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红;王成喜;马成满;李凤艳
目前,医疗卫生领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人才流失现象,稳定人才、减少损失是医疗机构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经营理念、疏通人才流动渠道、经营管理三方面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
作者:王大刚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本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道损伤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2007年共行62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其中胆道损伤8例,包括胆总管横断2例,胆总管夹闭1例,胆囊管残端瘘2例,胆囊迷走胆管损伤3例.胆总管损伤患者均行Ⅰ期手术;胆囊迷走胆管损伤的患者置管引流治愈.结果 本组患者1例因发生胆管狭窄后再次手术行Roux-en-Y吻合术,其他患者恢复顺利.结论 严格规范的操作,胆囊三角良好的显露,辨清肝总管、胆总管和胆囊管之间的关系,必要时中转开腹,是避免肝外胆管损伤和预防胆漏的关键.
作者:王强;游海波;张涛;余和兵 刊期: 2008年第17期
无症状心肌缺血(SMI)又称无痛性心肌缺血,是指具有心肌缺血临床症状但缺乏胸痛及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要症状[1].随着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SMI患者得以发现.
作者:汪天美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肠炎清配合穴位敷贴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45例分为肠炎清加穴位敷贴组、肠炎清组、对照组,3组临床疗效、肠镜下疗效进行对照,并随访6个月.结果 肠炎清加穴位敷贴组有效率达93.33%,肠炎清组有效率73.33%,对照组有效率53.33%.结论 肠炎清组、肠炎清加穴位敷贴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肠炎清加穴位敷贴组与肠炎清组对照,临床症状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叉.
作者:康宜兵;刘丰;罗云坚 刊期: 2008年第17期
医学创新人才的培养应贯穿于整个医学教育过程中,实习阶段容易受到轻视,因此,应加强该阶段的创新教育.本文研究总结了实习医生创新教育的经验:提高带教教师的创新意识;培养实习医生主动思考;培养实习医生的学习和科研兴趣;培养临床工作中的创新思维;考核制度的创新等.
作者:张晓东;吴悦维;杨天德 刊期: 2008年第17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减轻腹腔内粘连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该手术是在CO2气腹条件下进行的,CO2气腹对手术患者的呼吸、循环影响较大,麻醉过程中极易发生呼吸循环并发症.
作者:唐方伟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医院医患沟通的技巧.方法 从目前医患关系的现状出发.阐明医患沟通的意义,指出医务人员应该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结果 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医息关系,有利于完善医院管理,避免引起医疗纠纷.结论 医务人员须掌握一定的医惠沟通的技巧,对患者高度负责,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及高水平的医疗质量为患者服务.
作者:冯军强;向焱彬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TCI)应用于幼儿癫痫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顽固性癫痫手术患儿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n=15)和对照组(B组,n=15),A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TCI维持,靶控血药浓度分别为2.5ng/mL和2.5μg/mL.B组吸入1%~2%异氟烷和输注异丙酚2mg·kg-1·h-1维持.监测术中生命体征,记录可检测到皮层脑电图(ECoG)的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苏醒至能呼之睁眼的时间,现察术后恶心、呕吐和烦躁等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术中循环功能相对稳定,B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在切皮后2min显著升高,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清醒时MAP和HR均较切皮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ECoG可检测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术毕清醒时间均较B组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较B组低.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TCI的静脉麻醉是幼儿癫痫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案,能做到术中麻醉平稳,快速的ECoG栓测,术后清醒完全迅速.若患儿清醒后需要保留气管导管,应考虑给予适当的镇静和镇痛.
作者:李洪;吴悦维;黄河;陶军;陈杰;包晓航;方平;杨天德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左房黏液瘤切除术的麻醉处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左房黏液瘤患者施行麻醉的有关情况.结果 除麻醉诱导时心跳骤停1例(发生率1.25%,1/80)外,其余患者麻醉诱导平稳、血流动力学无较大紊乱,心跳骤停者术后恢复良好,无神经系统后遗症.术后低心排、多器官功能障碍死亡1例,死亡率1.25%(1/80).结论 加强麻醉术前评估、麻醉诱导时采取适当体位、根据心功能选择麻醉用药、避免血流动力学紊乱和联合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是左房黏液瘤切除术的麻醉成功的关键.
作者:包晓航;吴悦维;杨天德;李永旺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严重烧伤早期小鼠肺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GR)表达的变化,并探讨安定-氯胺酮麻醉对其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 70只成年健康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烧伤组、烧伤后麻醉组,20%~30%体表总面积Ⅲ度烧伤作为烧伤模型,烧伤后麻醉组在小鼠严重烧伤后立即肌肉注射安定0.4mg/kg、氯胺酮10mg/kg进行麻醉.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G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在严重烧伤后30min,小鼠肺组织中GR蛋白表达水平就已经开始降低,12h后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而烧伤后应用安定-氯胺酮麻醉,小鼠肺组织GR蛋白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严重烧伤可引起小鼠肺组织GR表达水平的早期下降,而严重烧伤后应用安定-氯胺酮麻醉能显著抑制GR表达水平下调,结果提示安定-氯胺酮麻醉可能部分改善严重烧伤诱发的应激状态,这可能与抑制GR表达水平下调有关.
