,它强调实践性和时间性,是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可操作的时间表,临床路径的实施需要多学科的共同参与.由于目前的医疗形势和护理人员的现状,完全按照临床路径来实施各种医疗活动有一定难度,因此,我们将护理活动中的健康教育内容以临床路径的形式对患者实施,通过护理人员有顺序、有时间地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和家属主动配合参与治疗护理,收到满意效果.
作者:夏运梅 刊期: 200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