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野战内科疾病调查研究方法的探讨

黄春基;刘勇;王关嵩;张蓉;陈琰;钱桂生;孙汉军;李运成

关键词:野战内科, 疾病调查, 伤票
摘要:目的 探讨野战内科疾病的调查研究方法,促进本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方法 创建野战内科疾病调查的基本方法和资料收集方法,包括伤(病)员症状自评方法、病历、医嘱和护理记录表等.结果 采用量表方法能保证资料收集的稳定性、简便性和经济性.结论 在野战内科疾病的调查研究中采用量表方法可提高工作效率.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重症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处理

    目的 探讨重症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 对68例重症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进行回顾分析,采用小剂量芬太尼、异丙酚、异氟烷复合全身麻醉,持续监测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及动脉血气,部分患者监测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外周血管阻力、肺血管阻力、每搏量、平均肺动脉压.结果 全组共搭动脉桥18支、静脉桥116支,同期行室壁瘤切除3例,瓣膜置换30例,室间隔穿孔修补术1例.围术期发生低心排5例、呼吸衰竭1例、肾功能不全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亡4例,1例患者于术后第3天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另3例患者并发低心排死亡,死亡率5.89%;结论 术前尽量改善心功能并给予充分的镇静,降低心肌耗氧;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是重症冠状动脉搭桥术麻醉管理的关键,可降低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

    作者:陈杰;黄河;杨天德;陶军;吴悦维;李永旺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拓扑替康联合顺铂治疗头颈部鳞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拓扑替康联合顺铂治疗头颈部鳞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126例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为头颈部鳞癌患者予拓扑替康0.75~1.2mg/m2,静脉滴注30min,d1-d5;DDP 25~30mg/m2,静脉滴注,d1-d3.21d为1个周期,2个周期为1个疗程.结果 全组无一例完全缓解,部分缓解61例,稳定53例,进展12例,总有效率48.4%,中位生存期10.1个月,1年生存率36.7%.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脱发.结论 拓扑替康联合顺铂治疗头颈部鳞癌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耐受,无蓄积.

    作者:谢宝芬;潘柏良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阿尔茨海默病糖代谢源性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功能减退为特征的神经变性疾病.众所周知,AD的发病机制是多因素的,近年来大量研究也发现 AD 发病和老龄代谢综合症候群密切相关『1,2],老龄化代谢异常与 AD 发病也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

    作者:吴芳;蔡志友;晏勇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七氟醚在低体质量小儿心脏手术全身麻醉诱导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全凭七氟醚快速吸入麻醉诱导在小儿心脏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单纯房间隔缺损惠儿30例,ASAⅡ级,体质量小于10kg,随机分成七氟醚吸入诱导组和常规静脉麻醉组.记录两组从诱导开始至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插管时间及插管反应.记录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即时和插管后3min各时间点的HR、SpO2及MAP变化.结果 常规静脉麻醉组插管时间较七氟醚组短(P<0.05).常规静脉麻醉组诱导后和插管时的MAP、HR与七氟醚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醚吸入诱导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轻,诱导更平稳、无痛、简便,气味芳香,是较安全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吴悦维;黄河;方平;包晓航;杨天德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气管、支气管断裂的麻醉及处理

    目的 分析总结15例气管、支气管断裂患者的麻醉及处理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15例患者,特别是对术前的诊断和准备,全身麻醉插管方式的选择,以及术中、术后的管理进行探讨.结果 15例患者经及时准确的诊断和处理,呼吸困难等状况迅速得到改善,麻醉也较平稳,未遇到较大困难,患者术后均康复出院.结论 气管、支气管断裂往往急诊入院,准确的术前诊断,尤其是对一些体征不明显者的诊断更为重要;适当的麻醉处理是患者痊愈出院的保证.

    作者:陈杰;李永旺;陶军;杨天德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主动脉瘤腔内支架血管隔绝术的麻醉处理

    目的 探讨腔内支架血管隔绝术的麻醉处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5例主动脉瘤腔内支架血管隔绝术患者的麻醉.选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的静脉麻醉方案,在控制性降压下实施腔内支架血管隔绝术并进行多指标监测和临床观察.结果 麻醉经过较平稳,围手术期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结论 选择恰当的麻醉方案,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和保证重要脏器的灌注,是主动脉瘤腔内支架血管隔绝术中成功麻醉管理的关键.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是此种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李洪;陶军;吴悦维;黄河;李永旺;杨天德;杜智勇;包晓航;黄静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左房黏液瘤切除术患者的麻醉处理

    目的 探讨左房黏液瘤切除术的麻醉处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左房黏液瘤患者施行麻醉的有关情况.结果 除麻醉诱导时心跳骤停1例(发生率1.25%,1/80)外,其余患者麻醉诱导平稳、血流动力学无较大紊乱,心跳骤停者术后恢复良好,无神经系统后遗症.术后低心排、多器官功能障碍死亡1例,死亡率1.25%(1/80).结论 加强麻醉术前评估、麻醉诱导时采取适当体位、根据心功能选择麻醉用药、避免血流动力学紊乱和联合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是左房黏液瘤切除术的麻醉成功的关键.