作者:钟河江;杨天德;陶军;粟永萍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气管支气管肿瘤患者行气管支气管成形术的围术期麻醉管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了12例气管支气管肿瘤患者行气管支气管成形术围术期麻醉管理情况.根据肿瘤位置、气道阻塞程度和手术方式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芬太尼和咪唑安定进行镇痛镇静,并对咽喉进行表面麻醉后行气管插管.术中应用异丙酚、芬太尼全凭静脉维持麻醉,通过经口插入的气管导管与手术者插入支气管的气管导管进行术中呼吸管理,两肺单独通气以达到佳的通气效率.其中1例严重气管阻塞患者在麻醉诱导前先进行部分体外循环.结果 在手术期间,有4例术中发生SpO2<90%,通过对气道分泌物充分吸引和(或)手控呼吸可恢复正常.所有患者术后均送入ICU,有5例患者在术后即拔管,其余7例均在术后24h内拔出.所有患者均无麻醉相关并发症.结论 充分的术前评估、麻醉医生与手术医生的广泛合作以及精细的麻醉管理方法在气管支气管成形术中具有重要作用.辅助体外循环的麻醉是严重气管阻塞患者围术期麻醉管理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钟河江;种朋贵;杨天德;陶军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高海拔地区干部体检异常心电图的发生情况,为研究心血管疾病和预防保健提供依据.方法 取2005~2007年干部体检资料共2 630例,心电图资料按年龄、性别分组及异常心电图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出异常心电图765例,占29%,其中窦性心律失常426例,占总数的16%(窦性心动过缓321例,占异常的41.9%);其次各种期前收缩16.5%,左室高电压9.3%,窦速7.1%,CRBBB 6%,ST-T改变5.8%,低电压5.5%,其他3.8%,窦房阻滞2.3%,CLBBB 1.5%.结论 异常心电图的发生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高海拔地区以缓慢心律失常尤为显著.
作者:王艳萍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对水胶体敷料治疗导管性静脉炎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水胶体敷料贴于导管性静脉炎处,与常规方法进行对照.结果 水胶体敷料治疗导管性静脉炎效果优于常规方法.结论 水胶体敷料治疗导管性静脉炎操作简单、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江晓林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全凭七氟醚快速吸入麻醉诱导在小儿心脏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单纯房间隔缺损惠儿30例,ASAⅡ级,体质量小于10kg,随机分成七氟醚吸入诱导组和常规静脉麻醉组.记录两组从诱导开始至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插管时间及插管反应.记录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即时和插管后3min各时间点的HR、SpO2及MAP变化.结果 常规静脉麻醉组插管时间较七氟醚组短(P<0.05).常规静脉麻醉组诱导后和插管时的MAP、HR与七氟醚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醚吸入诱导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轻,诱导更平稳、无痛、简便,气味芳香,是较安全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吴悦维;黄河;方平;包晓航;杨天德 刊期: 2008年第17期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逐步提高,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对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技术水平及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者:杨一梅;彭志莲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腔内支架血管隔绝术的麻醉处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5例主动脉瘤腔内支架血管隔绝术患者的麻醉.选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的静脉麻醉方案,在控制性降压下实施腔内支架血管隔绝术并进行多指标监测和临床观察.结果 麻醉经过较平稳,围手术期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结论 选择恰当的麻醉方案,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和保证重要脏器的灌注,是主动脉瘤腔内支架血管隔绝术中成功麻醉管理的关键.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是此种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李洪;陶军;吴悦维;黄河;李永旺;杨天德;杜智勇;包晓航;黄静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自体血回输对骨科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和中性粒细胞的影响.方法 选择骨科择期手术患者62例,分为3组,A组20例采用异体输血,B组24例为小于1 000mL的自体血回输,C组为18例大于1 000mL 自体血回输.结果 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和身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输血后血小板计数与A、B组输血后相比明显降低(P<0.05),出血时间明显延长(P<0.05);C组与A、B组输血前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变化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量自体血回输对机体凝血功能有一定的影响,但对中性粒细胞的影响不明显.
作者:黄静;方平;黄河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总结15例气管、支气管断裂患者的麻醉及处理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15例患者,特别是对术前的诊断和准备,全身麻醉插管方式的选择,以及术中、术后的管理进行探讨.结果 15例患者经及时准确的诊断和处理,呼吸困难等状况迅速得到改善,麻醉也较平稳,未遇到较大困难,患者术后均康复出院.结论 气管、支气管断裂往往急诊入院,准确的术前诊断,尤其是对一些体征不明显者的诊断更为重要;适当的麻醉处理是患者痊愈出院的保证.
作者:陈杰;李永旺;陶军;杨天德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新兵心理健康水平,研究心理干预的重要性.方法 将每年的新兵分成两组.入组前对两组新兵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当场交卷.要求两组在年龄、文化程度上无明显差异.A组为实验组,B组为对照组.A组采用<新兵心理卫生指南>和<士兵教育心理学>为教材集中授课和训练,系统学习3个月,该组新兵遇有心理应激随时给予心理干预;B组只进行军事训练和必要的文娱活动.新兵连3个月结束后A、B两组再次测评SCI,90,用心理CT系统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统计分析进行χ2检验.结果 A组干预后SCL90总均分比干预前明显降低.P<0.01;B组训练后分数上升,P>0.05;各因子分随之降低或升高,提示心理干预意义显著.结论 新兵心理问题不容忽视,积极的心理教育很重要.
作者:郭红;王成喜;马成满;李凤艳 刊期: 2008年第17期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重要方法.由于移植工作的开展与完善,使更多的血液病患者获得了新生.颈内静脉插管是移植过程中各种药物输入患者体内的重要通道.
作者:张颖;张曦;陈幸华;孙爱华 刊期: 2008年第17期