    作者:包晓航;吴悦维;杨天德;李永旺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新兵心理干预的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新兵心理健康水平,研究心理干预的重要性.方法 将每年的新兵分成两组.入组前对两组新兵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当场交卷.要求两组在年龄、文化程度上无明显差异.A组为实验组,B组为对照组.A组采用<新兵心理卫生指南>和<士兵教育心理学>为教材集中授课和训练,系统学习3个月,该组新兵遇有心理应激随时给予心理干预;B组只进行军事训练和必要的文娱活动.新兵连3个月结束后A、B两组再次测评SCI,90,用心理CT系统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统计分析进行χ2检验.结果 A组干预后SCL90总均分比干预前明显降低.P<0.01;B组训练后分数上升,P>0.05;各因子分随之降低或升高,提示心理干预意义显著.结论 新兵心理问题不容忽视,积极的心理教育很重要.

    作者:郭红;王成喜;马成满;李凤艳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心脏手术后血管麻痹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心脏手术后血管麻痹综合征(vasoplegic syndrome,VS)是指心脏手术患者在术中或术后早期出现低血压并伴随正常或增高的心输出量,全身血管阻力、右心充盈压、肺毛细血管楔压降低,补充液体后症状无改善或改善不明显的一组综合征,又称血管扩张性休克[1].

    作者:陶军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钙调蛋白结构及其神经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进展

    Ca2+是细胞内重要的第2信使,对细胞的存活、增殖及其他各个方面的功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Ca2+通过与特异性的Ca2+结合蛋白相互作用而发挥其功能.目前已发现与Ca2+结合的蛋白大概有100多种,而钙调蛋白(calmodulin,CaM)是其中重要的一种.

    作者:顾香;陈阳美;张杰敏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地震灾害中掩埋149小时伤员的救治与护理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级大地震,给人民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5月14日本院医疗队徒步进入地震中心带的汶川县映秀镇,展开了抗震救灾第一线的伤员救治工作.

    作者:唐棠;孙静;罗春梅;李晓琴;朱倩;彭静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网络环境下医学图书馆员的重新定位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和网络技术在医学图书馆的广泛应用.使医学图书馆传统的工作方式、管理手段、服务理念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使医学图书馆面临新的考验,对新技术的无知或沿袭旧的工作方式,则必将被社会淘汰.

    作者:刘志刚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选择性顺行脑灌注的研究进展

    主动脉弓部手术因术中需暂时中断正常脑血流,有引起神经系统损伤的潜在风险.因此,以深低温/低温停循环(deep/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DHCA/HCA)为基础的多种辅助灌注措施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逆行性脑灌注(retrograde cerebral perfusion,RCP)、顺行性脑灌注(antegrade eerelbral perfusion,ACP)和选择性顺行性脑灌注(antegrade selective cerebral perfusion,ASCP)应运而生,并相继应用于临床[1].

    作者:杨天德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实习医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医学创新人才的培养应贯穿于整个医学教育过程中,实习阶段容易受到轻视,因此,应加强该阶段的创新教育.本文研究总结了实习医生创新教育的经验:提高带教教师的创新意识;培养实习医生主动思考;培养实习医生的学习和科研兴趣;培养临床工作中的创新思维;考核制度的创新等.

    作者:张晓东;吴悦维;杨天德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无症状心肌缺血(SMI)又称无痛性心肌缺血,是指具有心肌缺血临床症状但缺乏胸痛及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要症状[1].随着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SMI患者得以发现.

    作者:汪天美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以低钾性麻痹为首发症状的干燥综合征1例报道

    干燥综合征是以侵犯外分泌腺为特征的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见的症状是唾液腺及泪腺受损导致口眼干燥,现报道1例如下.

    作者:熊福水;曹铭华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梗阻性黄疸术后水样胆汁的处理

    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术后水样胆汁的临床特点及适宜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0年1月至2007年1月47例因梗阻性黄疸术后出现水样胆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胆总管结石性梗阻9例,肿瘤性梗阻38例.结果 随梗阻解除,33例术中即可见大量淡黄稀薄水样胆汁流出,14例仅少量稀薄胆汁溢出.术后水样胆汁引流逐渐增多,于3~7d达高峰并维持1~2周.行胆总管T管外引流者,约1500~3 000mL/d;仅置腹腔引流管者,约150~400mL/d.除6例死亡外,围手术期出院41例,平均住院时间(42.5±15.8)d.结论 尽量避免胆汁外引流,促进肝脏功能恢复,增强胆汁的浓缩功能,减少水样胆汁丢失,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代鸿;黄秀川;刘作金;龚建平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特点及其与老年患者的区别.方法 对83例住院的中青年(年龄小于45岁)、96例老年(年龄大于或等于65岁)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 中青年冠心病患者有早吸烟史、家族史、高体质量指数、精神抑郁的比例明显高于老年患者;血脂异常、吸烟指数、高血压、血糖异常的发生率两组情况相似.结论 早吸烟史、家族史阳性、高体质量指数、精神抑郁是导致中青年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金平;吴贞云;殷晓伟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自体血回输对骨科手术患者血常规和出血时间的影响

    目的 探讨自体血回输对骨科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和中性粒细胞的影响.方法 选择骨科择期手术患者62例,分为3组,A组20例采用异体输血,B组24例为小于1 000mL的自体血回输,C组为18例大于1 000mL 自体血回输.结果 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和身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输血后血小板计数与A、B组输血后相比明显降低(P<0.05),出血时间明显延长(P<0.05);C组与A、B组输血前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变化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量自体血回输对机体凝血功能有一定的影响,但对中性粒细胞的影响不明显.

    作者:黄静;方平;黄河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四联疗法治疗扁平疣62例的疗效观察

    本科应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商品名:迪苏,浙江万马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口服病毒灵、西咪替丁、潘生丁治疗扁平疣62例,同时与用病毒灵、聚细胞治疗60例进行比较,获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谭亚平 刊期: 2008年第17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